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金融服務業面臨的挑戰

金融服務業面臨的挑戰

發布時間:2022-03-01 20:22:04

⑴ 在金融服務業工作的人面臨的挑戰和機會有哪些

在金融服務業工作的人面臨的挑戰,是智能機器人的使用,機會也是存在的可以應用自己的知識去去其他的行業應聘。

互聯網金融可能面臨哪些風險如何避免

第一是信用違約風險,即互聯網理財產品能否實現其承諾的投資收益率。例
如,阿里巴巴的余額寶當前的收益率低於5%,且余額寶的性質是貨幣市場基金。但網路百發的預期收益率高達8%,這就不由得讓我們想問,百發最終投資的基礎
資產是什麼?在全球經濟增長低迷、中國經濟潛在增速下降、國內製造業存在普遍產能過剩、國內服務業開放不足、影子銀行體系風險逐漸顯現的背景下,如何實現
8%的高收益?除了給企業做過橋貸款、以及給房地產開發商與地方融資平台融資外,還有哪些高收益率的投資渠道?
第二是期限錯配風險,即互聯網理財產品投資資產是期限較長的,而負債是期限很短的,一旦負債到期不能按時滾動,就可能發生流動性風險。當
然,金融機構的一大功能就是將短期資金轉化為長期資金,因此金融機構都會面臨不同程度的期限錯配,而其中的關鍵是錯配的程度。聯想到網路百發給出的承諾是
允許投資者隨時贖回,這無疑最大程度地加劇了流動性風險。既要允許隨時贖回,還能給出8%的預期收益率,這當然令缺乏經驗的投資者歡欣鼓舞,但也會令富有
經驗的投資者疑慮重重。
第三是最後貸款人風險。如
前所述,盡管商業銀行也面臨期限錯配風險、商業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也面臨信用違約風險與期限錯配風險,但與互聯網金融相比的一個重要區別是,商業銀行最終
能夠獲得央行提供的最後貸款人支持。當然,這一支持是有很大代價的,例如商業銀行必須繳納20%的法定存款准備金、自有資本充足率必須高於8%、必須滿足
監管機構關於風險撥備與流動性比率的要求等。相比之下,互聯網金融目前面臨監管缺失的格局,因此運營成本較低,但如果缺乏最後貸款人保護,那麼一旦互聯網
金融產品違約,最終誰來買單?互聯網金融企業有能力構築強大的自主性風險防禦體系嗎?
除上述傳統風險外,中國互聯網金融產品還面臨一系列獨特風險,以下筆者將按照重要性由高至低的排序來依次梳理這些風險:
其一是法律風險。目
前互聯網金融行業尚處於無門檻、無標准、無監管的三無狀態。這導致部分互聯網金融產品(尤其是理財產品)遊走於合法與非法之間的灰色區域,稍有不慎就可能
觸碰到「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非法集資」的高壓線。例如,前段時間湖北省的天力貸在運行半年後被擠兌、停止運轉後,就是被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而立案的。
由於缺乏門檻與標准,導致當前中國互聯網金融領域魚龍混雜,從業者心態浮躁、一擁而上,一旦形成互聯網金融泡沫,並出現較大幅度違約的格局,就很容易導致
中國政府過早收緊對互聯網金融的控制,從而抑制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中國的互聯網金融業應避免重蹈當年信託業、證券業發展初期的亂象。
其二是增大了央行進行貨幣信貸調控的難度。一
方面,互聯網金融創新使得央行的傳統貨幣政策中間目標面臨一系列挑戰。例如,虛擬貨幣(例如Q幣)是否應該計入M1?再如,由於互聯網金融企業不受法定存
款准備金體系的約束,這實際上導致了貨幣乘數的放大。又如,如何來看待傳統貨幣與虛擬貨幣之間的互動與轉化?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也削弱了中央政府
信貸政策的效果。例如,如果房地產開發商傳統融資渠道被收緊,那麼很可能會考慮到通過互聯網金融來融資。事實上,最近一年來中國互聯網理財產品的大發展,
其宏觀背景就與中國政府收緊了對影子銀行體系的監控,導致地方融資平台、房地產開發商等市場主體不得不尋找新的融資來源有關。
其三是個人信用信息被濫用的風險。首先,由互聯網金融企業通過數據挖掘與數據分析,獲得個人與企業的信用信息,並將之用於信用評級的主要依據,此舉是否合理合法?其次,通過上述渠道獲得的信息,能否真正全面准確地衡量被評級主體的信用風險,這裡面是否存在著選擇性偏誤與系統性偏差?
其四是信息不對稱與信息透明度問題。如前所述,目前互聯網金融行業處於監管缺失的狀態。那麼,誰來驗證最終借款人提供資料的真實性?有無獨立第三方能夠對此進行風險管控?如何防範互聯網金融企業自身的監守自盜行為?畢竟,有關調查顯示,目前在互聯網P2P類公司中,有專業的風險控制團隊的僅占兩成左右。
其五是技術風險。與
傳統商業銀行有著獨立性很強的通信網路不同,互聯網金融企業處於開放式的網路通信系統中,TCP/IP協議自身的安全性面臨較大非議,而當前的密鑰管理與
加密技術也不完善,這就導致互聯網金融體系很容易遭受計算機病毒以及網路黑客的攻擊。目前考慮到互聯網金融賬戶被盜風險較大,阻礙了不少人參與互聯網金
融,這其中絕非沒有專業的金融或IT人士。因此,互聯網企業必須對自身的交易系統、數據系統等進行持續的高投入以保障安全,而這無疑會加大互聯網金融企業
的運行成本,削弱其相對於傳統金融行業的成本優勢。

上所述,既然中國互聯網金融企業在起步階段就面臨如此之多的風險,那麼是否就應該以此為由放慢甚至扼殺這一寶貴的金融創新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有關各方
應該在充分考慮潛在風險的基礎上,推動互聯網金融的穩步、可持續發展。筆者提出的相關建議包括:第一,應充分加強行業自律。用行業准入來替代政府審批,通
過加強行業協會的作用,有助於規范行業的發展,並避免政府的過度介入。目前的中關村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以及互聯網金融千人會等,都是有益的嘗試;第二,
應該加強投資者教育,充分向投資者提示投資互聯網金融產品可能面臨的風險,且這一風險顯著高於投資類似的傳統金融產品的風險;第三,應該加強網路安全管
理,從更高層次上來防範黑客攻擊導致的系統癱瘓;第四,監管機構應該構建靈活的、富有針對性與彈性的監管體系,既要彌補監管缺位,又要避免過度監管。

⑶ 未來資產管理公司將會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

金融改革特別是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加快,將有力推動金融服務業轉型和創新,像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這類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發展前景廣闊。同時,這種大型金融機構的競爭也比較激烈

⑷ 我國汽車金融服務體系面臨現實挑戰有哪6個方面

我國汽車金融服務體系面臨現實,挑戰有哪六個方面,我國的金融體系的話面對挑戰,必須要面對過國外的一些金融服務體系的一些排期,所以一定要提高自身的能力。

⑸ 金融行業伺服器從哪些方面應對業務新挑戰

互聯網金融模式確實表現出了很強的創新性和競爭性。在支付領域,第三方支付和移動支付近幾年發展迅速。但這不代表其會帶來根本性的替代:雖然一些互聯網平台內部產生了新型的支付工具

⑹ 金融服務業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

1、金融能夠提高投融資水平和效率
金融對區域經濟發展有多兩方面的促進作用:一是可以增加要素總量,起到要素的集聚效應;二是通過提高要素生產率,比如資本的生產效率,投融資效率等來促進經濟發展。

金融具有資本積累效應與資本配置效率,後兩者對經濟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

——在資本的總量集聚上,金融發展可以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充足的資本積累,在以哈羅德—多馬模型、索洛模型等為代表的傳統經濟增長理論中,資本積累是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

而金融可以通過更好地動員儲蓄,作用於資本積累,進而對經濟增長起到推動作用。

金融能夠提高儲蓄和資本積累水平,提高投融資水平能力,金融發展對投資的擴大具有直接決定作用,影響投資的供給效應和需求效應,並通過投資的乘數效應,加速經濟發展。

金融市場可以通過兩種形式起到資本的集聚效應。一種是直接融資形式;一種是間接融資形式。在直接融資方面,如通過證券市場可以提高全社會的資金集聚水平。

在間接融資上,由於銀行等信用中介的存在,可以通過更好地聚集現有的金融資源和更好地動員可用的儲蓄,並通過貸款規模的擴大,促進資本積累水平的增加。

——在資本配置效率上,金融直接決定著投融資的效率。我們提出兩個效率:一個是融資效率;第二,能夠提高投資效率。

融資效率也就是資本集聚的效率。通過金融的發展,可以提高融資轉換為投資的效率。比如儲蓄轉化為投資的效率和證券市場融資效率等等這意味著投資的效率提高。

儲蓄並不是全部被轉化為投資進而促進經濟發展的,在實現中往往有相當部分儲蓄在轉化為投資的過程中被浪費掉了。

一個低效率、甚至是無效的金融體系是造成這種浪費的主要原因。如果金融發展能夠降低這種浪費,也就是儲蓄能夠轉換為投資的比率,就能提高經濟增長率。

競爭機制的缺乏,某些制度限制等因素都是造成金融低效的原因,從而使得儲蓄在轉化為投資的過程中被白白的浪費掉了。

另外,金融的發展,尤其是證券市場的發達,可以提高直接融資的效率.

2、金融能夠促進技術進步,吸引優秀人才

上面我們已經介紹了金融的本質是實現資本的優化配置,通過將資金配置到生產效率最高的項目中去,可以提高資本的邊際生產率,同時提高技術進步率,進而促進經濟增長。

因此,一個有效的金融體系將可以更好地分配資金,提高進步水平,進而促進經濟增長。

另一方面,同金融推動知識和資本的結合一樣,金融也推動和促進了技術和資本的結合進程。新技術的誕生往往伴隨著高風險。

而金融體系與工具的發展可以起到分散投風險的目的。金融的發展使得通過投資組合降低風險,從而對高風險的產業進行投資成為可能,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將進一步推動技術發展。

此外,金融業不僅可以通過資金融通,促進經濟增長,而且自身也可以吸納就業,提供金融服務。從就業結構來看,隨著金融的發展,金融部門的從業人員比重在不斷上升。

而金融業是知識密集型的產業,對人力資本的集聚效應明顯。一個例子是隨著幾十年證券市場的發展,培養和吸引了大批證券從業人員,為推動經濟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隨著經濟不斷金融化、金融活動的日益深化,不僅金融從業人員,而且對所有參與經濟活動的人而言,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金融直接推動了知識資本化的過程。知識作為一個新的重要生產要素,正發揮其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知識有不能單獨發揮作用,其必須同資本相結合才能發揮作用。

而金融的發展,實現和加速了知識同資本的結合過程。

3、金融可以改變企業組織結構和企業規模
如果沒有金融的支持,企業的成長和規模擴張是不可能實現的,而大型跨地區甚至跨國企業往往也是一個地區的經濟支柱。

企業的規模擴張大致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通過要素投入實現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另一種是通過收購兼並或資產重組實現經濟規模的擴大。

在前一種情況下,企業往往要藉助銀行或資本市場來實現;而後一種情況大多是通過資本市場完成的——這種擴張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周期更短,但要求企業更加熟悉金融和資本市場。

4、金融能夠促進區域經濟的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

金融的發展及深化對產業結構影響可從兩方面解釋:

首先,金融業的發展直接體現為金融業的產出較大,這在統計核算中不僅表現為GDP總量的擴大,同樣表現為第三產業增長加快,第三產業比重增大,產業結構優化。金融發展本身就是經濟發展的一部分。

金融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互為因果、相互作用、相互促進。一方面,金融產業本身就是區域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從這一角度而言,發展金融產業本身同發展經濟是一個概念。

另一方面,經濟發展程度越高,其對金融發展的需求也就越大。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金融產業佔GDP的比重也會呈現出逐漸提高的趨勢。

因此,金融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互為因果,相互促進。金融產業的比例提高就是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的一個重要表現。

其次,金融業的發展可以促進各產業不同程度的增長,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及優化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資本在不同產業的流動及通過一定宏觀調控方式進行再配置。

金融對產業結構的形成和調整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主要作用傳遞機制如下:金融——影響儲蓄和投資——影響資金(資本)結構——影響生產要素分配結構——影響產業結構。

金融可以通過資本的優化配置,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產業結構的失衡及調整的困難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與此相伴的是金融發展的滯後,兩者具有明顯的相關性;

而金融業得以較快地發展則為產業的優化提供資金及資本支持,為產業結構調整營造良好的資本環境,而加快產業結構優化。

金融可以通過調整信貸方向和結構,集中資金,加大對基礎設施、基礎產業、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投資力度,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也可以通過引導優勢企業上市融資,以上市公司發展帶動產業結構升級。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是上海市政府。

在過去的一、二年時間里,上海市政府有計劃、有步驟地對上海上市公司實行資產重組,使20多家非上市公司的高科技企業通過重組成為上市公司。

5、金融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模式
金融對區域經濟發展有促進作用,但是,在如何發展金融產業,從而推動經濟增長上就存在兩種具體模式。即市場主導型金融模式和政府主導型金融模式。

所謂市場主導型金融模式強調在銀行和證券市場在融資上的主導作用。市場主導型金融模式而言,它是以商業化的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為依託的。

所謂政府主導型金融模式是指在金融體系不健全、金融市場不發達的情況下,通過政府的作用,利用政府信用實現對資金導向的倡導機制與矯正補充機制。

政府主導型金融模式又分為政策引導型和直接投資型。前者強調政策的引導體現在通過實施一定的財政稅收政策和金融政策,實現投資與產業政策的相互協調,達到資金融通的目的。

而後者則強調發展中都有若乾重點產業或新興產業,它們對經濟發展至關重要,但這些行業往往資金需求量大、投資回收期長、風險高,私人金融機構難以承擔其融資。

故在政策性金融方面政府也往往直接參與資金的配置,也稱為直接投資型政策性金融。

為此,可由政府出面建立一些帶有官方色彩的政策性金融機構,向私人(民間)金融機構不願提供資金、無力提供資金以及資金不足的重點、新興部門進行投資和貸款。

但在此我們必須強調的是,這些金融機構必須按市場化規范而不是按行政方式進行管理而運作,否則會造成資源浪費和效率低下的結果。

(6)金融服務業面臨的挑戰擴展閱讀:

金融服務業特徵:

就金融服務業而言,與其他產業部門相比,金融服務業同樣具有一些顯著的特徵,比如:

1、金融服務業的實物資本投入較少,難以找到一個合適的物理單位來度量金融服務的數量。

這也就無法准確定義其價格,從而也無法編制准確的價格指數和數量指數,因此金融服務業的產出也就難以確定和計量。

2、傳統金融服務業的功能是資金融通的中介,而現代金融服務業則具有越來越多的與信息生產、傳遞和使用相關的功能,特別是由於經濟活動日益「金融化」。

所以,金融信息越來越成為經濟活動的重要資源之一。

3、金融服務業傳統上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而隨著金融活動的日趨復雜化和信息化,金融服務業逐漸變成了知識密集和人力資本密集的產業。

人力資本的密集度和信息資源的多寡在現代金融服務業中已經成為決定金融企業創造價值的能力以及金融企業生存和發展前景的重要因素。

4、在當今這樣一個國內和國際競爭加劇的時代,金融服務業正處於大變革的過程之中。

信息技術、放鬆管制和自由化的影響已經永遠改變並在不斷重新塑造著金融服務業領域,而且這種趨勢還將持續下去。

金融服務業即從事金融服務業務的行業。我國金融服務業目前包括(不含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四個分支:

銀行,證券,信託,保險。金融、保險業包括: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其他銀行、信用合作社、信託投資業、證券經紀與交易業、其他非銀行金融業和保險業等。

金融服務業主要提供金融的存貸、社會資金收縮、擴放,金融領域消費的管理和設計,對金融產品設計,對消費支付方式提供和創新,金融服務業成為現代社會不可缺少的重要服務手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金融服務業



⑺ 互聯網金融平台從事供應鏈金融服務有哪些優勢又面臨哪些挑戰

互聯網金融具有以下的風險性:
1、是信用違約風險,即互聯網理財產品能否實現其承諾的投資收益率。
例如,阿里巴巴的余額寶當前的收益率低於5%,且余額寶的性質是貨幣市場基金。但網路百發的預期收益率高達8%,這就不由得讓我們想問,百發最終投資的基礎資產是什麼?在全球經濟增長低迷、中國經濟潛在增速下降、國內製造業存在普遍產能過剩、國內服務業開放不足、影子銀行體系風險逐漸顯現的背景下,如何實現8%的高收益,除了給企業做過橋貸款、以及給房地產開發商與地方融資平台融資外,還有哪些高收益率的投資渠道;
2、期限錯配風險,即互聯網理財產品投資資產是期限較長的,而負債是期限很短的,一旦負債到期不能按時滾動,就可能發生流動性風險。當然,金融機構的一大功能就是將短期資金轉化為長期資金,因此金融機構都會面臨不同程度的期限錯配,而其中的關鍵是錯配的程度。聯想到網路百發給出的承諾是允許投資者隨時贖回,這無疑最大程度地加劇了流動性風險。既要允許隨時贖回,還能給出8%的預期收益率,這當然令缺乏經驗的投資者歡欣鼓舞,但也會令富有經驗的投資者疑慮重重;
3、最後貸款人風險。
如前所述,盡管商業銀行也面臨期限錯配風險、商業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也面臨信用違約風險與期限錯配風險,但與互聯網金融相比的一個重要區別是,商業銀行最終能夠獲得央行提供的最後貸款人支持。當然,這一支持是有很大代價的,例如商業銀行必須繳納20%的法定存款准備金、自有資本充足率必須高於8%、必須滿足監管機構關於風險撥備與流動性比率的要求等。相比之下,互聯網金融目前面臨監管缺失的格局,因此運營成本較低,但如果缺乏最後貸款人保護,那麼一旦互聯網金融產品違約,最終誰來買單?互聯網金融企業有能力構築強大的自主性風險防禦體系嗎;
除上述傳統風險外,中國互聯網金融產品還面臨一系列獨特風險,以下筆者將按照重要性由高至低的排序來依次梳理這些風險:
4、法律風險。
目前互聯網金融行業尚處於無門檻、無標准、無監管的三無狀態。這導致部分互聯網金融產品(尤其是理財產品)遊走於合法與非法之間的灰色區域,稍有不慎就可能觸碰到「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非法集資」的高壓線。
由於缺乏門檻與標准,導致當前中國互聯網金融領域魚龍混雜,從業者心態浮躁、一擁而上,一旦形成互聯網金融泡沫,並出現較大幅度違約的格局,就很容易導致中國政府過早收緊對互聯網金融的控制,從而抑制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中國的互聯網金融業應避免重蹈當年信託業、證券業發展初期的亂象。
5、增大了央行進行貨幣信貸調控的難度。
一方面,互聯網金融創新使得央行的傳統貨幣政策中間目標面臨一系列挑戰。例如,虛擬貨幣(例如Q幣)是否應該計入M1?再如,由於互聯網金融企業不受法定存款准備金體系的約束,這實際上導致了貨幣乘數的放大。又如,如何來看待傳統貨幣與虛擬貨幣之間的互動與轉化;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也削弱了中央政府信貸政策的效果。例如,如果房地產開發商傳統融資渠道被收緊,那麼很可能會考慮到通過互聯網金融來融資。事實上,最近一年來中國互聯網理財產品的大發展,其宏觀背景就與中國政府收緊了對影子銀行體系的監控,導致地方融資平台、房地產開發商等市場主體不得不尋找新的融資來源有關。
6、個人信用信息被濫用的風險。首先,由互聯網金融企業通過數據挖掘與數據分析,獲得個人與企業的信用信息,並將之用於信用評級的主要依據,此舉是否合理合法;其次,通過上述渠道獲得的信息,能否真正全面准確地衡量被評級主體的信用風險,這裡面是否存在著選擇性偏誤與系統性偏差;
7、信息不對稱與信息透明度問題。如前所述,目前互聯網金融行業處於監管缺失的狀態。那麼,誰來驗證最終借款人提供資料的真實性,有無獨立第三方能夠對此進行風險管控,如何防範互聯網金融企業自身的監守自盜行為,畢竟,有關調查顯示,目前在互聯網P2P類公司中,有專業的風險控制團隊推薦小財迷。
8、技術風險。
與傳統商業銀行有著獨立性很強的通信網路不同,互聯網金融企業處於開放式的網路通信系統中,TCP/IP協議自身的安全性面臨較大非議,而當前的密鑰管理與加密技術也不完善,這就導致互聯網金融體系很容易遭受計算機病毒以及網路黑客的攻擊。目前考慮到互聯網金融賬戶被盜風險較大,阻礙了不少人參與互聯網金融,這其中絕非沒有專業的金融或IT人士。因此,互聯網企業必須對自身的交易系統、數據系統等進行持續的高投入以保障安全,而這無疑會加大互聯網金融企業的運行成本,削弱其相對於傳統金融行業的成本優勢。

⑻ 互聯網金融給傳統金融服務業帶來哪些挑戰

與銀行相比互聯網金融的優勢
主要採取線上操作,交易成本低。盡管目前還沒有互聯網金融公司與商業銀行管理費用的比較數據,但根據普華永道的調查,美國銀行業一筆交易通過網點完成的平均成本為4美元,通過手機銀行的平均成本為0.19美元,通過網銀的成本為0.09美元,即網點的交易成本是網銀的40倍。由於互聯網金融公司的主要交易是通過網路完成的,基本上沒有物理網點,也不需要隊伍龐大的營銷人員,加之流程相對簡單,而商業銀行通常都有眾多的物理網點、有眾多的前台營銷人員、中後台管理人員,因此互聯網金融公司的管理成本相對傳統商業銀行具有一定優勢。
幾乎不受金融監管,存在制度套利。互聯網P2P公司的業務模式主要分為互聯網金融服務(網路基金、保險(放心保)銷售和融資)和金融的互聯網居間服務兩類,其中互聯網金融的融資服務實際上在履行傳統商業銀行的融資功能,即實現儲蓄投資功能的轉換。目前商業銀行的存款負債業務接受嚴格的監管,存款需要向央行上繳約20%的存款准備金,貸款余額需要接受75%的存貸比限制。更重要的是,商業銀行需要滿足8%的最低資本充足率的要求。另外,銀行還要接受監管機構對其流動性、合規性、反洗錢等方面的定期、不定期的檢查。而互聯網金融P2P公司卻可以不受這些監管規則的約束,尤其是可以不受資本充足率這一杠桿倍數的限制,這使得P2P公司的貸款業務擴張不受資本的約束,可以實現快速的擴張。簡言之,P2P公司相對銀行通過監管套利實現較快增長。
運用互聯網先進技術,在信息獲取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傳統商業銀行在信用風險評級時提供的利潤、現金流等財務數據,即銀行信息主要依賴貸款申請人提供和調查人員的搜集,而互聯網金融P2P公司則通過社交網路(像Facebook)、電商平台、搜索引擎、雲計算等互聯網平台或技術獲取客戶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等信息,然後運用數據挖掘、模型分析等技術手段,對借款人的還款意願及還款能力進行准確評估。因此,互聯網金融公司相對傳統商業銀行,可以更好地解決小微金融客戶的信息不對稱,更准確地識別和評估客戶風險,實現科學地資產定價和風險管理。
與銀行相比互聯網金融P2P公司的劣勢
資產負債規模相對較小。無論是全球還是國內,無論是單個互聯網金融P2P公司,還是互聯網金融整體,從信貸規模、負債規模等都無法與傳統商業銀行同日而語。資料顯示,國內互聯網金融公司中最具影響的阿里金融,其小微貸款余額約200億元,吸儲產品余額寶余額約500億元,而2013年三季度工行貸款總額為9.6萬億元,存款總額為14.7萬億元,分別是阿里金融的480倍和294倍。《中國P2P借貸服務行業白皮書2013》的數據顯示,2012年末,P2P貸款服務平台超過200家,可統計的P2P平台線上線下借貸規模在500億~600億元之間,而2013年10月銀行業貸款余額為70.8萬億元,可見短期內互聯網金融貸款規模和傳統銀行遠不是一個量級。
融資渠道少,經營風險高。傳統商業銀行,尤其是上市銀行可運用眾多融資方式,包括發行股票、債券、同業拆借、央行貸款、發行理財產品、吸收存款、轉讓貸款等,但互聯網金融公司除了通過高收益金融產品(余額寶)吸引存款之外,其他融資渠道較少,因而,互聯網金融公司面臨著巨大的流動性風險。另外,中國缺乏成熟的個人徵信體系和類似Facebook那樣的實名社交網站,這導致中國互聯網金融公司貸款面臨更高的違約風險,致使互聯網金融公司面臨較高的信用風險。據「網貸之家」統計,2013年1至11月,出現危機或關停的網貸公司有49家,一些公司老闆甚至已「攜款跑路」。
信息披露不充分,資本杠桿倍數過高。由於互聯網金融P2P公司不受銀監會、央行和證監會等機構的監管,沒有披露類似銀行的存貸比、存款准備金率、資本充足率、撥備覆蓋率、不良率等指標,甚至沒有披露基本的財務報表,因而投資者(借款人)對互聯網金融公司的風險難以判斷,而且當互聯網金融公司違約或破產時投資者的損失得不到補償。另外,互聯網金融公司用來緩沖貸款損失的自有資本明顯不足。數據顯示,2012年互聯網金融公司「溫州貸」、「人人聚財」注冊資金均為500萬元,「人人貸」、「拍拍貸」、「中寶投資」的注冊資金均為100萬元,而它們在2012年的交易額分別達到20.7億元、8.5億元、3.97億元、3.4億元、13.45億元,如果以銀行的標准計算這些互聯網金融公司的資本充足率,估計不會超過3%,這使得互聯網金融公司的資本杠桿倍數超過30倍,與破產之前的雷曼相當。
對銀行業的啟示
1、大力發展網路銀行、手機銀行等電子銀行渠道,降低傳統銀行的經營成本。
2、充分運用社交網路、大數據、雲計算、搜索引擎、電商交易數據和數據挖掘等計算機、互聯網技術對小微金融客戶進行信用評級和貸款定價。利率市場化和金融脫媒已勢不可擋,中國銀行過度依賴利差收入的盈利模式面臨挑戰。大力發展銀行具有定價優勢的小微金融已成銀行業的共識,但由於小微企業並沒有可信的財務報表數據,運用傳統的方式並不能獲取所需的財務信息。銀行業可以借鑒互聯網金融公司處理信息的經驗,運用社交網路(例如Lending Club與Facebook合作)、雲計算、搜索引擎、電商交易數據等互聯網、計算機技術或平台,運用數據挖掘、模型分析等技術手段,對小微客戶的還款意願及還款能力進行准確評估,從而有效控制信貸風險,並實現交叉銷售。
3、借鑒互聯網金融P2P公司經驗,發展節省資本的P2P撮合業務。由於中國銀行業資產規模保持快速增長,而資本補充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因而銀行業發展面臨資本充足率的約束。目前銀監會對大型銀行和中小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要求分別為11.50%和10.50%,部分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勉強達到規定的資本充足率要求,因此,調整資產和業務結構,大力發展低資本消耗業務是銀行業的必然選擇。建議物理網點不具優勢的中小型銀行通過建立P2P平台(可借鑒招商銀行(行情,問診)的小企業e家投融資平台),在監管政策許可的情形下,適度發展針對小微企業、零售客戶的P2P投融資撮合業務,增加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減輕補充資本的壓力。

⑼ 隨著金融市場開放,中國金融產業發展面臨了哪些機遇和挑戰

從國內發展看,我國具備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的諸多有利條件。一是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邁上新台階,今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有望突破4000美元,正在由中低收入國家向中高收入國家邁進。二是國內市場加快成長,巨大的消費潛力可以轉化為經濟持續發展的強勁動力。三是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推進,服務業和新興產業發展空間巨大。我國要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這將增強新興產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四是加快推進城市化進程,可以創造出基礎設施和住宅等巨大的投資需求以及農業轉移人口轉化為城鎮居民而形成的巨大消費需求。五是深化改革的潛力巨大。改革可以改善資源使用效率,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速度,將成為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的強勁動力。
總體看來,中國綜合國力增強,並且已經從金融危機中復甦,具備了進一步改革和轉型的基礎。從特定意義上說,一些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因素,例如消費貢獻降低、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完善、儲蓄率過高等,也同樣可以通過改革來促使其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這個過程其實也正是結構調整的過程。

⑽ 求 《我國金融服務貿易市場開放面臨的挑戰及對策》任務書、開題報告書((

一、金融服務貿易發展概況 7-13

(一) 金融服務貿易的迅速發展 7-8

(二) 國際金融服務貿易快速發展的原因 8-10

(三) 各國開放國內金融服務貿易市場的原因 10-13

二、金融服務貿易市場開放的效應分析 13-21

(一) 金融服務貿易市場開放的經濟收益 13-17

(二) 金融服務貿易市場開放的負面效應 17-21

三、我國金融服務貿易市場開放現狀 21-30

(一) 中國金融服務貿易市場的開放進程 21-25

(二) 我國金融服務貿易市場開放收到的效益 25-28

(三) 我國金融服務貿易市場開放的優勢 28-30

四、我國金融服務貿易市場開放面臨的挑戰及對策 30-44

(一) 金融服務貿易市場開放存在的風險 30-31

(二) 我國金融服務貿易市場開放存在的問題 31-37

(三) 我國發展金融服務貿易市場開放的對策 37-44

結論 44-46
對不起只能給你個提綱了

閱讀全文

與金融服務業面臨的挑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新光重組價格 瀏覽:765
關於基金理財的結束語 瀏覽:160
2019年期貨禮拜休市時間 瀏覽:902
古風股票 瀏覽:424
理財師解綁 瀏覽:522
山西中誠信託 瀏覽:996
理財通擼法 瀏覽:417
新興理財方式 瀏覽:899
股票型基金最後凈值怎麼確定 瀏覽:371
同花順股票基金是同一APP嗎 瀏覽:199
請查詢000173基金凈值 瀏覽:602
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及對策 瀏覽:6
有關鉬的股票 瀏覽:278
股票投資基礎 瀏覽:929
北向資金流入生物股份 瀏覽:927
二手車消費貸款 瀏覽:975
北大荒股票為什麼 瀏覽:840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會計 瀏覽:51
銀行融資的問題 瀏覽:981
didi融資 瀏覽: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