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中印金融服務貿易

中印金融服務貿易

發布時間:2022-03-27 23:16:34

A. 中印兩國國內各方面情況比較

資金 中國和印度一樣窮,不過中國早期用土地等要素作為合作條件,開合作公司算是自己解決資金的一個方法,同時中國的經濟命脈主要掌握在國有資產手中,中國通過各種債券,貸款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在一定時期我們的一些銀行在包括一些隱性負債的情況下到了「技術性破產的」程度國家的貨幣貶值速度也有過劇烈的時候,但是最終給中國帶來的是能夠成為世界製造中心的優質基礎設施。也帶來了產業集群優勢 印度的土地本身就不是國家的,他要做製造業單純依靠外資就困難重重,印度的政府效率也很難向中國這樣在一定時期內全國都在大規模招商引資,何況在地方他還有地主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印度的國家有資本沒有中國這樣的規模自然也很難提供大量的基建能力。 三 技術 中印技術都相對西方落後,不過中國的工業基礎畢竟培育了一批人才,中國擁有消化這些技術的能力,或者說潛力,而印度相對「一窮二白」,在識字率,教育水平上中國也相對印度較好。 四 社會結構 中國的社會結構畢竟是工業化的社會結構,盡管有計劃經濟的過死制度需要改革,但是工業化的性質是在得,印度就多了,大城市的工業社會氣氛濃厚,可在其他地區,封建勢力依然存在,這些封建勢力作為工業化的天然阻力自然影響印度的工業化進程。 於是中國成了世界製造中心,而印度在面對製造業轉移時陷入了一個怪圈,即謀求工業發展需要土地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必然觸動地主階級利益,導致社會不穩定,而社會不穩定同樣會讓印度喪失世界產業轉移機會。結果是製造業在印度走不通,所以印度要想達到工業化得找別的路子。 首先,工業化的發展要集中在工業化社會,也就是印度的大城市,其次土地因素限制要求這種產業對土地的需求較少,同樣由於基建的限制,最好能耗不高,那麼對於印度只有三產而且還是外包式服務業是印度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選擇,利用印度的英語優勢,向世界辦公室的方向發展,印度人也算勤勞智慧,把這個產業做成了「正向循環」,於是一個「神話」的印度三產 也就在一片工業荒涼之上拔地而起了。 印度現在面臨的問題 1 糧食 人口增長,城市化建設,耕地減少,農民生產積極性不高,印度糧食減產,缺口增大,今年全球糧食減產。糧食危機以及印度大量的赤貧者將是重大的危機。 2 資源 尤其是能源,印度的房地產,工業運行,都需要大量的能源作為基礎,如果石油暴漲,而印度缺乏足夠的支付手段購買的話,對印度經濟將造成重大打擊。 3 泡沫 印度的經常性賬目赤字 主要靠投資資金彌補逆差,一旦出現熱錢涌退,印度的少量外匯能否支撐,是個很大的問題,而一旦對外支付出現困難,房地產 工業 大量的壞賬將打擊印度金融業 4 世界經濟 印度的三產 幾乎都拴在外國產業鏈上,一但出現世界經濟衰退,比然影響印度的國內經濟,印度的產業得不到本國市場的支持是印度最大的硬傷,而國內經濟的衰退,對於購房者而言,自然會出現「次貸」危機,印度的銀行業又將面對考驗, 5 印度內部的分離勢力, 在印度經濟崩潰社會動盪時,是否再次出現印度分裂 , 6 印度的制度 印度內部的社會制度,多種制度並存 ,導致的結果是,一旦出現危機,中產根本無法顧及 大量的赤貧 難以 全民共渡難關,結果就是動盪加劇 那麼一旦新德里泡沫破滅,印度出現金融危機,對外支付困難,在糧食,石油 多重作用下,內有經濟蕭條,赤貧者暴動,分離勢力,印度很難幸運的像日本一樣 只是 十年停滯,更可能的是像 菲律賓 印尼一樣 陷入動盪。 印度沒救了?1 印度還有 1萬噸 的黃金儲備,這些最後支付手段是印度的救命稻草,也是最後的經濟保護網,2 外援 , 印度的需求 一個是糧食 一個是錢, 泡沫破滅後大規模的通縮需要資金來周轉 , 所以 印度去找了美國,美國本身次債纏身,哪裡有錢,糧食是美國的世紀戰略,哪能為了印度而放棄,所以印度沒要到,美國安撫印度 給了個 核能源合作,算是對印度大國地位的支持, 這個哪成 ,印度去要燒餅,美國給了個勛章,說只要跟著我干就給你榮譽,印度當然不同意,所以來找中俄談了。

B. 中印對外貿易

中印確定重啟邊境貿易古道的具體時段

新華網拉薩6月19日電(記者馮雷 李建敏)中國和印度將於7月6日重新開放連接西藏和印度錫金段的乃堆拉山口邊貿通道,恢復兩國中斷40多年的邊境貿易。

中印兩國官員18日在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舉行會談,會後簽署的會談紀要公布了重啟乃堆拉山口邊境貿易的時間。

根據會談紀要,此次重新開放的乃堆拉山口還屬臨時邊貿市場,即位於乃堆拉山口16公里左右山路上的洞青崗臨時邊貿市場,開放時間為每年6月1日到9月30日之間的周一至周四,每天上午10點到下午6點。

「兩國邊境貿易的發展將成為改變邊境地區經濟封閉狀態、發展市場經濟的重要力量,並帶動交通、建築、服務等產業的發展,為兩國實現連接南亞貿易大通道的構想創造條件。」西藏自治區主管商務工作的副主席郝鵬說。

「通過雙方邊境貿易合作,將實現以貿易帶動兩國政治外交關系的穩定和發展,改善雙邊的貿易環境、疏通貿易渠道。這是中印兩國政治外交發展的需要,也是中印兩國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兩國邊境地區人民的需要。」他說。

參加會談的印度代表團團長、印度商工部輔秘克里斯緹·費爾南德斯表示:「乃堆拉山口貿易通道和邊貿市場的恢復是一件偉大的歷史事件,它揭開了印中經貿關系的新篇章。它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擴大雙邊貿易,而且有助於兩個偉大國家之間建立更加良好的雙邊關系。」

乃堆拉山口位於西藏日喀則地區亞東縣與印度錫金段的交界處,海拔4545米,距拉薩460公里,距印度沿海城市加爾各答約550公里,曾是中印之間主要的陸路貿易通道。

20世紀初,這里的年交易額最高時達到上億銀元,占當時中印邊境貿易總額的80%以上。但自1962年中印邊境沖突後,兩國相繼撤銷了原邊貿市場的海關等機構,乃堆拉山口由軍隊把守,邊貿通道被鐵絲網隔離。重新開放乃堆拉山口,將會對構建中國通向印度及南亞陸路大通道,擴大中印邊境貿易,造福兩國人民發揮重要作用。

目前亞東口岸雖未正式恢復開放,但邊民互市貿易近年趨於活躍。亞東縣政府部門統計數字顯示,每年到亞東經商的邊民達5000多人次,民間互市貿易額達360多萬元。2004年,中印兩國簽署了經由乃堆拉山口進行邊境貿易的備忘錄;2005年,中國國務院正式批准了西藏在亞東縣建設邊貿市場的總體方案,亞東口岸恢復開放的事宜進入組織實施階段。

郝鵬說,亞東邊貿市場的開放,將大大促進中印貿易發展。從印度進口鐵礦石、農畜產品可通過這個便捷的陸路通道,中國的羊絨、家電、中葯材也有望通過這個口岸進入印度市場。

「去年西藏進出口總額才兩億美元,中印亞東邊貿開通後,即使中印貿易額的10%通過這個山口,西藏的外貿額也會增加十幾億美元,這對西藏的帶動太大了。」他說。

目前中印貿易大部分通過海運,而西藏的外貿絕大部分經由天津港,兩地相距數千公里。「由於青藏鐵路即將於7月1日通車運行,因而一旦走乃堆拉山口,拉薩經亞東至加爾各答等印度港口的距離就可縮短至約1200公里,這將有利於促進從中國西藏和內地通往南亞陸路大通道的形成。」郝鵬說。

中國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中印貿易額去年達187.3億美元,比上年增加37.5%,預計今年將會突破200億美元。中國已成為印度第二大貿易夥伴。

C. 中印科技在各個領域優劣如何

目前,中國的科技在各個領域上來講,雖然不能說是世界上最領先的,但絕對是處在世界上前列的,那麼,印度的科技只能是電腦晶元方面的人才比較多和比較突出,其他的方面不能說太厲害,最起碼不能說處在世界前列!

D. 印度和中國的金融制度比較

關於印度的發展及印中比較,最近幾年成了熱門話題。2004年《21世紀經濟報道》趙憶寧同志采訪我談這個問題,我說:「中印之爭實際上是制度之爭。」[1]這招來批評。[2]批評反倒使我就這個問題深入研究。此後一年多的時間里,我閱讀了不少文獻,查閱了大量數據,最後得出的結論仍是:「中印之爭實際上是制度之爭」。有首歌的歌詞說「一句話,一輩子」,友情如此,學術亦然。我想我對我的學術命題,是要終生負責的。

從結構比較到制度比較,是我進行中印比較研究的切入點,而促成這樣的想法是我曾經歷的一件小事。那天我到醫院取體檢結果,在我前面的是一位坐輪椅車的殘疾人。等取到結果,我發現這位坐在輪椅車的先生的各項化驗結果與我的大體相同,有一些比我的還要好。出醫院大門時,我回視躑躅於後面的這位殘疾人,心中自問,如果僅憑這些化驗數據而不看人的身體結構,難道可以說明這位殘疾人比我更健康,更有發展潛力嗎?如果不可以,那目前國家發展研究中流行的主要依靠年度的GDP或GNP指數及外貿數量、外匯存量等「最新數據」比較的方法,就一定存在著大誤區。國家發展研究,如果不從結構差異比較入手,而僅從表面經濟指數差異比較入手,就一定得不出准確的結論。

事實上,國家的成長與生命的成長遵循同一規律。由於土地改革的不徹底性,印度獨立後在其重新建立的資源配置的初始「胚胎」中就留下了制約未來國家成長的「病根」。病源既有英國殖民政治的先天因素,更有獨立後社會改造不徹底的後天因素。這使印度未來的發展可以有良好的GNP或GDP指數,但這種發展卻不會對社會生產有良性的利潤反哺。結果是國家經濟的「造血機能」即生產者主體因 「營養」反哺不足而陷入「貧血」乃至「供血」動力萎縮境地。最終只有靠外來「供血」來維持其表現為GNP的經濟增長,這種增長可以增加就業卻不能同比增加國民收入,其原因是由增長帶來的利潤中的相當部分在流通領域,乃至生產領域被大量截流:或用於食利或用於腐敗或用於非生產性金融投機,還有一部分國民利潤在與海外投資者和海外市場形成的利潤逆循環中,為居於高勢能的資本中心國家所吸收並轉化為這些國家的國民財富。最後只有少量國民財富通過政府包辦即公共開支的渠道被用於保障國家經濟生產主體,同時也應當是支撐民族市場的主體即多數勞動者的自身簡單再生產條件。這種通過財政開支支撐的勞動者最低生活條件僅有保證社會政治穩定的作用,但卻沒有培育、深化和能動拉動民族市場的作用。同等的消費支出,在印度有相當部分為政府包辦拉動——這與中國計劃經濟時期的居民消費模式相似。由於缺乏購買力,居於人口近半數的窮人消費實際已失去了拉動和培養印度民族生產力的作用。與印度不同的是,中國計劃經濟時期的由國家包辦的低消費為國家建設積累了巨額資金並據此實現了中國國民經濟體系的結構性改造,通過這種改造中國徹底消除了龐大的利用私有權截流國民財富的寄生階層。而在印度國民經濟改造的結果反倒加強了大地主和大資本家而不是國家的力量。除主權獨立外,中間人大量截流生產利潤和國民財富的社會結構,與殖民地時期相比,印度並沒有發生變化。在因大量的貧窮人口導致的民族市場萎縮的同時,原來殖民地時期通過外貿順差完成的印度國民財富向英國資本中心國轉移的利潤逆循環流程,在印度獨立後,則通過貿易逆差再版出來。半個多世紀中只有兩個年度的外貿少量順差的記錄表明,外貿長期且日益擴張的貿易逆差成了印度國民財富國際化的轉移的穩定路徑。這個路徑的存在與擴大的程度又與印度民族市場的萎縮程度為正比。而民族市場的萎縮又導致印度陷入所有第三世界國家同樣陷入的發展陷阱之中,即每年度包括印度教育、IT等在內的各行業在獲得驕人的增長數據的同時,國民經濟的生產環節卻沒有保持持續增長的利潤反哺。沒有持續上升的人民購買力,其結果是在國內少數富人和國際資本對印度年度利潤的截流和財富大規模瓜分中,國民經濟不僅沒有獲得增長性發展;相反,卻在萎縮性「增長」中還透支了本國的未來發展潛力。印度與中國五十多年發展所產生的差距原因就在於此。

在進行印度和中國比較研究中,我的另一收獲是對「民族市場」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長期以來,學者對「民族市場」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一般認為「民族市場」概念應是以「國內市場」概念為基礎的。但「國內市場」卻是由特定范圍的基尼系數變化規定的。即基尼系數越接近0的數值范圍,國內市場就越充分;相反,則就說明國內市場的萎縮:萎縮的程度與基尼系數接近1的程度為正比。假設基尼系數為1,這時國內市場就失去了公眾消費;而沒有公眾消費,「國內市場」的概念就失去了意義。可見,僅憑「國內市場」概念還不能支撐「民族市場」概念。由此筆者引出「人民市場」的概念。人民是占國家公民多數勞動者群體,是國內公眾消費的主體成分。只有人民消費,從而人民購買力的存在和發展,才有國內市場的存在和發展。由此依次推論的概念邏輯是:只有以「人民市場」為前提,「國內市場」才可能是「民族市場」的前提。由此筆者進一步認為,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差別不在於「民族市場」,也不在於「國內市場」,而在於「人民市場」。「人民市場」是「社會主義市場」概念形成的核心環節,也是社會主義市場與資本主義市場的本質區別。資本主義市場是以基尼系數最大化為前提的。不同的只是具有資本優勢的西方國家利用資本全球化實現了日益擴大的國內基尼系數的國際化轉移。它們在長期的殖民掠奪中確立了優勢資本的地位,並利用其優勢地位在資本全球化中從南方國家獲得源源不斷返還到本國的超額利潤,以此降低國內的基尼系數,並由此保障了國內中產階層的增長和資本增值的並行發展。其結果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惡果片面地被轉移到南方國家:在北方國家國內市場一天天好起來的同時,南方國家的國內市場則一天天地爛下去。歷史表明:國內基尼系數最大化的極限是激烈的階級革命國內化,國際基尼系數最大化的極限則是「恐怖主義」全球化。當前日益擴大的南北差距便是基尼系數國際化的外觀形式。

通過對印度的研究,我對國有制企業的作用有了新的認識。與印度的情況一樣,國企在我國遭到批評的重要理由是「經營不善」或「效益不佳」。但與私營企業不同的是,國企不僅要有利潤指標要求,更重要的是它還要承擔社會公平的指標。而後一指標的實現則需要相當的隱形成本支出。這往往使國企在單一的利潤指標前與私人企業比失去了競爭力。國企當「保姆」,私企掙利潤。這不僅是印度,也是所有國家的國企在與只有硬性的效益責任而無硬性的社會公平責任的私企競爭中連連慘敗的根本原因。因此僅僅用絕對利潤指標來比較國營和私營企業效益,是不合理的。因為國營企業創造的不直接表現為利潤效益的社會公平環境,即使從純經濟學角度來分析,其貢獻也是巨大的。

E. 中印差距到底有多大,日本人曝光殘酷現實,印度無

中印差距到底有多大!日本人曝光殘酷現實,印度無地自容

同為發展中大國的中國和印度,有著許多共同點,人口眾多,面積廣闊,具有巨大的經濟發展潛力。從當前來看,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領先於印度。我們這么說自然會引起印度的不滿,因此中國在與周邊國家進行正常交往的過程中,經常會引起印度的警惕乃至反制。

中國同好鄰居巴基斯坦開展聯合軍演,印度表示緊張;

中國向好鄰居巴基斯坦賣武器,印度表示不滿;

中國國防部長訪問尼泊爾,宣布兩國將舉行軍演,印度又不開心,還要展開「燃氣外交」攻勢,同中國進行競爭。

沒辦法,雖然中國和印度是相隔不遠的鄰國,但兩國確實存在不少區別,甚至在很多領域存在分歧,兩國更是因領土邊界問題發生過軍事沖突。

不過中印之間的差距卻是人們有目共睹的,最近日本就有媒體曝光了這一殘酷的現實,不得不說,令印度人看了無地自容:

《日本經濟新聞》發表的一篇名為《印度比肩中國的那一天》的文章稱,2002年英國高檔車賓利在中國開設專賣店後,中國成為該品牌最高端汽車銷量最多的國家之一。當時人們認為這不過是少數人的奢侈行為,但回過頭去看,這正是富裕階層開啟消費熱的徵兆。隨著消費熱的擴大,中國經濟進入了起飛階段。而那一年印度也開始零星出現經濟起飛的徵兆,不過印度趕上中國有很長的路要走:

問:據了解,8月28日下午,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界的印度邊防人員及裝備已經全部撤回邊界印方一側。印軍越界事件已得到解決。請介紹有關情況。

答:6月18日,印度邊防部隊非法越過中印錫金段已定邊界進入中國洞朗地區。中國通過外交渠道多次向印方提出交涉,向國際社會說明事實真相,闡明中方嚴正立場和明確要求,敦促印方立即將越界邊防部隊撤回邊界印方一側。同時,中國軍隊採取有力應對措施,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合法權益。

8月28日下午14時30分許,印方將越界人員和設備全部撤回邊界印方一側,中方現場人員對此進行了確認。中方將繼續按照歷史界約規定行使主權權利,維護領土主權。

中國政府重視發展同印度的睦鄰友好關系。希望印方切實遵守歷史界約和國際法基本原則,與中方一道,在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的基礎上,維護邊境地區和平安寧,促進兩國關系健康發展。望採納

F. 截止2007年,哪個國家是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的第一大市場

中國對主要貿易服務進出口仍集中於中國香港、歐盟、美國、日本、東盟等國家(地區)。當然香港是第一啦

G. 1、 中印相比,中國發展國際服務貿易在哪些方面存在著比較優勢

目前中國的國際服務貿易與印度的分工有些不同,印度在軟體設計等方面的國際外專包服務貿易方面強屬於我們,再加上他們都是使用英語。不過這些都不是問題,我們應該尋找自己的優勢,如會展等這些勞動和資金包括創新密集型的服務貿易上多做做文章,也可避免兩國產生貿易市場的爭奪。還有問題我們可進一步探討

H. 中印一旦開戰對微信理財通有何影響

這個沒有影響啦,這幾個理財都很不錯的,可以分散投資:余額寶(2%-4%),網路金融(2%-5%),騰訊理財通(2%-5%),民生銀行兔子金服(5-9%),興業銀行錢掌櫃(3%左右)等

I. 急求文獻綜述(關於「中印服務貿易競爭力比較」的),下午用,在線等,高分懸賞

相關範文:

中印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比較研究(上)

摘要:隨著服務貿易在國際貿易中地位和作用的不斷加強,服務貿易的競爭力越來越成為影響一國或一地區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本文通過國際市場佔有率和RCA兩個指標對中印服務貿易整體和行業的國際競爭力進行了比較,並藉助模型對影響中印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因素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對如何提升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影響因素

一、引言

在國際分工繼續深化和全球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升級的背景下,服務貿易發展非常迅速,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不斷上升,並且競爭日趨激烈,而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也越來越成為衡量一國或地區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指標。面對這種形勢,如何促進服務貿易的發展,提升其競爭力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早在18世紀,亞當·斯密提出的「絕對優勢理論」和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實質上就是有關國際競爭力的分析,因為絕對優勢或比較優勢往往是一國或地區貿易競爭力形成和發展的基礎。20世紀以來,國外一些著名學者提出了許多理論來探討國際競爭力,其中被公認為競爭優勢理論集大成者的是邁克爾.波特。他認為,國家競爭優勢的問題實際上是行業競爭優勢的問題,關鍵是理解一國經濟的大環境如何影響企業和行業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地位。為此,他提出了著名的「鑽石模型」。然而波特所研究的對象主要是國家和產業,並沒有專門涉及服務貿易的競爭力。而鄭吉昌、夏晴(2004)則以波特的觀點為競爭優勢理論的核心,結合服務貿易的特徵探討了影響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因素,但文中卻沒有對各因素的影響做具體分析。查貴勇(2006)利用「鑽石模型」分析影響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因素,並認為造成中印服務貿易競爭力差距的主要原因在於高等生產要素和相關產業支持的差距。本文也選擇印度作為比較對象,因為中印兩國經濟發展狀況相似,但印度在服務業及服務貿易發展上卻極為迅速,對中國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文中對中印兩國服務貿易的發展現狀和國際競爭力水平進行了比較,並通過新模型對影響中印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各因素做了具體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些提升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政策和建議。

二、中印服務貿易發展的現狀

從服務貿易總額來看,1990年中國的貿易總額為98.61億美元,印度為105.52億美元,兩者相差6.91億美元。但從1991年開始,中國的服務貿易總額開始超過印度,且兩者差額越來越大,2004年差距最大,達到563.28億美元。2005年差額有所減少,中國的貿易總額是1665億美元,比印度多出315億美元。從圖1可以看出,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和印度的服務貿易總額曲線都在穩定上升,並且曲線越來越陡峭,表明兩國服務貿易總額有快速增長的趨勢,這與兩國都大力推行改革開放政策息息相關。1990年至2005年間,中國和印度服務貿易總額的年平均增長率分別為21%和36%,遠遠超過同期8.1%的世界平均增長水平。

具體到服務出口貿易而言,2005年中國服務出口額為812億美元,是1990年的14.13倍,年平均增長率達82.04%。與中國相比,雖然印度服務出口的總額低於中國,但其出口增長速度卻較快。2005年印度出口總額為676億美元,是1990年的14.67倍,年平均增長率更是高達85.42%。同時從服務出口占本國總出口的比重來看,中印兩國差距較大。2005年中國服務出口的比重為9.63%,比1990年僅增加1.16%,平均比重也僅為10.56%。而印度的服務出口占該國總出口的比重達到41.55%,比1990年上升了21.14%,平均比重達24.81%,是中國的2.35倍,且比重還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如表1所示)。印度服務出口的迅速增長,得益於其服務業的大力支持。2000年印度服務業在GDP中的比重達到48%(而中國僅為33%),比1980年提高了11個百分點,且其服務業增長速度超過了GDP的增長速度,印度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推動了其服務貿易的發展。

三、中印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比較

(一)國際市場佔有率的比較

衡量一個國家服務貿易國際地位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其國際市場佔有率,即該國服務出口佔世界服務總出口的比例,它反映了一國服務出口的整體競爭力。2005年中國服務出口佔世界服務總出口的3.36%,位居世界第八,比1990年增加了2.63%。而印度2005年服務出口的比重為2.80%,排名世界第10位,較1990年上升了2.21%。由表2可以看出,從1990年到2005年,中國服務出口在世界的比重均高於印度,但兩者的差額卻有減小的跡象,如2002年中國和印度所佔比重的差額為1.27%,而2005年則減少到0.56%。同時表中的數據還表明了兩國的比重都有上漲的趨勢,這與兩國都大力推行對外開放政策,擴大服務貿易有關。

(二)顯性比較優勢指數的比較

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RCA)是能反映一國產品或服務的出口與世界產品或服務平均出口水平進行比較的一個指標。其公式為RCAij=(Xij/Xit)/(Xwj/Xwt)。其中,Xij表示i國當期服務的出口額,Xit表示i國當期商品和服務出口總額,而Xwj為當期世界市場服務的出口額,Xwt為當期世界市場全部商品和服務的出口額。如果RCA>1,說明該國的服務出口具有比較優勢,如果RCA<1,說明該國的服務出口不具有比較優勢,該值越大比較優勢就越大。

從服務貿易總體的RCA的比較來看,中國和印度的差距比較明顯。從表3可以看出,2005年中國服務貿易的RCA指數為0.51,比1990年僅增加了0.05,並且從1995年至2005年,RCA指數一直徘徊在0.49-0.63之間,表明中國服務貿易的比較優勢很弱。與中國相比,印度服務貿易的RCA指數大部分年份都在1以上,2005年更是高達2.21,且RCA指數還處於穩定增長的趨勢之中,印度的服務貿易表現出很強的比較優勢。

從服務貿易RCA分項比較來看,中國在旅遊業方面比較優勢明顯,其RCA指數從1991年到2002年始終維持在1以上,且持續上升,2004年雖有所下降但仍達到1.43。在運輸業方面,RCA指數變化較大,由1990年的1.65持續下降到1998年的0.41;從2000年起運輸業的RCA指數開始不斷上漲,到2004年已達0.84,但仍不具有比較優勢。而在其他商業服務上,中國的比較優勢不顯著,RCA指數一直小於1。印度各部門卻有著不同的狀況。印度旅遊業的RCA指數近年來一直處於下降的趨勢中,1992年指數為1.36,但到了2004年卻只有0.48,比較劣勢越來越顯著。在運輸業方面,RCA指數的變化和旅遊業很相似,也在持續降低,2004年僅為0.50。然而近年來,印度其他商業服務的比較優勢則在逐漸增強,從1996年的0.80上升到2004年的1.56(見表4)。

綜合上述三個競爭力指標的比較來看,雖然中國服務貿易的國際市場份額比印度要大,但服務貿易的總體競爭力卻比印度低。中國在傳統的旅遊服務上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而印度則在其他商業服務方面顯示出了明顯的比較優勢,但兩國在運輸服務上都不具有比較優勢,國際競爭力較弱,並且印度的劣勢更為顯著。

四、影響中印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因囊分析

本文以波特的競爭優勢理論為核心,結合服務貿易的特性以及中印兩國具體的國情,通過修正後的模型來探討影響中印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因素。新模型(如圖2所示)保留了波特「鑽石」模型的基本內核,要素條件、需求條件、服務業及關聯產業和企業戰略、組織結構與競爭理念仍然作為一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決定因素。不同的是新模型突出了政府的作用,不僅將其由「鑽石」模型中輔助要素提升為決定要素,而且還把它置於「中心」位置。新模型還添加了兩個「環」,內環表示國內環境的影響,包括一國的文化環境、制度環境和商業環境等,而外環則代表著國際環境的影響,如經濟全球化、區域集團化等。由於國內環境和國際環境的形成不是階段性的,而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並且其對一國貿易競爭力的影響從短期來看錶現為對競爭力的強弱是有利還是不利,從長期來看則是後者如何受前者的影響,所以本文將國內環境和國際環境歸結為輔助因素。波特將機遇作為「六要素」模型中的另一輔助要素,但本文考慮到機遇不可求的特性,並且其作用的發揮往往要通過改變一定的國內或國際環境才能產生影響,所以並未將其作為一個基本因素獨立出來,而是化入「環境」這一輔助要素之中了。

接下來本文將結合中印兩國的具體國情來逐一論述模型中的各個要素對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影響:

(一)要素條件

服務貿易的生產必須依託一定的生產要素,如旅遊服務需要優美的自然環境和濃厚的人文環境,金融、保險、銀行離不開雄厚的資本等等,生產要素是服務型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生產服務的要素也可以分為基本要素和高級要素,其中基本要素是指一個國家先天擁有的自然資源、地理位置、氣候條件、普通工人等要素。而高級要素則是通過投資和發展而創造的要素,如充足的資金、先進的技術、高素質的人才等。各國應當把自己的服務貿易競爭策略建築在發揮本國高級要素的優勢之上。由於高級要素也是變化的,今天的高級要素明天可能變成一般要素,因此,各國在發展國家競爭優勢時,關鍵是創造一種有利於高級要素生成、發展、不斷提高、升級換代的環境。正如波特所認為的,隨著科技的進步,一國要在國際競爭中取得競爭優勢,其環境優勢要比基本要素更為重要。

中國和印度皆為世界文明古國,歷史悠久,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旅遊資源,這為兩國旅遊業和旅遊貿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中國和印度人口數量眾多,為服務貿易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廉價的勞動力,但兩國勞動者在質上存在一定的差別,因而對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影響也不盡相同。尹翔碩、申朴(2005)通過對中國和印度1980-1989年和1990-2000年這兩個時間段內勞動、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這三種要素的積累對服務貿易出口增長的影響做了時間序列分析,發現中國勞動力積累對服務貿易出口增長的貢獻度很大,而印度人力資本積累對其服務貿易出口增長貢獻度較大,說明兩國服務貿易比較優勢的來源不同:中國服務貿易比較優勢主要來源於其豐裕的勞動力,而印度更多地來源於人力資本。由於一國人力資本的快速積累能夠為其現代服務貿易部門比較優勢的增強提供有利條件,所以必須大力發展教育以此來迅速積累人力資本。

原文地址:
http://www.gjmy.com/Print.aspx?id=15195

其他相關:

http://hi..com/jean5060/blog/item/7c86ddc8677ac6167e3e6f2e.html

http://xmwb.news365.com.cn/cjzq/t20051018_687307.htm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

J. 如何正確處理中印經貿關系

中印貿易關系發展是個經濟問題,但政治和安全上的因素也對其產生間接影響。從總體上看,中印雙方的交往不多,相互了解不夠,除近年來少數互訪過的官員、商人、學者外,兩國廣大民眾對對方的國情和政策缺乏基本了解,互信程度較低。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印度人擔心中國同巴基斯坦的合作會影響印度的安全,對中巴的密切關系依然懷有戒備心理,這使中印在政治上的互信度降低,影響兩國政治經濟合作的發展。其次,「中國威脅論」的影響,使印度對中國的快速發展產生畏懼心理,對中國商品產生抵制情緒,使得中國在印度的市場縮小,中印貿易發展受挫。另外,中印邊界和西藏問題也對邊境貿易的發展和貿易的便利運輸業產生很大的影響。
長期以來,中印貿易合作水平雖然不高,但基本保持平衡,中國盈餘有限。然而到2006年,印度對華貿易出現赤字由2005年的八億美元順差變為逆差41.2億美元。進入2007年,印度對華貿易赤字繼續上升,這一現象在印度引起了強烈反響。

印度媒體曾專門撰文建議印方採取措施,積極尋求並擴大對中國的出口產品種類,以縮減正在擴大的印方逆差。兩國貿易不平衡主要源於貿易結構的不合理。從進出口結構分析,印度對中國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初級產品,其中礦產品和農產品占其對中國出口總額的一半以上。而印度從中國進口的產品主要是機械製品、化學製品、金屬製品、纖維及紡織製品。印度對中國出口的產品多為資源密集型或勞動密集型產品,而中國對印度出口的產品主要為附加值較高的工業製成品,這種進出口結構使得印度產品在中國的市場有限,也容易產生貿易逆差。印度方面的媒體認為,如果不解決快速增長的中印貿易赤字問題,巨大的貿易失衡將會給兩國的經貿合作帶來障礙。

印度保守的市場准入政策也在客觀上阻止了中印經濟關系的進一步發展。首先,盡管印度已經推行了很多年經濟改革,但其內向型經濟特質十分明顯,整體的對外開放度並不高。其次,印度的貿易保護水平之高在全球的開放經濟體中位居前列,除了近30%的製成品平均關稅之外,印度還對進口維持著一系列的額外收費,各種非關稅措施紛繁復雜,貿易爭端立法不規范,解決程序也缺乏透明性。近年來印度關稅已陸續下調,但仍居較高水平。高關稅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中國商品的進入,阻礙了中印貿易的進一步發展。另外,印度政府的行政干預較多,辦事程序繁瑣,效率低下等欠佳的國內投資環境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中印經貿關系的進一步發展。

閱讀全文

與中印金融服務貿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理財通擼法 瀏覽:417
新興理財方式 瀏覽:899
股票型基金最後凈值怎麼確定 瀏覽:371
同花順股票基金是同一APP嗎 瀏覽:199
請查詢000173基金凈值 瀏覽:602
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及對策 瀏覽:6
有關鉬的股票 瀏覽:278
股票投資基礎 瀏覽:929
北向資金流入生物股份 瀏覽:927
二手車消費貸款 瀏覽:975
北大荒股票為什麼 瀏覽:840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會計 瀏覽:51
銀行融資的問題 瀏覽:981
didi融資 瀏覽:704
汽車龍頭股票 瀏覽:704
在股票上寫字 瀏覽:225
知乎信託 瀏覽:527
戰略配售基金轉託管什麼意思 瀏覽:710
土地抵押融資違規 瀏覽:288
拉取融資 瀏覽: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