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1世紀的重大國際金融事件有哪些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 2008年由歐美經濟的影響導致全球金融危機 2011年的希臘債務危機 歐洲經濟衰退
B. 求07年至今中國金融大事件和對中國影響巨大的國際金融大事件
這些大事件有美國次貸危機、歐債危機、亞投行發起及成立、人民幣進入SDR等。
這些內年的容金融大事件很多,無法意義追溯,選擇幾個有代表性的事件。
1、國內金融大事件
2007年,股市大漲,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成立,中國投資公司成立,中行、工行上市創下多個中國及世界之最。
2008年,央行頻繁降息,多家金融機構海外投資出現巨大風險
2009年,國務院批准人民幣跨境交易試點,創業板誕生
2010年,四大國有銀行上市收官,銀行參股保險開始
2011年,第三方支付正式進入監管時代,銀行業新監管標准形成
2012年,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提速,銀行業國際化加快,國家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
2013年,同業業務泛濫、流動性緊張、影子銀行爆發式增長,監管部門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2014年,滬港通——資本市場國際化的里程碑,深圳前海微眾銀行開業,首家互聯網銀行
2015年,存款保險制度實施,人民幣加入SDR
2、對中國影響巨大的國際金融大事件
2007年初見端倪,2008年美國正式承認的美國次貸危機。
從2009年12月起至今的歐債危機。
2009年至今國際金價先暴漲後暴跌
2015年,亞投行由中國發起成立,多個國家積極響應
C. 請列舉20世紀90年代一些重大國際金融事件,並說明匯率波動對經濟的影響
1997年7月2日,亞洲金融風暴席捲泰國。不久,這場風暴波及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和韓國、中國等地。泰國、印尼、韓國等國的貨幣大幅貶值,同時造成亞洲大部分主要股市的大幅下跌;沖擊亞洲各國外貿企業,造成亞洲許多大型企業的倒閉,工人失業,社會經濟蕭條。
打破了亞洲經濟急速發展的景象。亞洲一些經濟大國的經濟開始蕭條,一些國家的政局也開始混亂。泰國,印尼和韓國是受此金融風暴波及最嚴重的國家。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和香港也被波及,中國大陸和台灣則幾乎不受影響。
影響
這次金融危機影響極其深遠,它暴露了一些亞洲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的背後的一些深層次問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不僅是壞事,也是好事,這為推動亞洲發展中國家深化改革,調整產業結構,健全宏觀管理提供了一個契機。
由於改革與調整的任務十分艱巨,這些國家的經濟全面復甦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但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成長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經過克服內外困難,亞洲經濟形勢的好轉和進一步發展是大有希望的。
(3)國際金融事件評述擴展閱讀
影響
(一) 匯率變動對進出口貿易收支的影響
匯率變動會引起進出口商品價格的變化,從而影響到一國的進出口貿易。一國貨幣的對外貶值有利於該國增加出口,抑制進口。反之,如果一國貨幣對外升值,即有利於進口,而不利於出口;匯率變動對非貿易收支的影響如同其對貿易收支的影響。
(二)匯率變動對國內物價水平的影響:一是對貿易品價格的影響;二是對非貿易品價格的影響。
(三)匯率變動對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匯率變化對資本流動的影響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本幣對外貶值後,單位外幣能摺合更多的本幣,
這樣就會促使外國資本流入增加,國內資本流出減少;二是如果出現本幣對外價值將貶未貶、外匯匯價將升未升的情況,則會通過影響人們對匯率的預期,進而引起本國資本外逃。
(四)匯率變化對外匯儲備的影響。貨幣貶值對一國外匯儲備規模的影響;儲備貨幣的匯率變動會影響一國外匯儲備的實際價值;匯率的頻繁波動將影響儲備貨幣的地位。
D. 08-09年全球金融危機的事件及事件分析
一、金融危機爆發的影響:
2008年的9月份裡面, 雷曼兄弟這個美國企業的名字,頻頻出現在各大媒體的報道中。我就很奇怪,為什麼一個美國企業的破產會引起這么大的騷動?接著,接二連三地,美林低價售賣給美國銀行,美國政府投入巨款救援AIG集團……,這些大大小小令人不安的新聞都預兆一場大風暴將要來臨。
而這一切僅僅是危機的開始?在隨後的短短2個多月的時間里,金融危機迅速席捲全球並開始危及各個國家的經濟?全球股市大跌?金融機構陷入困境?汽車紡織企業相繼倒閉?失業率大幅上升……種種跡象表明全球經濟已經開始下滑。
由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對世界各國經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這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幾乎沒有一個國家免遭打擊。2008 年第四季度美國經濟為負增長;銀行倒閉數超過了前5 年的總和;失業率達到16 年來最高點。英國皇家蘇格蘭銀行創下了英國企業史上最大虧損記錄;北歐的冰島到了國家破產的境地。我國出口業也受到了巨大的影響,農民工失業人數繼續上升。那麼,到底這次世界性金融危機產生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呢?
二、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
在我看來,金融危機它的最大影響發生在歐美眾多的資本主義社會中,它的根源始終離不開該經濟體制的缺陷,我從書上看到一個很專業的名詞——生產剩餘價值。雖然,現在的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已經不是那種以前馬克思所定義的純粹以資本為所有目的的社會。但是,由於與生俱來的價值觀念不同,資本主義社會,在我們看來,就是奢侈與享樂的天堂。隨著他們的經濟和科技的迅猛發展,慾望的日益膨脹,導致了周期性的經濟危機。而這次由「次貸危機」這條導火線所引爆的新一輪經濟危機,正正說明了這一點。
我總體看了下,近幾年美國經濟的走向,正如許多評論家說預測的:經濟發展速度下降---政府下調利率刺激經濟增長----市場利率下降---信貸擴張-----銀行為謀求高額利潤-----貸款給信用差的客戶-----次級住房抵押貸款的積累------經濟發展高漲發生通貨膨脹----政府為抑制通貨膨脹提高利率-----次級貸款者還不起貸款------次貸危機-----金融危機。
這樣,一個馬克思的邏輯清晰地呈現在我們面前:資本制度的內在矛盾—有效需求不足—生產過剩—透支消費—違約率上升—經濟危機。
美國的過度消費和亞洲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的過度儲蓄是這次危機爆發的深層原因。美國人乃至許多西方國家的人,長期以來消費過度,他們嚮往先享受再付出的生活。當他們遇到財政上困難的時候,他們才會去努力攢錢。另外,我覺得西方社會的貧富差距很嚴重,雖說有政府的福利保障系統,那些窮人不至於風餐露宿、流落街頭、衣不掩體的地步,但是對比著富人們那些大魚大肉,高床軟枕的奢侈生活,有誰不想生活過得更好?在利益的驅使下,加上眾多銀行所發放的貸款優惠政策,他們終於選擇了過著貸款的生活。這種貸款的金融體制其實風險是十分大的,一旦產生信用危機,就足以拖垮這個國家的金融體系。
在這么多年來,聽新聞的報道,美國的對外經濟表現為長期貿易逆差,這些逆差主要靠印刷美元「埋單」。而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和石油生產國居民則是儲蓄過度,長期貿易順差,積累起大量的美元儲備。這些美國經濟體外的美元儲備需要尋找對應的金融資產來投資,這就為華爾街金融衍生品創造、美國本土資產價格的泡沫化提供了基礎。
1990年代後期,美國的金融業吸收著來自全球的資金不斷壯大,金融產業成為了一個大產業,吸納大量的就業,產生大量的產值。但是,虛擬經濟一旦脫離實體經濟,必定演變成一種虛幻經濟。如果將華爾街的金融產業視作一台巨大的晝夜不停運作的「機器」,它一方面吸納全球金融資源,同時通過其「生產」變成全球各地一個個投融資項目,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用資本在生產中獲得的收益回報給全球投資者。如此循環,華爾街的金融產業是沒有問題的。或者,這些金融產品的創造立足美國本土的實體經濟,能促使美國實體經濟的發展,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那麼危機出現的概率也可以大大下降。然而,由於美國經濟和世界經濟周期已經進入IT周期波段的末尾,缺乏投資機會,而且美國已經將大量的製造業轉移到國外,通過製造業信息化而提升勞動生產率的機會也失去,近期又不可能有大量的科技創新項目吸納融資。在這種情況下,華爾街金融資產的供應沒有堅實的實體經濟發展作為支撐,如同用紙包裝著水庫一樣。
近年來,美國房地產投資異軍突起,這應該算是實體經濟的一部分,但是這些房地產的銷售對象主要是美國中下收入階層。在美國製造業轉移的情況下,中下階層的收入難以提高,在金融資產泡沫推動下的房地產價格的不斷上升,最終把他們逼到破產的地步,引發了世界性債務危機。因此,這次金融危機的本質是「次貸」引發的金融危機,而金融衍生產品的創新只是放大了「次貸」危機,將美國「次貸」危機演變成全球性金融風暴。
為什麼這次金融危機影響至深,范圍之廣比1997年的金融風暴還厲害?我認為,目前全球化的程度已經越來加深了,而且通過信息高速公路的發展,全球資金流動變得越來越緊密了。美國作為全球的金融科技中心,其跨國企業的脈絡滲透到不同的國家,所以在這次危機置身事外,幾乎是不可能的。每個國家所能做到的事,就是盡量減輕危機所帶來的影響。至於我們中國,作為新崛起的經濟大國,承擔著風險比機遇要多。
三、危機下的中國:
在這樣的經濟形勢下,我們中國比往年少吸收了外國的投資,出口的貿易額也有所下降。以我們珠江三角洲為例,我們的製造業體系很大程度是依賴外國的資金來進行進出口的製造加工,這些產業也多數是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的產業,一旦撤走了外商投資,很多中小型的廠家商家就面臨倒閉的境地。這樣不僅使我們的產業結構有所改變,而且會伴隨大量失業人員,引起社會動盪。
另外,宏觀上看,假如美國真的大印美金來轉嫁危機,把握這大量美元儲備美國債券的中國可能就遭受嚴重的損失了。到時候,中國的赤字就大幅上升,中國人民創造的財富就在這次的危機中白白流失了。還有最受影響的中國股市,無數股民在這個水深火熱的世界中掙扎。不過,也好像聽到了不錯的消息,就是很多國有和民營企業紛紛趁低吸納,收購世界大品牌,將他們收歸「國有」。希望隨著收購外國企業,吸收他們的高新技術和先進管理手段,打造國內自主創新品牌,由「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同時拉動國內內需,增加出口份額。
我認為,在目前危機還沒有明朗改善的時期,我們中國應該:
1、做好本分。不斷完善國內的經濟體制,尤其是金融監管體系和社會體系,統籌好城鄉之間和貧富之間的發展問題,以充實完整健康的體制應對未知的風險。
2、擴大內需。讓人民合理拉動國內需求,從而使更多的企業廠家進行生產,拉動就業率,改善人們生活。
3、注意環境保護和節約能源,發展高新環保產業,自主創新開創品牌。
四、對危機引發的國際爭端的擔憂:
現在,國際最為激烈的焦點就是朝核問題,我對朝鮮非常擔心。不知道我想得對不對,我擔心的是歷史重演。
我記得在歷史書上看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的背景是在1938年的那場經濟危機之下的,資本主義國家為了轉嫁危機帶來的損失,就通過戰爭一方面轉移國內注意力,另一方面大發戰爭財。而在這個同樣敏感的時刻,偏偏朝鮮這個國家不好好收著本分,來發展核武器,擾亂了國際的安寧。
我擔心的是,美國會不會趁機,通過聯合國安理會的強烈反感,來實施軍事行動,企圖轉嫁危機。雖然說現在世界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大規模的戰爭是打不起來的,但是,一旦涉及中國和日本這兩大經濟國家,那後果可就不能設想了。假如美國真的有機會來干涉朝鮮的內政,就有可能將戰火蔓延到有大量美元儲備的中國來,而且日本這個在本次危機受傷最嚴重之一的國家,也可能插手搞局。這樣一來,事情就變得復雜起來了。希望,中國憑著一貫和平的作風,和作為大國的影響力下,在國際紛爭中斡旋,化解這次朝核問題,至少在本次金融危機下不會產生太大的問題。
這是我曾經的作業,希望對你有參考作用。
E. 國際金融危機事件
經濟危機大概每10年經歷一次,最近的一次是1997年的金融風暴,今年的危機涉及到全球為有歷史以來最嚴重的一次之一,按照經驗來判斷危機結束可能到明年,但是對經濟的影響有一定的緩沖時間大概在5年左右,
F. 評述08國際金融危機
去找找郎咸平作報告的演講稿看看,分析很透徹
G. 20世紀90年代的重大國際金融事件有哪些
一,
20世紀90年代,英國爆發了一連串影響國際金融秩序的重大金融事件(如國際商業信貸銀行破產、巴林銀行倒閉、國民西敏寺銀行危機等),最終迫使英國政府於1997年5月提出了改革金融監管體制的方案,剝離英格蘭銀行的銀行監管職能,將銀行業監管與投資服務業監管並入新成立的全能金融監管機構——金融服務局(Financial Service Authority,簡稱為FSA)。
(二)拉美國家的金融危機
1994年12月,墨西哥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剛一宣布,比索就對美元貶值15%.到1995年初,比索對美元貶值已達60%.國家外匯儲備由1994年10月的170億美元降為60億美元.危機的後果是嚴重的,在爆發危機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引發了日益嚴重的經濟蕭條.1995年國民生產總值下降7%,通貨膨脹率上升近50%,就業人口的25%面臨失業,工資購買力喪失55%,250多萬人進入"超貧"的行列.已有的貧富差距隨著物價的上漲而進一步擴大.危機不僅對國民經濟造成了嚴重的損失,更重要的是使墨西哥在經濟上進一步喪失了自主權.
(三)亞洲金融危機
1997年爆發的亞洲金融風暴,許多亞洲國家的金融體系瀕臨崩潰,經濟陷入困境。1997年7月,泰國的泰銖因為被人為高估而遭到國際投機商的攻擊,泰國中央銀行動用外匯儲備來維系較固定的聯系匯率,但隨著市場信心的不斷下降,聯系匯率越來越難維持,1997年7月2號,泰國中央銀行宣布泰銖實行由管理的浮動匯率,致使泰銖一跌千丈,並且迅速波及到周邊國家,其中包括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韓國等,直到1999年下半年,受波及的亞洲國家才逐漸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
(四)日本金融危機
以1997年11月24日日本山一證券公司向日本大藏省提出"自主停業"申請為標志,拉開了日本金融危機的序幕.以接連不斷地發生金融機構倒閉和破產事件為特徵的危機,給日本的金融體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日本的股市,匯市乃至整個經濟體系都受到了巨大的沖擊.此次倒閉風潮的發生,正值日本經濟出現復甦勢頭,金融改革面臨突破的緊要關頭,其影響之大,被稱為是"日本金融界的一場大地震".
(五)俄羅斯金融危機
俄羅斯從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經歷了由三次金融大風波構成的金融危機.波動的間隔越來越短,規模越來越大,程度越來越深,最終導致兩屆政府的垮台.俄政府通過減少預算開支,加強稅收監督,尋求國內金融巨頭幫助,對金融市場進行整頓等方法.但這一切都未能使俄金融和經濟形勢有所好轉.危機使俄羅斯經濟惡化,社會生產下降,金融市場的形勢惡化,外資大量撤走,通貨膨脹死灰復燃,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H. 國際金融案例分析題
外匯管制可以追溯到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當時馬國政府為了防止國外貨內幣炒家阻擊馬幣容而進一步限制馬幣在馬國以外的流通性。
1997亞洲金融風暴時開始管制外匯。2005年開始放鬆管制。
一、外匯管制主要有三種方式:
1、數量性外匯管制2、成本性外匯管制3、混合性外匯管制
二、定義:
外匯管制是指一國政府為平衡國際收支和維持本國貨幣匯率而對外匯進出實行的限制性措施。
三、利弊:
實施外匯管制的有利方面在於,政府能通過一定的管制措施來實現該國國際收支平衡、匯率穩定、獎出限入和穩定國內物價等政策目標。其弊端在於,市場機制的作用不能充分發揮,由於人為地規定匯率或設置其他障礙,不僅造成國內價格扭曲和資源配置的低效率,而且妨礙國際經濟的正常往來。一般情況是,發展中國家為振興民族經濟,多主張採取外匯管制,而發達國家則更趨向於完全取消外匯管制。
網上摘抄的,你看著寫
I. 求一本書,講述分析,國際或美國歷史上的金融事件。
《投機與騙局》馬丁·S.弗里德森 編著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7年7月
不錯
J. 關於國際金融理論的大事
國際金融學,研究的對象是國際貨幣金融關系,包括國際貨幣流通與國際資金融通兩個方面。
國際金融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國際收支與國際儲備。具體而言,有:國際收支的概念;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內容與編制原理;國際收支調節與外匯管制;國際儲備的構成、作用和管理方法等。
2.國際貨幣流通。具體而言,有:外匯,匯率,國際結算,外匯市場與外匯交易等。
3.國際資金融通方面。包括:國際借貸與資金轉移;國際金融市場等。
4.國際貨幣制度與國際金融機構方面。包括:國際貨幣制度的形成與發展;國際金融機構的性質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