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民幣離岸中心是什麼
人民幣離岸業務是指在中國境外經營人民幣的存放款業務,而香港現行的版流通貨幣主權要還是港幣,香港的人民幣離岸中心也就是逐漸就要將流通貨幣由港幣轉為人民幣的一個交易中心。
比如香港公司在國內是沒有進出口權的,所以不享有退稅,同時出貨也需要請代理,或者買單出口;
香港公司賬戶,收外匯是沒有限制的,也可以自由轉帳,只是只操作外幣業務,不辦理RMB業務,可以通過轉帳的方式實現
考慮注冊可以根據您自身的需求來,畢竟現在辦理的客戶還是與日俱增,希望能解決更多朋友的疑點
以倫敦為代表的倫敦型離岸金融中心。經營的貨幣是境外貨幣,市場的參與者可以經營離岸金融業務,又可以經營自由市場業務。在管理上沒有什麼限制,經營離岸業務不必向金融當局申請批准。
一般這類"離岸"地區和國家與世界發達國家都有良好的貿易關系。因此,海外離岸公司是許多大型跨國公司和擁有高額資產的個人經常使用的金融工具。
Ⅱ 人民幣離岸中心什麼意思
人民幣離岸業務是指在中國境外經營人民幣的存放款業務。離岸市場提供離岸金融業務:交易雙方均為非居民的業務稱為離岸金融業務。在人民幣沒有完全可兌換之前,流出境外的人民幣有一個交易的市場,這樣才能夠促進、保證人民幣貿易結算的發展。
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有四項標准:存在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中國向其開放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額度;為離岸人民幣指定一家官方離岸清算銀行;中國內地國有金融機構或政府機構在本地(離岸)市場發行人民幣債券。
(2)人民幣離岸國際金融中心擴展閱讀
人民幣國際化的一舉一動對全球市場可謂至關重要,特別是在作為特別提款權(SDR)兩大主要權重貨幣的美元及歐元各自受內部經濟因素制約,不能有效作為儲備貨幣的情況下。在此背景下,人民幣成功「入籃」,若將來能成為廣受市場認可的支付貨幣,想必能分散國際貨幣政策系統風險。
事實上,中國政府已致力推行人民幣國際化,包括與各國央行簽訂貨幣互換協議,建立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以及逐步開放國內資本賬戶,開通滬港通及深港通。長遠而言,上述措施將為各方持有者提供廣泛使用人民幣的機會,推廣人民幣使用,及促進中國投資市場發展。
過去數年,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已經降低跨國企業在中國業務上的營運成本。據2016年10月全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觀察數據顯示,人民幣在國際支付份額排名第6位,貿易融資排名第3位。顯然人民幣「入籃」將提升人民幣總體國際地位。
Ⅲ 人民幣離岸中心是怎麼一回事
人民幣離岸業務是指在中國境外經營人民幣的存放款業務,而香港現行的流通貨幣主要還版是港幣,香港的權人民幣離岸中心也就是逐漸就要將流通貨幣由港幣轉為人民幣的一個交易中心。
比如香港公司在國內是沒有進出口權的,所以不享有退稅,同時出貨也需要請代理,或者買單出口;
香港公司賬戶,收外匯是沒有限制的,也可以自由轉帳,只是只操作外幣業務,不辦理RMB業務,可以通過轉帳的方式實現
考慮注冊可以根據您自身的需求來,畢竟現在辦理的客戶還是與日俱增,希望能解決更多朋友的疑點
以倫敦為代表的倫敦型離岸金融中心。經營的貨幣是境外貨幣,市場的參與者可以經營離岸金融業務,又可以經營自由市場業務。在管理上沒有什麼限制,經營離岸業務不必向金融當局申請批准。
一般這類"離岸"地區和國家與世界發達國家都有良好的貿易關系。因此,海外離岸公司是許多大型跨國公司和擁有高額資產的個人經常使用的金融工具。
Ⅳ 世界有幾個人民幣離岸業務在岸交易結算中心
截止到2019年12月29日,有香港、加拿大、西澳大利亞,倫敦、新加坡、巴黎、盧森堡、法蘭克福、首爾等多個離岸中心。
還有正在新開展合作的人民幣離岸中心。
廣東省副省長陳雲賢8日在北京建議,中國應在廣東或上海自貿區設立人民幣離岸業務在岸交易結算中心,並以此為中心,多措並舉,協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本土企業國際化和國內銀行國際化。
陳雲賢8日出席國際金融論壇2015年年會「全球金融治理與中國金融開放」分論壇的討論。他所在的廣東省,是中國GDP排名第一的省份,也是中國最大的出口省和進口省。2014年,廣東省的出口和進口均超過一萬億美元。
他認為,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第二階段目標,首要任務是發展人民幣離岸金融市場,以人民幣離岸中心為輻射,構建人民幣貨幣區。
他建議成立人民幣離岸業務在岸交易結算中心,並提供五方面服務。
其一,推動企業在對外貿易和投資中使用人民幣計價結算,營造人民幣走出去和流回來的綜合服務平台。
其二,開展跨境人民幣業務和產品創新,建立服務實體經濟、連接港澳、聯通世界的跨境人民幣投融資服務體系。
其三,引進境外市場主體,在離岸與在岸人民幣市場之間開展跨境交易,成為離岸與在岸人民幣市場對接的主要樞紐。
其四,成為人民幣匯率形成的市場風向標。
其五,讓金融要素能在人民幣離岸業務在岸交易結算中心通過金融安排實現無障礙的配置。
(4)人民幣離岸國際金融中心擴展閱讀:
人民幣離岸市場對人民幣成為國際化貨幣意義重大:
1、主要的國際貨幣必須24小時交易。我們睡覺的時候,在倫敦、紐約的時區,必須要有離岸市場正在交易,讓當地的投資者和用人民幣做貿易結算的企業有交易人民幣的平台。
2、主要的國際貨幣一定會有大量的第三方交易。第三方交易就是參與交易的兩個對手跟中國都沒有關系。
3、大量非居民要求在發行國的境外持有該國貨幣或者該國的貨幣資產。比如70%的非美國居民所持有的美元投資在美國境外的離岸市場,因為他們擔心資產會被在境內市場中凍結。
4、在為全球交易提供流動性方面,離岸市場可以通過乘數效應創造流動性,並較少對境內貨幣政策的沖擊。現在離岸市場的美元,以及今後離岸市場的人民幣都會有一個乘數效應。在境外創造新的流動性。
Ⅳ 全球為什麼爭建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
因為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的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用戶,只要資金不與中國境內發生來版往,就可以享受到權和美元歐元類似的政策,從而不受中國境內資本管制的金融服務。利率和匯率都是由市場決定的,而且可以和中國境內的——即在岸的——市場不同。
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是指在中國境外經營人民幣的存放款業務,起到推行人民幣國際化的橋頭堡作用,是人民幣內外體系循環的節點。 亞洲和歐洲都已經設立多個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
Ⅵ 為什麼歐洲各國都在爭奪人民幣離岸中心
雖然人民幣在國際上的應用仍然有限,但其國際周轉率遠低於印度盧比,國際化程度仍然很低。在國際收支體系中,很難看到人民幣的身影。然而,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最大的出口國。中國政府努力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增加了在中國的貿易額,人民幣結算的比例。前景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歐洲各國除了積極參與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外別無選擇。最好是獲得人民幣離岸中心或歐洲離岸人民幣中心的位置,然後在這個國際變化中賺很多錢。
人民幣的廣泛接受有助於中國企業降低匯率風險。在過去的幾年裡,外國資本的大量流入已經成為對中國的資產泡沫產生的原因,這也導致中國金融體系流動性過剩。因此,人民幣國際化可以穩定人民幣的價值。
盡管人民幣國際化和人民幣的中國仍然掌握在政府手中,但在歐洲和世界形勢的人民幣清算行布局其他地區的中國,更讓中國在國際市場的自由競爭來決定人民幣離岸中心實際上是建立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另一方面通過國際自由競爭的過程。
Ⅶ 為什麼香港是人民幣離岸中心
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幾乎可以這樣說,每次人民幣的貶值,都是從香港離岸市場開始的,甚至是香港離岸市場引發的。所以,香港是人民幣離岸中心。
1、在岸人民幣
央行授權中國外匯中心於每個工作日上午對外公布當日人民幣兌換美元、歐元、日元、港幣匯率的中間價作為當日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以及銀行櫃台交易匯率的參考價格,這就叫在岸人民幣。
2、離岸人民幣
央行開放香港以及其他國家進行人民幣交易的匯率就叫離岸人民幣,而2010年中國香港實施的人民幣離岸交易(CNH)已經是泛指海外離岸人民幣交易。
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向來是影響人民幣匯率的最重要的因素,因為離岸市場的人民幣交易是純粹市場化的,完全取決於市場供求。因此,在市場人民幣貶值預期漸露端倪或者形成時,許多市場機構就會利用這一點通過做空,放大人民幣匯率的貶值預期,從而投機賺錢,這樣的做法就會讓人民幣的匯率偏離基本面或者央行的合意水平,在市場上形成羊群效應,可能引發踩踏,影響金融穩定,這當然不是央行想要看到的。
(7)人民幣離岸國際金融中心擴展閱讀:
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具有重要意義。
人民幣的離岸市場對於人民幣國際化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在資本項目開放過程中,引進外資可以在國內設立一個特區,使流入資本與其他地區隔離,便於對過程的檢測。香港因為其特殊地位具備了妥善解決這個問題的條件。香港是特別行政區,實行貨幣自由兌換和資本自由流動。依託特殊經貿關系安排基礎上,利用香港金融市場優勢,發展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讓香港作為緩沖區,我們有特殊條件觀察人民幣國際化當中可能會出現什麼問題,取得經驗,穩步推進。
央行在離岸發行央票,就可以避免以上調控匯率市場和利率市場所形成的對離岸市場的傷害,因為央票的發行更加市場化,更加透明,引導市場預期,央行的意圖表露明確,就可以很好的引導市場的操作,從而形成一個穩定的市場化的收益率曲線,對於建設離岸市場,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具有基礎性作用。
Ⅷ 建立人民幣離岸中心有什麼用
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還相當漫長,不是單純通過政策推動就可以左右的,而是一國經濟發展和國際金融政策博弈的結果。政策只能在局部領域發揮有限的作用。而且,人民幣國際化對我國的現實意義,並不在於國際化過程中如何實現鑄幣稅的單項意義。以穩妥的方式全方位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對我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因此,短期內直接追求人民幣區域化(有些人提到的周邊化其實是更狹窄意義上的區域化),應在認真分析國際、國內環境的情況下謹慎推進,不應以某個顯性的國際化數量指標為目標,譬如,在某年的國際經濟交往和外匯儲備中,人民幣一定要達到某個比例,等等。中國人民幣國際化近期主要目標是實現區域化。區域化貨幣相對於國際化貨幣而言,並不是在貨幣本質、功能上有什麼根本性的差異,而只是一國貨幣在本國金融市場對外延伸意義上的差異,以及在國際貨幣職能使用程度上的差異。
如何實現區域化目標?到2020年前後,要實現中國金融的大開放。戰略的取向不是為了金融本身,而是為了確保中國經濟在今後10年內保持穩定的增長,這是最高目標。中國正在或者說已經成為世界主要經濟大國,但是在金融領域,遠沒有充分地全球化,因此還談不上金融強國,這是一個基本的判斷。同時,一個事實上的經濟大國但又非金融強國的地位,決定了其經濟最後真正崛起的局面難以持久。這一判斷告訴人們,配合各國經濟實力競爭的同時,從一個非金融強國跨入金融強國,必須要體現「追趕」戰略的藝術與特點。這一藝術與特點應該是,既能基本順應國際貨幣體系原有缺失的游戲規則,同時又能體現有助於改善該體系缺失的相關要素,即在保持國際貨幣體系和全球化趨勢不會突然崩潰、逆轉的前提下,推進其漸進性改善。
人民幣國際化是把雙刃劍。結合21世紀第二個10年中國的國情,建立人民幣離岸市場是在享有人民幣國際化好處的同時,又要防範人民幣國際化可能帶來的危害。但是,該市場一旦形成後,又會帶來新的問題與苦惱。
首先,只要我國經濟整體保持貿易順差,且仍以大進大出為特點的加工貿易為主,那麼,人民幣國際化將不可避免地面臨以下兩個問題。
一是微觀主體使用本幣作為國際經濟交往的計價、結算的動機不強。由於國際貿易是以加工貿易為主,只要進出口採取同一種貨幣計價、結算,則大部分的匯率風險在單個企業內就能進行較好的對沖,真正承受匯率風險的只是增加值部分。但是如果企業在進口部分採取人民幣計價結算,出口部分因受議價能力的限制,只能採取外幣計價結算,則企業將面臨較大的匯率風險。這決定了其用人民幣計價、結算的積極性不高。為此,在推動人民幣區域化進程中,仍有必要保持人民幣與主要儲備貨幣間匯率大體相對的穩定。然而,如果主要儲備貨幣匯率是固定的,則沒有必要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了,因為人民幣只不過是這一貨幣的另一種表現而已。
二是在人民幣區域化進程中,有可能在某一時期內反而加劇我國外匯儲備的積累。我國對於東亞、非洲等地區以貿易逆差為主,存在區域的貨幣輸出條件。同時經濟整體又表現為貿易順差,而且人民幣表現為長期持續升值。這雖然有利於區域內的境外機構獲得、使用並保留人民幣,但是只要我國的出口中人民幣結算比例沒有得到相應的大幅度提高,進口中人民幣使用比例不斷上升,這時的貿易順差會表現為更大規模的外匯儲備增加。這本質上是將非政府機構承擔的匯率風險轉移給了政府,人民幣升值的好處更多的由境外人民幣持有者獲得。為此,要解決好這一問題,關鍵是要進一步拓寬思路,加快擴展外匯儲備的多元化和戰略性使用。配合人民幣區域進程的特有困難,政府必須加大政策力度,將部分外匯儲備通過各種方式轉借給民間企業使用,支持其走出去與擴大進口。
在中國,當今討論中國金融戰略,似乎已經繞不開建設上海、香港兩個國際金融中心的話題。如果此話題把香港納入「一國兩制」下思考,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討論中國金融戰略,其實是在討論包括上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在內的中國的國家金融戰略。
未來的21世紀20年代,在實施國家金融戰略面臨的困境中,即在既想享受人民幣國際化的好處,又想防範世界金融不確定性可能帶來的風險傳遞,香港能否發揮特殊的作用?國家金融戰略的實施,又分別對上海、香港兩個國家金融中心的建設提出了什麼期望?基於此要求,兩個國際金融中心城市如何分工合作、共贏?合作中又如何防範金融風險,確保國家的經濟金融安全?這一系列問題的討論,將構成本章的主要內容。
一、國家金融戰略的重要支點:香港
要滿足本書第六章所述,在金融戰略實施中,要建立相對隔離境外風險傳遞的離岸市場,最好能尋找到既已適應國際金融市場習慣,即可早日運行、效率較高,又方便於中國政府相對可控的渠道與場所。在這方面,香港具有世界各地包括中國內地城市在內,所不具備的優勢。因為就香港而言,具有以下四大特點:
香港是一個「一國兩制」、「國內境外」的特殊城市。一是主權優勢,從而派生出天然的經濟優勢。香港雖然高度自治,但是同屬中國主權,是中國中央政府領導下的特區政府。中央政府與特區政府間有著天然的政治聯系優勢。從2004年1月1日生效的《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是一個合作典範。兩地容易就金融合作和要素流動進行超常規的制度安排,尋求共贏。自1993年以來,已有500多家內地企業在港上市,目前港股市場中有58%來自內地企業。二是文化、語言和地理的優勢。香港和內地擁有同樣的文化,同樣的語言文字,這使得兩地在價值觀上更具認同感,人員交流更加方便快捷。背靠中國內陸,面朝太平洋,具備溝通內地與國際金融市場的天然的地理優勢。三是香港市場與中國市場又是嚴格區分,分別採取相對獨立的政治、經濟制度,其金融活動不計入中國的國際收支統計,擁有自己的貨幣和金融體系。並擁有聯結世界金融市場的現成的市場交易運行機制和營銷網路,能與國際金融市場實現「無縫」接軌。2009年底,香港199家金融機構中,本地銀行僅19家,佔9.5%,其餘90.5%都為外資銀行(含中央銀行)。港股現貨交易中,本地自然人與機構的交易比重直線下降,境外的交易比重在上升。四是香港的「中國概念」日趨濃厚,但是又有別於中國的內地城市,在亞洲國家和西方的意識形態中被人視同為西方世界的一員,更容易被世界市場接受,因此在中國與亞洲金融合作中能發揮更好的紐帶作用。總體上看,上述香港的優勢,既是紐約、倫敦比不了的,也是上海、深圳比不了的。
從歷史上看,倫敦國際金融中心和紐約國際金融中心的崛起,無不是與英國和美國實體經濟的崛起相聯系,與本國貨幣的國際化相伴而成的。英國的第一次產業革命成就了倫敦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美國則利用兩次世界大戰使經濟實力飛躍發展,為紐約成為世界性的金融中心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二戰之後,美元進一步通過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徹底擊敗英鎊,成為國際貨幣中的霸主。其後的不斷努力,又使得紐約一舉超越倫敦,成為世界最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藉助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力量,又進一步鞏固了美元霸主的地位。
未來20~30年,世界經濟的總體發展格局將發生重大變化。可以預見,中國、亞洲必將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一極。目前,各國際組織、有關國家政府、著名投資銀行和中介機構的各種預測,基本都認同中國經濟總體實力將在21世紀30年代前後成為世界第一。另有專家預測,到2020年亞洲GDP總量佔世界的比重將從目前的39%增加到52%。瑞士信貸公司預測,全球消費的增長中,從2007年到2020年,美國消費佔全球消費的比重將由30.2%下降到20.8%,中國該比重將從5.3%上升到23.1%。如果加上亞洲其他國家的消費及亞洲各國包括中國的投資,其經濟增長潛力可想而知。
(一)定位
可以大膽預測,再過15年、20年,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將成為以人民幣交易為主,包括美元、歐元等國際主要儲備貨幣交易在內的,能與紐約、倫敦國際金融中心相媲美的主要國際金融中心之一。但是,必須明確,在本書的至2020年的時間框架內,滬港兩地金融中心的合作,是基於中國金融漸進開放部署和香港「國內境外」的法律框架來討論滬港的定位問題。
(二)分工
由於滬港兩地在戰略過渡期內,主要分別從事境內、境外人民幣交易的市場定位,毫無疑問,上海應竭盡全力全方位發展以人民幣為本位貨幣的各項金融業務,香港應抓緊機遇,在繼續發展原有金融業務的同時,竭盡全力,全方位開辟離岸的人民幣金融業務。
(三)合作
在國家金融戰略過渡期內,兩地的金融合作主要體現為三方面內容:一是滿足內地金融發展的需求;二是逐步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影響力;三是與此相適應的金融監管合作。
(四)前景
可以相信,在2020年資本項下完全放開前的「過渡期內」,以上海為象徵的國內金融自由化步伐將明顯加快,依託於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內地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以及在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配合下,上海人民幣金融市場的發展速度與規模,將出現現在人們意想不到的發展景象。同時,依託於國家金融整體戰略下的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會使香港金融市場如虎添翼,其發展的速度將遠遠超過現有傳統金融業務的發展速度。
(一)合作中的風險
1.中國崛起本身給香港帶來的一般風險
中國內地的崛起,從總體上和戰略上說,與自身過去相比,給香港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更多的機遇,給香港的持久繁榮提供了更大的保障。但是,同樣不能不看到,相對內地經濟過去較封閉而言,內地經濟進一步開放與崛起,也給香港經濟發展帶來一定的壓力和風險。
2.兩地在未來金融合作中帶來的特殊風險
風險的基本源。漸次推進國家金融開放戰略,通過加強內地與香港的合作,整體上是有助於控制整個中國內地金融開放過程中的風險,從而推動加速金融開放的進程,這當然是有助於香港加強並提高其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但是,內地與香港之間的合作,也並不是沒有任何風險的。
3.三大合作過程中產生的特殊風險因素
(1)香港建立人民幣離岸中心帶來的特殊風險
就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對內地的風險來看,香港的人民幣離岸市場涉及到人民幣,並且需要內地居民(個人與企業)作為籌資者和投資者部分地參與。因此,在內地保留資本賬戶管制的環境中,只是本幣資產市場的一種有隔離的延伸。這個市場的發展,一方面有利於本幣市場的發展與完善,彌補本國市場的不足,特別是由於金融管理能力、基礎設施不完善受抑制而帶來的市場需求,可以在此延伸的市場上得以滿足,有助於盡快提高本國金融效率。但是另一方面,這也意味著本幣資產市場與國際市場的聯通是有限度的。如果處理不好,將給內地本幣資產市場帶來新的風險因素,也給宏觀調控帶來新的影響因素。具體說,一是內地與香港人民幣金融產品的價差會引發資金的過度流動,弱化內地資本管制的有效性;二是香港人民幣市場的擴大與波動,將沖擊內地金融市場,影響人民幣貨幣、匯率的政策效應;三是短期內,導致部分內地的金融資源向香港轉移。
(2)兩地股票市場融合過程中的特殊風險
沖擊內地現有資本賬戶管制的風險。兩地資本市場的逐步聯通,必然涉及兩地資金的流動和資本市場的交易,這對資本賬戶還沒有實現完全放開的內地而言,可能加劇了管制的難度。特別是在兩地市場價格差異較大的情況下,巨大的套利會催生大量規避管制的現象。如何在促進兩地市場價格趨同的同時,又不過度引發資金的跨境流動性,產生不必要的市場跨境配給現象,保持必要的資本管制,將成為合作中需重點考慮的風險問題。
市場波動的相互傳遞的風險。如果仍在流動性過剩的世界中,在投機成分較濃厚的金融市場下,市場價格的波動將超越實體經濟基本面反映的程度。而香港已深度融入國際市場,而且由於自身市場的深度與廣度都較好,能較為靈活地應對市場波動。但是在內地,市場相對較為封閉,國際市場資金的沖擊和價格的波動,容易引起境內市場的大起大落。
(二)兩地合作中的風險防範政策
兩地金融合作過程中,宏觀風險中最需關注的是發生系統性的貨幣和金融危機。與此同時,兩地在經濟利益上也會存在一定的沖突。這些都需要通過充分合作、磋商,才能分享合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