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生豬養殖金融服務方案

生豬養殖金融服務方案

發布時間:2022-04-27 10:30:46

Ⅰ 養殖業銀行貸款國家有什麼政策

答:從2008年7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國家對飼養能繁母豬的養殖戶(場)給予每頭100元的補貼。補貼方式:經張榜公示並經市、縣(市)有關部門核實後,通過「一卡通」將補貼資金直接兌現到農戶(場)。

2、國家對良種豬人工授精技術的財政補貼政策包括哪些內容?如何實施?

答:從2007年開始,國家實行在生豬主產區推廣良種豬人工授精技術的財政補貼政策。補貼對象為項目區內使用良種豬精液開展人工授精的母豬養殖者,包括散養戶和規模養殖戶(場)。補貼標准為按每頭能繁母豬年繁殖兩胎,每胎配種使用2份精液,每份精液補貼10元,每頭能繁母豬年補貼40元。補貼資金下撥給經省級畜牧主管部門選定或認可的、符合條件的良種豬精液供應單位 (供精單位包括種公豬站、種豬場等生產良種豬精液的單位和組織);供精單位按照補貼後的優惠價格向養殖者提供精液。

3、生豬標准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項目的申報條件、建設內容是什麼?補助標準是多少?

答:從2007年開始,國家對生豬標准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實施補助政策。項目申報條件:實行人畜分離、集中飼養、封閉管理;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不在法律法規規定的禁養區內;經改造後糞污集中處理、達標排放,實現飼養標准化。優先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內容:主要建設內容包括糞污處理、豬舍標准化改造以及水、電、路、防疫等配套設施建設,要優先安排糞污處理設施建設。中央投資補助標准:年出欄500~999頭的養殖場(小區)每個中央補助投資20萬元。年出欄1000~1999頭的養殖場(小區)每個中央補助投資40萬元。年出欄2000~2999頭的養殖場(小區)每個中央補助投資60萬元。年出欄3000頭以上的養殖場(小區)每個中央補助投資80萬元。該項目按程序實行逐級申報,擇優給予補助。

4、國家在信貸、稅收方面如何扶持生豬生產?

答:國家在信貸、稅收方面扶持生豬生產的主要措施包括:⑴鼓勵標准化、規模化生豬養殖場、養殖小區建設,在融資、擔保、貼息等方面給予支持。對標准化規模養豬場(小區)的糞污處理和沼氣池等基礎設施建設給予適當支持。⑵農行、農發行等金融機構,要充分運用信貸政策,簡化貸款手續,重點支持標准化規模養殖場。⑶鼓勵信用擔保和保險機構擴大業務范圍,採取聯戶擔保、專業合作社擔保等多種方式,為規模養殖場和養殖戶貸款提供信用擔保和保險服務,目前,全省已有部分市縣的農村銀行、農村信用聯社開辦保單質押貸款業務。對保險機構提供的生豬養殖業保單,實行保單質押貸款,可按照保單價值的75%以內給予貸款額度;對擔保機構提供生豬養殖業貸款積極給予信貸支持。⑷發展壯大生豬屠宰加工龍頭企業。對參與生豬規模養殖或對農戶飼養生豬實行訂單收購的加工龍頭企業,優先安排貸款貼息資金。⑸清理整頓涉及生豬屠宰、銷售環節收費,減輕養豬戶、生豬經營者負擔;每頭生豬稅費總額,最高不得超過55元。

5、國家對畜牧業用地、用水、用電方面有何優惠?

答:⑴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合理安排畜牧業生產用地,對規模養豬場(小區)生產和管理設施、附屬建築物,視為農業用地,並納入當地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優先安排。⑵水利部門對規模養豬場(小區)用水免收地下水資源費。⑶電力部門對畜禽養殖用電執行農業生產電價。

6、國家對奶牛凍精補貼政策的內容是什麼?

答:2008年國家對全國荷斯坦奶牛全部實施凍精補貼。補貼數量為各地2007年底能繁母牛數;補貼對象是奶牛養殖場、養殖小區和養殖戶;補貼標準是荷斯坦奶牛每劑凍精補貼15元,每頭能繁母牛按兩劑標准進行補貼。補貼辦法是補貼資金下撥給經省級畜牧主管部門選定或認可的、符合條件的種公牛站;種公牛站按照補貼後的優惠價格向養殖者提供精液。
還滿意不,多給一點分拉

Ⅱ 關於生豬養殖,國家有相關的惠農政策嗎惠農網說有補貼。

2015年生豬養殖政策補貼種類及金額

1、 生豬調出大縣獎勵

具體包括規模化生豬養殖戶(場)圈舍改造、良種引進、糞污處理的支出,以及保險保費補助、貸款貼息、防疫服務費用支出等。獎勵資金按照「引導生產、多調多獎、直撥到縣、專項使用」的原則,依據生豬調出量、出欄量和存欄量權重分別為50%、25%、25% 進行測算。

2、 畜牧良種補貼政策

生豬良種補貼標准為每頭能繁母豬40元。

3、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疫苗補助政策

國家對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等動物疫病實行強制免疫政策;疫苗經費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共同按比例分擔,養殖場(戶)無需支付強制免疫疫苗費用。

4、畜禽疫病撲殺補助政策

國家對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發病動物及同群動物實施強制撲殺。國家對因上述疫病撲殺,給養殖者造成的損失予以補助,強制撲殺補助經費由中央財政、地方財政和養殖場(戶)按比例承擔。

5、基層動物防疫工作補助政策

補助經費主要用於對村級防疫員承擔的為畜禽實施強制免疫等基層動物防疫工作的勞務補助。

6、 養殖環節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補助政策

國家對年出欄生豬50頭以上,對養殖環節病死豬進行無害化處理的生豬規模化養殖場(小區),給予每頭80元的無害化處理費用補助,補助經費由中央和地方財政共同承擔。2015年,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補助范圍由規模養殖場(區)擴大到生豬散養戶。

7、生豬定點屠宰環節病害豬無害化處理補貼政策

國家對屠宰環節病害豬損失和無害化處理費用予以補貼,病害豬損失財政補貼標准為每頭800 元,無害化處理費用財政補貼標准為每頭80 元,補助經費由中央和地方財政共同承擔。

8、 農業保險支持政策

能繁母豬、育肥豬保險,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補貼50%、對東部地區補貼40%、對中央單位補貼80%;地方財政至少補貼30%。

Ⅲ 2021年養殖新補貼政策,養豬有哪些呢

2021年,在生豬產能持續恢復的今天,官方依然要求加快清理超范圍劃定的限養禁養區,也可以讓那些擔心拆遷之風再起的養殖戶吃下「定心丸」。

2021年相信養豬業依然會是中央關注的重點,雖然生豬的復產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但畢竟還沒有百分百完成,豬價的高漲也反映了這一點。養豬業的復產徹底完成的標准,除了存欄的恢復,豬價真正恢復正常才是最核心的指標。對未來來說,我們可以期待更多政策的出台,更期待政策的落地。

Ⅳ 高分(250分)關於一個生豬養殖場發展的問題!

我也幫不了你什麼,不過我盡力了,下面的是中國現在貸款的條件,在下面的是破格例外貸款的方法,你看看實用不,最下面的是給你的參考,你可以看一下.
對不起能幫你的就這么多了.
一)貸款對象

貸款對象,是指銀行對哪些部門、企業、單位和個人發放貸款。其實質是選擇貸款投向,確定貸款范圍和結構。

商業銀行貸款對象的確定:

一要反映信貸資金運動的本質要求,貸款出去要能保證償還付息;

二要符合商業銀行貸款原則的要求,貸款發放要遵循效益性、安全性、流動性原則;

三要體現貨款投向政策的要求,貸款的投向要服從國家產業政策。

因此,商業銀行的貸款對象必須是經營性企業單位,即具有經濟收入,預付的價值能夠得到補償和增值,有歸還貸款本息的資金來源。凡非經營性、沒有經濟收入的單位,只能作為財政撥款對象,而不能成為銀行貸款對象。
(二)貸款條件
貸款條件,是指具備什麼條件的對象才能取得貸款。是對貸款對象提出的具體要求。凡在「對象」之內,而又滿足「條件」要求的企業單位就可取得銀行貸款。確定貸款條件的依據是:企業單位設置的合法性、經營的獨立性、自有資本的足夠性、經營的盈利性及貸款的安全性。因此,凡需要向銀行申請貸款的企事業單位、個人必須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我國商業銀行現行貸款條件為:
1.經營的合法性
2.經營的獨立性
3.有一定數量的自有資金
4.在銀行開立基本賬戶
5.有按期還本付息的能力
八、貸款用途和種類
(一)貸款用途

貸款用途是指貸款在企業資金佔用中所表現出來的使用方向和范圍。它是具體規定企業什麼樣的資金需要可以便用貸款,以及這些資金需要中多大部分由銀行貸款解決。
九、貸款種類
現行貸款種類的劃分標准及種類如下:
一)按貸款經營屬性劃分
1,自營貸款。指貸款人以合法方式籌集的資金自主發放的貸款,其風險由貸款人承擔,並由貸款人收回本金和利息。
2.委託貸款。指由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及個人等委託人提供資金,由貸款人(即受託人)根據委託人確定的貸款對象、用途、金額、期限、利率等代為發放、監督使用並協助收回的貸款。貸款人(受託人)只收取手續費,不承擔貸款風險。
3.特定貸款。指經國務院批准並對貸款可能造成的損失採取相應補救措施後責成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發放的貸款。
(二)按貸款使用期限劃分
1.短期貸款。指貸款期限在1年以內(含1年)的貸款。
2.中、長期貸款。中期貸款指貸款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5年以下(含5年)的貸款。
長期貸款,指貸款期限在5年(不含5年)以上的貸款。人民幣中、長期貸款包括固定資產貸款和專項貸款。
(三)按貸款主體經濟性質劃分
1.國有及國家控股企業貸款。
2.集體企業貸款。
3.私營企業貸款。
4.個體工商業者貸款。
(四)按貸款信用程度劃分
1.信用貸款。指以借款人的信譽發放的貸款。
2.擔保貸款。指保證貸款、抵押貸款、質押貸款。
保證貸款,指按規定的保證方式以第三人承諾在借款人不能償還貸款時,按約定承擔一般保證責任或者連帶責任而發放的貸款.質押貸款,指按規定的質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動產或權利作為質物發放的貸款。
3.票據貼現。指貸款人以購買借款人未到期商業票據的方式發放的貸款。
(五)按貸款在社會再生產中佔用形態劃分
1.流動資金貸款。
2.固定資金貸款。
(六)按貸款的使用質量劃分
1.正常貸款。指預計貸款正常周轉,在貸款期限內能夠按時足額償還的貸款。
2.不良貸款。不良貸款包括呆賬貸款、呆滯貸款和逾期貸款。
呆賬貸款,指按財政部有關規定列為呆賬的貸款。
呆滯貸款,指按財政部有關規定,逾期(含展期後到期)並超過規定年限以上仍來歸還的貸款,或雖未逾期或逾期不滿規定年限但生產經營已終止、項目已停建的貸款(不含呆賬貸款)。逾期貸款,指借款合同約定到期(含展期後到期)未歸還的貸款(不含呆滯貸款和呆賬貸款)。
(七)按國際慣例(風險度)對貸款質量的劃分 將銀行貸款劃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五個等級,後三類貸款稱為「不良貸款」或為「有問題貸款」。
十、貸款期限、利率、貼息和結息
(一)貸款期限
金融機構貸款的期限主要是依據企業的經營特點、生產建設周期和綜合還貸能力等,同時考慮到銀行的資金供給可能性及其資產流動性等因素,由借貸雙方共同商議後確定。貸款期限在借款合同中標明。自營貸款期限最長一般不得超過10年(對個人購買自用普通住房發放的貸款最長期限可到20年),超過10年應當報中國人民銀行備案。票據貼現的貼現期最長不得超過6個月,貼現期限為從貼現之B起到票據到期日止。貸款到期不能按期歸還的,借款人應當在貸款到期日之前,向貸款人申請貸款展期。短期貸款展期期限累計不得超過原貸款期限;中期貸款展期期限累計不得超過原貸款期限的一半;長期貸款展期期限累計不得超過3年。借款人未申請展期或申請展期末得到批准,其貸款從到期日算起,轉入逾期貸款賬戶。
(二)貸款利率
貸款人應當在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貸款利率的上下限范圍內,確定每筆貸款利率,並在借款合同中標明。貸款利率的上下限是指中國人民銀行在基準利率的基礎上規定一個浮動幅度,在這個幅度內,由貸款人和借款人協商後確定貸款利率。貸款人和借款人應當按借款合同和有關計息規定按期計收或支付利息。
(三)貼息及結息
為了促進某些產業和地區經濟的發展,有關地方、部門可以對某些貸款補貼利息。貸款的貼息,實行誰確定、誰貼息的原則。對有關部門貼息的貸款,承辦銀行應當自主審查』發放,並根據《貸款通則》的有關規定嚴格管理:除國務院規定外,任何單位和個人無權決定停息、減息、緩息和免息。
十一、貸款方式
(一)貸款方式的含義
貸款方式是指貸款的發放形式。它體現銀行貸款發放的經濟保證程度。反映貸款的風險程度。
(二)貸款方式的選擇依據
貸款方式的選擇主要依據借款人的信用和貸款的風險程度,對不同信用等級的企業,不同風險程度的貸款,應選擇不同的貸款方式,以防範貸款風險。
(三)具體貸款方式
我國商業銀行採用的貸款方式有信用放款、保證貸款、票據貼現,除此之外,還包括賣方信貸和買方信貸。
1.信用貸款方式:信用貸款方式是指單憑借款人的信用,無需提供擔保而發放貸款的貸款方式。這種貸款方式沒有現實的經濟保證,貸款的償還保證建立在借款人的信用承諾基礎上,因而,貸款風險較大。
2.擔保貸款方式:擔保貸款方式是指借款人或保證人以一定財產作抵押(質押),或憑保證人的信用承諾而發放貸款的貸款方式。這種貸款方式具有現實的經濟保證,貸款的償還建立在抵押(質押)物及保證人的信用承諾基礎上。
3.貼現貸款方式:貼現貸款方式是指借款人在急需資金時,以未到期的票據向銀行融通資金的一種貸款方式。這種貸款方式,銀行直接貸款給持票人,間接貸款給付款人,貸款的償還保證建立在票據到期付款人能夠足額付款的基礎上。
十二、貸款程序 (一)貸款申請 (二)貸款審批 (三)簽定合同 (四)貸款發放
(五)貸款的管理和收回
十三、信貸監督與制裁
(一)信貸監督
貸款監督,是銀行在辦理信貸業務過程中,對國民經濟各部門、各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檢查、分析、督促、制約的行為。其實質是運用信貸、利率杠桿,對企業經濟活動產生影響和制約作用。
1.信貸監督的方法:信貸監督是一種經濟監督,因此,其監督的方法通常採用經濟措施,通過信貸業務活動來進行。一是通過制定正確的貸款制度,嚴格執行貸款政策、原則和辦法來進行監督。二是通過調查研究,綜合分析,向企業和有關部門反映問題,提出建議,發揮監督作用。三是通過貸款三查制度來發揮信貸監督作用。
2.信貸監督的主要內容 (1)借款人對信貸資金的使用情況。 (2)借款人的生產經營狀況。 (3)借款人財務狀況有無較大變化。
(二)信貸制裁
信貸制裁,是銀行對於逃避信貸監督,違反金融政策、 借款合同及貸款管理的有關規定的借款人,根據情節輕重.採取必要的措施,從經濟上給予借款人一定的影響。信貸制裁是信貸監督的必要手段,其目的是為了促使借款人遵守借款合同,規范企業行為,合理利用資金,提高經濟效益。同時也是為了保護銀行的合法權益,提高貸款質量,降低貸款風險。
十四、貸款擔保方式操作管理
(一)貸款擔保的概念及任務貸款擔保,是指銀行在發放貸款時,要求借款人提供擔保,以保障貸款債權實現的法律行為。
二)貸款擔保的方式 貸款擔保方式有保證、抵押和質押。這些擔保方式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結合使用。
(三)貸款擔保的審查 貸款行應當依據有關的法律、法規和銀行的有關規定,嚴格審查擔保的合法性、有效性和可靠性。
十五、抵押貸款操作管理 (一)抵押貸款的涵義
抵押是指債務人在法律上把財產所有權轉讓給債權人,但債權人並不佔有財產,以財產擔保的債務一經償付,財產所有權的轉讓即告結束。借款人在法律上把自己財產所有權作為抵押而取得的銀行貸款稱為抵押貸款。抵押貸款的保障性是區別於信用貸款的根本特徵。
(二)抵押品的范圍和貸款種類 貸款的抵押品是指由借款人向銀行提供的,並經銀行認可作為實物擔保的財產物資。抵押品的范圍主要包括以下五大類:一類是有價值和使用價值的固定資產。二類是各種有價證券。三類是能夠封存的流動資產。四類是可作轉讓的無形資產。五類是私有財產和其他可以流通、轉讓的物資或財產。目前,國外根據抵押品的范圍,把抵押貸款分為以下六 類:一是存貨抵押。二是客賬抵押。三是證券抵押。四是設備抵押。五是不動產抵押。六是人壽保險單抵押。我國商業銀行抵押貸款的種類主要有動產、不動產及金融有價證券抵押貸款。
(三)抵押貸款的管理要求
採取抵押貸款方式大大降低了銀行貸款的風險,為銀行收回貸款提供了最有效的保障。對抵押貸款的管理,除了進行必要的信用調查外,還要加強以下工作:一是貸款項目的選擇;二是抵押品的選擇和審核工作;三是簽訂借款合同等。借貸雙方在簽訂有效借款合同和抵押擔保合同之後,借款人可憑銀行的貸款通知辦理抵押貸款開戶手續,銀行可按照貸款項目的建設進度、實際需要和規定的用途發放貸款,並監督其使用情況。
十六、票據貼現貸款的操作管理 (一)票據貼現的概念和特點
貼現是持票人以未到期票據向銀行貼付一定利息兌取資金的行為。貼現貸款是銀行以持票人持有未到期票據為對象所發放的貸款。對於銀行來說,是買進票據所載權利,票據到期,銀行可以取得票據所載的金額。貼現貸款方式具有以下特點。
1.流動性高:票據貼現以後,票據所載權利完全屬於銀行,貼現銀行如有急需,可向其他銀行轉貼現,或向中央銀行再貼現,能隨時收回資金,具有很高的流動性。
2.安全性大 由於貼現人及票據上的各個當事人均為債務人,所以貼現銀行的資金運用具有更大的安全性。
3.自償性強 票據貼現在票據產生時,兌現日期已在票據上載明,債務人不能要求轉期。同時,商業匯票又都以合法商品交易為基礎,具有很強的自償性,到期收回票款較之一般貸款更有保證。
4 用途確定 在用途上,貼現是針對每一筆票據具體操作的,貼現是否得當合理,反映明確清楚。所以,貼現也最容易反映銀行的工作質量。
5.信用關系簡單 貼現除了票據到期不能償款追索外,貼現人與銀行已無需聯系,所以貸款利息在貼現時銀行即預先扣除。 票據貼現業務是一項特殊放款方式,與其他放款相比還有下列不同之處:一是收息的方式不同。二是期限的確定不同。三是所涉及的關系人不同。
(二)辦理貼現貸款的程序 1.貼現貸款的申請 2.貼現的審查 3.貼現資金的支付 實付貼現金額=匯票票面金額—貼現利息
十七、信用貸款操作管理 信用貸款,是以借款人的信用作為保證的貸款。因此,風險性較大,銀行在發信用貸款時,一定要嚴格掌握貸款額度,審查和分析借款人的財務報表。要進行以下四方面重點審查。
(一)借款人的品質。
(二)貸款的用途。
(三)貸款的數額。
(四)貸款清償的主要來源及時間。
參考資料:http://www.tztvu.e.cn/kfjy/zkjy/jl/bxk/xdjlyw/kcdh/zd5.htm
這個是例外的方法:
1、信貸的基本要素
任何一筆信貸業務均包括如下6個要素:對象、金額、期限、利率或費率、用途和擔保。
2、信貸的基本原則
信貸業務經營管理的原則是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根本出發點。經過幾百年經營管理經驗的積累,人們總結出許多信貸業務的原則,最主要的有三性原則,即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動性。
3、信貸業務基本操作流程
包括:受理、調查評價、審批、發放及貸後管理五大階段。
4、什麼叫授信?
是指銀行對客戶給予的信用。建設銀行對客戶辦理貸款、保證、承兌、進出口貿易融資以及信用卡透支等建設銀行承擔資產風險的各項信貸業務都是對客戶的授信。

5、什麼叫客度授信?
是指建設銀行根據本行信貸政策和客戶條件,對法人客戶確定授信控制總量,以控制風險、提高效率的管理制度。

6、實行額度授信有三個目標:一是防範風險,二是提高效率,三是增強競爭能力。

7、我行現在經辦的公司業務類產品主要包括五大類:
①流動資金貸款,細分為工業流動資金貸款和商業流動資金貸款;
②固定資產貸款,細分為基本建設固定資產貸款和技術改造基本建設貸款;
③商業承兌匯票;
④商業匯票貼現;
⑤保證業務。

8、什麼叫流動資金貸款?
是指建設銀行向借款人發放的用於正常生產經營周轉或臨時性資金需要的本外幣貸款。

流動資金貸款按行業可以分為工業企業流動資金貸款、商業企業流動資金貸款等。
按期限可分為臨時貸款、短期貸款和中期貸款3類。
臨時貸款是指銀行對借款人發放的,期限在3個月(含)以內的流動資金貸款,主要用於企業一次性進貨的臨時需要和彌補其他季節性支付資金樂足;
短期貸款是指銀行對借款人發放的,期限為3個月至1年(不含3個月含1年)的流動資金貸款,主要用於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周轉的資金需要;
中期貸款是指銀行對借款人發放的,期限為1年至3年(不含1年含3年)的流動資金貸款,主要用於企業正常生產經營中經常性的周轉佔用和鋪底流動資金。

9、什麼叫固定資產貸款?
是指建設銀行向借款人發放的用於固定資產項目投資的中長期本外幣貸款。

按照貸款用途,固定資產貸款可分為基本建設貸款和技術改造貸款。
基本建設貸款是指用於有權機關批準的基本建設項目的中長期貸款,包括重點、大中型和小型項目貸款。小型項目一般最長不超過3年,大中型項目一般最長不超過8年。
技術改造貸款是指用於有權機關批準的技術改造項目的中長期貸款。包括限上和限下技改項目貸款。限上項目一般為5年,最長不超過6年;限下項目一般為3年,最長不超過5年。
貸款期限超過10年的應向中國人民銀行備案。

按照借款、用款及還貸資金來源,固定資產貸款可分為項目法人貸款、統借統還和分借統還貸款。
項目法人貸款是指將貸款直接發放給建設項目使用,由項目法人借款並用項目新增效益還貸。
統借統還貸款是指由一個借款人為多個項目統一向銀行借款並由其統一還款。
分借統還貸款是指由多個項目的借款分別向銀行借款,其主管部門或母公懷負責統一還款。

10、商業匯票承兌
什麼叫商業匯票?是出票人簽發的,委託付款人在指定日期無條件支付確定金額給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據。商業匯票因承兌人的不同分為商業承兌匯票和銀行承兌匯票。
什麼叫商業匯票承兌?是指銀行作為付款人,根據出票人的申請,承諾在匯票到期日對收款人或持票人無條件支付匯票金額的票據行為。
商業匯票自出票日至到期日最長不得超過6個月。
建設銀行每張承兌匯票金額不得超過1000萬元人民幣。
在辦理商業匯票承兌時,每張銀行承兌匯票按承兌金額的萬分之5向出票人收取承兌手續費。
如果出票人到期未能兌付匯票款項,到期銀行承兌匯票發生墊款的,對出票人尚未支付的匯票金額按照逾期貸款利率計收罰息。

11、什麼是商業匯票貼現?
是指商業匯票的持票人將未到期的商業匯票轉讓於銀行,銀行按票面金額扣除貼現利息後,將余額付給持票人的一種融資行為。主要用於申請人短期資金周轉。貼現期限自貼現之日起至匯票到期日止,最長期限不超過6個月。
商業匯票貼現包括商業承兌匯票貼現和銀行承兌匯票貼現。辦理商業承兌匯票貼現須由總行特別授權。
現階段建設銀行只承辦以下承辦名單中的商業銀行及建設銀行其他分支機構承兌的銀行承兌匯票貼現。
承兌銀行名單:
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信實業銀行、中國光大銀行、華夏銀行、中國民生銀行、招商銀行、廣東發展銀行、浦東發展銀行、深圳發展銀行、福建興業銀行、上海銀行、北京市商業銀行、天津市商業銀行、廣州市商業銀行、深圳市商業銀行。

12、什麼是保證業務?是建設銀行根據申請人的請求,以出具保函的形式向申請人的債權人(保函受益人)承諾,當申請人不履行其債務時,由建設銀行按照約定履行債務或承擔責任的信貸業務。主要用於需要利用銀行信用作為擔保的各類經濟活動。期限根據客戶與受益人簽訂的合同或客戶提交的標書的要求,由建設銀行與客戶(被保證人)具體協商確定。
按受益人性質分為:
境內保證(函):指保函受益人為境內法人或其他組織的保證。
對外保證(函):指保函受益人為中國境外機構或境內外資金融機構的保證。
該項業務在我行發生較少。

充分認識中小企業在我國的重要地位�

從全球看,中小企業都是該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支柱。亞太經合組織21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小企業戶數占各自企業總量的97%—99�7%,就業佔55%—78%,GDP比重佔50%以上,出口總量佔40%—60%。日本認為「沒有中小企業的發展就沒有日本的繁榮」,德國則將其稱為國家的「重要支柱」,而美國政府更是將中小企業稱作是「美國經濟的脊樑」。我國目前在工商注冊登記的中小企業已經超過1000萬家,佔全國注冊企業總數的99%,其工業總產值、銷售收入、實現利稅、出口總額已分別佔全國的60%、57%、40%和60%左右;流通領域中小企業佔全國零售網點的90%以上,城鎮就業機會75%靠中小企業提供。�
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金融對策�
改善中小企業金融服務,解決許多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融資體制、信用環境、企業自身及融資機構的風險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等諸多因素,需綜合協調、配套解決。�

一是政府應繼續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政策支持力度。①扶持的重點應是有產品、有市場、有發展前景的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中小企業。方式上可提供特別貸款,中央和地方每年可撥出一定資金,對其提供無息或低息貸款等。②而對於創業初期的中小企業,財稅部門可考慮給予減免營業稅和所得稅,以增強中小企業的基本積累能力,鼓勵和引導他們自籌資金。同時,繼續投入必要的財政資金,據統計,從1999年至2003年,國家共投入33億財政資金支持了全國4946個科技型中小企業項目,有力地促進了中小企業的創業與發展。③對於處於成長期的中小企業,國家應積極搭建直接融資平台,打通直接融資通道。組建二板市場及產權交易市場,大力發展櫃台交易方式發行股票和債券業務,如去年深圳交易所開通中小企業板塊,截止去年5月底,總規模達8�34億股,總融資額82�21億元。④改善信貸業務發展的法治支持環境,實行中小企業售用公示制度,通過對商業銀行的財稅支持等,更有效地調動商業銀行拓展中小企業貸款市場的積極性。�

二是完善中小企業制度,健全治理結構。當前,我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財務制度不健全,財務報告真實性與准確性較低,銀行利益難以保障的現象,這些往往是企業治理結構不健全所致。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自身素質是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的重要途徑。應推動中小企業制度的多元化和社會化,實現治理結構合理化。對國有中小企業實行積極的退出戰略,走改制重組道路;對私營企業要引導資本社會化方向,改變家庭式管理方式,吸收現代企業制度和管理制度的要素;對於集體企業要推動產權改革,明晰產權關系。規范財務制度,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建立能正確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制度,增加企業財務透明度。�

三是深化商業銀行改革,完善金融企業制度。要改變銀行在中小企業貸款中的約束條件,必須深化商業銀行改革,建立現代金融企業制度。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也明確提出了深化金融企業改革的目標,要把商業銀行改造成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效益良好的現代金融企業,並選擇有條件的國有商業銀行實行股份制改造,加快處理不良資產,充實資本金,創造條件上市。同時按照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商業銀行應不斷改善內控機制,提高風險管理水平,在此基礎上簡化審批環節,開發信貸品種,提高服務水平,以滿足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

四是培育良好的信用環境。中小企業融資時刻離不開「信用」二字,沒有良好的信用文化和健康的信用環境,中小企業融資很難順利開展,並導致信貸市場低效配置,中小企業不良貸款比率大大高於大企業不良貸款比率。針對目前社會信用淡薄的問題,應盡快建立健全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加強信用文化建設。應培育企業家的信用意識,提倡和宣揚信用觀念,在「有借有還」的良好信用環境下改善銀企之間的關系。建立中小企業信用信息平台,實現中小企業信用管理監督社會化。同時加大對企業違約的懲罰力度。要減少違約的發生,必須加大對違約的懲罰力度,增加違約人的違約成本,嚴肅懲處逃廢銀行債務的企業及其負責人。

Ⅳ 農戶生豬養殖貸款實用性方案

你這經營項目屬於農戶
農戶小額貸款最多可以申請到8萬,。。可您這20--30萬頭豬的規模不夠吧!?

如果8萬不夠,可以申請個人商務貸款,但這需要您抵押房產的~~還有一些您的相關證件以及經營報表、財務報表等。。

不明白可以打95580總客服

Ⅵ 養豬請進

近年來,生豬產業幾經起伏,始終在「多了多,少了少」的周期性怪圈中波動,廣大養豬場戶特別是規模較小的場戶更是如航行於大海中的一葉扁舟,效益時好時壞,甚至不僅沒有賺到錢,反而被豬「咬」一口,折了本。那麼,為什麼養豬業市場一直波動頻繁,當前的養豬業狀況如何,下一步生豬產業將如何發展,農戶在發展養豬的過程中又應當注意哪些問題呢?
千家萬戶的分散飼養占養豬業的主體,這是造成生豬市場波動不斷的主要原因

我國生豬消費以國內為主,僅有少量出口,市場相對固定。但是由於在生豬生產中千家萬戶的飼養占據了主導地位,當市場形勢看好,養豬效益較高時,就會蜂擁而上,加上生豬具有生長周期短、繁殖快的特點,因而養豬規模在較短的時期內就能夠快速膨脹;而當形勢嚴峻、效益下滑時,養豬場戶又會一鬨而散,空欄罷養,造成生豬存出欄量急劇下降。正是這種原因,使得生豬市場供求時而不足,時而有餘,養豬效益也是時高時低,有時還會賠本。據1995年以來連續10年的定點觀察顯示:生豬市場在10年間經歷了4次大的波動,平均兩年半一次,可謂波動頻繁。效益好時養豬戶每頭豬可盈利300多元,效益差時要賠本100多元,上下效益差達到400元,可謂波動大。近年來,雖然規模養豬在養豬業中所佔的比例不斷增加,但是千家萬戶的小規模飼養仍將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占據重要地位,所以生豬市場波動還會不斷出現,只不過波動的幅度會越來越小,波動的周期會越來越長。

當前生豬產業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周期

今年1月份以來,禽流感的發生使得人們對肉類的需求部分轉向豬肉,加之元旦和春節是傳統的生豬消費旺季,生豬生產在經歷了半年低谷期之後迅速反彈。「兩節」期間,山東生豬、豬肉價格分別上升到7.60元/公斤和13.60元/公斤,仔豬價格也由不足4.00元/公斤,上升到6.00元/公斤,許多農戶開始購買仔豬,積極補欄。同時,受玉米、豆粕等飼料原料價格下降的影響,育肥豬飼料價格為1.60元/公斤,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8%,養豬的飼料成本降低。雖然養豬效益逐步回升,但並不表明生豬市場已經走出2005年下半年以來的低谷期,發展趨勢仍然有待業界觀察。

但是廣大農戶也應當看到,隨著產業結構和市場供應的日益穩定,養豬業已經逐漸成為一個較成熟的產業,良種供求、生豬產銷、飼料供應等各個環節銜接越來越緊密,養豬業大起大落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可以說,養豬業的「微利」時代已經到來。因此,取得好效益既要抓住市場機遇,更要講求向技術要效益,向良種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只有做到「多措並舉」,發展養豬才能有錢賺。

養豬業進入「提檔升級」的關鍵時期,規模飼養是今後養豬業的必然趨勢

規模飼養是決定養豬業向現代化發展的基礎。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和人們對畜產品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千家萬戶的分散飼養已經難以適應,而規模化養殖既可增加經濟效益,增強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還是實施標准化生產,提高生豬質量的必要基礎。只有生豬養殖達到一定規模,才能實現服務指導、科技應用、疫病防控、產品銷售、質量控制等的系列化、專業化、標准化,從而適應市場發展的需求,保證養殖效益和生豬及其產品的質量。總之,有規模才有效益,有規模才有市場,大力發展生豬產業的規模養殖已是大勢所趨。以2005年下半年以來的這次生豬市場波動為例:育肥豬銷售價格由原來的每公斤7無~8元下降到6元左右,有許多養殖場戶陷入困境,部分養豬戶出現虧損。但一些大型養豬基地卻依託規模優勢,實現了「市場雖滑坡,效益仍可觀」。其增效主要來源於以下幾個方面:仔豬實行自繁自育,每頭生豬降低購買仔豬成本50元以上;購進的飼料原料量大、價格低,每頭豬可減少飼養成本50元左右;銷售的生豬質量好、數量多、價格高,與市場價相比每公斤高出0.5元以上,一頭豬的銷售差價就是50元。幾項相加,規模化養殖場與普通養殖戶相比,飼養一頭育肥豬的效益多出150元,扣除規模化養殖場的人工、基建等成本,效益差也在100元左右。養豬業規模化優勢日益明顯。

加快生豬規模化建設,既需要認識其意義,提高重視程度,更需要相關部門腳踏實地地解決一些具體問題

一是資金投入的問題。規模養殖需要大量資金,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等相關金融機構應當積極創造條件,放寬貸款政策,支持規模養殖發展。

二是養殖佔地問題。在鼓勵盡量使用閑散地、空荒地、林間地的同時,當地政府和村委會應當積極主動地為養殖大戶安排用地,並協助搞好必要的通路、通水、通電等基礎設施建設。

三是環境污染問題。生豬規模養殖可能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必須高度重視。可採取獎勵或補貼的辦法,引導和鼓勵規模飼養基地,通過購建必要的治污設備設施,生產有機復合肥料,發展循環經濟等措施,化害為利,防止污染,保護環境。

發展養豬可操作性強,見效快,是廣大農戶增收致富的一條好路子,但要取得好效益還需把握關鍵環節

一是抓住機遇。在市場波動不斷的情況下發展養豬,應當注意抓好四個時期,即:低谷期、發展期、高峰期和下滑期。生豬市場波動中的低谷期是養豬戶進入的最佳時機,此時仔豬、種豬價格低,發展養豬的投入成本較低;生豬市場逐漸走出低谷進入發展期時,養豬戶要加快膨脹規模;生豬市場進入高峰期時,養豬戶應盡快出欄生豬,以取得最好的效益;待到生豬生產進入下滑期時,養豬戶的重點應放到壓縮存欄,提高質量,加強管理等方面,等待時機再圖更大發展。生豬生產發展過程中幾個不同時期的掌控,關鍵要靠經驗的積累和信息的了解,打算從事或正在從事養豬業的農戶需要平時多觀察、多了解、多積累養豬業發展情況,從而對養豬業的現狀、趨勢和規律有一個較為准確的把握。

二是適度規模。大規模養豬涉及資金、技術、土地、環保等諸多問題,需要循序漸進,不可能一蹴而就。然而農戶在發展養豬生產中,仍有必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適度規模飼養。這是因為,如果農戶的養豬規模太小,即使在養豬效益好時,養上一兩頭豬也難以取得明顯的效益;在養豬效益不好時,卻首當其沖,受損失最大,弄不好白忙活。在當前農村經濟條件下,農戶養豬規模適宜在30頭左右,投資大約2萬元。這樣在正常年份,按年出欄100頭,每頭豬效益80元計算,可獲利8000元。有條件的農戶,最好搞自繁自育,這樣能夠減少仔豬成本,減少疫病發生,可明顯提高養豬效益。

三是疫病防控。近年來生豬疫病呈現出非典型症狀、混合感染、不好診斷的特點,疫病抗葯性明顯增強。疫病防治費用已經成為重要支出之一,甚至在一些時候成為決定養豬效益的關鍵因素。如果農戶養的豬得病,費用少則十幾元,多則幾十元,一旦有病死現象,損失無法估量。因此,養豬戶應改變「重治輕防」的思想,樹立「以防為主」的觀念,從養豬場選址、豬舍設計、程序化防疫、科學飼料配方等基礎方面入手,最大限度地防止疫病的發生。而一旦豬發生疫病,要做到及時隔離,准確診斷,合理用葯,將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

四是良種良法。優良品種是取得養豬效益的一個重要因素。良種豬出欄時與普通豬相比,每公斤銷售價格差在0.5元左右。有了良種還要有良法。粗放的飼養模式,不僅限制了良種豬生產水平發揮,甚至造成較大的損失和浪費。良種豬的飼養講究飼料配方科學,圈舍整潔衛生,同時日常管理也十分重要。比如:良種豬對外界環境刺激敏感,不安靜的飼養環境,突然改變環境、飼料或粗暴對待等不良刺激,都容易使豬出現應激反應,嚴重影響良種豬的生長。因此,農戶在發展良種豬生產的同時,要通過多種途徑學習良種豬飼養技術,使良種與良法配套,力求取得最好的養豬效益。

五是聯合生產。小規模的養豬場戶可通過建立生豬產銷協會、合作社等方式,加強信息交流,實行統一供種、統一飼料、統一防疫、統一銷售,從而將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聯結起來,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規模生產,收到降低成本、減少疫病、提高售價、增加效益的「多贏」效果。

近幾年,由於畜牧業標准化工作的廣泛開展,推動了養殖業向現代化、規模化的轉變,各地標准化的養殖場、飼養小區數量激增,這也把畜牧業推進到標准化階段。

但是,在看似標准化、規模化的背後卻存在諸多不適應,也就是標准化的硬體設施完善了,相應的軟體卻不能跟上,具體表現在:缺乏技術人才,致使在標准化的先進設施下,卻存在傳統的操作,不能使先進的設備真正發揮作用;缺乏現代化管理,標准化的設備設施到位了,但是標准化的養殖意識卻還沒有到位,也就是架子起來了,裡面的構造卻還很模糊,使規模化、現代化設備、設施與落後的管理理念不協調,導致了養殖企業對於現代化管理理念的不適應;缺乏制度和執行力,表現在標準的制定上不盡合理,可操作性差,再有就是標準的制度執行上不到位或不執行,等等。

之所以出現以上問題,主要是對於標准化實質的把握不是很清晰。畜牧業標准化是一個內涵豐富的系統工程,而不單單是硬體方面的設備設施,它還包括現代化管理技術和管理理念等軟體建設。標准化發展需要硬體和軟體的同步,而現在來看,標准化的硬體建設步伐較快,而軟體建設確成為當前行業發展的軟肋,所以在今後畜牧業標准化的建設和推廣中,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強畜牧業標准化的軟體建設。

一是提升管理理念。養殖場也好,養殖小區也罷,都應當把其作為企業來看待,既要重視建設,又要重視管理,既要建章立制,又要嚴格執行,最終做到標准化的場子興建、標准化的飼養程序、標准化的組織形式相結合的統一的現代化管理模式。

二是注重環保建設。環保型畜牧業是今後畜牧業發展的重點,也是標准化建設的重點,所以在養殖場或者養殖小區建設中應當提高環保意識,做好廢水和污水的無害化處理,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三是完善各項標准,按標准生產,切實提高畜產品安全和質量。生產中有沒有標准可以參照,或者標准具備不具備可操作性對保證畜產品質量至關重要,而且標准化建設的一個目的就是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優質的畜產品,所以能否按標准生產出安全的畜產品成為標准化建設是否成功的一個考核標准。

四是加強現代化生產技術和管理技術培訓。只有具備現代化的生產和管理技術才能使先進的設備設施充分發揮作用。對於當前的標准化建設來說,這也是做到標准化硬體、軟體同步而行的必要措施。

Ⅶ 針對2017中央1號文件,金融業信貸工作應該如何有效結合開展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全文內容

一、優化產品產業結構,著力推進農業提質增效

1.統籌調整糧經飼種植結構。按照穩糧、優經、擴飼的要求,加快構建糧經飼協調發展的三元種植結構。糧食作物要穩定水稻、小麥生產,確保口糧絕對安全,重點發展優質稻米和強筋弱筋小麥,繼續調減非優勢區籽粒玉米,增加優質食用大豆、薯類、雜糧雜豆等。經濟作物要優化品種品質和區域布局,鞏固主產區棉花、油料、糖料生產,促進園藝作物增值增效。飼料作物要擴大種植面積,發展青貯玉米、苜蓿等優質牧草,大力培育現代飼草料產業體系。加快北方農牧交錯帶結構調整,形成以養帶種、牧林農復合、草果菜結合的種植結構。繼續開展糧改飼、糧改豆補貼試點。

2.發展規模高效養殖業。穩定生豬生產,優化南方水網地區生豬養殖區域布局,引導產能向環境容量大的地區和玉米主產區轉移。加快品種改良,大力發展牛羊等草食畜牧業。全面振興奶業,重點支持適度規模的家庭牧場,引導擴大生鮮乳消費,嚴格執行復原乳標識制度,培育國產優質品牌。合理確定湖泊水庫等內陸水域養殖規模,推動水產養殖減量增效。推進稻田綜合種養和低窪鹽鹼地養殖。完善江河湖海限捕、禁捕時限和區域,率先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實現全面禁捕。科學有序開發灘塗資源。支持集約化海水健康養殖,發展現代化海洋牧場,加強區域協同保護,合理控制近海捕撈。積極發展遠洋漁業。建立海洋漁業資源總量管理制度,規范各類漁業用海活動,支持漁民減船轉產。

3.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實施優勢特色農業提質增效行動計劃,促進雜糧雜豆、蔬菜瓜果、茶葉蠶桑、花卉苗木、食用菌、中葯材和特色養殖等產業提檔升級,把地方土特產和小品種做成帶動農民增收的大產業。大力發展木本糧油等特色經濟林、珍貴樹種用材林、花卉竹藤、森林食品等綠色產業。實施森林生態標志產品建設工程。開展特色農產品標准化生產示範,建設一批地理標志農產品和原產地保護基地。推進區域農產品公用品牌建設,支持地方以優勢企業和行業協會為依託打造區域特色品牌,引入現代要素改造提升傳統名優品牌。

4.進一步優化農業區域布局。以主體功能區規劃和優勢農產品布局規劃為依託,科學合理劃定稻穀、小麥、玉米糧食生產功能區和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天然橡膠等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功能區和保護區內地塊全部建檔立冊、上圖入庫,實現信息化精準化管理。抓緊研究制定功能區和保護區建設標准,完善激勵機制和支持政策,層層落實建設管護主體責任。制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規劃,建立評價標准和技術支撐體系,鼓勵各地爭創園藝產品、畜產品、水產品、林特產品等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5.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堅持質量興農,實施農業標准化戰略,突出優質、安全、綠色導向,健全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標准體系。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申請「三品一標」認證,推進農產品商標注冊便利化,強化品牌保護。引導企業爭取國際有機農產品認證,加快提升國內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的權威性和影響力。切實加強產地環境保護和源頭治理,推行農業良好生產規范,推廣生產記錄台賬制度,嚴格執行農業投入品生產銷售使用有關規定。深入開展農獸葯殘留超標特別是養殖業濫用抗生素治理,嚴厲打擊違禁超限量使用農獸葯、非法添加和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等行為。健全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強化風險分級管理和屬地責任,加大抽檢監測力度。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聯共享的追溯監管綜合服務平台。鼓勵生產經營主體投保食品安全責任險。抓緊修訂農產品質量安全法。

6.積極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通過經營權流轉、股份合作、代耕代種、土地託管等多種方式,加快發展土地流轉型、服務帶動型等多種形式規模經營。積極引導農民在自願基礎上,通過村組內互換並地等方式,實現按戶連片耕種。完善家庭農場認定辦法,扶持規模適度的家庭農場。加強農民合作社規范化建設,積極發展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總結推廣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試點經驗,扶持培育農機作業、農田灌排、統防統治、烘乾倉儲等經營性服務組織。支持供銷、郵政、農機等系統發揮為農服務綜合平台作用,促進傳統農資流通網點向現代農資綜合服務商轉型。鼓勵地方探索土地流轉履約保證保險。研究建立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評價指標體系,引導規模經營健康發展。

7.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以規模化種養基地為基礎,依託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聚集現代生產要素,建設「生產+加工+科技」的現代農業產業園,發揮技術集成、產業融合、創業平台、核心輻射等功能作用。科學制定產業園規劃,統籌布局生產、加工、物流、研發、示範、服務等功能板塊。鼓勵地方統籌使用高標准農田建設、農業綜合開發、現代農業生產發展等相關項目資金,集中建設產業園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體系。吸引龍頭企業和科研機構建設運營產業園,發展設施農業、精準農業、精深加工、現代營銷,帶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戶專業化、標准化、集約化生產,推動農業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增值。鼓勵農戶和返鄉下鄉人員通過訂單農業、股份合作、入園創業就業等多種方式,參與建設,分享收益。

8.創造良好農產品國際貿易環境。統籌利用國際市場,優化國內農產品供給結構,健全公平競爭的農產品進口市場環境。健全農產品貿易反補貼、反傾銷和保障措施法律法規,依法對進口農產品開展貿易救濟調查。鼓勵擴大優勢農產品出口,加大海外推介力度。加強農業對外合作,推動農業走出去。以「一帶一路」沿線及周邊國家和地區為重點,支持農業企業開展跨國經營,建立境外生產基地和加工、倉儲物流設施,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積極參與國際貿易規則和國際標準的制定修訂,推進農產品認證結果互認工作。深入開展農產品反走私綜合治理,實施專項打擊行動。

二、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9.推進農業清潔生產。深入推進化肥農葯零增長行動,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促進農業節本增效。建立健全化肥農葯行業生產監管及產品追溯系統,嚴格行業准入管理。大力推行高效生態循環的種養模式,加快畜禽糞便集中處理,推動規模化大型沼氣健康發展。以縣為單位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試點,探索建立可持續運營管理機制。鼓勵各地加大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支持力度,健全秸稈多元化利用補貼機制。繼續開展地膜清潔生產試點示範。推進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創建。

10.大規模實施農業節水工程。把農業節水作為方向性、戰略性大事來抓,加快完善國家支持農業節水政策體系。加大大中型灌排骨幹工程節水改造與建設力度,同步完善田間節水設施,建設現代化灌區。大力實施區域規模化高效節水灌溉行動,集中建成一批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穩步推進牧區高效節水灌溉飼草料地建設,嚴格限制生態脆弱地區抽取地下水灌溉人工草場。建立健全農業節水技術產品標准體系。加快開發種類齊全、系列配套、性能可靠的節水灌溉技術和產品,大力普及噴灌、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加大水肥一體化等農藝節水推廣力度。全面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加快建立合理水價形成機制和節水激勵機制。全面推行用水定額管理,開展縣域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考核。實施第三次全國水資源調查評價。

11.集中治理農業環境突出問題。實施耕地、草原、河湖休養生息規劃。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深入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繼續開展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及種植結構調整試點。擴大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試點范圍。加大東北黑土地保護支持力度。推進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合理設定補助標准。支持地方重點開展設施農業土壤改良,增加土壤有機質。擴大華北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范圍。加快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實施進度。上一輪退耕還林補助政策期滿後,將符合條件的退耕還生態林分別納入中央和地方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范圍。繼續實施退牧還草工程。推進北方農牧交錯帶已墾草原治理。實施濕地保護修復工程。

12.加強重大生態工程建設。推進山水林田湖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加快構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全面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啟動長江經濟帶重大生態修復工程,把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落到實處。繼續實施林業重點生態工程,推動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建設。完善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補助政策。加快推進國家公園建設。加強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推進沙化土地封禁與修復治理。加大野生動植物和珍稀種質資源保護力度,推進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性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加強重點區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和水生態修復治理,繼續開展江河湖庫水系連通工程建設。

三、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拓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

13.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遊產業。充分發揮鄉村各類物質與非物質資源富集的獨特優勢,利用「旅遊+」、「生態+」等模式,推進農業、林業與旅遊、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豐富鄉村旅遊業態和產品,打造各類主題鄉村旅遊目的地和精品線路,發展富有鄉村特色的民宿和養生養老基地。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創辦鄉村旅遊合作社,或與社會資本聯辦鄉村旅遊企業。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大力改善休閑農業、鄉村旅遊、森林康養公共服務設施條件,在重點村優先實現寬頻全覆蓋。完善休閑農業、鄉村旅遊行業標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環境保護等監管規范。支持傳統村落保護,維護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整體風貌,有條件的地區實行連片保護和適度開發。

14.推進農村電商發展。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工流通企業與電商企業全面對接融合,推動線上線下互動發展。加快建立健全適應農產品電商發展的標准體系。支持農產品電商平台和鄉村電商服務站點建設。推動商貿、供銷、郵政、電商互聯互通,加強從村到鄉鎮的物流體系建設,實施快遞下鄉工程。深入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鼓勵地方規范發展電商產業園,聚集品牌推廣、物流集散、人才培養、技術支持、質量安全等功能服務。全面實施信息進村入戶工程,開展整省推進示範。完善全國農產品流通骨幹網路,加快構建公益性農產品市場體系,加強農產品產地預冷等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網路建設,完善鮮活農產品直供直銷體系。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

15.加快發展現代食品產業。引導加工企業向主產區、優勢產區、產業園區集中,在優勢農產品產地打造食品加工產業集群。加大食品加工業技術改造支持力度,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產加工設備。鼓勵食品企業設立研發機構,圍繞「原字型大小」開發市場適銷對路的新產品。實施主食加工業提升行動,積極推進傳統主食工業化、規模化生產,大力發展方便食品、休閑食品、速凍食品、馬鈴薯主食產品。加強新食品原料、葯食同源食品開發和應用。大力推廣「生產基地+中央廚房+餐飲門店」、「生產基地+加工企業+商超銷售」等產銷模式。加強現代生物和營養強化技術研究,挖掘開發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健全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食品、嬰幼兒配方乳粉注冊備案制度。完善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

16.培育宜居宜業特色村鎮。圍繞有基礎、有特色、有潛力的產業,建設一批農業文化旅遊「三位一體」、生產生活生態同步改善、一產二產三產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鎮。支持各地加強特色村鎮產業支撐、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環境風貌等建設。打造「一村一品」升級版,發展各具特色的專業村。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通過農業綜合開發、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等渠道開展試點示範。深入實施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範工程,支持建設一批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

四、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引領現代農業加快發展

17.加強農業科技研發。適應農業轉方式調結構新要求,調整農業科技創新方向和重點。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完善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和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立一批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和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推進資源開放共享與服務平台基地建設。加強農業科技基礎前沿研究,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建設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加大實施種業自主創新重大工程和主要農作物良種聯合攻關力度,加快適宜機械化生產、優質高產多抗廣適新品種選育。加強中低產田改良、經濟作物、草食畜牧業、海洋牧場、智慧農業、農林產品精深加工、倉儲物流等科技研發。加快研發適宜丘陵山區、設施農業、畜禽水產養殖的農機裝備,提升農機核心零部件自主研發能力。支持地方開展特色優勢產業技術研發。

18.強化農業科技推廣。創新公益性農技推廣服務方式,引入項目管理機制,推行政府購買服務,支持各類社會力量廣泛參與農業科技推廣。鼓勵地方建立農科教產學研一體化農業技術推廣聯盟,支持農技推廣人員與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開展技術合作。深入推進綠色高產高效創建,重點推廣優質專用品種和節本降耗、循環利用技術模式。實施智慧農業工程,推進農業物聯網試驗示範和農業裝備智能化。發展智慧氣象,提高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水平。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打造一批「星創天地」。加強農村科普公共服務建設。

19.完善農業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加快落實科技成果轉化收益、科技人員兼職取酬等制度規定。通過「後補助」等方式支持農業科技創新。實施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培養計劃,深入推進科研成果權益改革試點。發展面向市場的新型農業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孵化機構。完善符合農業科技創新規律的基礎研究支持方式,建立差別化農業科技評價制度。加強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

20.提升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水平。科學制定園區規劃,突出科技創新、研發應用、試驗示範、科技服務與培訓等功能,建設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科技人員創業平台、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基地,打造現代農業創新高地。支持園區產學研合作建立各類研發機構、測試檢測中心、院士專家工作站、技術交易機構等科研和服務平台。支持園區企業和科研機構結合區域實際,開展特色優勢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推廣。完善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理辦法和監測評價機制。

21.開發農村人力資源。重點圍繞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整合各渠道培訓資金資源,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統籌安排、產業帶動的培訓機制。探索政府購買服務等辦法,發揮企業培訓主體作用,提高農民工技能培訓針對性和實效性。優化農業從業者結構,深入推進現代青年農場主、林場主培養計劃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計劃,探索培育農業職業經理人,培養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的新農民。鼓勵高等學校、職業院校開設鄉村規劃建設、鄉村住宅設計等相關專業和課程,培養一批專業人才,扶持一批鄉村工匠。

五、補齊農業農村短板,夯實農村共享發展基礎

22.持續加強農田基本建設。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嚴守耕地紅線,保護優化糧食產能。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政策措施,實施耕地質量保護和提升行動,持續推進中低產田改造。加快高標准農田建設,提高建設質量。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將曬場、烘乾、機具庫棚、有機肥積造等配套設施納入高標准農田建設范圍。引導金融機構對高標准農田建設提供信貸支持。允許通過土地整治增加的耕地作為占補平衡補充耕地的指標在省域內調劑,按規定或合同約定取得指標調劑收益。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抓緊修復水毀災損農業設施和水利工程,加強水利薄弱環節和「五小水利」工程建設。因地制宜推進平原地區農村機井油改電。

23.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專項行動,促進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選擇適宜模式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大力度支持農村環境集中連片綜合治理和改廁。開展城鄉垃圾亂排亂放集中排查整治行動。實施農村新能源行動,推進光伏發電,逐步擴大農村電力、燃氣和清潔型煤供給。加快修訂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大力推進縣域鄉村建設規劃編制工作。推動建築設計下鄉,開展田園建築示範。深入開展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工作,深化農村公路管養體制改革,積極推進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和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完善農村危房改造政策,提高補助標准,集中支持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和貧困殘疾人家庭等重點對象。開展農村地區枯井、河塘、飲用水、自建房、客運和校車等方面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推進光纖到村建設,加快實現4G網路農村全覆蓋。推進建制村直接通郵。開展農村人居環境和美麗宜居鄉村示範創建。加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統籌實施重點文化惠民項目,完善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設施,在農村地區深入開展送地方戲活動。支持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

24.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全面落實城鄉統一、重在農村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繼續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籌資水平,加快推進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整合,推進基本醫保全國聯網和異地就醫結算。加強農村基層衛生人才培養。完善農村低保對象認定辦法,科學合理確定農村低保標准。扎實推進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做好農村低保兜底工作。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籌資和保障機制。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人、殘疾人關愛服務體系。

25.扎實推進脫貧攻堅。進一步推進精準扶貧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根,確保2017年再脫貧1000萬人以上。深入推進重大扶貧工程,強化脫貧攻堅支撐保障體系,統籌安排使用扶貧資源,注重提高脫貧質量,激發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積極性主動性,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加強扶貧資金監督管理,在所有貧困縣開展涉農資金整合。嚴格執行脫貧攻堅考核監督和督查巡查等制度,全面落實責任。堅決制止扶貧工作中的形式主義做法,不搞層層加碼,嚴禁弄虛作假,務求脫貧攻堅取得實效。

六、加大農村改革力度,激活農業農村內生發展動力

26.深化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改革。堅持並完善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合理調整最低收購價水平,形成合理比價關系。堅定推進玉米市場定價、價補分離改革,健全生產者補貼制度,鼓勵多元市場主體入市收購,防止出現賣糧難。採取綜合措施促進過腹轉化、加工轉化,多渠道拓展消費需求,加快消化玉米等庫存。調整完善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政策,改進補貼方式。調整大豆目標價格政策。科學確定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國家儲備規模,優化中央儲備糧品種結構和區域布局,改革完善中央儲備糧管理體制,充分發揮政策性職能作用,嚴格政策性糧食監督管理,嚴防跑冒滴漏,確保儲存安全。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科學儲糧。

27.完善農業補貼制度。進一步提高農業補貼政策的指向性和精準性,重點補主產區、適度規模經營、農民收入、綠色生態。深入推進農業「三項補貼」制度改革。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穩定產糧大縣獎勵政策,調整產糧大省獎勵資金使用范圍,盤活糧食風險基金。完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加大對糧棉油糖和飼草料生產全程機械化所需機具的補貼力度。深入實施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健全林業補貼政策,擴大濕地生態效益補償實施范圍。

28.改革財政支農投入機制。堅持把農業農村作為財政支出的優先保障領域,確保農業農村投入適度增加,著力優化投入結構,創新使用方式,提升支農效能。固定資產投資繼續向農業農村傾斜。發揮規劃統籌引領作用,多層次多形式推進涉農資金整合。推進專項轉移支付預算編制環節源頭整合改革,探索實行「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方式。創新財政資金使用方式,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實行以獎代補和貼息,支持建立擔保機制,鼓勵地方建立風險補償基金,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更多投向農業農村。建立健全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推進省級信貸擔保機構向市縣延伸,支持有條件的市縣盡快建立擔保機構,實現實質性運營。拓寬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投融資渠道,支持社會資本以特許經營、參股控股等方式參與農林水利、農墾等項目建設運營。鼓勵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設立各類農業農村發展投資基金。加大地方政府債券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在符合有關法律和規定的前提下,探索以市場化方式籌集資金,用於農業農村建設。研究制定引導和規范工商資本投資農業農村的具體意見。對各級財政支持的各類小型項目,優先安排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組織等作為建設管護主體,強化農民參與和全程監督。

29.加快農村金融創新。強化激勵約束機制,確保「三農」貸款投放持續增長。支持金融機構增加縣域網點,適當下放縣域分支機構業務審批許可權。對涉農業務較多的金融機構,進一步完善差別化考核辦法。落實涉農貸款增量獎勵政策。支持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等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立足縣域,加大服務「三農」力度,健全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制度。規范發展農村資金互助組織,嚴格落實監管主體和責任。開展農民合作社內部信用合作試點,鼓勵發展農業互助保險。支持國家開發銀行創新信貸投放方式。完善農業發展銀行風險補償機制和資本金補充制度,加大對糧食多元市場主體入市收購的信貸支持力度。深化農業銀行三農金融事業部改革,對達標縣域機構執行優惠的存款准備金率。加快完善郵儲銀行三農金融事業部運作機制,研究給予相關優惠政策。抓緊研究制定農村信用社省聯社改革方案。優化村鎮銀行設立模式,提高縣市覆蓋面。鼓勵金融機構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小額存貸款、支付結算和保險等金融服務。推進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創建。支持金融機構開展適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訂單融資和應收賬款融資業務。深入推進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探索開展大型農機具、農業生產設施抵押貸款業務。加快農村各類資源資產權屬認定,推動部門確權信息與銀行業金融機構聯網共享。持續推進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開發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需求的保險產品,採取以獎代補方式支持地方開展特色農產品保險。鼓勵地方多渠道籌集資金,支持擴大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試點。探索建立農產品收入保險制度。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上市融資、發行債券、兼並重組。在健全風險阻斷機制前提下,完善財政與金融支農協作模式。鼓勵金融機構發行「三農」專項金融債。擴大銀行與保險公司合作,發展保證保險貸款產品。深入推進農產品期貨、期權市場建設,積極引導涉農企業利用期貨、期權管理市場風險,穩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嚴厲打擊農村非法集資和金融詐騙。積極推動農村金融立法。

Ⅷ 沈陽對養豬優惠政策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扶持生豬生產
穩 定 市 場 供 應 的 通 知

國辦發明電〔2007〕5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今年7月份,國務院印發了《關於促進生豬生產發展穩定市場供應的意見》(國發〔2007〕22號),出台了一系列促進生豬生產發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實施能繁母豬補貼,啟動母豬政策性保險,完善生豬良種繁育體系,支持標准化規模養殖場建設,給予生豬調出大縣獎勵,建立健全生豬疫病防控體系等。這些政策措施的落實,調動了廣大農民發展養豬業的積極性,生豬生產正在逐步恢復,生豬存欄上升,母豬補欄增加,規模養豬發展加快,豬肉市場貨源充足。
但是,目前生豬生產仍存在生產成本較高、養殖比較效益下降、部分養殖戶貸款難、防疫任務艱巨、環保壓力大等問題,少數地區地方配套資金不落實、不到位,扶持資金使用不透明、不合規,對生豬生產的恢復發展造成不利影響。近一段時期特別是10月下旬以來,豬肉價格出現反彈回升並持續高位運行,成為影響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水平上漲的一個重要因素。為解決上述問題,進一步扶持生豬生產發展,建立和完善保障生豬生產穩定發展的機制,滿足城鄉居民消費需求,經國務院同意,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加大能繁母豬補貼政策支持力度
抓好能繁母豬生產是保持生豬生產持續發展的基礎和前提。要穩定現行能繁母豬補貼政策,提高補貼標准,在本年度對養殖戶(場)飼養的能繁母豬每頭補貼50元的基礎上,下一年度(2008年7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每頭補貼增加到100元。
二、繼續推進能繁母豬保險
堅持實施能繁母豬保險政策,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完善保險政策和辦法。現階段要保持政策穩定,對母豬保險實行單獨核算,保額、保費和政府補助標准暫不調整。各有關保險公司要繼續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擴大保險覆蓋面,力爭能繁母豬「應保盡保」。各級財政部門要加大工作力度,及時將財政配套保險補助資金落實到位。
三、繼續扶持生豬規模養殖
規模養殖是生豬生產發展的趨勢。2008年,中央財政繼續安排25億元資金扶持一批生豬標准化規模飼養場(小區)基礎設施特別是糞污處理設施建設。農村戶用沼氣建設項目的安排要考慮發展生豬生產的因素,在資金分配上向生豬養殖重點地區傾斜。
四、繼續實行生豬良種補貼政策
2008年,中央財政繼續安排資金,對生豬良種場建設和開展人工授精所需的良種豬精液給予補貼,推進生豬品種改良。農業和財政部門要進一步做好補貼項目的組織實施工作。
五、繼續對生豬調出大縣給予獎勵
2008年,國家繼續實行生豬調出大縣獎勵政策。要及時總結經驗,完善對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的分配和使用辦法,建立動態監測制度,確保把資金管好用好,切實發揮獎勵資金的引導和帶動作用。
六、切實抓好生豬防疫工作
繼續抓好生豬強制免疫和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等疫病的防控工作,安排好疫苗的生產、調撥和供應,滿足防疫需要。進一步完善生豬防疫撲殺政策。為解決母豬因疫病撲殺與意外死亡補償標准不一致的問題,從2008年開始,對已投保的能繁母豬,因發生疫病需要撲殺的,除由財政按國家規定的標准給予補助外,與保額之間的差額部分由保險公司予以賠付。各地要加強基層防疫體系建設,健全村級動物防疫員隊伍,並給予必要的經費補助。
七、嚴格控制飼料價格上漲
有關部門要抓緊做好中央儲備玉米對銷區的調運和拍賣工作,控制飼料價格上漲,降低生豬生產成本。
八、繼續加大信貸支持力度
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加強和改進對發展生豬生產的金融服務,加大生豬產業鏈各環節信貸資金的投放力度,切實解決貸款難問題。要不斷創新抵押擔保方式,積極探索支農信貸的有效方式。
九、繼續落實規模化畜禽養殖用地政策
各地區要進一步明確促進規模化養殖用地的政策,提高工作效率,切實解決發展規模化養殖用地需要,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興辦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所需用地按農用地管理。
十、加強市場調節和監管工作
各地區要加強豬肉等「菜籃子」商品的貨源組織、采購和投放工作,完善市場供應應急預案,切實保障主要副食品供應不斷檔、不脫銷。尤其要做好2008年元旦、春節「兩節」期間的豬肉供應工作。豬肉主銷區省、直轄市及沿海大中城市要繼續做好地方儲備的充實工作。進一步健全中央與地方相結合的豬肉儲備制度,完善儲備調節功能。工商、質檢、物價等有關部門要進一步落實豬肉市場監管的各項制度措施,嚴厲查處各類違法經營、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等破壞市場秩序的行為,防止注水肉、病死肉等不合格豬肉進入市場。加強豬肉產銷區銜接工作,健全應急調運機制,落實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政策,降低生豬運輸成本。
十一、妥善安排好低收入群體和大中專院校學生的生活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抓緊落實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失業保險金標准、最低工資標准、最低生活保障補助水平和給予高校學生食堂補貼等政策措施,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根據當地物價變動情況,再適當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補助水平,保證困難群眾生活水平不因物價上漲而降低。
十二、建立健全生豬生產預警監測體系和信息報送與發布機制
抓緊研究建立生豬生產預警監測體系,加強部門信息溝通,整合信息資源,建立統一、高效、權威、准確、反應迅速的信息報送與發布機制,及時提供准確、全面、客觀的生豬生產、市場供應和價格信息。
十三、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
發展生豬生產、穩定生豬和豬肉價格,是控制副食品價格上漲、防止通脹的重要措施。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從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大局出發,繼續狠抓各項促進生豬生產、穩定市場價格政策措施的落實。切實落實「菜籃子」市長(行政領導)負責制,並盡快採取有效措施扶持本地區的生豬生產,切實保障市場供應。任何地方不得以新農村建設或整治環境為由禁止和限制生豬飼養。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要抓好配套政策措施的制定和落實工作,同時進一步加強監督檢查,督促、指導各地不折不扣地把政策落到實處,並注意研究解決政策落實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
國務院辦公廳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二十日

Ⅸ 現在國家對養豬的政策是怎麼樣的

  1. 生豬大縣獎勵政策
    為調動地方政府發展生豬養殖積極性,2013年中央財政安排獎勵資金35億元,專項用於發展生豬生產,具體包括規模化生豬養殖戶(場)圈舍改造、良種引進、糞污處理的支出,以及保險保費補助、貸款貼息、防疫服務費用支出等。

  2. 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支持政策
    近年來,農業部在種植、畜牧、水產和農墾等行業開展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試點,部分省、市也圍繞地方追溯平台建設積極嘗試,取得了一些經驗和成效。經國家發改委批准,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正式納入《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總投資4985萬元,專項用於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設和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系統的統一開發。

  3. 畜牧良種補貼政策
    生豬良種補貼標准為每頭能繁母豬40元;奶牛良種補貼標准為荷斯坦牛、娟姍牛、奶水牛每頭能繁母牛30元,其他品種每頭能繁母牛20元;肉牛良種補貼標准為每頭能繁母牛10元;羊良種補貼標准為每隻種公羊800元;氂牛種公牛補貼標准為每頭種公牛2000元。

  4. 畜牧標准化規模養殖扶持政策
    從2007年開始,中央財政每年安排25億元在全國范圍內支持生豬標准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2008年中央財政安排2億元資金支持奶牛標准化規模養殖小區(場)建設,2009年開始中央資金增加到5億元,2013年中央資金增至10.06億元。

  5. 動物防疫補貼政策
    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補助政策,國家對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小反芻獸疫(限西藏、新疆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等重大動物疫病實行強制免疫政策;強制免疫疫苗由省級政府組織招標采購,獸醫部門逐級免費發放給養殖場(戶);疫苗經費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共同按比例分擔,養殖場(戶)無需支付強制免疫疫苗費用。

  6. 畜禽疫病撲殺補助政策

    國家對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小反芻獸疫發病動物及同群動物和布病、結核病陽性奶牛實施強制撲殺;對因重大動物疫病撲殺畜禽給養殖者造成的損失予以補助,補助經費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共同承擔。

閱讀全文

與生豬養殖金融服務方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土地抵押融資違規 瀏覽:288
拉取融資 瀏覽:464
網上股票交易軟體下載 瀏覽:337
華能融資 瀏覽:930
四川信託應屆生 瀏覽:966
100元人民幣挽多少美元 瀏覽:969
會稽山黃酒6年特釀價格 瀏覽:862
認證淘寶就能貸款的口子 瀏覽:5
勁勝精密股票代碼 瀏覽:123
170泰銖兌多少人民幣 瀏覽:55
中國郵政基金登錄 瀏覽:354
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 瀏覽:308
挖財投資2019 瀏覽:878
梧桐樹投資平台騙人 瀏覽:721
710多少人民幣 瀏覽:967
融資問題現狀分析 瀏覽:806
華信信託地址 瀏覽:865
單小鋪融資 瀏覽:808
3月21號資金流入前二十名 瀏覽:577
撿人融資 瀏覽: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