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銀行對互聯網金融的應對措施

銀行對互聯網金融的應對措施

發布時間:2022-04-27 08:52:04

Ⅰ 如何應對互聯網金融對銀行的影響

提高服務質來量,合理跟上互聯源網的利息。簡化業務辦理程序,擴大影響力,擴大合作支付平台(如互聯網+實體店(如超市購物用手機的銀行客戶端刷)),另外也可增加一些對用戶有吸引的功能,如交易擔保(類似淘寶購物保障的方式)、如熟人借錢平台提醒還款……

Ⅱ 互聯網金融時代,銀行需要怎麼做

銀行業已制定八項措施,以應對金融危機的沖擊。
一是要求銀行繼續堅持「區別對待、版有保有壓」的政策,堅決限制權對「兩高」行業、產能過剩行業劣質企業的貸款;
二是完善風險提示制度,建立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外資銀行情況通報和風險提示專題會議制度;
三是對外資銀行進行快速排查,對母行受危機影響的外資銀行進行風險評估和風險提示;
四是與有關部門聯合啟動大額出境資金的特別監管,明確大額出境資金的事先報告制度,重點關注資金變相外逃情況;
五是建立流動性壓力應急預案,對遇到流動性管理壓力的外資銀行,銀監會將聯合其他部門共同實施救助;
六是與其他部委建立監管協作機制,共同維護金融穩定;
七是要求銀行完善外幣金融資產風險盯市分析制度,及時制定風險防範預案;
八是對風險進行充足撥備,提升銀行自身的抗風險能力。

Ⅲ 面對互聯網金融挑戰 銀行應該怎麼辦

互聯網相關企業攜帶著其電子商務優勢和技術優勢不斷擴大其涉足金融業務的范圍,一步步切分銀行金融服務的蛋糕,在金融結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記得炎黃財經中提到過-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挑戰,各大銀行有以下策略:

第一,大幅降低交易成本。造成我國廣義貨幣與資金價格雙高現象的原因在於交易成本高、金融業轉換機制效率低,而支付終端虛擬化、離散化的互聯網金融降低了對物理網點和自助設備的依賴,能大幅度減少硬體的成本投入。它更多地運用網路化的社會資本,減少節點依賴型的專用資本,促使金融業向更集約化的方向發展,這必將提高金融轉換機制效率,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第二,客戶服務口徑擴大。勞動法和辦理業務客戶群的雙重要求使傳統銀行有營業時間的限制,但是有部分客戶卻有不同的偏好或者臨時需求,而互聯網金融打破了很多時間上和空間上的限制,為消費者大幅度節約時間和皮鞋成本,可以滿足一直被忽視的「長尾」群體的金融需求,大大提高客戶覆蓋率。

第三,增強金融業風險控制能力。互聯網金融強大的數據收集、數據分析和行為跟蹤能力能夠逾越一般財務報表,有效地調查、監督客戶的還款意願和還款能力,有效地甄別異常狀況,這在技術上解決了市場信息不對稱的難題。互聯網金融基於互聯網數據挖掘技術不斷創新徵信手段,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更重要的是能有效控制金融風險。

Ⅳ 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業務帶來哪些沖擊銀行業如何應對互聯網金融的挑戰

沖擊:

1、對傳統復負債業制務形成挑戰
2、對資產業務帶來沖擊
3、渠道的入侵和客戶數據的流失

應對方式:
在互聯網金融咄咄逼人的攻勢下,銀行也打響了反擊戰。建設銀行聯手旗下基金公司建信基金正在醞釀推出貨幣基金T+0贖回到賬業務,該款產品將支持365*24小時全天候實時到賬,收益享受至贖回前一個自然日,客戶只需在網銀簽約即可,以增加貨幣基金的流動性和用戶的黏性

Ⅳ 銀行如何應對互聯網金融

做好互聯網金融不可替代的服務和推出競爭產品。互聯網金融剛起步,存在較多的不確定性風險,特別是存在大量的披著美麗外衣的中間商,一旦發生違約,客戶將蒙受損失。居於這種心理,好多客戶仍然選擇銀行,而銀行如果不做好自己的服務,將失去這方面的優勢。另外,銀行應該盡快推出更多安全快捷便利的互聯網產品和更好的服務,以壓制競爭對手。銀行還應該著手對其龐大實體和團隊進行調整,以壓縮巨大的成本。

Ⅵ 如何應對互聯網金融對了傳統銀行業的沖擊

傳統銀行業目前的確處境艱難,除了年紀稍大一點的民眾,許多人辦理專業務已經不去銀行櫃台了屬,前幾年還風風火火的理財產品這幾年已經被互聯網金融沖擊的差不多了,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銀行業也需要不斷創新,唯有創新才能佔領市場。
1、傳統銀行業的優勢在於風控,這是互聯網金融的劣勢,銀行可與互金行業互相合作,互聯網金融的優勢在於低門檻,操作便捷,透明高效,兩者可互相結合。
2、銀行業務也應逐漸互聯網化,這個目前銀行已經在慢慢推進,以後的營業廳都會是在掌上。
3、不斷開發新產品吸引用戶,除了儲蓄貸款業務外,也應多發展其他理財業務,銀行有很多存量用戶,可對這些用戶做分析,利用其大數據分析出不同用戶的風險偏好,從而開發出適合用戶的產品。
4、銀行最大的功能是提供資金融通,支持實體經濟,這個是互聯網金融比不了的,應在這塊做強做深。

Ⅶ 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挑戰及對策是什麼

我想主要來就是貸款和源儲蓄。因為之前銀行貸款對中小微企業支持力度弱,所以大力搞互聯網金融提高融資效率,會分流一部分銀行的貸款壓力,同時有很多短期的貨幣基金也威脅著銀行的存款收入,總體上就降低了銀行的盈利能力。商業銀行在降息升息時並不會主動幫儲戶進行調整,需要儲戶自己申請,但是貨幣基金就會自動調整;還有一些不合理收費,這些都降低了競爭力,互聯網金融的崛起對銀行業務來講是個挑戰,會讓金融市場充分競爭,對老百姓是利好的。

Ⅷ 銀行如何應對互聯網時代

事實上,由於企業文化和業務性質的巨大差異,兩者進入對方的絕對優勢領域反而都會有明顯的不適應。因此,銀行與互聯網企業在兩個優勢領域的交疊部分才是雙方直接沖突的戰場。其中,雙邊平台的競爭處於最核心的地位,沒有平台資源的企業想要構建自己的平台,而擁有平台資源的企業則謀求建立自己的支付、貸款等功能。
雙方的爭奪主要集中在交疊的部分
金融機構的優勢領域雙方交疊的戰場互聯網企業的優勢領域
存款、現金業務、國際結算、中低風險貸款、託管、投資、投行、復雜金融產品的銷售、信託等互聯網雙邊平台的建設、小微貸款和消費貸款、線上支付、代收代付、保險保障、擔保承諾、經紀、簡單金融產品的銷售軟體開發和出售、硬體設備的生產、處於初創期的新技術和新模式開發
由此可見,銀行和互聯網企業都希望能夠在雙方交疊的部分取得更多的市場和利益。然而,如果自身實力不足的情況下,繼續保持「贏者通吃」的游戲規則的話,雙方競爭的結果會變得非常的慘烈。所以對於非重量級的金融和互聯網企業來說,面臨的最優博弈策略卻並非是自己獨立開發和運營對方的優勢項目,而是合作和外包。因此,對於一些中小銀行來說,扔掉包袱,抓住時機,適時地與牢牢掌握網路入口及流量命脈的「BAT」類的互聯網企業建立合作,利用他們的平台獲客功能,加上自身良好的金融服務業務,優勢互補、合作共贏,不失為一個理想又現實的選擇。
雖然銀行被動進駐互聯網行業打造自己的平台能否取得客戶認可不得而知,但是只要立足於銀行龐大的客戶群,本著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角度,尤其是客戶基數極大的銀行,在銀行的客戶體系內形成資源的充分挖掘和使用,也未必不是不可行的道路,或許規模未必能做的很大,但是精細化生產之後的效益也會非常的明顯,把最終的目標定位於優化銀行生態體系,為客戶提供更好的差異化服務,提高客戶的粘性,而未必要電商盈利從而讓客戶更喜歡停留在銀行體系內,如果真能以這個為目標精耕細作,或許也是條道路也未嘗不可。
此外,在互聯網技術大發展的年代,銀行不僅要跟互聯網企業爭奪客戶與市場,還要繼續跟具備網路實力的銀行進行爭奪,在這個過程中,更好的應用互聯網技術,融合互聯網思維的金融機構,可能會有競爭性優勢,因此如何實現這個轉變,可能是未來銀行業要去仔細考慮的核心點。綜合以上所述,對於目前在互聯網金融中間戰場地帶角逐中處於明顯被動防守狀態的銀行來說,若要打造和發展自己的互聯網金融模式,希望達到一定的優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提升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戰略地位
在互聯網企業金融渠道的沖擊下,各大商業銀行應盡最大可能將互聯網金融上升到全行發展戰略的層面,而非僅僅是年度工作報告中的一個小項目。銀行管理層需要認識到的是,中國經濟在日益互聯網化,僅就現狀來看,銀行在互聯網經濟中的競爭地位就已經明顯不如線下經濟,而且互聯網企業還在不斷拉大對銀行的競爭優勢。互聯網企業的平台在快速做大,相對於銀行的先發優勢在迅速積累。更何況有互聯網企業已經實現上百億的年利潤,有些企業的股票市值已經超過部分銀行。留給銀行的空間和勝算也在隨著時間而流逝。
二、加大互聯網資源投入
目前,許多銀行仍然在享受著高達20%左右的凈資產收益率,而互聯網業務是未來的增長點。用現金牛業務支持增長型業務,這是戰略管理中一個很淺顯的結論。目前銀行仍有足夠的財務實力參與競爭:若某家大行將每年在互聯網金融上的投入增加20億,這將僅降低銀行利潤不到1%,但就足以形成顯著的優勢(而阿里巴巴[微博]2011年全部的營業支出也只有47個億)。此外,商業銀行還擁有巨大的客戶基礎,若能夠動員這些企業客戶加入銀行的互聯網平台,就有望明顯強化跨邊網路外部性。
三、建立更具獨立性的組織結構
從民生電商、陸金所的組織模式來看,這種做法還是值得其他銀行效仿的。這種架構一是解決了合規性問題,使得未來的發展空間不再受到銀行業務范圍的限制;二是解決了企業文化的沖突問題;三則可能突破銀行的考核和薪酬體制,提供更有效的激勵機制。即使是繼續放在銀行體系內,中資銀行仍應通過更多地授權來降低銀行既有的文化和考核、薪酬對互聯網金融板塊的制約。
四、品牌形象內涵的重新定位
由於過去國內多數銀行的品牌形象並不突出,這對網路宣傳較為不利。一來高度重疊缺乏辨識度,二來穩重有餘而時尚感太差,三者不夠立體和豐滿,這些都會影響到對目標互聯網客群的營銷。如我國大部分銀行的LOGO都是高度同質化的:紅色、藍色或者綠色的圓。
LOGO的高度同質化反映的是多重原因作用下,中國的銀行不敢有特色。這似乎是出於這樣一種擔憂:一旦選擇了某種個性,就意味著需要放棄一部分市場。但事實上商業模式本來就是不捨不得,任何一家銀行都不可能在所有細分市場上都贏得絕對優勢,而不敢放棄在外圍市場上的資源投入,就不可能在核心目標市場上擴大優勢。而在互聯網領域,沒有特色就更意味著被取代。
如果國內的銀行對於全面更改品牌形象、LOGO和品牌內涵心存顧慮,那麼完全可以考慮另一個替代方案,即推出互聯網金融子品牌。這個子品牌不僅可以有全新的LOGO、口號和品牌形象,更可嘗試推出吉祥物乃至於固定品牌代言人,讓品牌建設更加豐滿立體,最終目標是明顯強化對目標客群的吸引力。
五、充分尊重互聯網精神,遵循雙邊市場商業模式
1、設立?獨立域名。在全新的子品牌下,銀行的互聯網平台應盡可能採取便於傳播的獨立域名。
2、按客戶需求組織頁面。
3、激發單邊網路外部性。不論是評價、信用評級、論壇或其他形式,銀行應盡可能地為客戶間的直接或間接交流創造便利。
4、?對其他銀行的客戶開放。我們不認為這方面存在著技術或者監管的問題,善融商務、交博匯等已經實現了這一功能。
5、?在可能的情況下,可考慮與其他銀行機構建立互聯網金融聯盟。
六、專業化和細分化
若無法在通用型的平台競爭中成為主要選手,銀行也可以選擇一些細分市場和專業領域。例如為某些產業鏈構建交易平台等,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開競爭壓力。例如平安銀行與eBay[微博]的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選擇。
總而言之,互聯網金融給銀行業帶來的既是挑戰也是機遇。認識不足、行動遲緩的銀行未來將面臨越來越窘迫的競爭局面:平台建設的後發劣勢日益難以扭轉。而對於成功把握互聯網金融趨勢的銀行來說,接觸客戶的渠道能力將顯著增強,其信用風險管理等業務能力將持續受益於大數據技術,從而幫助其深挖小微貸款和消費信貸這些藍海業務的機會。目前互聯網金融的競爭剛剛拉開帷幕,我們也難以判斷中間戰場的勝負輸贏。但互聯網金融歷史性地提供了又一個銀行業內的優勝劣汰篩選機制,通常來說這種機制會對更為市場化的銀行有利。當然,如果自身實力不足時,選擇與平台型電商企業合作,進行產業鏈式的嵌入發展也不失為一種互惠共贏的發展模式。

閱讀全文

與銀行對互聯網金融的應對措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在股票上寫字 瀏覽:225
知乎信託 瀏覽:527
戰略配售基金轉託管什麼意思 瀏覽:710
土地抵押融資違規 瀏覽:288
拉取融資 瀏覽:464
網上股票交易軟體下載 瀏覽:337
華能融資 瀏覽:930
四川信託應屆生 瀏覽:966
100元人民幣挽多少美元 瀏覽:969
會稽山黃酒6年特釀價格 瀏覽:862
認證淘寶就能貸款的口子 瀏覽:5
勁勝精密股票代碼 瀏覽:123
170泰銖兌多少人民幣 瀏覽:55
中國郵政基金登錄 瀏覽:354
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 瀏覽:308
挖財投資2019 瀏覽:878
梧桐樹投資平台騙人 瀏覽:721
710多少人民幣 瀏覽:967
融資問題現狀分析 瀏覽:806
華信信託地址 瀏覽: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