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區塊鏈刷屏是炒作嗎
最近,虛擬數字貨幣行情走熱,區塊鏈技術也火了。目前,工信部等多個部委及國內外多家行業巨頭都組建專門團隊或實驗室積極推進區塊鏈技術及其應用的研究。
2017年10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對外發布《關於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提出,相關企業研究利用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建立基於供應鏈的信用評價機制。推進各類供應鏈平台有機對接,加強對信用評級、信用記錄、風險預警、違法失信行為等信息的披露和共享。
目前,不僅眾多金融機構和相關企業、科研團隊正在積極投入研究區塊鏈技術,包括工信部等多個部委也組建專門團隊或實驗室積極推進區塊鏈技術及其應用的研究。
市場普遍認為,區塊鏈技術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望得到進一步發展。
——金融領域,能夠在金融交易中記錄所有的交易方信息、流程步驟、時間序列等核心信息,並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和不可篡改。
——供應鏈管理,可實時記錄貨物狀態、資金流向,確保交易的真實性。提高供應鏈的透明度,同時有效防止偽造品進入市場。
——食品安全管理,大型連鎖超市可以利用數據區塊鏈技術追蹤食品產地,提高食品可追溯性,能以更低的成本追蹤並審查食品的生產與運輸過程。
——媒體及公共傳播,在互聯網輿論環境下,通過區塊鏈技術可以追溯信息來源,確認信息的真實性和准確性,抑制虛假信息生產和傳播。
但德勤亞太區投資管理行業主管合夥人秦誼認為,目前區塊鏈技術在大規模應用上低於預期。在建立數據開放聯盟體系、生態圈建設、物聯網應用支持等方面都有待進一步突破,尤其是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特點對數據開放的強烈需求上更是阻力重重。
對「買櫝還珠」式炒作強化監管
區塊鏈技術引來投資潮,與之關聯的虛擬數字貨幣交易更是「火得一塌糊塗」。這引發金融監管部門的高度關注,更是在2018年新年伊始連發三文,直指虛擬貨幣。
早在2017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發布公告明確指出,代幣發行融資本質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即日起,已發行的ICO(首次代幣發行)項目要清退,新的項目則不準再發行。
進入2018年,1月2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下發文件,要求各地引導轄內企業有序退出「挖礦」業務,並定期報送工作進度;1月12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風險提示,防範變現ICO活動,並點名迅雷「玩客幣」。1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發布通知,要求轄內各法人支付機構即日開展自查整改工作,嚴禁為虛擬貨幣交易提供服務,並採取有效措施防止支付通道用於虛擬貨幣交易。
「區塊鏈技術發展與數字貨幣之間沒有必然聯系,數字幣只是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之一。」郭峰認為,區塊鏈是珍珠,而數字幣不過是盒子。虛擬數字貨幣炒作失控是因為有人認為「盒子」精美,價格不透明,獲利能高過「珍珠」。「這就是典型的『買櫝還珠』。」
「對風險的監控和治理,並不代表我們拒絕創新。」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與互聯網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楊東認為,作為一種技術工具,區塊鏈是技術中立的,不直接存在金融和法律上的風險;目前關停虛擬數字貨幣交易平台,與當前大力發展區塊鏈並不沖突。
需要的人才關注,不需要的人不會上當。
❷ 大數據助推個人信貸「線上化」
大數據助推個人信貸「線上化」
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讓大量銀行業務得以通過電腦或手機完成。而在大數據的助力下,以往周期冗長、手續繁瑣的信貸業務也開始嘗試「線上化」。
中國平安旗下平安普惠今年8月17日上線了房屋抵押貸款新品種「宅e貸」。藉助這一產品,貸款從申請到審批都可以在線上完成。客戶提交申請後,貸款資金最快4個小時就能到賬。
據中國平安信用保證保險事業部總經理助理秦福榮介紹,目前「宅e貸」試點城市超過40個,短短幾個月其新增貸款規模在平安普惠旗下所有貸款品種中佔比已超過一成。
秦福榮表示,「宅e貸」之所以能實現從申請到審批的「線上化」,得益於強大數據的支撐。目前「宅e貸」與5家第三方機構達成合作,加上平安集團 內部的大數據系統,構成了便捷高效的評估體系。秦福榮透露,「宅e貸」正在探索租用平台、全流程代理等多種模式,與合作夥伴分享線上房屋抵押貸款市場機 會。
「宅e貸」進軍個人房屋抵押貸款,只是大數據助力傳統信貸業務「線上化」的眾多案例之一。
去年末,建設銀行率先推出個人網上自助貸款產品「快貸」,依託的便是建行客戶資產、負債和信用等海量金融信息。浦發銀行與中國移動聯手正式上線「和利貸」系統,藉助後者的交易往來記錄,為客戶提供標准化小額信用貸款。
在金融界人士看來,未來要讓更多信貸產品實現「線上化」,仍有賴補上徵信體系這一「短板」。
曾在銀行業從業數十年的秦福榮坦言,最怕就是碰到沒有任何信用記錄、無從評估信用水平的「小白」。一些銀行界人士也表示,央行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徵信系統,銀行內部也有大量的信用數據,但仍難以滿足開發更多線上貸款品種的需求。
本月初在上海舉行的「2015互聯網金融與徵信體系建設高峰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楊東表示,在「互聯網+」時代,大數據金融使得 個體在網路上的微觀行為可以得到綜合分析及有效利用。每個老百姓、每家企業的交易行為都被納入金融大數據的收集范圍,這也奠定了大數據金融徵信的基礎。
在楊東看來,完善互聯網金融徵信體系不僅需要建立徵信資料庫之間的信息共享機制,還要完善互聯網徵信監管機制,並加大對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徵信行業本身,也需要實現從官方主導向民間發展的轉變。
秦福榮也表示,藉助網路購物、第三方支付等途徑,消費信息、行為模式、家庭狀況等大數據正在幫助互聯網金融打造一個「不一樣的信用體系」。這也有助於包括信貸在內的更多傳統銀行業務走向「線上」。
❸ 為什麼學生未上課就被網貸平台催還款
近日有媒體報道教育培訓機構「巨人時代」老闆跑路,學校「人去樓空」,受騙學員已經報警。記者采訪了解到,部分學員通過網路貸款交納學費,無法上課還需繼續還款。學員為何選擇網貸交學費?巨人時代與網貸平台存在怎樣的關系?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也有法律人士認為,購買網貸產品是學員與網貸平台之間的合同關系,目前屬於培訓機構違約,網貸平台並不存在違約行為,因此學員還需要繼續履行合同義務。
保護消費者權益,互聯網信貸監管需強化
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小艷說,隨著網貸行業的迅猛發展,貸款流程簡單、資格審查寬松,群眾獲得資金變得更加容易。同樣容易被不法公司以會員費、學費等名義進行包裝,成為詐騙者斂財的工具。
「網路小額貸款出現主體多元化、借款人年輕化、無信用記錄以及消費場景新型化、借款金額小微化、無抵押物擔保借款較多等新特點。」黃震認為,遇到糾紛時出借人、投資人權利保護得到重視,借款人往往處於弱勢地位。他建議,被騙學員在固化保存證據的同時,及時向監管部門舉報,與網路借貸機構溝通,爭取提前還貸或終止計息,最大限度降低個人損失。
業內專家認為,培訓學員接受培訓是對自我進行人力資本投資,在參加相對高風險網路信貸時應慎重從事。同時,監管方要對類似培訓貸加強監管,加大對此類不合規、不合法的行為處罰力度。
對於教育培訓行業存在的財務隱患,多位受訪專家認為,工商行政部門、稅務部門應加強日常監管,對於賬戶異常的企業,應及時發現問題,開展整頓行動。互聯網金融監管行業應繼續加大對網貸平台的監管力度,防止網貸平台與其他企業違規合作的情況發生。有關行業協會、地方金融監管部門需加大對金融消費者尤其是借款人的教育和保護的力度。
先上課後繳費,是人都知道是貸款。
❹ 如何走好互聯網金融的下半場
互聯網金融已經被連續3年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兩會也成為互金行業發展的風向標之一。自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到2015年政府報告中多次提及互聯網金融並為其定性,再到2016年提出「要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都印證了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已經從門外的野蠻人,躍升到了中國搭建多元化、多層次金融市場的重要一環。
進入2017年,互聯網金融仍將是兩會熱議的話題。業內人士認為,與往年相比,互聯網金融的整改合規、風險防控、脫虛向實或將成為今年兩會熱議的關鍵詞。
合規仍是今年互金行業重頭戲
自去年開始,針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細則開始密集出台,而今年春節伊始,各地方相關監管細則也陸續落地,各地整頓之風已經開始吹起。合規整改,將是今年互聯網金融行業的重頭戲。
以網貸行業為例,備案登記、資金存管、小額分散等成為今年8月份之前各家平台需要完成的硬性指標。同時,各家平台也要接到監管部門的通知,並就相關問題進行整改。
實際上,自去年底以來,各家平台均開始向著監管合規化方向努力。盡管監管層仍未出台銀行存管指引,但不少平台已率先著手銀行存管事宜。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楊東指出,對互聯網金融進行整治,有助於消除行業亂象,維護金融消費者利益,也有助於真正篩選出優質企業與平台,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
金融科技成風控重要關口
互聯網金融本質是金融,是對於風險的經營。而相比於傳統金融而言,互聯網金融的渠道是金融科技中大數據所帶來的風險判別能力。
北京市金融工作局黨組書記霍學文認為,對於互聯網產業來講,互聯網是技術基礎,金融是內容,安全是底線,這三方面各占互聯網金融三分之一的產值和利潤。「未來在全世界互聯網金融領域『走在前面的』不一定都是現在『走在前排的』,但一定是跟技術安全有關的企業。「
實際上,大數據技術的發展給互聯網金融的產品定價、信用評估、流程管理等方面帶來了全面的革新,互聯網金融離不開大數據,而互聯網金融龐大的數據量和先進的數據分析能力,是非常突出的優勢。
自去年開始,無論是大小平台,均開始發力金融科技領域,並致力於打造更完善的風控體系。如今,對於以大數據為代表的金融科技的開發研究,也已經成為當下互聯網金融的重要發展趨勢。
互聯網金融將驅動資金脫虛向實
近日央行下發的《2016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顯示,當下中國經濟已經開始呈現出向好發展,而下一步防止中國經濟「脫實向虛」將成為重點任務。而在監管層合規重拳出擊,以及金融科技對於風險及徵信分析能力進一步加強的背景下,互聯網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幫助資金脫虛向實的重要性日益突顯。
「中國官方希望互聯網金融走向創新,服務實體經濟。」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原所長、大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則姚余棟表示,從全球來看,互聯網真正好的活躍發展就是在中國。
實際上,在監管層的定義當中,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將形成差異化經營,是構建多元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力量。而互聯網金融所服務的群體,是平時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服務不到的群體,如三農貸款、小微企業貸款以及小額消費類貸款等。
互聯網金融,如今已經進入了一個良性健康的發展時期。在這個時期中,數據分析將成為未來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核心動力,而服務於實體經濟,則是其業務發展的本質。
❺ 關於現金貸監管引爭議專家有何建議
現金貸的監管靴子即將落地。不過,關於現金貸監管的爭議一直存在。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與互聯網安全研究中心在11月26日發布的《我國現金貸行業發展及監管建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提出,對於現金貸平台過高的年化利率應當採取正確認識。應當認識到現金貸利率的形成有其客觀原因,以年化利率36%作為紅線,忽視了現金貸行業客戶的信用成長周期,會導致整個行業無法經營。
不過,從目前的監管動向和平台舉措來看,年化利率36%仍是監管趨勢,並且有市場人士認為,36%的利率包括了費用在內。11月27日,有市場消息稱,北京互聯網金融協會針對現金貸召開閉門會議,探討現金貸監管方案。據悉,北京金融機構領導對現金貸監管提出要求,其中包括現金貸業務利息和費率加起來不能超過36%。
❻ 楊東的代表性成果
論文類
《互聯網金融風險規制路徑》,載《中國法學》2015年第3期
《日本眾籌融資立法新動態及借鑒》,載《證券市場導報》2015-04-10刊,第二作者 《論我國股權眾籌監管的困局與出路--以<證券法>修改為背景》,載《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5年第3期,第一作者 《互聯網金融的法律規制——基於信息工具的視角》 ,載《中國社會科學》2015第4期(《新華文摘》2015年第6期全文轉載) 《合理監管促進中國股權眾籌發展》,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03-04刊,第一作者
《中國式股權眾籌發展建議》,載《中國金融》第3期,第一作者 《高等教育投入立法的構想》,載《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第1期,第二作者
《Consumer Protection and Reform of China』s Financial Law》,載《Hongkong Law Journal(SSCI收錄雜志)》/Vol 44, 2014,5。
《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亟需擴大證券概念》, 載《法制日報》2014年4月9日理論版。
《股權眾籌平台的運營模式及風險防範》,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4年第4期。(第一作者)
《互聯網金融視閥下我國股權眾籌法律規制的完善》,載《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2期。(第一作者)
《股權眾籌是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組成部分》,載《中國證券報》2014年3月31日。
《互聯網金融監管體制研究》,載《中國金融》2014年第4期。
《互聯網金融推動金融法體系變革》,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1月22日。
《我國反壟斷法實施以來壟斷協議規制情況分析》,載《中國物價》2013年第11期。
《金融服務統合法:金融法制發展的必然趨勢》, 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9月19日。
《中國會社における法定代表者の越権行為の位置づけに関する分析》,載【日】《國際商事法務》2013年第5期。
《資產運用契約をめぐる判例分析》,載【日】《New Business Law》2013年第3期。
《我國金融消費者保護統合立法體系的構建—以日本的立法經驗借鑒為視角》,載《社會科學》2013年第8期。
《論金融法的重構》,載《清華法學》2013年第4期。
《金融申訴專員制度之類型化研究》,載《法學評論》2013年第4期。
《香港金融糾紛解決機制的新發展及其對內地的啟示》,載《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13年第3期。(第一作者)
《論我國證券糾紛解決機制的發展創新—證券申訴專員制度之構建》,載《比較法研究》2013年第3期。
《論金融服務統合法體系的構建——從投資者保護到金融消費者保護》,載《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3年第3期。
《政府主導型金融申訴專員制度評介》,載《政法論壇》2013年第3期。
《日本金融ADR制度的創新及其對我國的借鑒》,載《法律科學》2013年第3期。
《市場型間接金融:集合投資計劃統合規制論》,載《中國法學》2013年第2期。
《互聯網信息服務市場支配地位的認定及法律調整》,載《政法論壇》2012年第1期。
《論金融衍生品消費者保護的統合法規制——高盛「欺詐門」事件的啟示》,載《比較法研究》2011年第 5 期。
《新經濟條件下相關市場界定的法律問題》,載《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11年第7期。(第一作者)
《論金融危機與反壟斷執法、競爭政策之關系》,載《月旦財經法雜志》2010年第12期。(第一作者)
《投資法人制度的導入和投資者保護》(第一作者),載《證券市場導報》2010年第9期。
《後金融危機時代金融統合法研究》,載《法學雜志》2010年第7期。
《英國金融監管改革的新發展——以銀行業改革為中心》(第一作者),載《銀行家》2010年第7期。
《我國金融業統合監管體制的實現路徑分析》(第一作者),載《社會科學研究》2010年第6期。
《高盛「欺詐門」》,載《方圓法治》2010年第10期。
《日本反壟斷法的經驗及其對中國反壟斷法實施的借鑒價值和對策研究》(第二作者),載史際春主編《經濟法學評論》第九卷,2009年9月
《論次貸危機對金融控股公司法制的影響》(第一作者),《社會科學》2009年第9期
《論日本法中的股份交換和股份轉移制度》,載劉俊海主編《中國資本市場法治評論》第二期,2009年6月
《論金融法制的橫向規制趨勢—以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為中心》,載郭鋒主編《全球金融危機下的中國證券市場法治》,知識產權出版社2009年5月
《由「三菱麗陽收購璐彩特」案透析政府「救濟」策》、載《法制日報》2009年6月11日第8版
《日本金融機構何以能集體抗擊金融海嘯》、載《法制日報》2009年5月7日第8版
《論金融法制的橫向規制趨勢》,載《法學家》2009年第2期
《推動金融體制改革 提升金融體系安全性》,載《中國證券報》2009年4月22日
《傳導反壟斷法專業知識、培植我國市場競爭文化》,載《法制日報》2009年3月26日第8版
《對收購可能形成的壟斷,反壟斷法該出手!》,載《檢察日報》2009年3月30日
《依據合夥合同進行投資的法律規制研究——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中的集團投資計劃》,載王保樹主編《非公司企業法制的當代發展》,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
《論災害對策立法》,載《法律適用》2008年第12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9年第5期全文轉載)
《「富國強法」之路—2005年日本公司法制現代化改革評述》,載朱建榮主編《日本人是天生勤奮的嗎?—日本社會經濟發展的啟示》,世界知識出版社2008年10月
《論反壟斷法與行業監管法的協調關系》,載《法學家》2008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經濟法學勞動法學》2008年第3期全文轉載)
《論上市公司收購與公司社會責任》,載《法學雜志》2008年第3期
《一個投資者保護的無縫隙立法例——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中的集團投資計劃》,載王利明、祝幼一主編《 物權法與證券投資者權益保護》法律出版社2008年6月
《日本的災害對策體制及其對我國的啟示》,載《中州學刊》2008年第5期
《感受日本的災害對策體制》,載《法學家茶座》2008年4月總第22期
《2005年日本公司法制現代化的意義》,載《東北亞研究》2008年第一期
《中國企業並購法制的現狀與課題》載楊棟梁主編《東亞經濟發展與區域合作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
《試論依法減持國有股―兼議加入WTO後的我國的證券立法》,載中國社會科學研究會編《全球化下的中國與日本―海內外學者的多元思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
[日]《中國典型並購判例分析》,載《NEW BUSINESS LAW》2008年第6期,總第882號
[日]《論中國新公司法證券法的並購制度改革》,載《青山法學論集》2008年3月
[日]《評析中國外資並購新法規》,載《東亞經濟研究》2008年1月第66卷第2號
[日]《中國國有股改革的最新動向和課題》,載《同志社法學》2007年11月
[日]《外資並購中國上市公司法律問題研究(上、中、下)》,載《國際商事法務》2004年3月。本論文獲得日本研究企業並購(M&A)領域最著名的雜志《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Report Review》的優秀論文獎(第四屆RECOF獎)
[日]《中國企業海外並購法律問題分析》,載《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Report Review》2005年9月
[日]《中國所有制度的變容研究》,載《一橋研究》第29卷第4號2004年12月
[日]《中國國有股的法律問題研究》,載《一橋研究》第28卷第3號2003年10月
著作類
《金融服務統合法論》,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金融消費者保護統合法論》,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日]《中國的並購法制—制度運用和實證分析-》(獨著),中央經濟社2007年版
《最新日本公司法》(譯著、第二譯者),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經濟法概論(第二版)》(副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實用經濟法案例(第2版)》(副主編),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年版
卞耀武、胡煒總顧問·黃來紀、布井千博主編:《中日公司法比較研究》(參編),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年版
❼ 《新聞1+1》今日關注:互聯網理財:新勢力會有新未來嗎
您的位置:
首頁 > 山東網視 > 正文
【字型大小:大 中 小】
《新聞1+1》互聯網理財:新勢力會有新未來嗎?
2014-02-22 13:30:23 來源: CCTV
央視《新聞1+1》2014年2月21日播出「互聯網理財:新勢力會有新未來嗎?」,以下為文字實錄:
解說:搶,瘋搶,熱,火熱,互聯網理財大大受歡迎。
記者:春節放了多少錢在裡面?
市民:沒多少,就幾萬塊錢吧。
市民:22萬。
市民:能保密嗎?
解說:余額寶,理財通,零錢寶,現金寶,各種各樣理財神器,到底好在哪裡?
市民:存取比較方便,而且收益率比銀行的要高。
解說:鼓勵互聯網金融發展和創新,與傳統金融體系相互滲透,相互促進,方向雖好,但投資者權益能否得到保障?
市民:擔心呀。因為這個畢竟不是官方的。萬一錢投進去了,然後沒了,是吧?
解說:《新聞1+1》今日關註:互聯網理財:新勢力會有新未來嗎?
主持人董倩:晚上好,歡迎您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
如果你的手上有了閑錢,你會怎麼辦呢?當股市,還有黃金淡出你的選項之後,現在人們發現有一個新的選擇,那就是互聯網理財。互聯網的理財簡單說來兩個好處,一個是門檻低,再有一個是收益高。我們不妨看看有多少人正在使用或者准備使用。我們看有4000多人是調查對象,正在使用的67%,准備嘗試使用的是25.89%。換句話說,也就是將近九成多的人正在或者准備嘗試這樣的一種互聯網理財。雖然說這樣的4000多參加選擇的人主要都是網上的年輕群體,但是從這樣的數字我們能夠感受到這樣的一種熱度。互聯網理財它到底靠不靠譜?它未來的發展空間到底有多大?如果想把它做好,還有哪些事情是值得規范的?我們先去看看互聯網理財它有多熱。
解說:2月18日,這應該是一條震驚中國金融界的消息,阿里巴巴旗下理財產品余額寶客戶數超過了6100萬,規模突破了4000億。要知道,這一單一公司的單一理財產品,其總額已經相當於全國居民存款規模的1%,這算是一個互聯網理財產品的奇跡嗎?接下來還會發生什麼?事實上,八個月前,當余額寶這一互聯網理財產品剛剛出世之際,甚至連互聯網用戶自身誰也沒想到這樣的奇跡。
市民:主要是擔心把錢放到余額寶上是否安全,心裡沒底。
解說:擔憂,沒底,在余額寶誕生的去年6月,大多數人心懷的都是這樣的情緒,但僅僅在一個月之後,一切都開始發生變化。
新聞:上線僅一個月,余額寶的用戶數就已經增長到400多萬戶,吸引的資金更是有接近150億。
解說:80後的李先生就是如此。去年6月,他成為余額寶的首批用戶之一。
理財產品用戶李先生:當天陸續轉錢,開始轉了一塊,一塊,一塊轉了幾次,後來轉了一份一百的。
解說:經過幾天觀察和了解,很快小李就將高達五萬元的資金都劃入了余額寶。
李先生:五萬塊錢,每天將近有七塊多錢的收益,還挺不錯。
解說:然而,小李很快就進入了保守者的行列,還有更激進的。
新聞:在他同事的一個余額寶賬戶上,記者看到目前余額高達八萬元。
解說:公眾如此這般的狂熱,甚至遠遠超過余額寶資產管理者天弘基金的意料。
天弘基金副總經理周曉明:目前來看的話,這個階段每天大概凈申購量會超過五個億,客戶的流入數也有十多萬、二十多萬戶,確實大大超乎我們的預期。
解說:此後,余額寶的勢頭並未減退,反而愈發高漲,問世七個月,規模超2500億。問世八個多月,規模超4000億,風頭無二。而在如此巨大的金錢誘惑之下,騰 訊理財通、網路百賺等互聯網理財產品也紛紛粉墨登場。互聯網理財領域似乎正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爆炸式增長。
主持人:有的人形容2013年是互聯網金融的元年,可以看到從去年6月份余額寶出現以後,隨後幾個月的時間,互聯網理財產品就像井噴一樣。我們也做了一個調查,來看看為什麼人們如此青睞互聯網的理財。排在第一位的是產品收益較高,好過傳統的方式,是佔在第一位,超過37.76%,誰不喜歡賺錢的這樣一種方式呢?當然它會排在第一。第二位的是資金限制少,靈活性強,隨用隨取。以前如果我要放進去錢,然後再取出來,我要受到各種各樣的限制,比如說時間等等。現在沒有這些限制了,打破限制。好,第三點,准入門檻低,小錢也能夠理財。我們知道傳統的一種理財方式要有一個門檻,你想理財,但是財不見得想理你,比如說有一個門檻,五萬塊錢你才可以理財,但現在我們說極端一點,互聯網理財可以使你哪怕手裡只有一塊錢,你想理財,人家也可以幫你理,你看,如此方便,誰不願意呢?排在第四位的是交易成本低,操作便捷,省時省力,這也是很重要的一條。其實還有一條,在這里沒有列入,就是那種參與互聯網理財的人,每天能夠看到自己賬戶上哪怕是幾塊錢、幾塊錢的增長,那種喜悅感和幸福感,這是無可比擬的,比如說我的一個同事每天就在體會這樣的幸福,應該說是一種很巧妙的方式。
好,剛才我們看到的是人們的一種心態。接下來我們不妨看一下,到目前為止,活躍在互聯網上的12種主流的或者說主要的理財產品,這裡面只有四個是銀行在互聯網發售的,是活期寶、薪金寶、平安盈,還有現金寶,大多數是互聯網企業推出的,這是一種性質的分布。我們再來看看最有名的余額寶,用戶數現在達到了6100萬人,金額超過了4000億。另外一個是微信的理財通,是今年1月22日才上線,當天募得資金8億,第二天募得資金10億,6個工作日規模就超過了百億。我們剛才已經通過了數字,還有一些個例來了解互聯網的理財有多熱。
接下來我們連線一位專家,來自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的吳曉求所長。吳所長,剛才通過我們介紹的熱,您怎麼看這個熱?為什麼全國人民都這么喜歡互聯網理財?
吳曉求:互聯網理財是互聯網金融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大家最關心,也是目前人們最喜歡的一個產品,之所以得到老百姓的歡迎,我想主要是幾個原因,一個就是它的靈活、便捷的特點,也就是說支取是非常方便的,沒有期限的限制,也沒有額度的限制,所以也不要提前打招呼,這應該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主持人:對不起,我打斷您一下吳先生,剛才我們已經列出了幾項大家喜歡,這是我們能夠想到的,您作為專家,有沒有看到我們看不到的一些深層次的東西?
吳曉求:深層次最重要的,它是在同類風險特點裡面收益率是最高的,這是吸引老百姓最重要的一部分。
主持人:就是它最賺錢?
吳曉求:對,因為現在傳統金融,特別是商業銀行提供給老百姓的儲蓄產品比較僵化,比如說有期限的限制,它的收益率也是比較低的,同時,如果你要進行理財的話,它有門檻,應該說以互聯網支付的產品為特點,應該說它是克服了這些缺陷。之所以互聯網理財產品能夠受到歡迎,也反映出我們傳統金融的確比較落後,需要改革。
主持人:通過這種熱,往往熱背後就會讓人意識到這么熱會不會有風險。如果讓您進行一個專業化的評估,如果用低、中、高這樣幾個檔次,您認為目前的熱有可能帶來的風險是處在哪個檔次的?
吳曉求:互聯網的理財產品,像互聯網金融其它產品一樣,應該都是新鮮的事物,因為金融本身它就是和風險連在一起。我理解互聯網金融,特別是互聯網的理財產品,我是從推動金融改革的角度來理解的,雖然它有風險,當然現在來看,應該現在規模比較大,已經達到4000億,而且其它的商業銀行也在仿照這樣的產品在做,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現在應該考慮風險。它的風險最重要的地方主要是兩個,一個是它的基礎資產,因為余額寶最後要通過基金公司來管理的,基礎資產的收益率是怎麼來的,以及基礎資產的結構,需要披露。第二個,相對於余額寶的基礎資產期限的匹配,在如此大規模的情況下,也應該向社會進行披露。
主持人:吳所長,稍候我們會有更多的問題給您。
剛才吳所長提到,金融本身就和風險相伴相生的,互聯網的金融,互聯網的理財更是如此。但是對於用戶來說,對於投資方來說,有沒有風險應該讓我們知道?另外,風險有多大,它到底可不可控,這都是應該知道的東西。因此,接下來這些理財產品應該如何更好的規范,是大家更為關注的問題。
市民:肯定是有風險的,其實就是一個團購的存款,還是依賴銀行信用。
市民:我覺得風險的話可能會存在比如說用戶帳號密碼泄漏,或者手機沒有做好保密措施的話,帳戶就比較危險。
解說:一方面,互聯網理財的高收益、低門檻以及及時周到的服務讓人心動,另一方面,這便捷背後的風險也依然是大家的擔心。"新年開工,馬上加薪7%",這是元宵節前余額寶用戶收到的手機推送,雖然是一年定期,但7%的預期收益仍然讓眾多用戶預約,現場搶購非常火爆。
支付寶網路技術有限公司張道生:整個活動剛剛開始才4分鍾,現在已經有253410人已經購買。這個火爆程度遠遠超出我們的預期。
解說:然而,這其中是否存在風險,一些業內人士指出,這款理財產品存在介紹不詳細,資金投向不清楚等問題。具體風險等級和控制也沒有說明。事實上,這款理財產品對接的是兩款萬能險,珠江匯贏1號和天安安心盈B款,也就是說無論是余額寶還是理財通,實際上是互聯網公司和基金、保險等金融機構聯手打造的產品。不同的只是購買渠道變成了互聯網平台,所以它也具有傳統銀行理財的各種風險,有眾多不確定性。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法研究所副所長楊東:平台本身技術安全的問題,消費者各類信息保護的風險,平台本身經營管理不善的風險,甚至包括國家整個對於這方面法律法規這樣一種監管的風險,不確定性等等。
解說:流動性是互聯網理財的一個便利因素,但值得注意的是,春節後不少市民就發現,余額寶收益率下滑,微信支付的理財通在節後也開始大幅縮水,與此同時,用戶通過手機上指尖的觸碰就可實時投資,手機遭遇的病毒和木馬,也存在潛在風險。
市民:風險可能就是網路風險,因為網路還是有一些病毒性的影響,或者會造成帳戶不安全影響。
張道生:從按我們後台統計來看,目前移動端真真正正發生盜損的情況,99%是因為中了木馬,就是中了病毒。
網秦手機移動安全公司安全技術總監鄭輝:提供支付的用戶端軟體安全防護都是相當弱的,也就是說黑客可以直接篡改移動端的支付軟體。像網銀大盜、網銀竊賊還是比較多的。
解說:以前活期收益寥剩於無,銀行理財五萬元起價。現在互聯網理財比銀行活期利率高20倍的高收益,終於也可以讓中小投資者揚眉吐氣,那麼,這樣的高收益是否能夠一直保持下去呢?
北京軟體和信息服務交易所副總裁羅明雄:不好說,但肯定有這么一個點,然後它很難保持持續的這么高的理財回報收益了。
主持人:互聯網理財大家都喜歡,怎麼能把好事做得更好?從投資者的角度來說,我最關心的就是它怎麼能夠讓我更多的掙錢,別讓我賠本。剛才我們也說了,春節以前,互聯網的理財應該說是節節走高,但是在節後我們看,卻發生了一些勢頭上的調整,就來看余額寶,以余額寶來舉例,19日和20日,7日年化收益是下降的,6.22到了6.20。再隨便找一個,理財通,這是微信的,從6.38到了6.34,看到了下降的趨勢,這是人們關心的。除此之外,除了收益的問題,人們還擔心什麼呢?排在第一位的是技術安全的風險,比如說像手機病毒、黑客攻擊下,這個資金是不是能保障。另外,監管機制是不是完善,收益率能不能長期維持一個比較高的水平。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會不會它還有吸引力等等。
好,今天我們的關注點並不在技術風險,因為技術風險終歸會有技術問題去解決。我們接下來關注的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是監管,一個是收益。我們繼續連線吳曉求所長。
吳所長,剛才人們關注的就是錢到底能不能持續的讓母雞下蛋,而且下的個個都是金蛋。但是我們知道理財這個東西一定是起伏不定的,有升可能就有落,這是一個正常的現象。我的問題是它到了一個什麼樣起伏的階段,到了哪一個拐點上的時候,像這種互聯網理財就不會有這么大的吸引力,不會有這么大的熱度了?您覺得會有這么一個點出現嗎?
吳曉求:應該是有的,因為它取決於兩個因素,我們之前互聯網理財產品收益率都在7%以上,現在慢慢下降到6.5%左右,我認為這是基本的趨勢,因為在利率還沒市場化的時期,應該說余額寶有它的很大的發展空間,也就是說余額寶所體現的收益率,實際上是利率市場化的刻度,如果當我們推進利率市場化的時候,余額寶所給出的收益率實際上是參照系數。當我們的整個金融改革,特別是利率市場化改革已經推進的時候,余額寶這類的互聯網理財產品收益率應該會慢慢下降,而且熱度也會慢慢下來,這是一個重要的前提。
主持人:人們最關心的就是投進去的資金的安全問題,因為現在由過去幾塊錢、幾百塊錢、幾千塊錢,現在有人已經到了十幾萬、幾十萬的投入,您覺得這種資金安全靠什麼保障?接吸收的監管,哪些是最應當監管的?哪些領域可能是監管部門不應該過早介入的?
吳曉求:互聯網金融,特別是互聯網理財產品有兩個底線,我們叫道德底線和法律底線。一個是它不應該變成一個非法的融資平台。所謂非法的融資平台,這些資金拿到之後不知道它的去向,也不知道未來有沒有保障,我們通常把這種缺乏監管的方式叫非法融資,這是我們的一個底線。第二個底線就是互聯網的理財產品不能變成"龐實"的騙局,拿新增的補老的資金的收益,這兩個是基本的底線。在這兩個底線之上,我們要制定一個既有利於互聯網金融,特別是互聯網理財產品的發展,同時又能保障老百姓資產安全的監管標准,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
主持人:稍候我們會有更多的問題給您。
對於金融機構來說,現在應當多具備一些互聯網開放的心態。而對於互聯網的企業來說,它如果要搞互聯網金融、互聯網理財的話,就理應具備一些傳統金融機構的審慎。
接下來我們關注未來互聯網理財,互聯網金融到底應該如何規范的發展。
解說:面對互聯網金融的兇猛成長,壓力之下,多家銀行也開始出手奮起直追,1月12日,工商銀行籌備了七個月的容易購上線、建設銀行善融商務、交通銀行交博會、農業銀行易商管家也都開門迎客,只待籌備當中的中國銀行中銀易商正式上線,五大行將全面加入互聯網金融之戰。
財經專家葉檀:現在互聯網金融出來之後,對銀行沖擊是非常大的。互聯網金融最大的特點就是效率很高,它在短時間內可以融得大量的資金。
解說:伴隨著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布局,銀行組織框架也開始了新一輪的重構。由於業務開展模式不同,而且對比傳統金融業務,互聯網金融更強調互聯網思維,以及對客戶體驗的重視,因此,各家銀行紛紛打破原來電子銀行部、零售銀行部的劃分格局,成立專門應對互聯網金融的部門,2013年,中國銀行在創新研發部的基礎上,就成立了網路銀行辦公室,主抓電子化平台。
財經記者由曦:因為現在銀行已經意識到,他們是一艘航空母艦,他們所對的競爭對手,互聯網公司可能是一個小艇,小船好調頭,他們覺得也是到時機放出一艘小艇,跟這些互聯網公司去比一比,拼一拼,去試水一下。
解說:此外,各家銀行近期也推出了較高收益的理財產品,年收益率都在5%至6%之間。
由曦:他們其實是很著急的,現在我了解到很多銀行業在開發自己的一些新的理財產品,比如說他們要降低他們的理財產品的門檻,以前我可能是5萬,以後可不可以少一點,可不可以說跟互聯網公司一樣,可不可以一塊錢就買。
解說:不過,對於這些航空母艦來說,推出新機構、新產品似乎還算容易,而更大的變化還有待時日。例如目前銀行作為企業融資主要途徑,還存在著嫌貧愛富的傳統觀念。中國工商銀行行長易會滿曾表示:截至2013年6月末,工商銀行單戶融資限額3000萬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由2005年末的1436億元,增長到2013年6月末的1.14萬億元。雖然總額不低,但是工商銀行單戶融資限額3000萬元以下就算小微企業貸款,門檻依然很高。不過,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迅速崛起,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資金需求卻得到了滿足。無論如何,被互聯網金融倒逼的傳統銀行正在加快推進轉型的步伐,而公眾則關注這種競爭局面能否促進金融業的深入改革,監管手段的提升,服務水平的提高,最終讓更廣大的人群受益。
主持人:面對互聯網理財、互聯網金融,很多人都高興,但是也有些人不是那麼高興,恐怕金融機構銀行就在其中。馬雲曾經講過一句話,意思是如果金融改革、銀行不改革,我來幫著你改。你看,真的是在幫著它們改。吳所長,您分析就像這樣互聯網的理財和金融,怎麼會帶動整個金融體系的改革?
吳曉求:中國金融的改革應該說現在面臨一個戰略性的任務,主要三個方面,一個是寬度的改革,一個是廣度的改革,一個是深度的改革。其中深度的改革是最基礎的。所謂深度的改革,最重要的特徵就是市場化的改革,所以寬度的改革主要是證券化,長度的改革主要是國際化。在這"三化"裡面,市場化改革是最重要的,就是深度的改革。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推進利率市場化按。推進利率市場化,靠自覺的推行很難,所以要引入戰略的競爭者。戰略的競爭者,攪局者就是互聯網,互聯網和金融的結合就構成了互聯網金融,它可以推動中國金融體系向深度改革。過去我們的金融在相當多的時候都是靠壟斷攫取利潤,實際上金融的本質是為大眾服務的,通過服務來獲取收益,這是基本的宗旨,所以互聯網金融在我看來,它推動改革是最重要的作用,雖然它也在開始有某種風險,但是我們要看到它的正能量。
主持人:非常感謝吳教授給我們帶來這些解釋。
我們在節目最後的時候來看一下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士余在前兩天說的一句話,他說:對待互聯網金融,既要包容失誤,也要防範風險,因此,有必要對互聯網金融進行恰當的監管。恰當的監管這三個字不要小看,因為互聯網金融它是一個新生事物,而且是越來越好的新生事物。如何能夠在呵護它的同時,又不限制它的發展,因此,這個如何恰當的去監管就至關重要。就像三中全會說的那句話,要讓市場發揮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如何讓它能夠市場去發揮作用,又能夠有效監管呢?這恐怕是一個大的問題。(來源: 央視
❽ 起是人們都知道雲聯惠啦,看政府是怎麼想的都在看
近日,廣州公安在其官方微博上公布消息稱,廣州警方成功摧毀「雲聯惠」特大網路傳銷犯罪團伙,黃某等多名主要犯罪嫌疑人落網。消息一出一石激起千層浪,再次震得國人目瞪口呆!
在被查封前,雲聯惠在金融圈也是很有名氣,會員人數在2017年達到2000萬左右,如今一夕被查封,千萬人富豪夢破裂。據媒體獲悉,2016年時廣東省工商局還曾對外聲稱,雲聯惠運營模式暫不符合傳銷的「構成要件」,那麼為什麼時隔2年,就會以傳銷名義被查封呢?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分析雲聯惠為何會」被查封?
(會員們聚集在雲聯惠總部大樓前,圖片來源於網路)
一、從政府管理層面來講: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自移動互聯網以來,政府一直鼓勵包容、開放的創新經濟發展政策,對於新經濟模式予以最大程度的支持。雲聯惠也確實利用這個政策,大膽創新,勇於嘗試,步步為營,做的風聲水起,為當地的就業與稅收帶來成效,為消費者會員帶來了一定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當地政府的認可。
但在2017年9月,據央廣網報道,雲聯惠管理層主導的對外對會員的宣導有明顯的誇大成份,有些明顯含有欺詐成份:把小的說大;把「畫餅」說成「真餅」,把子虛烏有說成真真實實,甚至於無限誇大……
這不但是雲聯惠核心管理層對廣大消費者智商的漠視,也是對政府管理層智商與管理能力的漠視。在沒有解決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前提下,僅僅依靠虛假的信息來傳播誤導,雲聯惠發展越快,發展越大,周邊的人就越害怕。因為人人都知道雲聯惠管理層講的不過是皇帝的新裝,人人都不知道雲聯惠的明天在哪裡,不知何時會引爆。而且人人都明白,雲聯惠就如同水量越積越多的堰塞湖,一旦引爆,越到後面造成的損失就越大,對社會穩定與人民群眾的利益維護的負面影響就越大,就越發不可收拾。
所以雲聯惠的野蠻與迅猛的發展自然引起了有關方面的高度警惕與重視。有關方面也通過多種方式對雲聯惠核心管理層進行了不間斷的旁敲側擊與警示,以此表達自己越來越強烈的擔憂與害怕。
雲聯惠核心管理層缺乏對政治應有的了解、尊重與警畏,對這一善意的提醒與警示進行了錯誤的解讀,不但沒有進行反思與整改,從而想方設法讓消費者放心,讓社會管理者放心,反而進一步通過各種方式試圖「綁架」政府、甚至「綁架」國際影響以求安全,最終只能走向被查之路。
二、從雲聯惠核心管理者層面來講:肓人騎夜馬,一路狂奔,查封屬於必然
1、首先雲聯惠沒有科學的理論來指導實踐,不知明天在哪?(自殺指數60%)
思路決定出路,正確的理論指導與思路,是一切大經營大發展的先決條件,經營如果沒有方向指引,就如同盲人過河、瞎子點燈,未來經營的走向,就會顯得茫然而不知所措。
雲聯惠發展所依據的的「消費資本論」,總結了消費返利這一社會現象,並從一定程度上分析了消費返利這一現象存在的合理性,但並沒有真正找出現象背後真正的根源,也沒有提供消費讓利的邊界在哪裡,最終的前途在哪裡,也就是沒有解決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問題。
按照這一理論指導的實踐,就如同開車,只知出發點,不知目的地,開到哪裡算哪裡,開得越快,風險越大,開得越遠,風險聚積越多。所以所有坐在車上的、還是車下的,是越看越看不到未來,越看越害怕,唯一安心的辦法是等車撞了,或者等車停下來,實在受不了這種驚嚇,就只能強行停下來以求安全。
據央廣網報道,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互聯網金融法律專家楊東指出,雲聯惠宣稱的「消費資本論」是不合理的,沒有穩定的收益不可能做到持續。「目前雖然沒有明確證據表明其是龐氏騙局,但是會朝著這個方向發展,平台做大後要想維持這么高成本的運營幾乎不可能,必然會走向犯罪。」
2、其次涉嫌非法傳銷(自殺指數5%)
據媒體報道,2016年時廣東省工商局曾對外聲稱,雲聯惠運營模式暫不符合傳銷的「構成要件」。
據本月上旬媒體采訪廣東某地方政府人士稱,以傳銷來查處,是快速查處的需要。
如果以涉嫌非法集資罪名來查處雲聯惠,是比較困難的。從法律法規的角度來說,在《處置非法集資條例》沒有出來前,政府相關部門是沒有處置權的,比如現在打非辦是掛在金融辦下面,這個部門現在工作更多是在宣傳上,沒有行政管理權。而公安部門也只有接到辦案後才能查處。
「雲聯惠本質上就是拉人頭,是典型的傳銷案例,完全可以以傳銷罪名來查處。」上述政府人士稱。
當然,根據中國的法律,雲聯惠是否定案為非法傳銷,最終是由人民法院來裁定的。
3、不懂政治、不講政治,陷社會穩定、政府管理於高度風險之中(自殺程度35%)
首先,雲聯惠管理層在自身沒有明確的科學理論來指導,在沒有解決紅旗到底能打多久,不能讓大家放心的情況下,通過高額回報刺激消費者,依靠虛假和誇大的賺錢來源來誤導消費者與社會,進行野蠻發展,讓周邊的人越來越害怕,越來越擔心,一而三、再而四挑戰包括管理層在內所有人的抗壓能力,直到最後不得不通過引爆減壓。
某種意義上,雲聯惠這幾年的野蠻發展,就如同水位越來越高、懸在上空的堰塞湖,在泄洪至安全水位之前,沒有人能安睡,唯一的辦法只能是泄洪至安全線以內,至於採用何種方法泄洪倒是其次。
其次,雲聯惠核心管理層對政府管理層一再善意的提醒與警示進行了錯誤的解讀,不但沒有進行反思與整改,從而想方設法讓消費者放心,讓社會管理者放心,讓各方利益攸關者放心,反而進一步通過各種方式利用領導進行站台,試圖「綁架」政府、綁架領導,以求安全。直接陷社會穩定與政府權威於越來越大的敞口風險中。
最後,雲聯惠管理層通過邀請各國外交官、國際友人進行聚會、訪談,造成巨大的國際影響力,誤導國際國內認為這是中國政府支持、國家領導人支持、國際社會支持的一件事,讓一件沒有解決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爭議巨大、風險巨大的事情在國內國際即將尾大不掉,置國內管理與國際交往於越來越不可控的風險中,相當於雲聯惠管理層以自己的無知與無畏逼迫社會管理層不得不把槍口瞄向雲聯惠,並任雲聯惠管理層自己扣響了疑似自殺的扳機。
22個國家外交官員到達雲聯惠總部(圖片來源於中國經濟導報)
三、從雲聯惠原會員層面來講: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和雲聯惠核心管理層因自身的嚴重過錯自取其辱不同,數以千萬計的雲聯惠會員他們本身沒有多大過錯,只是因為誤信了雲聯惠管理層這批人,上錯了「雲聯惠這趟車」,隨著雲聯惠的被查封,多年的「願景」疑似破碎,多年的積蓄疑似成空,多年的面子反成負面。他們才是這件事情的最大受害者,也才是處理此事最需要安撫與安置的地方。我們來看看這批會員們的處境:
1、財產疑似成空。
據媒體報道,此次雲聯惠涉案3300億元,這3300億元不是天下掉下來的,是雲聯惠數以千萬計的會員們通過各種方式真金白銀投進來的,雲聯惠被查,有多少錢能重新回到雲聯惠會員們手中,這是一個天大的疑問,多年的努力成空,多年的積蓄沒了,甚至背負巨額債務,雲聯惠的千萬會員們要如何面對這一現實,如何接受這一現實?
2、心靈備受打擊
一開始,廣大會員尤其是資深會員信心滿滿、義無返顧帶著「財富夢」跟隨,但在雲聯惠因核心管理層的嚴重過錯被查封後,他們現在兩手空空,一無所獲,甚至負債累累,心裡落差可想而知, 簡直不敢相信這一事實,甚至不敢面對未來的生活.....
3、家庭瀕臨破滅
約2000萬的會員,代表這2000多萬個家庭,當所有積蓄剎那間疑似灰飛湮滅時,代表著2000家庭的傾家盪產,瀕臨破滅。所有的憤怒、謾罵、痛恨、絕望.....,都難以讓家庭重新回歸幸福與平靜。
在此我想請所有讀到此文的親們給身邊的雲聯惠的原普通會員們帶去一句話:一切都會過去的!時間會沖淡一切!放下吧!時間一定會讓你們和你們的家庭重歸幸福、寧靜與平安!
總之,因為雲聯惠核心管理層的一而三、再而四的嚴重過錯,導致雲聯惠不得不被查封事件,是讓人痛心的。這一事件的發生,無論是對政府的公信力,對社會的穩定,對社會發展的信心,還是對原雲聯惠的廣大會員,還是雲聯惠本身,都是存在巨大影響的。尤其給數以千萬計的雲聯惠原會員及其家庭帶來的創傷是巨大的,需要長的時間來安撫、來修復。
雲聯惠被查封這一事件提醒我們,企業要想走的安穩與長遠,必須懂政治、講政治。必須秉承對股東負責、對員工負責、對用戶負責、對社會負責的經營理念,做有利於國家與人民的社會型企業!
最後我們來看一則最新發生的消息,因為特朗普總統與中國最高領導人的努力,中興公司終於快要恢復經營了。一家公司的恢復經營,竟需要地球上排名第一、第二的中美兩國的最高首腦進行緊急磋商。任何一家想做大的企業的企業家們,不懂政治、不講政治行嗎?
本文作者系商權理論、時代、產業發起人,中國商權國際集團董事長沈拓
首贊
+
❾ 大數據時代的金融眾籌為什麼這樣紅
作為互聯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眾籌金融正成為互聯網大數據移動金融時代金融創新的重要模式。今年1月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眾籌2014年度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眾籌募資總額累計達到9億多元,其中四季度超過4.5億元,眾籌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截至2014年底,中國獎勵類和股權類眾籌平台總數已達116家,一年新增平台78家。
眾籌為何這樣紅?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楊東、貴陽眾籌金融交易所董事長劉文獻等專家學者,共同解讀大數據時代的金融眾籌。
眾籌金融是信息時代的金融生態
姚余棟:後全球金融危機時代,尋找復甦和經濟增長的新亮點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同時,新技術的飛速發展也使得信息收集、處理、傳遞的機制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帶來了「互聯網+」時代的經濟與金融變革。
傳統金融發展與實體產業的脫離,金融部門對實業部門的優勢等,都使得金融業陷入「自我游戲」中。而「共享金融」能夠有助於緩解甚至根除現有金融體系的主要弊端。一則重點解決主流金融體系的服務「短板」,服務居民金融(消費金融和財富管理)和小企業金融(融資加信用);二則促使金融擺脫「高大上」,走下「神壇」,推動分布式、規範式、自律性、公開透明的金融「軟規則」建設,謀求低成本、高效率的新型金融交易市場;三則鞏固P2P時代的共享金融模式,且逐漸向B2B、B2P、P2B等領域拓展。
楊東:互聯網的技術、信息技術或者是IT、DT技術的革命,肯定會形成新的金融制度的變革,甚至是一種新的社會關系的變革。我個人認為眾籌制度是這個社會生產關系變革,或是金融變革的核心。
今年7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等多部委聯合發布了《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真正吹響了互聯網時代金融服務於小微企業、服務於普通民眾、服務於實體經濟、實現普惠金融的號角。因為當前的中國不缺少大企業大金融大機構,缺少的不是GDP的總量,而是小微企業的發展、創新創業,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基礎保障,同時也是真正服務普通老百姓的理財需求、金融服務需求的根本。這些底層的,包括小微企業、創新創業、老百姓的底層需求,實際上只有靠大力發展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金融」,才能滿足。
眾籌金融創新激活新常態下中國經濟
姚余棟:從2016年起的下一個五年,我國已然站在了一個新高點、新起點。當前,中國經濟更注重創新驅動,更加倚重消費拉動。而適應經濟新常態,金融的創新發展是重要的支撐和支持。「十三五」期間,互聯網和金融將呈現出深度融合態勢。
股權眾籌是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補充和金融創新的重要領域,同時對服務實體經濟和控制宏觀杠桿水平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創業浪潮之後如果配之以股權眾籌可能會給我們造就一大批發展前景很好的企業。在這里引用一句話,前期是鋪天蓋地,通過股權眾籌以後可能就是頂天立地。
劉文獻:眾籌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影響越來越大,成為實業界、產業界、百姓投資理財、金融界創新的交叉點、交匯點、熱點,成為民間資本市場最好的路徑、小企業發展的好模式。
眾籌金融依靠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實現支付清算、資金融通、風險防範等金融本質功能,並具有快速、便捷、高效、低成本的優勢,以及場外、涉眾、混同的特徵。同時,眾籌金融平台依靠互聯網與線上線下共同推進發展的模式向群眾募資,支持項目發起的個人或企業融資,又具有低門檻、多樣性、依靠大眾力量、注重創意的特徵。
貴陽發展眾籌金融注重頂層設計風險防範
楊東:防範互聯網金融風險,從政府角度來講,還需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一是什麼樣的平台是合格的,要設定一個門檻,出台監管政策明確對平台進入的要求。二是對投資者、消費者各種保護措施必須到位,對金融消費者的各種隱私信息、數據給予有力的保障。三是對於平台上上線的項目信息披露必須更加高效、更加及時。四是轉變監管思維,在互聯網時代的金融監管建立有效的大數據監控體系,以應對互聯網金融的高傳導性風險。五是應該加大對投資者的教育。
姚余棟: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下,股權眾籌對服務實體經濟和控制宏觀杠桿水平非常重要。應該通過金融創新,豐富資本市場的層次,走向大私募,為未來的小公募發展預留空間,嚴守底線,不碰紅線,適度監管,為股權眾籌未來持續健康發展護航。
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的互聯網金融研究小組提出了一套「五四三二一」方案。「五」是對股權眾籌的定義——新五板,如果按照幫助企業成長的階段來講,股權眾籌就是幼兒園或是小學階段,讓企業在進入新三板這個中學階段前有一個培育過程。「四」是傳統金融領域主要分成公募、私募,但是中間還有很多空檔。「三」就是要對眾籌劃分大中小三個檔次。「二」是眾籌平台不要碰錢,不搞資金池;平台不進行擔保或隱性擔保。「一」是一條紅線不能碰。
劉文獻:貴陽從確立大數據、互聯網金融為發展方向伊始,就注重頂層設計,從機制、體制上防範眾籌金融風險,確保眾籌金融依法依規進行。貴陽眾籌金融交易所制定了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條例,對眾籌投資人的要求,類比於私募資金對投資者的要求制定,同時根據投資者年收入情況,指導投資資金不超過年收入相應比例。
交易所目前在風控上嚴格操作。籌前,嚴格項目審核,領籌人與第三方專業顧問服務機構承擔保薦職能。籌中,使用「領投+跟投」機制,由機構投資人對某個項目進行領投,再由個人投資者進行跟投,減少信息不對稱的風險。投後管理和退出制度,則包括要求企業定期披露財務數據,交易所對籌後管理實施監管職責和信息披露;制定客戶回訪制度,定期對創始團隊進行回訪,持續進行評估等等。
❿ 2016年互聯網金融產品經理有哪些值得推薦的書單
一、金融史(共10本)
《中國是部金融史》:陳雨露/楊忠恕,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3年
《中國是部金融史2·天下之財》:陳雨露/楊忠恕,九州出版社,2014年
《世界是部金融史》:陳雨露/楊棟,北京出版社,2011年
《金融可以顛覆歷史》:王巍,中國友誼出版社,2013年
《金融可以顛覆歷史2》:王巍,中國友誼出版社,2015年
《這次不一樣:八百年金融危機史》:[美] 卡門M.萊因哈特/[美] 肯尼斯S.羅格夫著;綦相/劉曉鋒/劉麗娜譯,中信出版社,2012年
《圖說金融史》:李弘,中信出版社,2015年
《美國貨幣史(1867-1960)》:[美] 弗里德曼,[美] 施瓦茨 著;巴曙松 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百年中國金融思想學說史(第1卷)》:曾康霖,中國金融出版社,2011年
《中國金融通史》第一卷-第五卷:李飛/趙海寬/許國信/洪葭管,中國金融出版社,2008年
二、互聯網金融(共22本)
《互聯網金融》:羅明雄/唐穎/劉勇,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3年
《新金融時代》: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中信出版社,2015年
《互聯網金融手冊》:謝平/鄒傳偉/劉海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
《新金融·新生態》:霍學文,中信出版社,2015年
《互聯網金融·即將到來的新金融時代》:姚文平,中信出版社,2014年
《互聯網金融框架與實踐》:李耀東/李鈞,電子工業出版社,2014年
《風吹江南之互聯網金融》:陳宇(江南憤青),東方出版社,2014年
《金融新格局·資產證券化的突破與創新》:林華,中信出版社,2015年
《互聯網金融商業模式與架構》:郭勤貴,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年
《顛覆金融》:湯潯芳,企業管理出版社,2014年
《互聯網+普惠金融:新金融時代》,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年
《互聯網金融模式與創新》:胡世良,人民郵電出版社,2015年
《沒有銀行的世界》:西蒙·狄克遜,電子工業出版社,2015年
《互聯網金融+:中國經濟新引擎》,王斌,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年
《玩轉互聯網金融》:孫誠德,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5年
《金融e時代》:萬建華,中信出版社,2013年
《互聯網信貸風險與大數據:如何開始互聯網金融的實踐》:陳紅梅,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年
《互聯網金融藍皮書: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報告2015》,李東榮,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
《互聯網金融研究報告·2015》:陳勇,中國經濟出版社,2015年
《互聯網金融藍皮書2015》,樂天/段永朝/李犁,電子工業出版社,2015年
《互聯網金融理論、實踐與監管》:範文仲,中國金融出版社,2014年
《互聯網金融邏輯與結構》:吳曉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
三、互聯網金融法律(共7本)
《互聯網金融法律與實務》:李愛君,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年
《互聯網金融法律與風險控制》:黃震/鄧建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年
《互聯網金融法律評論》:許多奇,法律出版社,2015年
《互聯網金融法律集》:白潔/劉洪國,世界知識出版社,2014年
《互聯網金融法律風險防範實務指導》:劉永斌,中國法制出版社,2015年
《互聯網金融:中國實踐的法律透視》:吳曉靈,上海遠東出版社,2015年
《互聯網金融犯罪概說》:郭華,法律出版社,2015年
四、網貸P2P(共11本)
《中國P2P網路借貸:市場、機構與模式》:謝平/陳超/陳曉文,中國金融出版社,2015年
《P2P:中國式高收益債券投資指南》:陳文,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年
《P2P網貸風雲:趨勢·監管·案例》:黃震/鄧建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5年
《中國網路信貸行業發展報告:P2P網貸平台風險評級與分析:2014-2015》:黃國平/武旭川,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
《lending club 簡史》:瑞頓(作者)/第一財經新金融研究中心 (譯者),中國經濟出版社,2013年
《中國P2P借貸服務行業白皮書2015》:零壹研究院,東方出版社,2015年
《中國P2P借貸服務行業白皮書2014》:零壹財經,中國經濟出版社,2014年
《中國P2P借貸服務行業白皮書2013》:第一財經,中國經濟出版社,2013年
《2014中國網路借貸行業藍皮書》:王家卓/徐紅偉,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年
《2013中國網路借貸行業藍皮書》:王家卓/徐紅偉,知識產權出版社,2014年
《P2P網路平台運營手冊》:徐紅偉,同濟大學出版社,2015年
五、支付(共10本)
《支付革命:互聯網時代的第三方支付》:馬梅/朱曉明/周金黃/陳宇/季家友,中信出版社,2014年
《支付戰爭:互聯網金融創世紀》:[美] 埃里克·傑克遜(Eric M. Jackson)著;徐彬/王曉譯,中信出版社,2015年
《中國網路支付安全白皮書》,巴曙松/楊彪/朱海明,中國發展出版社,2014年
《移動支付理論與實務》:中國支付清算協會,中國金融出版社,2015年
《中國支付清算發展報告(2015)》:楊濤,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
《中國現代支付體系變革與創新》:郭田勇,中國金融出版社,2014年
《支付結算理論與實務》:曹紅輝/田海山,中國市場出版社,2014年
《中國第三方支付有效監管研究》:楊彪,廈門大學出版社,2013年
《電子支付與網路銀行》:周虹,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
《中國支付行業的黃金時代》:馬晨明,人民郵電出版社,2015年
六、眾籌(共17本)
《互聯網+金融=眾籌金融:眾籌改變金融》:楊東/文誠公,人民出版社,2015年
《五板資本市場:眾創空間+孵化+股權眾籌》:張煥軍,中國商業出版社,2015年
《眾籌金融生態》:王玉祥/劉文獻/楊東,中信出版社,2015年
《中國式眾籌》:楊勇/韓樹傑,中信出版社,2015年
《互聯網金融第三浪:眾籌崛起》:盛佳/湯潯芳/楊東/楊倩,中國鐵道出版社,2014年
《玩轉眾籌》:魏來,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年
《智慧眾籌》:霍學文/沈鴻/黃震,中國金融出版社,2014年
《眾籌:互聯網融資權威指南》:斯蒂芬·德森納,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
《眾籌:傳統融資模式顛覆與創新》:盛佳/柯斌/楊倩,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年
《股權眾籌》:郭勤貴,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年
《贏在眾籌:實戰·技巧·風險》:楊東/黃超達/劉思宇,中國經濟出版社,2015年
《解放眾籌》:劉文獻,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5年
《眾籌之路》:舒元/鄭貴輝/耿雪輝/徐榮,中山大學出版社,2015年
《實戰眾籌》:張棟偉,文藝出版社,2015年
《眾籌服務行業白皮書2014》,柏亮,中國經濟出版社,2014年
《眾籌》:默德威娜·里斯-莫格/路本福譯,中國華僑出版社,2015年
《眾籌投資從入門到精通實戰指南》:[美] 舍伍德·奈斯(Sherwood Neiss),[美] 傑森·W.貝斯特(Jason W. Best),[美] 扎克·卡薩迪·多里翁(Zak Cassady-Dorion)著;陶尚芸,沈玉平譯,人民郵電出版社,2015年
七、互聯網銀行(共5本)
《互聯網銀行:美國經驗與中國比較》:廖理/張偉強/王正位/趙岑,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年
《銀行3.0 移動互聯時代的銀行轉型之道》:布萊特·金,廣東經濟出版社,2014年
《互聯網銀行:數字新金融時代》:[英] 克里斯·斯金納(Chris Skinner)著;張建敏譯,中信出版社,2015年
《互聯網挑戰銀行:誰是21世紀的恐龍》:樊志剛/黃旭/胡婕,中國金融出版社,2014年
《互聯網+銀行變革與監管》:閻慶民/楊爽,中信出版社,2015年
八、虛擬貨幣(共7本)
《貨幣革命:改變經濟未來的虛擬貨幣》愛德華·卡斯特羅諾瓦(Edward Castronova)著;束宇 譯,中信出版社,2015年
《比特幣:一個虛幻而真實的金融世界》:李鈞/長鋏,中信出版社社,2014年
《加密貨幣虛擬貨幣如何挑戰全球經濟秩序》:[美] 保羅·維格納(Paul Vigna),邁克爾·J·卡西(Michael J. Casey)著;吳建剛譯,電子工業出版社,2015年
《爭議比特幣:一場顛覆貨幣體系的革命》:何建湘,蔡駿傑,冷元紅,中信出版社,2014年
《解密比特幣》:劉寧/沈大海著,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年
《數字貨幣:比特幣數據報告與操作指南》:李鈞,龔明/毛世行/高航,電子工業出版社,2014年
《比特幣》:羅強/張睿,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