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金融貿易
金融即貨幣的資金融通,是貨幣流通、信用活動及與之相關的經濟行為的總回稱。包括貨幣的發答行與回籠,銀行的存款與貸款,有價證券的發行與流通,外匯買賣,保險與信託,國內、國際的貨幣支付與結算等。
金融涉及到金融主體、金融客體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金融主體就是在金融活動中的人和單位,包括投資者和融資者;金融客體就是人們參加交易的金融商品,包括股票、債券、期貨期權等。金融關系就是哪些人有資格發行股票等有價證券,哪些人有資格可以購買相應的金融產品。
『貳』 在自貿區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有哪些優勢
從加勒比自由貿易區官網了解到,加勒比地區,經過近五十年的發展,已發展版為全球最大的避稅型離岸金權融中心。當地金融制度成熟,金融法規健全,金融管理也走在世界前列。在金融服務監管方面採取極為開放的監管政策和優惠的稅收政策,
Ø 允許外資100%所有權
Ø 資本賬戶完全可兌換,資本及利潤可100%匯出
Ø 不征所得稅,資本利得稅,公司稅和遺產稅。
Ø 離岸公司通過離岸金融中心,可以成功繞過貿易壁壘;
Ø 無外匯管制,資金轉移更加便利
該地區通過金融服務領域的優越政策,使本地區銀行、信託、保險、離岸公司及其他離岸機構的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加勒比自由貿易區安提瓜金融園區是加勒比自由貿易區重點優先發展的特區,得到加勒比地區在加勒比自由貿易區無行業管制,國內受管制或者需要經營許可或者門檻很高的行業(如銀行、信託、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在加勒比自由貿易區不受約束。
『叄』 金融風險對國際貿易的影響有哪些,簡述之。
現代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國際金融服務貿易的快速發展,然而究竟其發展對南北關系有何影響卻很少有人提及。本文先就國際金融服務貿易的概念進行界定並對其發展的特點進行了分析,最後對國際金融服務貿易的發展對南北關系的影響進行了分析並得出以下結論:國際服務貿易的快速發展使南北經濟差距加大,造成了南北關系的不穩定,並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南北關系的不合理、不公平、不平等。
一、國際金融服務貿易概念的界定
金融服務貿易是指發生在國與國之間的金融服務交易活動和交易過程,金融服務貿易的標的物是金融服務。GATS(1994)的金融服務附錄明確定義了國際金融服務包括的活動。GATS規定金融是由一成員方的金融服務提供者所提供的任何有關金融方面的服務,包括所有保險和保險有關的服務以及所有銀行和其他金融服務(保險除外)。具體涵蓋了下列活動:
(1)保險及與保險有關的服務
(2)銀行和其他金融服務
總體來看,這些活動涉及銀行、保險、證券以及金融信息服務四個有關金融方面的領域。
二、國際金融服務貿易發展的特點
在世界幾百年的金融發展史上,國際金融服務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一直是受到人為或天然的限制而發展不足,直到1986年服務貿易協議被正式列入關貿總協定的「烏拉圭回合」議程之後,金融服務貿易逐漸緩慢地開始了國際化進程。而1997 年12 月13 日由世界70個國家在WTO 框架內談判後達成一致的FSA(《金融服務貿易協議》),才真正促進了國際金融服務貿易的發展,並使其顯現以下發展特點:
(一)金融服務機構的全球化
金融服務機構主要包括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及金融公司,金融服務機構的全球化是指金融服務機構經營活動的全球化,主要指金融機構海外分支機構的數量及種類的大量增加,以日本為例,1990年日本在海外設立的銀行分支機構有1035個,分行有309個,到1997年6月,日本在海外的銀行分支機構就增加到1054個,分行增加到375個。這些金融機構之所以不斷向海外擴張,一方面是由於其內在規模擴大、成本降低、競爭力加強的需要,另一方面更是由於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的增長應客戶的需要而向海外擴張。然而進入海外市場是有風險的,因此除了直接投資建立自己的分支機構這種擴張方式外,由於東道國政策限制或自身風險規避等原因這些金融機構更多使用的是通過並購東道國國內的一些金融機構的方式來進行擴張。而從擴張的方向和規模上來看,不僅有北方國家向北方國家的橫向大規模擴張,也有北方國家向南方國家的縱向大規模擴張,而南方國家向北方國家的擴張則相當地少。以美國為例,在美國最大的十家金融機構中,幾乎都是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而僅美國的花旗銀行在對某些南方國家的銀行進行收購式擴張後,花旗就已經成為某些南方國家的最大的銀行。如美國的花旗銀行收購Banamex 後,花旗在墨西哥的市場佔有率超過25%;在收購波蘭第三大銀行Handlowy後,花旗在東歐的商業和消費者銀行業務的市場佔有率達到12%。而花旗現在也已經成為這兩個南方國家中的最大的銀行。[1]
(二)金融服務產品的多樣化
隨著金融全球市場的形成和新的金融技術理論的產生,國際金融服務貿易的發展對金融服務產品多樣化的要求日益增加,金融服務產品的供給也日益增加,其中包括低附加值的如代發工資、代理國債等服務產品,也包括個人理財、銀證通、財務顧問、投融資顧問、金融衍生產品等高附加值服務產品。在這么多種類的金融服務產品中,以金融衍生產品的發展最為迅速。1 9 7 2 年美國芝加哥國際商品交易所推出包括英鎊、法國法郎、日元、加元和瑞士法郎等六種外匯期貨合約以來,短短的3 0 多年時間里,國際金融市場上金融衍生產品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交易品種迅速增加,據國際金融權威機構統計,目前國際金融市場衍生產品已高達1200 多種,這些衍生產品在原生金融產品基礎上組合再利用組合,衍生再衍生,形成了全球巨大的衍生產品交易市場。這些品種繁多的金融衍生產品擴大了金融機構的業務范圍,提高了金融機構的功能和資本的杠桿率,為使用者提供了轉移風險、管理風險的最有效的工具,但也為使用者提供了全新的金融投資機會。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些金融衍生產品使金融市場交易更活躍,更具流動性,並持續地拓展金融市場的廣度和深度,提高了金融市場的運行效率和定價效率。然而,由於金融衍生產品的多樣化發展是在國際金融市場體系劇烈動盪的背景下產生的,它既可以用於金融風險管理,又可以用於金融風險投資,因此包含著品種繁多的金融衍生產品的市場變得更加不確定。[2]
(三)金融服務效率的信息化
20世紀90年代以來,基於發展國際金融服務貿易激烈競爭的需要,發達國家金融服務業通過金融信息化建設來提高金融業的工作效率和改善服務水平,這主要表現如下:信息技術克服了金融運作時間和空間上的障礙,使金融服務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 實現了金融市場的全球化。現代的金融交易可以通過電報、電傳、網路等多種信息化方式進行,使得許多金融服務產品能24小時不間斷進行交易。以信息化網路銀行發展最快的美國為例,銀行通過高端通信產品和大型計算機系統軟、硬體的研發和利用, 藉助金融工程、金融數學模型等理論的研究, 紛紛開展了基於互聯網技術的銀行服務與產品創新, 出現了網路銀行、信用卡、ATM卡、在線支付以及各種電子支票支付、網路保險、網上證券等新型產品和服務,信息技術的普遍使用使得全球金融服務產品的買賣在瞬間便可以完成,使得各國之間金融服務貿易的聯系與交往的頻率和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四)服務貿易總額的巨額化
現代國際貿易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包括金融服務貿易在內的國際服務貿易已經越來越成為國際貿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在一國的國際收支中佔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據IMF的國際收支統計,1 980~l993年,國際服務貿易總額由3580億美元增加到9337億美元,年平均增長速度高達7.7 %,大大高於同期世界商品貿易年均增長4.9 %的增長速度。服務貿易佔世界總額的比重,1980年為17 %,而到1993年則已上升至22.2 %,1 995年,世界服務貿易出口總額佔世界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已達23.3 % 。有的專家預測,在今後2O~3O年間,服務貿易在整個國際貿易中所佔的比重大約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預計21世紀30年代,服務貿易的比重將與貨物貿易的比重大體相當.甚至超過貨物貿易的比重.成為國際貿易的主要對象和主要內容。
而在近年來國際服務貿易總額大幅增長的背後,一些國家特別是金融服務發達的國家通過加速發展金融服務貿易來擴大其金融服務的出口是根本原因。例如,1995年,據統計,美國金融服務出口總額高達6l億美元,佔全球金融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l7.4 %,進口總額17億美元(參見1995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收支統計》),金融服務貿易的順差高達44億美元。巨額的金融服務貿易順差對緩解美國的國際收支逆差,調節國際收支的均衡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也正因為如此,使得美國成為世界金融服務貿易的自由化的積極倡導者和推動者。
(五)服務貿易協議的完善化
由於美國和歐盟在服務貿易領域的絕對比較優勢,美國於1982 年在關貿總協定部長會議上提出實現包括金融服務貿易在內的服務貿易自由化的問題並且得到了歐盟的響應。1986 年,在美國的堅持下,服務貿易談判被正式列入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的正式議程中,並在多年艱苦的談判後,達成了服務貿易多邊框架協定(即「服務貿易總協定」) 。該協定共包括6個部分和5個附件,包括「金融服務附件」。最後,在1997年12月13日,在歐盟的倡導下,7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終於就開放金融市場達成了最後協議。該協議的主要內容包括:談判各方同意對外開放銀行、證券、保險和金融信息市場;允許外國在本國(地區) 內建立金融服務公司並按競爭原則運行;外國公司享有國內公司同等的進入國內市場的權利;取消跨邊界服務的限制;允許外國資本在投資項目中所佔比例超過50%;協議將在1999 年初簽署,最遲不晚於1999年3月生效等。
另外,美國還在APEC(亞太經合組織)內,提議由APEC通過具體行動,推動世貿組織完成談判,並對東南亞國家施加壓力,促其就開放金融市場做出更多的承諾。由於美國的推動,APEC通過了貿易和投資自由化行動綱領,而且明確要求各國做出開放金融服務市場的自主承諾,並把開放金融服務市場作為APEC致力的目標之一。因此,全球金融服務貿易達成的最終協議較之1995年達成的過渡性協議更為完善、開放,尤其是對以亞洲國家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國際金融服務貿易的發展對南北關系的影響
傳統意義上的南北關系指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同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關系。在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國際政治關系的經濟化使得南北關系中的經濟關繫上升到重要地位。而近二十年來迅速發展的經濟全球化,首先表現為商品的國際自由流動和生產在全球范圍內的分工,因此這個過程必然包含資本的全球流動以及相關的金融服務貿易。從總體上看,國際金融服務貿易的全球化發展促進了南北方國家之間的經濟交流,促進了世界經濟的增長,從某種意義上加強了南北關系的發展。然而,由於發展中國家的金融服務業自身的不完善性和脆弱性,北方國家對金融服務的統治地位就對南方國家造成較大的威脅,也就對南北關系造成了如下的消極影響:
(一)金融服務機構的全球化造成南北關系的不穩定
金融機構的並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實現規模上的擴大和業務上的拓寬,從而提高金融機構的競爭力。然而近年來的金融機構並購活動中,主要是南方國家的金融機構處於被並購的地位,而且隨著跨國並購的深入發展,北方國家金融機構的規模通過並購不斷得到擴大,壟斷程度不斷得到提高,對南方國家的經濟安全構成了威脅,增加了南北關系的不穩定性。
亞洲金融危機以後,北方國家的跨國金融服務機構大舉進入亞洲多數發展中國家,以比危機前低60 % ~ 80 %的價格大批並購發展中國家的金融機構。據統計,泰國35家金融公司中已有9家被外資接管。按泰國商業銀行的增資規定,至少有半數銀行的大多數股份被外國資本持有。為此,泰國輿論圍繞是否將淪為經濟殖民地展開了激烈爭論,甚至有的報刊說:「全球化帶來新型殖民地」。(註:[委內瑞拉]宇宙報,1999年3月6日。)
在金融服務貿易方面,由於南北方國家實力懸殊,北方發達國家既是主要的出口國又是主要的進口國,南方發展中國家主要是進口國,即依賴於北方發達國家的出口,這種不對稱的依存程度,使發展中國家過分依賴北方國家,對南方國家的經濟安全構成了威脅。因此,早在2005年6月底,央行就提前推出了《國家金融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並通過去年第三季度發布的中國第一份《中國金融穩定報告》和《中國國際收支報告》,對當前中國的金融風險狀況。中國決策層如此高度重視安全問題的緊急應對,從一個側面顯示,包括經濟安全在內的中國國家安全問題,更反映了其它南方國家也存在的經濟安全問題。而又由於南北方國家互相依存的性質,如果南方國家的經濟不安全必然也會造成南北關系的緊張、不穩定。
(二)金融服務產品的多元化和金融服務效率的信息化使南北經濟差距進一步擴大
金融服務產品種類的增加,一方面為社會財富金融資產化提供了便利,持續地刺激了南北方國家經濟的增長;另一方面由於新的金融產品的資本虛擬化越來越強,往往能使循環資本得到迅速擴張,根據權威機構測算,所有國家銀行的金融衍生品投資組合都是建立在99:1的杠桿借貸比例上的,只要投資略有失誤,杠桿原理就產生反向作用,就會出現整體崩潰,[3] 尤其是現代大規模國際游資的絕大部分來自北方國家,他們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在監管不完善的、市場脆弱的南方國家金融市場上進行多重組合投資,造成了南方國家的金融危機。比如,1997年上半年,以量子基金為代表的一些大型基金,大規模運用「杠桿」能量,不斷進攻泰國金融市場,觸發了泰國金融危機。而金融服務效率的信息化則一方面加強了南方國家與北方國家的金融服務貿易的聯系與交往,另一方面提高了各國金融服務貿易的聯系和交往的效率,使各國對利率、匯率以及股票、債券等金融市場的變化反應迅速。因此當北方國家的投機資本迅速被迅速抽離某一南方國家市場並引致該國發生金融危機時,強烈的心理預期及金融服務效率的信息化使周邊南方國家本就不完善的金融監管完全來不及反應並對局部的金融危機進行控制,從而導致周邊國家金融市場上的資本也迅速外逃,造成了金融危機的傳染性,使局部的金融危機迅速轉化為全局性的金融危機,最後使一片南方國家深陷經濟衰退的泥潭。比如,1997年泰國爆發金融危機之後在金融服務效率的信息化的前提下及國際投機資本的惡意攻擊下,泰國金融危機像瘟疫一樣迅速向外蔓延, 波及東南亞的其他國家和地區。這次的金融危機不僅使韓國等新興工業國家經濟倒退到90年代初的水平,而且使印尼等發展中國家經濟倒退10年左右且至今動盪不安。而北方國家則由於金融機制的完善及經濟基礎的雄厚,當然也由於北方國家是國際投機資本的主要來源地,相對南方國家而言,金融危機對北方國家影響很小,故南北經濟差距進一步擴大。[4]
(三)表面層次上的金融服務貿易協議的完善化使南北交換關系更加不合理、不公平、不平等
在美國和歐盟金融服務貿易自由化的推動下,全球95 %的金融服務貿易已經納入逐步自由化的進程,各成員方同意開放各自的銀行、保險、證券、金融信息市場,並且各成員方在雙方的談判中具體承諾開放哪些具體服務部門、開放的程度如何體現,這些都體現了金融服務貿易協議的完善的、合理的一面。然而,由於發達國家在金融服務貿易方面具有絕對的比較優勢,這種表面合理、公平、平等的在自由化幌子下鑒定的金融服務貿易協議,實則不合理、不公平、不平等。與發達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的金融服務貿易規模小、資本金不足、不良資產率高、監管機制不完善,在現實的情況下根本無法與發達國家進行完全競爭,過早地進行自由化競爭的實質只是在強化北方國家的優勢產業,維護北方國家對南方國家的剝削。
綜上所述,國際服務貿易的快速發展使南北經濟差距加大,造成了南北關系的不穩定,並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南北關系的不合理、不公平、不平等。
金融風暴對貿易業的影響
由於美國經濟的迅速下滑,歐洲經濟體也在迅速的下滑,這一點很清楚的看到,最近歐元持續的貶值,而美元在不斷的走強,這說明歐元區經濟正在不斷的惡化,根據最新發布的數據,歐元區第一大經濟國--德國權威的Ifo商業景氣指數十月份再次下降到九十點二點,比上月減了二點七個點,表明德國企業的生產與銷售繼續緊縮。面對今年第三季度的不良銷售業績,歐洲的汽車製造商頻繁發出金融危機"並未結束"的警報。法國標致雪鐵龍集團首席執行官克里斯汀·斯特來弗認為,在將來的幾個月里,金融危機對歐洲汽車工業的影響還會繼續發酵。據統計,今年九月,歐洲的汽車上牌率降低了百分之八點二,且這個趨勢還在繼續;今年前九個月,歐洲汽車銷售量下降了百分之四點四,到年底可能達到百分之八,也就是說,將減少一百多萬輛汽車的銷售量。銷售下降,合乎邏輯地,是庫存量上升了。僅法國標致雪鐵龍集團,今年九月底的庫存量達到六十七萬七千輛,大量的庫存使車商無法回籠資金,造成周轉不靈。這都將是一個巨大的影響,從中國對歐洲的貿易也會有很大的影響,第一,美國是金融危機的中心,也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國家,現在短時間內不會有復甦的跡象,而歐洲經濟體也是中國的重要外貿出口國,近日央行行長周小川也表示,雖然中國近期對歐元出口還有所上升,但是央行還是繼續表示比較審慎,悲觀的態度。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經濟危機,勢必對全球的各各行業帶來不同程度的危害。
金融危機?它對我國國際貿易有哪些影響?
金融危機,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本次金融危機影響范圍分析:從產業看,危機對製造業比重大的地區影響大於服務業比重大的地區(但生活性服務業為主的服務業受到的影響小於生產性服務業為主的服務業)。從地區看,本次危機對出口依賴型的地區影響大於內需依賴型的地區(但加工貿易比重大的地區相對一般貿易比重大的地區影響稍小)。從行業看,前幾年發展快的行業,也是本次危機影響最深的行業。受房地產業、汽車等交通設備製造業不景氣影響,支撐冶金工業發展的三個支柱倒塌兩個,使冶金行業成為受影響最大的行業。以出口為主的紡織服裝業影響較大,但對整個工業基礎的搖動不如冶金、汽車、石化等行業強,這些行業以及航空製造業、船舶製造業都有可能負增長。港口及運輸受到的影響在服務業中僅次於房地產和金融(證券)等行業。受到危機影響較小的行業包括:公共設施、基礎設施行業,基本生活類產品製造業(食品、農副產品加工)、生活性服務業(醫療保健、康體可能有大幅提高)、機械加工製造業、電子、電器。在危機中出現機遇的行業:技術服務業、創意產業、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環保及再生資源等產業,以及教育產業等。
我國出口商品的結構性矛盾將很突出。首先,我國的出口商品結構與世界的一些發展中國家相類似,某些傳統出口商品特別是紡織品及服裝出口與這些國家基本上處於同一競爭層次上。例如,我國的「兩紗兩布」出口,其出口質量是國際公認的免檢商品,出口量很大。但現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如巴基斯坦的質量和賣價已優於我國。而且,國際市場對「兩紗兩布」的需求量也有一定的限度,因而,誰的競爭力強,誰占的市場份額就大。這對約占我國「兩紗兩布」出口總量70%的大型國有企業是一個挑戰。其次,我國出口的目標市場競爭將會更加激烈。例如,世界紡織品和服裝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2007年我國紡織品出口市場份額,中國香港佔40.77%,日本佔13.08%,美國佔9.28%,三者合計占我國紡織品出口總額的63.13%。同年,我國服裝出口到日本的金額占我國服裝出口總額的32.46%,中國香港佔26.42%,美國佔12.82%,三者合計占我國服裝出口總額的71.7%。由於日本、韓國、東南亞國家的貨幣貶值,將給我國紡織品和服裝出口生產企業和外貿公司帶來更大的壓力。我國出口正受到來自這些國家越來越激烈的挑戰。因此,我們金融危機的影響,近期我國的商品出口額將受到一定影響,估計2009年的商品出口同比增長22.4%,增速仍比較樂觀,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出口增速減緩了5個百分點。
『肆』 中行對公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產品優勢是什麼
對公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產品優勢:如有疑問,歡迎咨詢中國銀行在線客服或下載使用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咨詢、辦理相關業務。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業務規定請以實際為准。
『伍』 簡述貿易金融服務有哪些服務項目主要針對什麼樣的客戶
金融服務包括融資投資、儲蓄、信貸、結算、證券買賣、商業保險和內金融信息咨詢等多方面的服容務。
金融服務是指金融機構運用貨幣交易手段融通有價物品,向金融活動參與者和顧客提供的共同受益、獲得滿足的活動。按照世界貿易組織附件的內容,金融服務的提供者包括下列類型機構:保險及其相關服務,還包括所有銀行和其他金融服務(保險除外)。
『陸』 貿易融資的發展趨勢,貿易融資有什麼優勢
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一直是中小企業發展的一大困難。中小企業由於自身規模小,現金流容易出現緊張甚至斷裂的情況,因此,如何盤活資金成為了中小企業最為關注的問題。供應鏈金融是以供應鏈真實交易背景為基礎產生的。它不同於以往的傳統銀行借貸,能夠較好的解決中小企業因為經營不穩定、信用不足、資產欠缺等因素導致的融資難問題。
傳統的銀行借貸對企業以往的財務信息進行靜態分析,依據對授信主體的孤立評價做出信貸決策,因此,銀行並沒有把握住中小微企業真實的經營狀況。相反,供應鏈金融評估的是整個供應鏈的信用狀況,加強了債項本身的結構控制。供應鏈金融在真實交易的前提下,以大企業的信息優勢來彌補中小企業的信用缺失,從而全面提升了產業鏈中的中小企業信用水平和信貸能力。供應鏈金融的本質是信用融資,在產業鏈中發現信用。
目前供應鏈金融屬於新興金融,能不能把供應鏈金融做好,跟服務企業對於產業的了解,對風險的控制能力,與銀行的戰略合作關系等等都有直接關系。比如雲圖的供應鏈金融,核心是風控和大數據管理能力。開展供應鏈金融必須具備對行業的了解、融資方式的理解、風險的識別、金融產品和方案的設計等綜合能力,唯數據論、唯埠論等都是不行的
滿意請採納,感謝啊
『柒』 金融市場上的套利和商品貿易中的套利相比,有何優勢
我不知道你要的是什麼樣的答案,如果是教科書模型類的我還真不知道,但是我根據你字面理解呢我可以說說,金融市場上比商品貿易有什麼優勢?第一,金融產品交易種類比單純的商品貿易豐富。第二,金融市場上想對於商品貿易來說不愁賣不出貨。第三,金融產品不存在期限性,商品貿易則是有儲存期等局限性。第四,這條是對於你屬於冒險性較重的人來說的,商品貿易是用年月來積累,而金融產品可以讓 你 1天就擁有商品貿易1年的利潤。第五,金融市場上講求的是1分錢1分貨,而商品貿易存在壓貨等因素。這是我對金融產品和商品的理解,不知道你是否合用
『捌』 金融科技的風口,貿易金融如何追
近年來,科技浪潮對於金融行業的改變已經成為眾所周知的事實。圍繞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和研究成為熱點,進一步催生了金融科技(Financial Technology)這一全新概念。金融科技覆蓋的領域比互聯網金融更廣泛,在互聯網技術基礎之上運用了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更前沿的信息技術,力圖以技術突破提高金融效率,進而創造新的價值,主要的業務領域包括支付結算、資金籌集、財資管理和技術服務。
2017年開始,金融科技的趨勢更加醒目。一方面,中國人民銀行正式設立了金融科技委員會,明確了金融科技的地位及其在驅動金融創新、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方面起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工、農、中、建、交五大行分別與網路、阿里、騰訊、京東、蘇寧五大互聯網公司達成合作,顯示了銀行業對於金融科技領域的充分重視和迅速跟進。
相關專家表示,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技術正日益成熟,開始應用於金融服務領域,嘗試解決金融與實體經濟對接之間的安全與信任問題。這意味著在金融科技的驅動下,金融和實體經濟一起融合發展,服務能力和水平邁向新台階的全新時代即將到來。
1.金融科技倒逼銀行思維模式轉變:作為商業銀行的基礎性業務,貿易金融業務承擔了集支付、結算、存款、貸款、融資、信用擔保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內涵,以強負債拉動、高收益產出、低資源消耗等優勢,凸顯其在銀行經營中的重要性。通過金融科技除了可以減少重復勞動、提高核對的准確性、交互的便捷性,更可以通過對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的綜合分析運用,挖掘原先難以覺察的信息、關系和趨勢,在提升數據獲取、分析和應用能力的基礎上挖掘新的業務機會,提升風險防控能力。因此貿易金融業務也需順應趨勢,轉變模式,運用金融科技手段提高貿易金融服務能力。
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銀行在貿易金融領域運用科技手段已經有一定的技術積累。例如在銀行開立信用證環節,利用目前比較成熟的OCR(光學字元識別)、ICR(智能字元識別)等數字技術,可以直接提取申請書數據並轉化為信用證,取代繁瑣的人工錄入。2017年3月,中國光大銀行跨境電子商務支付系統正式上線,該系統根據跨境電子商務一站式需求的特點設計,集結售匯、收付款為一體,第三方支付機構可順利完成線上結售匯、收付匯等多樣化操作,為跨境電子商務支付交易提供全流程跨境支付金融服務。光大銀行跨境電子商務支付系統的推出,打通了第三方支付機構境內外資金往來通道,完善了銀行跨境金融服務體系。
2.銀行業積極試水「區塊鏈+貿易金融業務」:(一)國內信用證,2017年7月,民生銀行與中信銀行首創了基於區塊鏈的國內信用證信息傳輸系統(簡稱BCLC)(一期)。這是國內銀行業首次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信用證結算領域。不僅能縮短原先銀行間傳遞紙質信用證的寄送時間,還使信用證各個環節更加透明和可追蹤,避免錯誤和欺詐的發生。2017年9月,蘇寧銀行成功接入BCLC,2018年4月,民生銀行寧波分行通過BCLC,成功辦理了首單區塊鏈國內信用證業務,首單區塊鏈國內信用證的成功試水,不僅有效提升了開證效率,改善了客戶體驗,更拓寬了貿易金融渠道。(二)福費廷交易,2017年11月,中國建設銀行完成首筆區塊鏈福費廷交易(Forfeiting,包買票據或票據買斷的資金融通形式),金額近一億元人民幣。這是繼實現區塊鏈技術在國內信用證領域的應用後,建設銀行在「區塊鏈+貿易金融」領域的又一重大突破型創新。杭州聯合銀行在2017年9月就加入了由中國建設銀行成立發起的「中國貿易金融區塊鏈聯盟」,積極支持區塊鏈貿易金融發展。2018年1月,杭州聯合銀行與中國建設銀行浙江省分行合作完成全國首筆跨行同業區塊鏈福費廷交易。藉助貿易金融區塊鏈,連接福費廷買入行和賣出行雙方,通過交易詢價報價在線撮合、流程在線操作等功能,實現了交易單據電子化和交易過程可視化,有效提升了時效性、安全性、便捷性,展示了區塊鏈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整合作用,更突破了區塊鏈技術的跨系統限制。(三)國際保理,2018年1月,中國建設銀行首筆國際保理區塊鏈交易落地,成為國內首家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國際保理業務的銀行,並在業內首度實現了由客戶、保理商業銀行等多方直接參與的「保理區塊鏈生態圈(FablockEco)」。在保理領域的應用,開創性地將基礎貿易的雙方同時納入區塊鏈,並通過智能合約技術實現了對合格應收賬款的自動識別和受讓,全程交易達到可視化、可追溯,有效解決了當前保理業務發展中面臨的報文傳輸繁瑣、確權流程復雜等操作問題,對防範傳統貿易融資中的欺詐風險、提升客戶體驗具有重大且積極的意義。
3.提升數據化能力成為發展貿易金融的核心競爭力:科技並非無所不能,由於金融風險的固有復雜性,金融風險並不會因為技術發展而消失。並且隨著互聯網巨頭、金融科技公司、行業龍頭等非銀行機構快速進入,會造成新型競爭格局。此外採用新技術可能帶來的風險生成方式、傳導路徑變化以及傳導速度加快都尚難以預估。在這樣的競爭態勢下,銀行必須充分利用自身的信息化基礎,並藉助企業客戶已經大量開展數字化財務管理,乃至采購生產銷售與財務的融合性數據化管理的有利條件,全面推進貿易金融服務的數據化。藉助金融科技建立高品質的資料庫,強化穩定、精細的數據分析基礎能力,並在貿易金融的服務中提供長流程、多場景的應用,為精準預測、精準營銷、精準創新、精準定價提供數據化支撐。
『玖』 在自貿區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相比在國內開展有哪些優勢
在金融方面,上海自貿區是能夠實現利率市場、匯率自由匯兌、金版融業對外開放、權金融產品的創新以及離岸金融業務的開放式區域。
金融支持試驗區實體經濟發展、便利跨境投資和貿易的具體內容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探索投融資匯兌便利化,推動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二是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使區內企業和個人更加靈活使用本幣進行跨境交易。三是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四是深化外匯管理改革,進一步減少行政審批。
同時你可以到到海外自貿區開展離岸金融業務,比如加勒比自由貿易區屬於全球知名避稅型離岸金融中心,當地沒有外匯管制,可以有匯出,允許外資100%所有權,無所得稅遺產稅等等,行業監管也比較寬松,可開展離岸銀行,保險,信託、基金業務,是不錯的金融業務地。
『拾』 怎樣利用金融服務優勢開展歐盟國家的經貿活動
這個題目啊,對了,我們世界經濟地理也有這個題目額,你是湖北經濟學院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