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國際金融體系深化改革的阻力和障礙有哪些
①國際多邊機構的一些運作看,往往是承諾容易,執行困難。在後續程序和政策的協調,
監管框架的建立,全球金融體系和金融市場的穩定方面,執行的任務依然艱巨。
②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強國仍然想接著以前的體系維護本國的利益,使得國際經融機構的職能形
同虛設!
③國際金融體系改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且需要很大的成本,單靠幾個國家改革起來比較困難!
第二問:中國爭取自己的國際話語權的重要方略,是新世紀中國提高自己軟實力極其重要的步驟。
同時,海內外華語媒體的聯手合作,也是發揮媒體之真正功效,即監督整個國際國內社會,促使其
能夠朝良性健康的方向發展。這也為我們提高自身國際話語權提供堅實的基礎。所謂『話語權』,
顧名思義,就是說話的權利。爭奪中國國際話語權,通俗地講,就是要爭取中國在國際上說話的權
利,在國際上取得與中國的大國地位相對稱、相匹配的發言權與發言被重視權。這里所說的說話權
利,並非講講話、發發言那麼簡單,而是我們說話的被重視程度,有多少人真正地聽我們說話,尊
重我們的說話,重視我們的說話,公眾合理地把我們的說話進行傳播發散。而我們自己說話的覆蓋
面、受眾群體的多寡、受眾者是否接受我們的說話、尊重我們的說話、客觀公正地對待我們的說話
,都是我們研究與提高我們的話語權的重要內涵。
事實上,在當前的國際外交領域與國際事務中,中國的國際地位雖然在不斷地得以提高,但實際國
際地位還很低。西方發達國家對中國普遍采以敵視、輕蔑、或鄙夷不懈的態度,甚至不惜誣蔑與栽
贓。
如果要了解真實的中國,當然包括她的過去和現在。在外國媒體,主要是西方媒體通過我們的正面
宣傳,開始正面而真實報道中國的時候,我們的國際話語權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當然,由於時
間有限,我只是從另一角度較為粗淺地談了談自己的看法。中國國際話語權的獲得,是我們每一個
中國人,包括廣大的海外華人華僑需較長時間努力奮斗的任務。
Ⅱ 金磚國家應採取什麼措施來打破歐美國家對國際金融秩序的壟斷
當自己還遠遠落後於他人的時候,首先要做的是挑戰自己的落後,使自己跟進進步,到了水平相近的時候再談挑戰;不要老想著1958年砸鍋賣鐵大躍進那勁頭。
Ⅲ 堅持開放發展要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什麼
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
Ⅳ 國際金融控制權包括哪些方面
1、掌握的資本量(黃金儲備、外匯儲備、民間資金調動能力等)
2、外貿結算使用的貨幣
3、定價權,尤其大宗貨物的定價權
4、話語權,比如標普之類的金融評級
Ⅳ 國際金融問題
您好,交易價格,是買方和賣方共同交易的結果,即買方和賣方在行業鏈條中所處的話語權地位決定了交易的結果。
你的問題假設該產品是每個國家都可以出售的普通商品,為了避免產品質量差異化所帶來的問題,我建議這樣的產品是一種標准化的產品。(比如黃金,比如原油)但分析這兩個東西可不簡單,有其自身的邏輯框架
其實你的問題的實質,是需要分析這個產品的供需缺口是什麼樣一個情況。
世界是動態,供給和需求都有其各自的周期。就我們的個問題來說,我假設需求是穩定的,供給是處在一個供大於求的周期中。
如果全球供給過剩的情況在短期不會改變,那麼企業只能選擇第二種情況。
那麼什麼時候會選擇1呢,由於供給過剩,企業盈利情況變差,在全球的產業鏈中,會淘汰比我們生產效率落後的國家的產能,比如可能是非洲,或者是東亞某些國家。那麼隨著供給的逐步減少,價格也將是緩慢的從100美元逐步上升至150美元。
世界時動態的,我們就算是思考一個書本上的題目,也該嘗試考慮假設條件會朝什麼方向演變,考慮假設變化的情況下,事物的發展趨勢該是什麼樣的。
比如我前面的假設如果改變了那麼會怎麼樣呢?加假如現在這個時點,全球的供給和需求是一個平衡的狀態,所有的供給正好是被所有的需求滿足,那麼在信息沒有差異的情況下,如果人民幣升值,那麼這個新的交易的價格將很可能是雙方通過這樣的交易獲得的收益不變的價格。比如,對出口方來說,原來通過出口獲得毛利率30%,而進口方通過銷售進口產品獲得毛利率30%,那麼新的定價,也會是獲得毛利率30%左右的價格。當然這個價格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是一個波動的均值。
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討論,謝謝~
Ⅵ 如何構建"一帶一路"金融治理話語權 經濟觀察網
合作重點第一,在政策溝通方面,加強政府間合作,積極構建多層次政府間宏觀政策溝通交流機制。沿線國家可以就經濟發展戰略和對策進行充分交流對接,共同制定推進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第二,在設施聯通方面,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技術標准體系的對接,共同推進國際骨幹通道建設,逐步形成連接亞洲各次區域以及亞歐非之間的基礎設施網路。強化基礎設施綠色低碳化建設和運營管理,在建設中充分考慮氣候變化影響。抓住交通基礎設施的關鍵通道、關鍵節點和重點工程,優先打通缺失路段,暢通瓶頸路段,提升道路通達水平。推進建立統一的全程運輸協調機制,推進港口合作建設,拓展建立民航全面合作的平台和機制。加強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推進跨境電力和輸電管道建設。共同推進跨境光纜等通信干線網路建設,暢通信息絲綢之路。第三,在貿易暢通方面,宜著力研究解決投資貿易便利化問題,消除貿易和投資壁壘,積極同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同商建自由貿易區。改善邊境口岸通關設施條件,加快邊境口岸「單一窗口」建設,降低通關成本,提升通關能力。拓寬貿易領域,優化貿易結構,挖掘貿易新增長點,促進貿易平衡。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等新的商業業態,大力發展現代服務貿易。加快投資便利化進程,消除投資壁壘。拓展相互投資領域。推動新興產業合作,促進沿線國家加強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領域的深入合作。優化產業鏈分工布局,擴大服務業相互開放,探索投資合作新模式,鼓勵合作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等各類產業園區。在投資貿易中加強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和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共建綠色絲綢之路。中國歡迎各國企業來華投資。鼓勵本國企業參與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投資。第四,在資金融通方面,擴大沿線國家雙邊本幣互換、結算的范圍和規模。推動亞洲債券市場的開放和發展,共同推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籌建,有關各方就建立上海合作組織融資機構開展磋商。加快絲路基金組建運營。支持沿線國家政府和信用等級較高的企業和金融機構在中國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加強金融監管合作。第五,在民心相通方面,擴大相互間留學生規模,開展合作學,中國每年向沿線國家提供1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加強旅遊合作,擴大旅遊規模,聯合打造具有絲綢之路特色的國際精品旅遊線路和旅遊產品,提高沿線各國遊客簽證便利化水平。加強科技合作,積極開拓和推進與沿線國家在青年就業、創業培訓等領域的務實合作。共建原則一是恪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遵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即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和平共處、平等互利。二是堅持開放合作。「一帶一路」相關的國家基於但不限於古代絲綢之路的范圍,各國和國際、地區組織均可參與,讓共建成果惠及更廣泛的區域。三是堅持和諧包容。倡導文明寬容,尊重各國發展道路和模式的選擇,加強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求同存異、兼容並蓄、和平共處、共生共榮。四是堅持市場運作。遵循市場規律和國際通行規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各類企業的主體作用,同時發揮好政府的作用。五是堅持互利共贏。兼顧各方利益和關切,尋求利益契合點和合作最大公約數,體現各方智慧和創意,各施所長,各盡所能,把各方優勢和潛力充分發揮出來。
Ⅶ 如何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
提高我國制度性話語權的途徑
外部環境的變化與自身經濟實力的提高,為我國參與並擴大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提供了條件,但要將此付諸實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未來如何把我國的利益訴求與國際社會的需要結合起來,是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的關鍵。
在多邊層面,致力於改革與完善現有多邊機制是提高我國制度性話語權的優先選擇。目前,國際經濟領域的多邊機制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屬於戰後布雷頓森林體系的遺產,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世貿組織等。這些國際經濟組織要麼面臨改革的壓力,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的投票權改革;要麼亟待恢復功能,如世貿組織多邊貿易談判如何推進,尤其是在多邊主義讓位於區域主義的背景下,恢復多邊貿易談判具有特殊的意義。第二類是適應國際經濟格局的變化趨勢而組建的多邊協調機制,最典型的要屬二十國集團。與七國集團相比,二十國集團除了涵蓋主要發達國家,還吸納了不同地區的新興經濟體。國際金融危機之後,二十國集團在協調大國經濟政策、應對危機方面所發揮的積極作用是有目共睹的。雖然近年來該機構在協調各國經濟政策、推動全球經濟調整等方面的能力有所下降,但是考慮到它的代表性,沒有哪一個國際組織能夠取代它。未來它的發展方向是提高政策協調能力,2016年中國作為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主辦國可以在這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第三類是為制定新規則而派生的多邊機制,2015年12月,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順利通過《巴黎協定》,那麼該協定執行和監督就需要專門的機制來完成。目前來看,中國在推動完善後兩類機制中的作用較為明顯,在促進第一類機制的改革中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例,該組織2010年批準的份額和治理改革方案被美國阻撓長達5年之久,直到2015年12月,美國國會迫於各方壓力才批准這一改革方案。2015年11月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還批准了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並將於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這些將給中國和全球帶來積極影響。
在諸邊層面,致力於構建體現發展中國家利益訴求和價值理念的新體制。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及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正在成為改革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重要力量。它們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受到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關注與肯定。當然,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的參與者是新興經濟體,它一方面有助於維護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地位,推動全球治理體制向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構成上的局限性決定了它不可能取代現有國際經濟組織,也不可能成為未來全球經濟治理的唯一主體。因此,金磚國家仍要努力提高其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中的投票權份額,進一步增強它們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
在區域和雙邊層面,以開放、包容原則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在多邊主義讓位於區域主義的背景下,參與區域經濟合作已成為大國影響國際經濟規則制定、提高在全球經濟治理中制度性話語權的重要渠道。目前我國已簽署的自貿協定達14項。同時,我們也在推動區域層面的自貿區建設。在亞太經合組織框架內,我國提出的亞太自貿區倡議得到所有成員的一致支持,根本原因在於這一倡議體現出開放、包容的原則。在亞洲地區,中國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的堅定支持者,它適應了亞洲發展的實際需要。最能體現開放、包容原則的要屬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它繼承了古絲綢之路的和平、共榮理念;適應亞洲發展的需要,以互聯互通為基礎,為貿易投資自由化與全球產業鏈的深化提供了條件;它以多元化合作機制為特徵,而不是以嚴格的機制化安排作為進入門檻。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各國可以選擇符合自身發展需要的合作機制,而不必被強制加入一個統一的機制化安排。這顯然更加適合亞洲及沿線國家發展的多樣性。從這個意義上看,「一帶一路」正在成為推動全球貿易投資自由化的一條新途徑,也是中國向本地區乃至全球提供的一項重要制度性公共產品。
Ⅷ 為什麼當前國際秩序的治理體制改革是大勢所趨
中國最高領導人在2015年10月12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體學習時說,隨著全球性挑戰增多,加強全球治理、推進全球治理體制變革已是大勢所趨。
要推動全球治理理念創新發展,積極發掘中華文化中積極的處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當今時代的共鳴點,繼續豐富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主張,弘揚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
全球治理本身是一個協商過程,是一個參與和身份重塑的過程,要真正改變全球治理失靈現象,就需要以多元主義的世界觀、以夥伴關系的思維方式、以參與治理過程的實踐活動建構起一種真正的全球身份認同。
「全球治理」概念最早由國際發展委員會主席勃蘭特於1990年在德國系統提出。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全球治理現代化」的理論、價值、目標及其路線設計的研究討論提上人類社會發展的緊迫日程。
「共商共建共享」構成了加強全球治理、推進全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系統鏈條,缺一不可。共商,就是集思廣益,由全球所有參與治理方共同商議;共建,就是各施所長、各盡所能,發揮各自優勢和潛能並持續加以推進建設;共享,就是讓全球治理體制和格局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球各個參與方。
上世紀,人類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而後在冷戰時期又陷入叢林法則支配下的兩極對抗格局,以意識形態劃分的兩大陣營以國家安全威脅的方式爭霸。
當冷戰結束,越來越多全球性問題和挑戰不斷涌現,如恐怖主義、經濟危機、跨國犯罪、流行性疾病、氣候變化等。與此同時,世界各國的利益和矛盾復雜交織,傳統大國與新興大國亦需權衡國際權力方面的爭奪及全球性問題解決的合作。
錯綜復雜的國際格局與全球化進程的加速,不僅繁榮了各類國際組織,並凸顯其在全球事務中的作用,還促使各國、各經濟體間成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相互依存關系。
中國曾在多個場合明確表示,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維護和鞏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體制。
然而,現行全球治理規則多由發達國家掌握話語權,當前的國際體系等級化依然明顯,發展中國家及一些與西方主流國家發展路徑不同的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嚴重不足,甚至成為利益受損方。
在經濟與金融領域,包括二十國集團、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清算銀行和金融穩定委員會等在內的一些國際組織與機構,不能充分代表發展中國家利益。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堅定地做「和平發展的實踐者、共同發展的推動者、多邊貿易體制的維護者、全球經濟治理的參與者」,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設立絲路基金、倡議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維護自由、開放、非歧視的多邊貿易體制,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積極倡導綜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續安全的新理念,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和平共處、和諧共生。
中國作為現行國際體系的參與者、建設者、貢獻者,旨在解決治理成果失效、治理手段失靈、治理方向偏差,以「共商共建共享」為自身的全球治理理念,對全球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進行探索與實踐。
在中國所構想的全球治理體系中,沒有任何一國可以主導或掌控全球治理話語權,任何規則的制定、秩序的建立,都必須由所有治理參與方共同協商和建設,而治理的成果則由所有參與者公正地共享。
Ⅸ 國際金融治理體系包括哪些金融機構
搭建跨國金融監管的溝通平台是全球多邊協調合作的重要方面,需在回各國之間以及具體負責金融監管的答各個國際組織,如國際清算銀行、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等機構之間搭建平台,統一監管理念,防範系統性風險的爆發。
A、世界銀行
B、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C、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D、絲路基金
E、中非發展基金
以上5類金融機構均屬於金融治理體系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