① 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構架是什麼
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構架看下圖
② 如何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
第一,明確監管主體、完善互聯網金融的監管體系。理順各類互聯網金融模式的業務范圍,並在此基礎上明確互聯網金融的監管主體、監管對象和監管范圍;針對互聯網金融活動交易的快速、頻繁和虛擬性等特點,監管部門應通過加強信息技術非現場監管,建立有效風險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理機制;針對跨國互聯網金融活動,監管部門需加強與其他國家的監管合作與協調。
第二,從法律法規層面加大對互聯網金融的立法力度。借鑒國際經驗,梳理與互聯網相關的現有法律法規,結合互聯網金融特點加大基礎性立法工作,建議明確互聯網金融交易主體的責權利、行業准入門檻、交易行為規范;修訂和完善互聯網金融的配套法律體系,建議修訂現有法律體系中對互聯網金融不適用的條款,完善對互聯網金融犯罪責任追究的法律規范;補充制定有利於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行業法規,建議制定互聯網金融公平交易規則以及安全法規。
第三,加快信用體系建設,加強互聯網金融監測及消費者權益保護。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健全企業和個人信用體系,建立支持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商業信用數據平台;建議將互聯網融資納入社會融資總量,建立完善的互聯網融資統計監測指標體系;按照「特定非」的反洗錢監管要求,將互聯網金融納入反洗錢監管;加強互聯網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完善相關立法,明確機構職責,強化信息披露,建立司法保護機制,切實保障消費者利益。
③ 如何構建互聯網金融風險監管機制
第一,要防範法律制度風險。應構建多層次互聯網相關法律監管體系,既要修補現有法律法規漏洞,又要根據新變化制定專門規范規則,堅決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同時,要堅持依法行政,減少政策變動隨意性,並強化對監管者和監管措施的硬約束。
第二,建立健全綜合監管框架,打破部門、行業界限,共同提高監管效率。中國應有效協調分業與混業兩種監管模式,建立健全互聯網金融風險綜合監管框架。一是繼續加強溝通協調機制建設,確保提高銀行、證券、保險、工信等相關監管機構之間協調性,既要避免業務過多交叉,又要避免出現真空領域或灰色地帶;二是採取機構監管和業務監管並重的模式,既重視機構監管,也重視業務監管;三是處理好行政監管與行業自律的關系,監管部門履行他律性監管,行業協會要形成自律;四是督促互聯網金融機構建立良好的內控機制,並進行穩健合規經營。
第三,採取適度審慎原則,尊重市場、呵護創新,處理好創新、發展與風險之間的關系。一是要放寬互聯網金融市場准入,明確業務范圍。簡單限定交易金額不是好的監管方式,更好的辦法是通過設定特定交易條件強化監管來保證交易安全。要探索國內互聯網金融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真正實現「非禁即入」;同時,從資本充足金、內部風險控制能力等方面合理確定互聯網金融准入門檻。二是對業務規模較小、處於成長階段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可按相關規定給予稅收優惠政策等相關政策支持。三是要在考慮互聯網金融業務合規性和潛在風險的基礎上,對互聯網金融創新加以引導。
④ 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政策
中國人民銀行來正與銀行業、證券業自及保險業監管機構聯手,試圖落實相關監管措施,防止消費者信息被盜用或誤用,確保互聯網投資產品的風險得到充分披露,並禁止非法融資活動。管理層人士曾多次對互聯網金融監管表態。其中,央行副行長劉士余就表示,對於互聯網金融進行評價,尚缺乏足夠的時間序列和數據支持,要留有一定的觀察期。要鼓勵互聯網金融創新和發展,包容失誤。
但同時絕不姑息欺詐、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但劉士余也強調,(互聯網金融)不能觸碰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兩條法律紅線,尤其P2P平台不可以辦資金池,也不能集擔保、借貸於一體。傳統線下金融業務轉到線上開展,要遵守線下金融業務的監管規定。央行調查統計司副司長徐諾金公開稱,互聯網金融需要監管。因為金融行業是高風險行業,比IT產業的風險更大。
他當時還開列了互聯網金融的三條不能碰的紅線:
第一,不能碰亂集資的紅線;第二,吸收公眾存款的紅線;第三,詐騙的紅線。
⑤ 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法規有哪些
1、《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意味著互聯網金融行業將告別「缺門檻、缺規則、缺監管」的「野蠻生長」時代,納入法制化規范發展軌道。 《意見》的出台,也標志著互聯網金融行業即將迎來一次大的洗牌,操作和管理不規范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將難以生存,而正規企業將迎來發展的好時機。
2、《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暫行辦法》
對互聯網保險經營資質、行業發展做出界定。這是央行、證監會、銀監會、保監會等十部門印發《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之後的首個落地的互聯網金融分類監管細則。
3、《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業務管理辦法》
要互聯網支付機構最終回歸「支付業務」本色,不能有資金池,不能具備銀行功能,比如進行清算業務,規規矩矩做資金通道。在這種情況下,不少第三方支付機構紛紛表示,託管業務被銀行搶走,將會極大的打亂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戰略布局。
4、《非存款類放貸組織條例(徵求意見稿)》
有利於完善多層次信貸市場,為發展普惠金融提供製度基礎,也有利於規范民間融資、打擊非法集資,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
5、《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列舉了十種可能屬於虛假民間借貸訴訟的行為。規定經審理發現屬於虛假訴訟的,人民法院除判決駁回原告的請求外,還要嚴格按照本《規定》的內容,對惡意製造、參與虛假訴訟的訴訟參與人依法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必須要移送有管轄權的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⑥ 互聯網金融怎麼構建風險監管機制
出台監管細則,並建立監管協調機制。同時,還要建立統計監測制度,加強對互聯網金融企業、業務規模等方面統計監測,建立風險監測預警機制,並實現統計數據和信息共享,定期開展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
⑦ 互聯網的金融監管需要堅持什麼監管
互聯網的金融監管需要堅持互聯網支付、網路借貸、股權眾籌融資、互聯網基金銷售、互聯網保險、互聯網信託和互聯網消費金融等互聯網金融主要業態的監管。
黨中央、國務院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健康發展非常重視,對出台支持發展、完善監管的政策措施提出了明確要求。
要鼓勵互聯網金融的創新和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規范從業機構的經營活動、維護市場秩序,就應拿出必要的政策措施,回應社會和業界關切,深入研究在新的市場環境和消費需求條件下,如何將發展普惠金融、鼓勵金融創新與完善金融監管協同推進,引導、促進互聯網金融這一新興業態健康發展。
為此,人民銀行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按照「鼓勵創新、防範風險、趨利避害、健康發展」的總體要求,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7)互聯網金融的監管體系擴展閱讀
互聯網金融監管法治化
1、依法運用監管機關的行政裁量權。基於防範金融風險、金融消費者保護、維護金融穩定等社會公共利益的目的,監管機構應在法律授予的自由裁量權范圍內創新監管手段。
2、有效運用司法機關的權能。訴訟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監管方式,在新的立法沒有誕生之前,應充分發揮司法部門的權威性和能動性,在具體案例的審理中發現規則,通過司法解釋將現行法律規則應用於司法審判之中。
3、盡快實現互聯網金融的軟法治理。通常意義上,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依靠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法律規范可以稱之為「硬法」。軟法」則是相對於該種特徵的硬法而言的,指那些結構未必完整、無需依靠國家強制保障實施也能產生規范實效的法律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