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金融中心的形成條件
金融中心是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產物,它的形成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1)金融中心是伴隨經濟中心的發展而形成,是經濟中心的最高形態。當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的發展形成以某一城市為中心以後,一方面從生產流通領域游離出大量的貨幣資金需要尋求投資的場所;另一方面生產和流通領域又需要不斷補充大量的貨幣資金進行運轉。因此,只有一個城市的經濟實力十分雄厚,已經成為一定區域的經濟中心之後,它才可能產生、積聚和使用巨額資金,才使金融中心的形成有了基礎。
但是,金融活動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以及金融力量對於經濟發展的巨大作用,使得金融中心不可能像商業中心、貿易中心那樣具有普遍性,即不是每一個經濟中心都有金融中心的功能,只有少數經濟中心才會發展成金融中心。從這個意義上說,金融中心是經濟中心的最高形態。
(2)金融中心要依託廣闊的經濟腹地,形成發達的資金市場網路。城市經濟本身,尚不足以支撐金融中心的形成。因為資金作為一種資源,必須有十分堅實和可靠的資源供給地,才能集中起來形成巨大的資金運動,在運動中形成調節的中心。
同時,現代商品經濟的發展使融資手段日益多樣化,客觀上要求建立完善的資金市場體系,並在區域內外形成發達的市場網路,使資金流通在更廣泛的范圍內進行,從而提高資金利用的效率。
(3)金融中心要提供完善的基礎設施,創造良好的流通環境。資金運動必須有充分和迅捷的信息服務為保障,因此要求城市提供完善的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創造良好的流通環境,吸引盡可能多的銀行和金融機構在城市活動。否則,建立金融中心只能是城市一相情意的空想而已。 金融中心的主要特徵歸納為四個方面:
①金融中心需要集聚足夠數量的金融機構,包括銀行、證券公司(投資銀行)、保險公司等各種各樣的金融機構和與金融活動有關的服務業或支持性產業;
②金融設施先進、金融市場發達、金融信息靈敏,是超過城市所在區域的更大地理區域資金的聚散地;
③中心城市的良好的基礎設施、法律制度以及文化環境為金融中心功能發揮提供依託;
④是金融體系的樞紐,在總體金融體系中居於重要位置,發揮著總體金融體系的關鍵功能。 金融中心分類通常可以把金融中心劃分為三級。
(1)世界金融中心。如紐約、倫敦和東京,擁有先進的結算和支付系統,是大型的、全球化的、服務齊全的中心;能支持龐大的國內經濟,擁有縱向的、流動的市場,在這個市場上,資金的來源和使用是多元的,法律與監管體系能充分保護重要的代理人關系的公正性和監管功能的國際金融中心。
(2)國際區域金融中心。如香港、新加坡和盧森堡,在區域內外發展其金融市場、金融基礎設施與媒介資金,國內經濟規模較小。
(3)國家金融中心。如中國上海、重慶、韓國首爾,主要是在國內發展金融市場,對於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力還比較弱。
金融中心的規模經濟、范圍經濟和聚集經濟
在較大的金融服務集聚區內經營的企業,與位於較小的中心的企業相比,一般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這是因為外部的規模經濟(economies of scale)、范圍經濟(economies of scope)和聚集經濟(economies of agglomeration)在發生作用。但是,這些優勢可能由於相反的規模不經濟而減小。
當企業的規模與其經營之間存在正相關時,企業就會受益於規模經濟。當效率與其經營所處的行業(中心)的規模之間存在正向關系時,企業的外部規模經濟就會積累。較大的金融中心比較小的中心會提供更有利的經營環境,理由有:
熟練勞動力的規模越大,企業越容易運作、成長和多元化。
相關的金融業務的范圍越大,就有更多的機會產生富有創造力的互動、一體化和創新。這就是外部范圍經濟。
金融市場的質量——市場的流動性和效率——與運行的規模存在強有力的相關性。這些特性是人們非常想看到的,較好的價格,較低的交易成本,這樣市場崩盤的可能性就會減小,可能會有正向的強化效應,流動性會吸引更多的流動性。
相互競爭的金融企業的數量、熟練勞動力的數量和質量以及金融業務的種類,會刺激創新。新的業務機會來自於客戶和其他的金融企業。
企業間的競爭會促使交易定價更為激烈、工作效率更高以及產品創新。更高的標准有助於較大金融中心的企業從習慣於較不激烈的競爭環境的企業那裡贏得業務。
需要很多獨立的企業進行協調的業務,在企業和專家數量較多的情況下可以更容易、更有效率地進行。例如,像貸款辛迪加或證券一級發行這類的申購市場。
在較大的更有聲譽的金融中心運行的企業,相對於在較小的中心運行的企業,享有聲譽和可信度的優勢。地點是金融企業品牌的重要部分。
在較大金融中心運行的金融企業也享有聚集經濟。聚集經濟是指由於專家支持服務和其他服務集中,從而使交易成本降低。隨時可以得到商業律師、會計師、專業印刷廠商、IT專家、金融公關咨詢專家和很多其他的支持服務,提高了企業的效率和競爭能力。中心越大,輔助的專家支持服務的范圍越廣、種類越多、定價越激烈。
一旦企業處於金融中心,就有強有力的理由繼續留在那裡。沉沒成本(sunk cost)——必需的且無法收回的支出,如啟動成本——是一個重要因素。與客戶、其他的金融企業、監管機構和員工建立關系的工作也是如此。這些關系使重新選擇營業場所變得很困難,成本很高,導致地點選擇的惰性。
外部的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是全球金融服務業的強大力量,使位置優越的主要金融中心,如倫敦,具有很大的競爭優勢。確實,在理論上,金融中心的運作的合理結果就是,大多數國際批發金融業務應集中在一個全球性中心。但中心化也會產生規模不經濟,如擁擠和堵塞,居住和勞動力成本很高,離客戶的距離也許會使信息成本增加。而且,在現實世界中,政治因素、監管壁壘和激勵措施以及時區差異都會扭曲中心化經濟力量的作用。因此,地區性和地方性金融中心仍能發揮作用。
B. 一個城市要成為金融中心應該具備什麼條件
錢
交通
地產
C. 形成國際金融中心要哪些條件
國際金融中心的形成條件
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是建立在多種資源條件的綜合優勢之上的,是在一系列供給和需求因素的推動下形成和鞏固的。
根據歷史經驗和相關研究成果,可將這些條件概括如下:
(1)強大繁榮的經濟基礎。
(2)安定和平的政治環境。
(3)高效健全的金融制度。
(4)分布集中的金融機構。
(5)鼓勵扶持的政策取向。
(6)低廉合理的稅費成本。
(7)完備齊全的基礎設施。
D. 倫敦和紐約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主要原因
倫敦,作為英國政府幾百年首都,是英國長期殖民統治和攫取財源的直接受益者,不僅大量的資金和資源湧入,也造成了人才聚集的連鎖反應,工業革命以後,以機器與電子工業發展為首的先進科技,像初生的太陽般蓬勃發展,不可阻擋。由此,以英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開始主導世界的發展。以後延續了數百年。直到茁壯成長的美利堅國在一、二戰的投機取巧,大大發了戰爭橫財,不僅這樣,在戰爭勝利趨勢最明顯時,終下定決心,加入同盟國,以最小的損失,因為美國只受到過鬼子的珍珠港襲擊,海上力量受損,僅此而已,卻獲得了分享全部勝利果實的所有權利。有錢了,經濟與軍事也躥升至世界首位,故有了、布林頓森林體系、的成立,從此美元與黃金掛鉤,成為世界貨幣,而紐約正是最大受益者,華爾街的成立,確立了美國紐約為世界經濟中心,盡管以後受到多次的危機沖擊,卻也巍然屹立,可見其很深地固。到現在,也有來自歐元與人民幣的沖擊,似乎也預示著某些未來。以後還會繼續改變,說不定就是北京呢!呵呵,有其他的還可以問我
E. 歸納金融中心的形成主要受哪些因素支配
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是建立在多種資源條件的綜合優勢之上的,是在一系列供給和需求因素的推動下形成和鞏固的。
根據歷史經驗和相關研究成果,可將這些條件概括如下:
國際金融中心商場內部
(1)強大繁榮的經濟基礎。
(2)安定和平的政治環境。
(3)高效健全的金融制度。
(4)分布集中的金融機構。
(5)鼓勵扶持的政策取向。
(6)低廉合理的稅費成本。
(7)完備齊全的基礎設施。
F. 成為金融中心要具備什麼條件
一、交易的完整性
許多人以為金融中心就是交易各項資產的市場,其實不然。現代金融學認為,在任何時候描述一項資產都需要兩個指標:當前價格和未來的不確定性。價格是在大多數交易所中常見的,比如:股票價格,期銅價格,房產價格等等。但是價格僅僅是問題的一半,我們還需要通過交易的方式,讓市場表達出投資人對於某項資產未來不確定性的判斷。這就需要更高級別的交易所,比如美國紐約和芝加哥的衍生品交易所。這些交易期權的市場和紐約證券交易所一起,構成了紐約金融中心的地位。
任何一次交易,在完成的瞬間都會同時影響該資產的價格和風險。因此,只有一個單獨的標價資產價格的市場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知道市場在目前價格水平上對該資產未來不確定性的判斷。這個判斷往往就體現在該資產的衍生品的交易中。有了這兩個數據指標之後,才能討論金融中心的問題。
對於金融中心來說,交易的標的物不僅僅是資產,還有風險。我們把資產及其捆綁在資產上的風險分離開來,分別交易,實現了交易的完整性。上海稍早時候設立金融期貨交易所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但這還只是序曲,不是完整的樂章,金融期貨交易所即將掛牌的是股指期貨,而股指期貨本身並不能表達資產的風險,因為還沒有實現風險和價格的剝離。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並不擔心新加坡交易所推出的A股期貨交易,那隻是一個跟蹤性的指標,而不能成為指數。我們應該大張旗鼓地在本土的金融期貨交易所內設立更多的期權品種,這樣才能使各路投行創造出極具想像力的新金融工具和品種,進而實現交易的完整性。這是邁向金融中心的第一步。
二、交易的便利性
要成為金融中心,還必須向投資人提供各種交易工具,幫助其實現「全過程,全對沖」的目的。投資人來市場不僅僅是投資購買資產,也是來規避風險的,作為金融中心的市場應該能夠向投資人提供各種交易工具,比如:煤炭、石油、農產品、金屬、國債期貨等等,幫助其方便地構建自己的交易策略,組合頭寸。一句話,各路投資基金就相當於建築設計師,你給設計師們盡可能多地提供各種建築材料,就能夠幫助他們發揮創造力,打造出多彩多姿的建築。千篇一律地供應水泥,市場怎麼能走向繁榮呢?
三、交易的透明性
緬甸玉石市場肯定成不了金融中心,因為那裡擺放攤位的商人都喜歡出售未經過打磨的原石。買家必須有足夠的鑒別能力和額外的運氣,才能買到含量高的翡翠。如果這個市場上出售的大多數原石裡面都含有高品味翡翠的話,賣家肯定都把原石打磨得乾乾凈凈,顯現出真材實料的翡翠。出售原石的目的,就在於讓大多數石頭掩蓋在「翡翠預期」之下,賣出一個好的價格。這樣的市場缺乏信息的透明性。一個完善的金融中心,各個上市公司,各個機構和媒體都應該主動披露自己的相關信息,就像打磨過的玉石一樣,這樣才能讓自己獲得市場的合理定價。那些信息披露不充分的公司,股價一定很低,因為這僅僅是一塊具有預期的原石,而不是真正的翡翠。
我們不要羨慕紐約市場能夠對中國去那裡上市的公司給出200倍市盈率,也不能指責紐約的投資人已經失去了理智,或者中國的投資人太過於謹慎。這些現象背後的關鍵原因是我們的信息披露不夠充分,所以,那些真正的好公司,相信自己是翡翠的優質企業,為了得到一個更高的定價,紛紛去紐約上市,因為一個符合它們資產質量和競爭能力的定價對於企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相應地,那些質量不高的「原石」則往往喜歡治理不完善的市場,在這里它們可以在「翡翠預期」的掩蓋下,把石頭賣出高價。所以有些新興市場市盈率非常低,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公司的價格便宜,而是說明這個市場的信息披露比較差。
總之,在這三個目標實現之前,我們構建金融中心的任務就沒有完成。有人說,構建金融中心就是要吸引大型藍籌股上市,其實這是形成金融中心之後的結果而不是動因。我深切希望中國的各個城市都一起發力,並形成合力,構建一個完善的中國金融市場,這樣我們才有足夠的底氣和磁力,能盡最大可能吸引優秀的企業和優秀的投資人來中國市場發展。
G. 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需要什麼條件
參照來紐約,倫敦,香港,來看源,需要這個地方經濟很發達,有強大的銀行業作為支撐,其次經濟結構很合理,金融業很發達,相關政策法規很完善,其次是從事金融行業的高端人才很多,占整個地區的GDP比重大,能夠帶動地區甚至國家的經濟發展能力強。。。等等,條件很多。
H. 形成國際金融中心的必備條件是什麼
當今資本市場的競爭,越來越體現在對投資者的保護上,投資者保護將是金融中心形成版的必備條件權。
國際中心的博弈取決於金融市場的博弈。要想在這場博弈中取勝,中國必須依託實體經濟的發展,國際金融中心的形成需要建立在雄厚的經濟基礎上。
其次,創造良好的市場運營環境和基礎設施。自由的金融市場、寬松的市場環境,可以促進金融創新發展,而金融創新也是金融中心鞏固發展的基本保障。如果沒有自由和鼓勵的環境,一個國際性的金融中心很難有持續發展的動力。同時,穩定的金融環境對金融中心的發展也非常重要,要建立良好的風險和預警防範體系。
I. 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上海
期待能成為東方的曼哈頓
上海震業長城企業咨詢有限公司的王震寰董事長對上海建設亞太國際金融中心表示了樂觀而謹慎的態度。
首先他認為,上海要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必須依託本土化經濟的發展,上海不是被割裂的上海,而是整個中國的上海,以強大的內地經濟作為後盾,上海才有可能發展成一個國際金融中心。這一點很關鍵,這是內因。
從外部條件來看,花旗、匯豐、渣打、東方匯理、荷蘭銀行等19家外資銀行都不約而同地選定其駐上海機構為主報告行。當中國成了世界上主要的資本輸出國之一時,上海就會自然成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目前國外看好上海,這是非常可喜的現象。
從目前的上海金融情況來看,上海已形成了一個集證券交易所、黃金交易所、外匯交易中心、全國過比拆借市場、鑽石交易所各大金融要素市場於一身的金融市場架構,加上林立的中外資銀行、保險公司,上海人已經開始夢想,期待這個城市能成為東方的曼哈頓。
上海作為中國金融中心的優勢是她巨大的經濟腹地和她曾是遠東最大的金融中心的輝煌歷史。上海自己的經濟實力和她的經濟腹地是香港都無法比擬的,這是上海最大的競爭優勢。
但同時,加拿大經濟技術促進會海外事務部的張仁泰部長認為,目前上海融資環境仍然存在不足,張說,首先是缺乏創業投資家。張認為,融資環境包括外環境和企業內部環境,而全球化企業是全球化金融的重要支撐,必須要吸引一大批的創業投資家。
上海金融的對外開放度與對內開放度都有待進一步提高,利率與匯率的市場化尚待深入,貨幣市場建設相對滯後,金融市場的流動性低、轉換力弱,監管人員的素質與監管技術水平需要提高,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透明度不高,金融信息化包括銀行IC卡的推廣進展不快,金融中介機構明顯不足,高素質的金融人才嚴重缺乏,所以,上海要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物競天擇,強食弱肉。中國上海與香港掙搶國際金融中心。。。競爭有輸有贏,沒有什麼別的地方肯定不幹的問題。
探索農民工在歷史現階段的作用,才能正確認識城市裡面的農民工。農民工的作用,可以從他們對城市的發展的作用來認識,也要考慮這些農民工從城市回到農村後對農村發展的作用,以及農民工在我國城市化進程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首先農民工對城市發展建設的作用。多年來,我國城市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一條條街道寬廣美麗,一片片草地綠茵綿綿登登都離不開農民工的強大功勞啊。就像城市的很多家庭所需要的保姆、維修工和衛生鍾點工,大部分就是從農村來的農民工。為大城市提供了豐富的勞動力。實乃好事。
我國城市化水平比較低,促進提高城市化水平是我們時時刻刻工作之一。
大量的農民工到城市發展,成為城市的一個組成部分,如果我們規范管理好這些農民工,給他們一個平等的競爭平台,那些有一技之長的人就會在城市裡站穩腳跟,成為城市人,這樣就自然提高了城市化水平,這總比漫無邊際把某個地方的農民一夜之間全變為城市居民來得切實可行。所以,只要我們對農民工規范管理,給他們一個公平競爭的平台,並從戶口管理和子女入學方面給農民工一點關注,那麼農民工的發展可能就是我國城市化發展的一個有益嘗試,更是一個良好契機。
我們應該應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農民工,千萬不要瞧不起他們,這是錯誤的行為。
J. 一個城市成為區域性金融中心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前提是漸進式的,請看下面的鏈條:
首先要交通便捷,比如南水北調、西氣東輸等多條版通道的交叉口權,這個城市是個交通樞紐;
交通樞紐進而發展成物流中心,物流中心發展成貿易中心,因為貿易的發達,對金融業的需求會越來越旺盛,最後,在這個最初的交通樞紐上,崛起了金融中心。
紐約、倫敦、上海、香港、東京、新加坡等等,都符合上述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