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屬於央行的什麼業務 A.負債 B.資產 C.表外 D.中介
A.負債
屬於負債項目中的「儲備貨幣」項目下的「金融性公司存款」。
B. 科目余額表上的費用名稱在匯算清繳的期間費用中沒有
來源:岳讀債市
投資要點
我國財政性存款的嚴格定義、統計口徑一直存在多種不同觀點和解釋。在統計數據上,財政存款的變化主要通過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和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來觀察。
在貨幣當局(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負債端,財政存款體現為政府存款項目,在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的資金來源端,財政存款體現為政府存款項目,包含財政性存款和機關團體存款兩類。貨幣當局政府存款與金融機構財政性存款間的差值主要來自國庫定存。
按收支兩條線分,財政存款受收入端稅收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其它非稅收入、融資以及支出端財政政策基調和財政支出進度的綜合影響,其季節性是各分項因素季節性的綜合。每年1、4、5、7、10月為典型的財政存款增加月,3、6、9、12月為典型的財政存款減少月,而2、8、11月變化規律不明顯。
財政存款各項統計口徑背後的存款運行機制,決定了數據的變化特徵。廣義財政存款包含機關團體存款在內。機關團體存款長期處於增長狀態,且收支受財政因素影響較小,在歷次統計口徑調整中變化較大。所以我們主要討論不包含機關團體存款的狹義財政性存款(以下簡稱財政性存款)。狹義財政存款中,貨幣當局(央行)政府存款包含於金融機構財政性存款之中,兩者變化高度一致,且主要由每月財政收支差額決定。
財政存款通常與儲備貨幣反向變化。從央行資產負債表來看,變化關系可簡化為:?儲備貨幣=?外匯占款+?對其它存款型公司債權-?政府存款+?其它雜項。財政存款的變化通過對商業銀行存款准備金(即央行儲備貨幣中的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分項)的影響,帶來儲備貨幣的反向變化。財政存款通常與M2反向變化。從金融機構信貸收支表來看,變化關系可簡化為:?M2 =?各項貸款+?外匯占款-?財政存款+?其它雜項。
財政存款問題既受財政政策影響,又和貨幣政策相互作用,處於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交匯點。展望四季度,我們預計政府存款、M0、存款准備金分別將回籠流動性5300、2200和9300億元,如果將常規因素產生的資金缺口和中長期公開市場到期量加總,四季度資金缺口預計達到4.1萬億元,資金面波動仍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風險提示:1)財政支出或者收入增速不及預期,財政存款波動超季節性;2)個別月份財政存款實際波動和預測值存在較大偏差,資金缺口測算可能不準確。
央行在公開市場操作意圖表述中頻頻提及稅期、財政支出因素的影響,作為財政收支因素影響流動性的媒介,財政存款成為市場關注的重點。那麼,財政存款是什麼?其變動受哪些因素影響,表現出哪些特徵,對流動性影響有多大?我們將在本篇報告中進行梳理分析。
一、財政存款概覽
1. 財政存款是什麼
財政性存款是財政部門代表政府掌管、存放在金融機構的財政資金,包括國庫存款和其它財政存款。
國庫存款是指在國庫(包括代理庫)的預算資金——含一般預算和基金預算——存款,可分為財政存款和財政過渡存款。我國國庫由中國人民銀行經理[1],國庫管理制度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為基礎,資金繳撥以國庫集中收付為主要形式。
其它財政存款是指未列入國庫存款的各級財政在金融機構的預算資金和由財政部門指定存入金融機構的專用基金。包括劃繳財政存款、待結算財政款項、財政專用基金存款、財政預算外存款、國庫定期存款[2]。
2. 財政存款由哪些項目組成
由於我國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沿革至今經歷了長期、多次變遷,缺乏完善統一的法規,財政性存款的嚴格定義、統計口徑一直存在多種不同觀點和解釋[3]。在統計數據上,財政存款的變化主要通過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和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來觀察。
在貨幣當局(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負債端,財政存款體現為政府存款項目,是財政性存款存放於央行的部分,主要包含中央國庫存款和地方國庫存款。2021年8月余額5.11萬億。
在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的資金來源端,財政存款體現為政府存款項目,包含財政性存款和機關團體存款兩類。全部金融機構政府存款2021年8月余額37.42億元。
財政性存款項目2021年8月余額6.19萬億,主要是前述存放於央行的政府存款[4]。剩餘部分存放於商業銀行的約1.08萬億中,絕大多數為國庫定期存款(按中資大型和中小型銀行國庫定存項加總,2021年8月余額0.91萬億)。此外還包含中央和地方財政存款、財政預算外存款等。
機關團體存款存放於商業銀行,受財政因素影響較少。經過長期增長絕對數值較大,2021年8月余額已超過31萬億,其中主要包含社保結余,住房公積金,衛生、軍隊和科教文等系統存款。這一項目於1998年後劃為一般存款繳納存款准備金,主要是活期存款,與居民和企業存款並無大異。
貨幣當局政府存款與金融機構財政性存款間的差值主要來自國庫定存。國庫定存是為提高國庫資金運用效益、獲取收益,存入商業銀行的國庫現金。包含中央國庫定存和地方國庫定存兩項。
中央國庫定存是央行投放貨幣的公開市場操作工具之一,操作頻繁且期限較短(以三個月為主),截止2021年8月底余額1400億元[5]。
地方國庫定存余額沒有統一的統計口徑,由國庫定存總額扣減中央國庫定存測算得出2021年8月余額約為0.77萬億元,是國庫定存的主體部分。地方國庫現金管理由地方財政部門會同央行當地分支機構共同開展[6]。
3. 機關團體存款「之謎」
機關團體存款名為「政府存款」,實為「一般存款」。機關團體存款其實屬於歷史遺留問題:上世紀80年代,國務院為了加強信貸資金的集中管理,要求「財政金庫存款和機關、團體等財政性存款,劃為人民銀行的信貸資金」[7],當時機關團體存款和財政性存款一樣執行100%的法定存款准備金率;之後在1998年,央行通知要求將「機關團體存款」從「財政性存款」中剝離出來,劃為金融機構的一般性存款,按照一般存款的准備金率繳存法定存款准備金[8],但是在會計核算統計上,「機關團體存款」的科目名稱仍然歸屬在「政府存款」名下。
從內涵看,機關團體存款指的是機關法人、事業法人、軍隊、武警部隊、團體法人存放在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定活期存款以及上述單位委託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委託業務沉澱在銀行的貨幣資金。[9]《民法通則》將法人分為兩大類四種,一類是企業法人,一類是非企業法人,包括機關法人、事業單位法人和社會團體法人,具體分類見下表。
從外延看,考慮到機關團體改革的歷次變遷,目前機關團體存款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住房公積金中心賬戶存款,和以財政專戶形式存在的社保基金存款,二是中央和地方各類機關單位、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在財政收支之外的自收自支行為導致的商業銀行存款。前者在概念上不難理解,後者的產生主要源於一直以來機關團體存在「雙軌制」收支體系。從資金來源看,機關團體有兩種收入形式:一是財政資金,比如事業單位獲得的財政行政事業撥款,包括財政支出中的教育、科研、衛生防疫和文化體育費用等,目前事業單位預算內資金實行「零餘額」管理制度,因此屬於財政性存款口徑;二是事業單位的經營性收入,即作為市場主體為市場提供公共服務所獲取的收入,本質上是社會公共服務業的企業性收支,比如學校學費、醫院的葯費診療費、電視台和報社廣告費等,這部分經過長年的資金沉澱,成為機關團體存款的主要部分。
囿於統計公開信息的不完整,我們簡單匡算了31.23萬億元機關團體存款的具體構成。1)根據2020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決算,本年收支結余-2008.67億元,年末滾存結餘94536.64億元,其中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簡稱社保基金)由社保基金會管理運營,2020年末總資產2.92萬億元,主要投資配置於固定收益類、股票類和未上市股權類等資產,其中銀行存款僅574億元,而各種社會保險基金則由各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管理,必須存入財政專戶,投資運營范圍和領域受到嚴格限制,主要以銀行存款的形式存在,由此估算機關團體存款中社會保險基金約6.6萬億元;2)根據《全國住房公積金2020年年度報告》披露,截至2020年末,住房公積金結余資金1.07萬億元;3)WIND數據顯示,2005-2018年間全國衛生機構累計業務凈收入1.05萬億元,作為衛生系統機構存款的估計;4)剩餘部分超過22萬億元,則屬於其他機關團體,包括政府機關、軍隊、教育機構等。
從地域分布看,根據央行公布的31個省市存貸款情況,目前共有23個省市按月公布機關團體存款余額,截至2021年7月底共計25.04萬億元,佔全國機關團體存款總量的八成左右。機關團體存款余額地區分布差異較大,如北京、廣東、江蘇等省市都在3.1萬億元以上,而西藏、青海、寧夏則不足2000億元,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省市經濟發展水平和綜合財力的差異。
[1] 經理制與代理制有所不同。詳情參見《爭執國庫管理權:一文讀懂央行和財政部的立場和理由》,鄭猛、由曦,《財經》雜志。
[2] 分類標准來自人民銀行2012年頒布的《存款數據元(試行)》。
[3]《財政性存款及其繳存制度研究》,鄭文清,江旻,梁嘉明(中國人民銀行蘇州市中心支行)。
[4] 全部金融機構包含央行。
[5] 未到期余額根據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情況統計。
[6]《地方國庫現金管理試點辦法》,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2015。
[7] 資料來源:《關於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的決定》。
[8] 資料來源:《關於改革存款准備金制度的通知》。
[9] 資料來源:
http://haikou.pbc.gov.cn/haikou/2927302/2983591/index.html。
二、財政存款為何變化?
1. 財政存款的收支脈絡
財政存款的變化理論上取決於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差額。因此,研究財政存款變化的沖擊因素,需要對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的各分項做系統的討論。
收入端,一般公共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中的財政收入,可以簡單拆分為稅收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其它非稅收入、融資四個主要項目。
稅收收入中,我國佔比靠前的稅種主要是國內和進口增值稅、企業和個人所得稅、消費稅五項[10],占總稅收收入比重超過80%。其中企業所得稅多為分季預繳,次年5月匯算清繳多退少補(通常為補繳),故常常在1、4、5、7、10月造成一定的流動性沖擊。實踐中增值稅、消費稅和個人所得稅多數繳稅期限為1個月,較為分散的繳稅對流動性沖擊不大。
政府性基金收入主要是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佔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的近90%。土地使用權年度出讓收入主要受地產周期影響,因為往往有延期繳款問題,月度收入的季節性沖擊不明顯。統計口徑上確認當月收入也有一定困難,累計值數據年末確認值比較高。
其它非稅收入包含國有資本經營收益、罰沒收入、彩票收入等,通常在季末月份較高,但絕對值不大。
融資(國債和地方債發行繳款)也會對財政存款產生較大影響,特別是地方債發行節奏存在高度不確定性,階段性發行放量往往導致政府債凈融資規模大幅上升進而推高財政存款。
支出端來看,財政支出在長周期上受財政政策調控影響,與宏觀經濟景氣度負相關,在短周期上季節性特徵明顯,在季末月份尤其是二、四季末開支額通常大幅增加。
1)財政支出在長周期上受財政政策調控。在經濟較好和過熱時,政府通常執行穩健或者偏緊的財政政策,適度控制財政支出。這一時段理論上財政收入也比較高,財政存款會相應增加。在經濟形勢較差時期,政府通常執行積極的、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拉升總需求刺激經濟,財政支出會相應增加;疊加財政收入增速下降影響,財政存款明顯減少。典型例子如我國在08年國際金融期間執行了擴張性的財政政策,「4萬億」帶來了經濟增速的反彈,受此影響,08年下半年至09年上半年,我國財政存款的同比增速大幅下滑。
2)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在短周期上季節特徵明顯。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有每季季初最低(除年初外),季末沖高,多數年份財政開支高點在四季度末的特徵。這可能與政府委託代建工程項目多數按季或年結算,以及年底財政預算調整、安排財政超收收入使用因素有關。近年來,為減少財政開支因素對貨幣政策的擾動,財政部多次發文要求加快財政收支進度,取得一定效果。不過,最近兩年12月當月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佔比再度明顯回升。
3)政府性基金支出除年末沖高外,月度分布較平均。和一般公共預算相比,政府性基金預算以收定支,季末沖高特點並不明顯。除了年末時點和收入佔比同步大幅上升外,年內其他各月支出節奏較平均。此外,2018年以來地方新增專項債規模逐年大幅增長,導致政府性基金支出節奏受專項債凈融資進度的影響明顯上升。
因此在理論上,財政存款變化=稅收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凈融資-財政支出(包含一般公共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實踐上我們主要考慮稅收季節性、政府債發行節奏、財政支出季節性和支出進度等因素的影響。
2. 財政存款的結構性特徵
財政存款各項統計口徑背後的存款運行機制,決定了數據的變化特徵。
廣義財政存款包含機關團體存款在內。機關團體存款長期處於增長狀態,且收支受財政因素影響較小,在歷次統計口徑調整中變化較大。其與金融機構財政性存款和貨幣當局政府存款項的相關性非常小,與一般存款繳納同樣比率的准備金並計入M2,幾乎不影響流動性。所以我們主要討論不包含機關團體存款的狹義財政性存款(以下簡稱財政性存款)。
狹義財政存款中,貨幣當局(央行)政府存款包含於金融機構財政性存款之中,兩者變化高度一致。按照財政性存款口徑的定義,我們可將其拆分為公共預算收支差額、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差額、政府債凈融資等三個分項,基本上能夠解釋財政性存款的月度波動(擬合度90%以上)。
3. 財政存款的季節性特徵
受收支分項季節性變化的綜合影響,財政存款變動也表現出強烈的季節性。一般而言,每年1、4、5、7、10月為典型的財政存款增加月,3、6、9、12月為典型的財政存款減少月,而2、8、11月變化規律不明顯。以2月份為例,2015年-2020年間,有3年貨幣當局政府存款凈增長,而另外3年同期表現為凈減少。
[10] 具體分析參見我們此前的報告《財政分析手冊進階:稅收篇》。
三、財政存款如何影響流動性?
財政存款對流動性的影響可以分兩條路徑討論:影響央行的儲備貨幣,以及影響廣義貨幣供應量M2。
1. 財政存款對儲備貨幣的影響
從央行資產負債表來看,央行負債端佔比最大的兩項分別是儲備貨幣(21年8月佔比81.01%,後同)和政府存款(佔比13.47%),資產端佔比最大的三項分別為外匯占款(佔比55.90%)、對其他存款型公司債權(佔比31.77%)和對政府債權(佔比4.02%)[11]。
從直接影響路徑來看,財政存款的變化通過對商業銀行存款准備金(即央行儲備貨幣中的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分項)的影響,帶來儲備貨幣的反向變化。具體影響方式為:繳稅行為使得企業存在商業銀行的一般存款(按比例計提存款准備金)轉變為財政性存款(全額上繳央行,不計入一般存款,不計提准備金),商業銀行的超額准備金由此下降,央行的儲備貨幣項目下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分項減少,儲備貨幣減少。
當央行的資產端其它項目不發生改變時,繳稅僅僅是央行資產端不同科目之間的等額劃轉。實踐中由於央行資產端的外匯占款、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項(如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投放資金規模)經常發生波動,儲備貨幣的實際變化約等於這三項因素變化的疊加,即:
?儲備貨幣=?外匯占款+?對其它存款型公司債權-?政府存款+?其它雜項
儲備貨幣和政府存款的反向變動關系非常明顯。因此儲備貨幣通常表現出和財政存款相反的季節性,僅有少數特殊時段例外。如2016年1月,在匯率貶值預期帶來資金外流,前月外儲大幅下降疊加春節流動性沖擊的背景下,央行單月投放了天量公開市場操作,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項飆升2.5萬億。當月政府存款上升近4000億,而儲備貨幣不降反增1.4萬億。同年3月,隨著春節因素消退、部分投放到期,則發生了財政存款與儲備貨幣同降的情況。
2. 財政存款對M2的影響
廣義貨幣供應量M2=基礎貨幣*貨幣乘數,在財政存款變化顯著影響央行儲備貨幣(基礎貨幣)的情況下,顯然也會影響到M2。
M2的定義為M0+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企業存款+機關團體部隊存款+其他存款。拆解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發現,資金來源方項目的各項存款中除去財政性存款項近似等於M2-M0。因此可以獲得公式:資金來源=M2-M0+金融機構財政性存款+金融債券+對國際金融機構負債+其它=資金運用=各項貸款+有價證券及投資+黃金占款+外匯占款+在國際金融機構資產。
剔除佔比較小、影響不大的金融債券、黃金占款、對國際金融機構資產和負債等項目,公式剩餘部分可以簡化為:
?M2 =?各項貸款+?外匯占款-?財政存款+?其它雜項
M2與政府存款之間同樣存在反向變動關系,因此通常有著相反的季節性特徵——在每季初財政存款增加時,M2增速下降;在季末財政存款減少時,M2增速提高。
[11] 央行持有對政府債券項目雖然佔比較大,但波動極小,在變化討論中可以忽略不計。
四、小結
財政存款問題既受財政政策影響,又和貨幣政策相互作用,處於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交點。近年來在影響流動性的眾多因素中,財政存款問題的重要性有所凸顯,受到了更多的關注。
受收支分項季節性變化的綜合影響,財政存款變動也表現出強烈的季節性。一般而言,每年1、4、5、7、10月為典型的財政存款增加月,3、6、9、12月為典型的財政存款減少月,而2、8、11月變化規律不明顯。
展望四季度,造成流動性缺口主要因素是2.45萬億元MLF到期,此外,地方債發行後置、財政支出較收入表現偏弱、年末銀行體系准備金需求上升等因素也可能產生較大影響。我們預計四季度政府存款、M0、存款准備金分別將回籠流動性5300、2200和9300億元[12],如果將常規因素產生的資金缺口和中長期公開市場到期量加總,四季度資金缺口預計達到4.1萬億元,資金面波動仍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12] 詳見報告《四季度流動性缺口有多大?》。
五、風險提示
1)財政支出或者收入增速不及預期,財政存款波動超季節性;
2)個別月份財政存款實際波動和預測值存在較大偏差,資金缺口測算可能不準確。
證券研究報告:財政分析手冊:財政存款篇
對外發布時間:2021年9月27日
報告發布機構:中泰證券研究所
參與人員信息:
周岳 SAC編號:S0740520100003 郵箱:[email protected]
肖雨 SAC編號:S0740520110001 郵箱:[email protected]
C. 金融性公司存款是什麼
不計入儲備貨幣的金融性公司存款這個項目反映的是金融性公司在央行的版除了「儲備權貨幣」存款之外的其他存款。這些存款的增加與基礎貨幣的投放無關,也與派生存款的增加無關。
例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外國銀行分行人民幣營運資金的30%應當以人民幣國債或者6個月以上(含6個月)的央行人民幣定期存款作為人民幣生息資產。
再例如,央行曾要求商業銀行以外匯資金增補人民幣存款的法定準備金
D. 你們好,請問根據央行的資產負債表怎麼計算貨幣投放量
這個不容易准確估算,主要是由於央行投放基礎貨幣的形式並不是單一的,所以歸到不同的科目裡面。另外,央行貨幣投放不能直接等同於M0或者M1,因為貨幣供應量和央行的基礎貨幣投放量是不同概念。與一般企業、經濟體先有資金來源(亦即自有資金或負債)業務、然後才會發生相應的資產業務迥然不同,中央銀行在邏輯上是先有資產業務、然後才發生基礎貨幣投放這一負債業務。也就是說,基礎貨幣的投放是中央銀行實施相應資產業務的結果。
如果大概計算央行基礎貨幣的投放,可以通過兩個方法估算,一個是從負債角度:負債項下的儲備貨幣+不計入儲備貨幣的金融性公司存款-(資產項對政府債權-負債項政府存款)。上述提供的估算方式中,對政府債權以及政府存款(即發給政府的間接貸款資金,已經回籠到央行業務庫的部分)的凈額是否需要減除,其他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說,計算式前兩項代表了基礎貨幣貨幣投放量的主要歸集科目,但是也包含干擾內容。
二是資產角度:對外凈資產、對商業銀行再貸款、對非貨幣金融部門債權以及對政府債權凈額之和,再減去貨幣當局通過發行債券所回籠的基礎貨幣數量,其最終結果非常接近於實際流通在外的基礎貨幣量。
當然,由於現代化的金融創新越來越豐富,基於傳統基礎貨幣理論派生的存款已不是貨幣投放的唯一觀察口徑,商業金融系統信用貨幣創造遠遠大於央行的基礎貨幣投放。
E. 艾福瑞專家告訴你如何匯率低估是通貨膨脹主要原因
艾福瑞專家說,外匯資產由央行在市場用人民幣購買而來。但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資產方基本上是債權類項目,包括對政府的債權、對金融機構的債權,央行無法動用這些已經借出去的錢去購買外匯(不像大多數企業,比如有現金資產,如果用現金購買設備,則現金資產減少,固定資產增加,資產項目總額沒有變化),這意味著央行必須借錢去購買外匯。在負債類項目,政府在央行的存款應該可以利用,但實際上沒有(1999年底為大約1800 億元,2009年底為2萬多億元)。央行購買外匯的負債來源包括:發行債券、金融機構在央行的存款(准備金)和印刷貨幣。
1999 年是很有意思的一年。在這一年,不計入儲備貨幣的金融性公司在央行的存款大約為1.5萬億元,這筆錢足可以購買相當於1.4萬億元人民幣的外匯資產,另外,央行在這一年發行的債券只有區區的119億元(因為根本不需要額外的籌資渠道)。到2004年,央行的外匯資產升至相當於4.6萬億元人民幣,購買這些外匯所能籌集的(負債類項目)資金來源包括:金融機構在央行的存款准備金3.6萬億,和發行債券(應該就是大家熟悉的票據)籌集資金1.1萬億元。大家注意,存款准備金本來是央行為了控制貨幣流通而要求金融機構在央行的存款,現在這筆錢又全部出去了,存款准備金基本上失去了作用。當然,央行也沒有把事情做絕,3.6萬億的存款准備金不足以支付購匯所需資金,於是央行發行了1.1萬億的債券籌集資金。到2009年,事情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央行的外匯資產升至相當於17.5萬億元人民幣(2.4萬美元),而購匯資金來源包括:存款准備金10.2萬億,和發行債券籌集資金4.2萬億元,但這些錢仍然不足以支付購匯所需資金,剩下的唯一渠道就是真正的印刷鈔票了,因外匯占款而額外印刷的鈔票為3.1萬億元(=17.5-10.2-4.2)。截至2009年,央行外匯占款所導致的基礎貨幣投放13.3萬億(=10.2+3.1)占所有基礎貨幣14.4萬億的比例為92%。如果繼續觀察2010年央行的資產負債表,這一趨勢同樣明顯。另外,在過去10年間,基礎貨幣增加11萬億元(=143,985-33,620),外匯資產增加16.1萬億元(=175,155-14,061),基礎貨幣投放的增量全部來自外匯占款。
中國目前的外匯管理和匯率政策對貨幣政策有如下影響:
第一,艾福瑞專家說,我們一直在批評央行印刷鈔票太多了,實際上並不多。截至2009年底,也只有4.2萬億元不到,但問題是中國央行把10.2萬億存款准備金又重新投入了市場,所以基礎貨幣供應量應該包括貨幣發行和存款准備金兩部分。央行公布的貨幣供應量表中的M0卻沒有包括存款准備金,給很多人以誤會
第二,艾福瑞專家說,中國央行的存款准備金政策失效。比如銀行吸收存款100元,它會把17.5元存入央行,這17.5元就是存款准備金,通過這種方式,把錢從商業銀行抽至央行,這是控制貨幣流通的手段,但現在的情況是央行左手把這筆錢收進來,右手(通過購買外匯)又把這筆錢投入了市場。2010年11月13日中國央行提高存款准備金率0.5%至18%,該措施對控制貨幣流通起的作用非常有限。
第三,艾福瑞專家說,外匯占款導致的基礎貨幣發行是中國央行基礎貨幣發行的主要手段,截至2009年底,這一比例已經大到可怕的92%,而增量投放全部來自外匯占款。
第四,艾福瑞專家說,央行的貨幣政策職能被混淆。央行可以在外匯市場買賣外匯,很多央行在歷史上做過,現在也在做。中國央行通過發行債券籌借人民幣然後在外匯市場買賣外匯,這沒有問題,動用商業銀行在央行的存款准備金買賣外匯,也說得過去,但印鈔票去買外匯就說不過去了,這把正常的市場行為和央行發行貨幣的職能混淆。按照這種邏輯,中國央行可以用印刷貨幣的方式,收購中國私人部門(個人和企業)所擁有的全部財產,進而成為世界上最龐大的組織。根據日本央行2009年資產負債表,日本央行完全可以不動用儲備貨幣(包括貨幣發行和商業銀行在央行的存款准備金)收購外匯資產,另外,在過去10年間日本央行外匯資產的增加僅占基礎貨幣增加額的5.8%,這一微小數額的增加很可能是因為外匯資產收益的增加而不是日本央行通過動用基礎貨幣來購買外匯資產。 (編輯:艾福瑞)
F. 中國人民銀行投放基礎貨幣的主要渠道及其存在的問題
1)外匯儲備是中國人民銀行近年來投放基礎貨幣的主要渠道。1994年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後,我國實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為了避免人民幣匯率的大幅波動,中國人民銀行通過在外匯市場上買賣外匯影響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保持人民幣匯率的相對穩定。當外匯儲備增加時,基礎貨幣也相應增加;反之,當外匯儲備減少時,基礎貨幣也相應減少。
2)公開市場業務也是近幾年中國人民銀行調控基礎貨幣的一個重要渠道。中央銀行如果增加持有對政府的債權,就意味著投放了相應的基礎貨幣;中央銀行減少對政府的債權,意味著其收回了相應的基礎貨幣。1995年以後中央銀行增加的對政府債權都體現在持有的政府債券上,都是中國人民銀行從事公開市場業務的結果。
3)再貼現曾經是中國人民銀行投放基礎貨幣的渠道,但隨著我國金融體系日益完善,金融市場特別是貨幣市場的迅速發展,通過再貸款投放的基礎貨幣規模越來越小。截至2009年年底,我國的再貼現市場不發達,再貼現沒能成為中國人民銀行收放基礎貨幣的主要渠道之一。
4)發行央行票據是中央銀行調節基礎貨幣的另一種手段。我國的中央銀行票據只向商業銀行等存款性金融機構發行,商業銀行購買央行票據、支付款項後,直接的結果是其在中央銀行賬戶上的准備金存款減少,即基礎貨幣數量減少。
從本質上講,基礎貨幣即為央行的凈貨幣負債。信用貨幣的創造的過程是由商業銀行的資產擴張行為直接創造貨幣,那麼基礎貨幣的創造過程也是來源於央行資產端的擴張。因此,我們通常分析基礎貨幣,並不從其貨幣發行與存款准備金的組成成分來分析,而是從資產端外匯資產等部分的變動來分析。
根據資產恆等於負債的會計關系,我們很容易從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中得到基礎貨幣的決定公式:
基礎貨幣=國外資產+對政府債權+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對其他金融性公司債權+對非金融性公司債權+其他資產-不計入儲備貨幣的金融性公司存款-債券發行-國外負債-政府存款-自有資金-其它負債
上式是根據資產負債表直接得出的,如此多的統計品類反而使得基礎貨幣的分析變得復雜,因此有必要進一步簡化公式。
G. 股票型基金在在央行負債表中的存款中嗎
央行負債表都包括以下幾種,我將在這里給大家詳細介紹:
01
國外資產
國外資產包括外匯Foreign Exchange、貨幣黃金 Monetary Gold、其他國外資產 Other Foreign Assets,是央行持有的佔比最高的資產類別。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資產負債表所有科目均採用人民幣計價,因此,國外資產均採用歷史成本法計價。
1)外匯
2)貨幣黃金
央行在國內和國際市場購買的黃金,同樣採用歷史成本法,以人民幣計價。
3)其他國外資產
主要是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以及特別提款權(SDR),另外還有以外匯形式上繳的法定存款准備金。
02
對政府債權
《中國人民銀行法》規定「中國人民銀行不得對政府透支,不得直接認購、包銷國債和其他政府債權」。
因此,中國央行從法律層面而言,是不允許直接持有國債。目前央行資產負債表中「對政府債權」一共有約1.5萬億,主要是歷史遺留原因。2007年成立中投公司的時候,財政部發行1.55萬億特別國債,通過復雜的交易方式最後由央行持有。
此後該科目一直保持穩定,在法律層面沒有突破之前,預計該科目未來仍將保持穩定。
03
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
主要是央行通過公開市場逆回購、再貸款、再貼現以及其他貨幣工具對銀行提供的基礎貨幣。
在2014年之前,人民幣升值預期強烈,貿易項和資本項下外匯流入明顯,央行被動的投放大量外匯占款形成基礎貨幣。
2014年以後,外匯儲備開始明顯下降,外匯占款出現明顯下行,基礎貨幣的投放從外匯占款開始轉向以逆回購、再貸款、再貼現為主。對應的央行資產負債表項下「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開始系統性的增加。
04
對其他金融性公司債權
其他金融性機構是指除了銀行以外的金融機構。央行對銀行的債權主要目的在於投放基礎貨幣,實現其貨幣政策。對其他金融性公司的債權主要是為了維護金融穩定。
05
對非金融性部門債權
主要是央行為了支持老少邊窮地區發放的貸款,規模非常小,2019年3月以後已經停止更新。
06
其他資產
歷史上央行並未對「其他資產」進行相關披露,目前規模在1.4萬億左右。根據推斷,其他資產可能主要包括固定資產以及對金融機構的股權投資。
第二部分央行資產負債表負債端
01
儲備貨幣
儲備貨幣也就是基礎貨幣,包括「貨幣發行」、「金融性公司存款」、「非金融機構存款」。
1)貨幣發行
即流通中的貨幣以及銀行的庫存現金。流通中的貨幣(也就是M0)主要是居民和企業持有,包括紙幣和硬幣。M0具有兩個顯著的特徵。
一方面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徵,每年春節期間居民取現需求提升會導致M0明顯增加。另一方面,隨著電子支付的普及,M0的增速在近些年出現了明顯下行。銀行的庫存現金規模很小,主要是應對居民的提現需求(例如ATM機里的現金)。
2)金融性公司存款
金融性公司存款是指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包括銀行的法定存款准備金和超額存款准備金。
法定存款准備金的本意是用於保證商業銀行在遇到擠兌的時候仍有足夠的清償能力,而在中國目前已經成為央行最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之一。
超額存款准備金則是商業銀行存放在央行滿足日常清算需求的頭寸。需要注意的是,央行採取「降准」本身並不會增加基礎貨幣,只是將一部分法定存款准備金轉化為超額存款准備金,增加了銀行可使用的資金。
3)非金融機構存款
根據央行的要求,從2017年開始,支付機構要將將客戶備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機構專用存款賬戶,類似於銀行的法定存款准備金。和法定存款准備金不同的是,客戶備付金不計利息。
2019年以後,該比例上調到100%,這意味著支付機構收到的客戶備付金必須全額上交到央行。
不計入儲備貨幣的金融性公司存款
包括兩部分:
1)非銀行金融機構繳納的法定存款准備金,包括財務公司、信託公司等;
2)非銀行金融機構滿足清算需要存入央行的資金
這兩部門資金一方面總規模很小(目前在5000億左右),另一方面貨幣派生的能力很小,因此不計入基礎貨幣;
03
政府存款
政府存款包括中央國庫存款和地方國庫存款。在實踐中,「政府存款」、「財政存款」、央行資產負債表裡面的政府存款、金融機構政府存款等概念往往容易混淆。
1)在「金融機構信貸收支表(人民幣)」里有一個科目是「政府存款」,目前最新金額是35.3萬億左右,由兩部分構成。其中「財政性存款」約4.5萬億,「機關團體存款」約30.8萬億。
機關團體存款存放於商業銀行,主要包括社保資金、住房公積金、衛生軍隊教育等系統的存款。機關團體存款雖然納入廣義的政府存款,但並非政府可以直接使用的資金,和狹義的政府存款差別較大。
2)金融機構信貸收支表(人民幣)里的財政性存款也就是狹義上的政府存款,包括各級政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存放在央行的政府存款以及存放在商業銀行的政府存款。
所以說,它不在其中
H. 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的構成內容有哪些其特點是什麼
資產端:
(1)國外資產:外匯、貨幣黃金、其他國外資產
(2)對政府債權
註:主要是對中央政府債權
(3)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
(4)對其他金融性公司債權
(5)對非金融性部門債權
(6)其他資產
負債端:
(1)儲備貨幣:貨幣發行、非金融機構存款、金融性公司存款(包括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和其他金融性公司存款)
註:貨幣發行為貨幣從中央銀行流出減去流入的部分;非金融機構存款為支付機構繳存人民銀行的客戶備付金存款;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為除中央銀行外的進行吸收存款、發放貸款、辦理轉賬結算等中介服務的存款性公司或准公司的存款
(2)不計入儲備貨幣的金融性公司存款
(3)發行債券
註:如發行央行貼現票據
(4)國外負債
(5)政府存款
註:履行代理國庫職能
(6)自有基金
(7)其他負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