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金融機構應從()管理的角度對各項金融業務進行系統性的洗錢分險評估
金融抄機構應從全流程管理的角度對各項金融業務進行系統性的洗錢風險評估,並按照風險為本的原則,強化風險較高的領域的反洗錢合規管理制度,防範金融從業人員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被不法分子所利用。
金融機構對向中國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所提交的所有可疑交易報告涉及的交易,應當進行分析、識別,有合理理由認為該交易或者客戶與洗錢、恐怖主義活動及其他違法犯罪活動有關的,應當同時報告(中國人民銀行當地分支機構及當地公安部門),並配合中國人民銀行的反洗錢調查工作。
反洗錢內部控制並不是各種制度、管理辦法的簡單堆砌,而是一個有特定目標的涉及制度、組織、方法、程序的綜合體系,它體現在銀行的日常經營管理和各項業務活動中。
(1)系統性金融機構有什麼擴展閱讀:
廣義的洗錢除了狹義的洗錢含義外,還包括:
1、把合法資金洗成黑錢用於非法用途,即把白錢洗黑,如把銀行貸款通過洗錢而用於走私;
2、把一種合法的資金洗成另一種表面也合法的資金,以達到佔用的目的,即把白錢洗白,如把國有資產通過洗錢轉移到個人賬戶;
3、把合法收入通過洗錢逃避監管,如外資企業把合法收入通過洗錢轉移到境外。
⑵ 中國金融體系現狀
(一)金融發展格局還不合理
我國間接融資比重高,金融發展格局還不合理等問題仍未解決。金融體系仍然由銀行主導,銀行業資產佔全部金融資產的90%以上,全社會的融資風險仍高度集中於銀行體系。資本市場仍具有新興加轉軌的基本階段性特徵,證券業業務結構雷同且業務種類單一,資本擴張和市場融資能力有限;業處於發展初級階段,保險密度和深度較低,保險產品不豐富保障功能發揮不夠。
(二) 金融組織體系和金融服務需要加強與完善
從組織體系看中小金融機構發展不足,銀行業對民營資本的市場開放仍有空間。從服務領域看農村金融服務需要強化,截至2009年末全國金融機構空白鄉鎮還有2792個。農村金融產品單一,服務不到位。同時,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往往面臨融資困難的問題,金融體系對對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仍不足。2012年5月26日,中國銀監會制定《中國銀監會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實施意見》,2013年7月初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這些舉措表明意在完善我國的金融組織體系。
(三) 金融機構公司治理和經營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
一些金融改革偏重於機構的增減和人員變動,對金融制度和組織結構創新不夠重視。銀行業戰略規劃比較薄弱、競爭同質化考核機制和經營模式不科學等問題尚未得到根本改觀。農村金融機構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的問題較為突出,證券公司業務模式比較傳統,創新能力較弱。一些保險公司內控和基礎管理較為薄弱,治理結構還不完善,市場競爭行為仍不規范。
(四) 金融機構潛在風險和金融系統性風險不容忽視
銀行信用風險操作風險仍然突出,市場風險管理水平不高,內部控制需要進一步加強。銀行巨量信貸增長存在風險隱患,貸款集中度風險日趨突出,資產負債期限錯配有所加劇。國有大型銀行和股份制銀行普遍存在資本金補充壓力,證券保險類機構的經營機制和風險管控能力需要加強。普遍存在的順周期行為和監管、會計等制度因素不利於防止和化解系統性風險。在分業監管體制下對金融控股公司和交叉性金融業務的監管存在縫隙,此外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等融資主體和部分金融產品存在風險隱患。
⑶ 目前我國金融體制存在哪些問題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金融業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金融業為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但是整體來說我國金融體系還面臨以下問題:
(一)金融發展格局還不合理
我國間接融資比重高,金融發展格局還不合理等問題仍未解決。金融體系仍然由銀行主導,銀行業資產佔全部金融資產的90%以上,全社會的融資風險仍高度集中於銀行體系。資本市場仍具有新興加轉軌的基本階段性特徵,證券業業務結構雷同且業務種類單一,資本擴張和市場融資能力有限;業處於發展初級階段,保險密度和深度較低,保險產品不豐富保障功能發揮不夠。
(二) 金融組織體系和金融服務需要加強與完善
從組織體系看中小金融機構發展不足,銀行業對民營資本的市場開放仍有空間。從服務領域看農村金融服務需要強化,截至2009年末全國金融機構空白鄉鎮還有2792個。農村金融產品單一,服務不到位。同時,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往往面臨融資困難的問題,金融體系對對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仍不足。2012年5月26日,中國銀監會制定《中國銀監會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實施意見》,2013年7月初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這些舉措表明意在完善我國的金融組織體系。
(三) 金融機構公司治理和經營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
一些金融改革偏重於機構的增減和人員變動,對金融制度和組織結構創新不夠重視。銀行業戰略規劃比較薄弱、競爭同質化考核機制和經營模式不科學等問題尚未得到根本改觀。農村金融機構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的問題較為突出,證券公司業務模式比較傳統,創新能力較弱。一些保險公司內控和基礎管理較為薄弱,治理結構還不完善,市場競爭行為仍不規范。
(四) 金融機構潛在風險和金融系統性風險不容忽視
銀行信用風險操作風險仍然突出,市場風險管理水平不高,內部控制需要進一步加強。銀行巨量信貸增長存在風險隱患,貸款集中度風險日趨突出,資產負債期限錯配有所加劇。國有大型銀行和股份制銀行普遍存在資本金補充壓力,證券保險類機構的經營機制和風險管控能力需要加強。普遍存在的順周期行為和監管、會計等制度因素不利於防止和化解系統性風險。在分業監管體制下對金融控股公司和交叉性金融業務的監管存在縫隙,此外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等融資主體和部分金融產品存在風險隱患。
主要金融價格形成機制市場化改革有待深化。貨幣市場利率向信貸市場利率的傳導機制不暢,商業銀行存款利率上限和貸款利率下限仍有管制長期利率定價缺乏有效的外部基準,金融機構風險定價能力較低,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存在靈活性不足,市場供求的決定作用有待提高,供求關系不盡合理等問題。
⑷ 如何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可以分為橫向維度和縱向維度。橫截面維度的風險衡量的是某一時點金融系統內累計的風險;時間維度的風險衡量的是隱藏在系統內部、在某一時間爆發的風險。
一、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橫向維度
在橫向維度上,金融系統中的風險暴露和相互聯系使得一個特定的沖擊在金融網路中傳播並演變成系統性風險。金融系統在運行中存在「合成謬誤」問題,即當一個機構遭受沖擊而拋售資產時,能夠有效抵禦沖擊,但當所有機構都拋售持有的資產時,該措施將無法取到抵禦沖擊的作用,所以當金融體系遇到外部沖擊時,在「羊群效應」作用下,容易引發系統性風險。而金融機構之間頻繁的日常交易使金融網路越來越復雜,所有機構通過這個網路將沖擊迅速傳播給與其有業務聯系的機構,從而加劇了系統性風險發生的概率。
由於大型金融機構的個體風險有可能會帶來很大的影響,其風險更易引起系統性金融風險,因此在防範橫向維度系統性風險方面,注重於加強對大型金融機構,特別是「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機構監管。
二、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縱向維度
在縱向維度中,系統性風險的縱向維度與經濟周期相關,其主要關注的是金融體系的順周期性,即金融體系的脆弱性和風險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建立並演進。由於金融體系和經濟周期波動存在相互反饋機制,金融體系可以放大經濟周期,而經濟周期的波動反過來也會惡化金融體系的穩定,形成系統性風險。
由於縱向系統性風險更多源於金融機構的「親經濟周期性」,所以其監管注重於逆周期監管,即在經濟繁榮時期提高對金融機構凈資本、撥備等方面的要求,而在經濟蕭條時期則適當降低凈資本、撥備等要求,通過逆周期監管,熨平經濟周期。
⑸ 第一個:在金融機構中可以提供貨幣供給的機構有哪些 第二個:商業銀行風險有哪些是系統性風險
貨幣供給得來兩條途徑:一是中央銀行通源過提供基礎貨幣來進行;一是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通過創造存款貨幣的功能來進行的。
商業銀行面臨的風險問題,可分成三個最基本的方面。他們有信貸方面的風險,比如說潛在的壞賬;他們還要面臨流動性的風險,這會涉及到資產和債務的不匹配;另外他們還要應對操作的風險,如虛假個人消費貸款、關聯企業騙貸、票據詐騙等等。
1.金融體系的流動性風險
2.金融機構過度不良債權和資不抵債的風險
3.金融機構的利率風
4.金融機構操作失誤引起的風險
5.金融混業經營的風險
⑹ 哪4家銀行1家保險屬全球系統重要金融機構
9月14日訊消息,「中國已經有5家全球系統重要金融機構,4家銀行,1家保險。」9月13日,外管局副局長陸磊在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與CLS主辦的「人民幣與外匯市場論壇」上透露。
2012年全球首批有29家「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入選,當時中國僅有中國銀行。2015年,金融穩定理事會)更新了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中國四家國有大型銀行(工、農、中、建)成為了全球系統性重要銀行,意味著他們「大而不能倒」。
今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召開前夕,有媒體報道稱,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將討論是否將部分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統一歸至央行監管。不過,從最終會議結果來看,這一議題被擱置。
⑺ 金融機構的重要性 有哪些我要詳細的回答
所謂「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是指業務規模較大、業務復雜程度較高、一旦發生風險事件將給地區或全球金融體系帶來沖擊的金融機構。那麼全球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名單有哪些?國際金融監督和咨詢機構——金融穩定理事會最新公布的名單顯示,去年發布的首批全球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由29家減至28家,中行依然為中國乃至新興經濟體國家和地區中惟一入選的金融機構。與去年發布的29家機構相比,全球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新名單中增加了英國渣打銀行和西班牙對外銀行,剔除了英國萊斯銀行、德國商業銀行和比利時德夏銀行。去年10月,二十國集團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巴黎會議通過一項旨在減少系統性金融機構風險的全面框架,會議要求具有系統性影響的銀行資本金要額外增加1-2.5個百分點。根據國際通用銀行風險控制標准《巴塞爾協議III》,到2013年全球金融機構的最低核心資本充足率提高至7%,這意味著具有系統性影響的銀行核心資本充足率將提高至8%-9.5%。首批29家「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中,包括高盛、摩根大通、匯豐、花旗、德意志銀行、瑞士銀行等國際知名大型銀行,其中17家來自歐洲,8家來自美國,4家來自亞洲。除中國銀行之外,亞洲另外3家均為日本的金融集團。
具體的可以去網路查詢的 啊
⑻ 銀行性金融機構與非銀行性金融機構的異同,相互關系以及在整個金融系統中的地位作用
這種劃分標准應該是按照金融機構的主要業務劃分的。銀行性金融機構的版主要業務是表內權業務,即間接融資,即吸收存款,發放貸款,當然還有一些表外業務。非銀行金融機構如投資銀行(我國叫證券公司)、基金公司,雖然也募集資金從事資產管理業務,但是這並不是間接融資,因為這些金融機構在金融活動中是投資主體,並不是融資媒介。兩者的相互關系當然是十分緊密,尤其在我國,間接融資仍然是企業融資的主要方式。同時兩者也存在競爭關系,例如在美國存在的金融脫媒現象
⑼ 國內哪幾家是系統性重要銀行,請告訴我劃分標准和出處,謝謝
國內就是中國銀行被列入系統性重要銀行。
金融穩定理事會將「系統重要性金融機專構」的額外核心一級資本率屬要求劃分為五個級別,分別為1%、1.5%、2%、2.5%和3.5%。「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重要性越高,則其面臨的額外核心一級資本率要求也就越高。
(9)系統性金融機構有什麼擴展閱讀:
金融創新通過拓寬金融功能,便利社會的投融資,促進經濟增長;通過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業務、金融工具、金融制度等方面的創新作用於經濟增長。沒有金融創新,其經濟的內在動力就無法被調動起來。
理性、適度的金融產品創新能夠動態調整金融產品結構,並優化金融體系結構,進而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經濟增長。但是,非理性的過度金融產品創新則會導致金融體系內部結構失調。
並波及實體經濟,最終引發經濟危機。我國微觀金融創新主體缺乏創新動力、基礎性條件薄弱,金融創新呈現區域性,滯後經濟發展,這些都限制了我國金融創新對經濟增長的推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