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上班說辭職就辭職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90後的離職率高的難以想像,他們第一份工作的平均時長為19個月,95後更是「離譜」,平均上班7個月後就會辭職。
而同樣是第一份工作,70後們第一份工作平均超過4年才換,80後們是3年半。為什麼90後們辭職辭的這么快?
1、需求不同了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進步,社會也發生著日新月異的改變。90後這代人大多都含著金湯匙出生,那種飢寒交迫的生活離他們很遠很遠。
隨著國家的興盛,每個家庭的經濟條件都越來越好,大多數90後都是在父母的寵愛中長大的,他們更多的是追求社交、愛情、自尊等方面的滿足和生活的舒適。
他們不是在追求物質上的滿足,而是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所以在職場上,他們一旦受了委屈,或者工作太累,很快就想換個環境。既然在哪都能掙錢,為什麼非要在這里勉強自己呢?
所以很多小年輕入職沒幾天,一發現工作和想像中的不一樣就會選擇離開。他們的想法是:「上班是來掙錢的,而不是來受氣的」。
2、觀念不同了
70、80年代的人接受的教育比較傳統,他們受到傳統思想的影響很深,喜歡穩定,做事守時肯吃苦。通常一步一個腳印,完美的把工作做完。
90後則不同,他們出生後正趕上時代飛速發展,互聯網興盛,所以接受到的信息斑駁復雜。他們喜歡講個性,願意大膽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
而且他們找工作的觀念也很新潮,大多基於興趣愛好,喜歡的工作才會做,不喜歡就走人。主要特點是:
A) 不喜歡鐵飯碗
B) 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用能力講道理
C) 萬事興趣第一
3、注重個人成長
調查發現,90後在找工作的時候最注重兩點:工資高、成長空間高。
而作為老闆,他們更在乎的是:你能否給我帶來足夠的利益。只有你帶來的利益足夠多,公司才會給你成長空間。
我們可以看到,兩者在思想上是有分別的。所以90後上班之後就總會覺得領導在畫餅,而忽略了公司正在對他們進行考察。
時間一長,90後就開始覺得公司不重視他,不給他機會成長,在這個公司里沒有發展前景。心裡委屈之下哪怕是倒貼錢(有些情況會產生違約金)都要辭職離去。
4、找工作的便利
現在的公司都把招聘信息放在網路上,所以90後們只要動動手指就能發簡歷接面試了。不像十年前的人們需要帶著行李天南海北的找工作。
而且網路招聘使得90後的選擇變得多樣化起來,他們可以在眾多招聘崗位中挑選自己喜歡的去做。
這種刷刷手機就能找到大量崗位的情況讓90更加有底氣的辭職。
目前看來,90後的高辭職率其實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從精神上的開放到硬體上的滿足,都給90後提供了辭職的底氣。
而且不只是90後,用好互聯網的80後們也有了更多的職業選擇。其實這不是個壞事,因為這就讓更多地人有機會發揮出更多的價值,所以不要再說90後「不靠譜」啦。
㈡ 亞洲四小龍是哪些國家以及地區
亞洲四小龍是:新加坡,中國的香港、中國台灣、韓國。
四小龍簡單介紹:
1,新加坡共和國
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也是一個城市國家。該國位於馬來半島南端,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峽與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相望,並以長堤相連於新馬之間。
新加坡是全球最為富裕的國家之一,其經濟模式被稱作為「國家資本主義」,並以穩定的政局、廉潔高效的政府而著稱。新加坡是亞洲最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
2,中國台灣
台灣是中國地區,台灣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國大陸與太平洋地區各國海上聯系的重要交通樞紐。
台灣在經貿方面以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優先,於1970和1980年代與香港、新加坡及韓國並列為亞洲四小龍,經濟發展迅速,於90年代躋身發達地區之列;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與世界其他先進國家及地區齊平。
3,中國香港
香港現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別行政區,繁華的國際化大都市。1842年至1997年,香港是英國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地處珠江口以東,北接廣東深圳市,南望廣東珠海市的萬山群島,西迎澳門特別行政區。香港是國際重要的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也是繼紐約、倫敦之後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
4,韓國
韓國是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未來11國中唯一一個發達國家,是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韓國經濟被稱為漢江奇跡。
1963年韓國人均GDP只有100美元,到2005年卻超過16,000美元,增長高達160倍。截至2005年韓國的資訊科技產業多年來一直執業界之牛耳,除高速互聯網服務聞名世界外,內存、液晶顯示器及等離子顯示屏等平面顯示裝置和行動電話都在世界市場中具領導地位。
(2)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指數報告擴展閱讀:
亞洲四小龍促成因素:
對亞洲四小龍的經濟發展起促進作用的有以下因素:
1,外部世界比較有利的發展環境:20世紀50~70年代,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為亞洲四小龍的出口導向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
科學技術革命使發達國家生產轉向技術和資本密集工業,亞洲四小龍擁有質高價廉的勞動力資源,正好發展勞動密集工業。東亞地區的穩定也使它們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經濟發展上。
2,實行正確的經濟政策:台灣從20世紀50年代後期開始,放棄凱恩斯主義政策,採用貨幣貶值以利出口,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貨膨脹,並刺激居民儲蓄以增加投資來源等政策。韓國也仿效台灣貨幣貶值提高利率等方法。新加坡與香港則抓住有利時機,將消費城市轉變為工業城市。
3,發揮政府的積極作用:亞洲四小龍的政府都為經濟發展創造各方面的有利條件,並積極參與投資,適當進行經濟管理。
4,中華優良的文化傳統:亞洲四小龍同屬中華文化區,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都注意發揚了注重教育、甘於吃苦、勤儉節約等傳統。
5,西方價值觀影響:香港與新加坡受到英格蘭殖民統治,在法律、教育、經濟各方面都深受影響;而台灣和韓國則是在1950年代以後深受美國影響,能夠和西方價值體系及經濟體系接軌。
㈢ 新華-道瓊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指數」45個金融中心城市是
新興經濟體國際金融中心的機遇
「變革」一詞,最適合描述當前國際金融中心的新格局。紐約、倫敦等傳統的金融中心雖然依然占據霸主地位,但在金融危機之後,地位已經受到明顯的挑戰,相比歐美老牌金融中心,亞太地區金融市場雖然起步晚,發展時間短,但發展速度上卻很快。
新出爐的報告體現了這種變革和機遇。比如,排名前十的城市中,亞太地區最多,占據了5個席位。而對新興經濟體的金融中心的信心測試表明,世界對於金磚國家金融中心的發展能力普遍看好。
「生長著」的潛在力量
變革體現成長的力量,成長帶來變革的機遇。與以往的國際金融中心排名不同,報告更加註重和體現了國際金融中心城市競爭和發展能力的強弱。從客觀指標評價看,成長發展能力前十個城市,更是以新興經濟體國際金融中心為主,上海、迪拜、深圳成長發展能力均排在前十,其中成長發展能力最強的3個城市上海、香港、北京均屬於中國。
摩根士丹利全球機構證券業務聯合總裁科姆·凱勒赫也表示,西方經濟已趨於穩定,但經濟弱勢仍將存在,可持續性尚未明朗,而新興市場的增長仍會非常強勁,潛在的成長力量也讓全球的受訪者對新興經濟體的金融中心充滿信心。
「新座次」背後的距離
在金融市場、成長發展、產業支撐、服務水平和綜合環境五個分項指標中,除了在成長發展因素方面,新興金融中心優勢明顯之外,其他幾個因素均比較落後。以權重最重的「金融市場」這一指標來看,其前六名分別為,倫敦、紐約、東京、香港、巴黎、法蘭克福,無論是在資本市場、外匯市場和保險市場、銀行市場的評價,這些城市的金融市場都具有較好的聲譽和較強的實力。在金融服務水平和綜合環境方面,新興經濟體城市與其他國際金融中心差距更大。以金磚國家的五個金融中心城市為坐標,在金融服務水平方面,僅有上海進入前20名。
「一個城市要成為金融中心,除了經濟發展的需要之外,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法制的完善、人才的積聚、金融機構的布局、金融創新的能力和資本市場的深度等軟環境。」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董事總經理鄭學勤表示,這些正是新興的金融中心所欠缺的。
㈣ 美國有哪些城市
全國共分50個州和1個特區(哥倫比亞特區),有3144個縣。美國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具體如下:
(4)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指數報告擴展閱讀:
美國自然資源:
美國自然資源豐富,礦產資源總探明儲量居世界首位。煤、石油、天然氣、鐵礦石、鉀鹽、磷酸鹽、硫磺等礦物儲量均居世界前列。
其他礦物有銅、鉛、鉬、鈾、鋁礬土、金、汞、鎳、碳酸鉀、銀、鎢、鋅、鋁、鉍等。戰略礦物資源鈦、錳、鈷、鉻等主要靠進口。森林面積約44億畝,覆蓋率達33%。
截至2010年底,美國已探明原油儲量206.8億桶,居世界第13位。已探明天然氣儲量7.716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5位;已探明煤儲量4910億短噸,居世界第一。
2011年美國原油產量20.65億桶,進口41.46億桶,出口10.67億桶。天然氣產量28.58萬億立方英尺,進口3.46萬億立方英尺,出口1.51萬億立方英尺。
㈤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取得進展了嗎
自2009年國務院發文《國務院關於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批復上海建設國際航運中心以來,上海在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上取得了多項進展:
中遠海運集團總部落滬,超級巨輪上海揚帆啟航。
由中遠集團和中海集團重組而來的中國遠洋海運集團,2016年初在上海正式揭牌。這家在船隊綜合運力等4個領域名列世界第一的航運巨頭,成立後就開展了馬不停蹄的內部整合。到2016年底,包括航運、金融和物流在內的主要板塊整合基本完成。
12月,中國航運業治理創新的重要機構——中國船東協會正式遷滬。中船保商務管理公司、北英保賠協會中國區管理公司也相繼落戶上海。這些功能性組織的集聚,將為上海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提升凝聚力量。
剛過去的2016年,對全球航運業是驚濤駭浪的一年。波羅的海乾散貨運價指數跌至歷史最低的290點,韓國最大航運企業韓進海運宣布破產……
但與此同時,危中亦有機。航運業持續低迷,讓航運企業加快了整合步伐。為減少企業運營成本,航運制度創新力度也在加大。這些都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注入了新動力。近期,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中國金融信息中心等聯合發布了「2016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十大事件」。
㈥ 移至滬股通特別證券/中華通特別證券名單 什麼意思
它指的是上海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證券交易所,它允許兩地的投資者通過本地證券公司內(或經紀人)買賣在交易所另一容側上市的股票。 這是一筆交易。 滬港股市機制相互聯系。
自2014年11月17日滬港通推出以來至2014年12月12日前二十個交易日,滬股通及港股通均呈現凈買入狀態,即滬股通及港股通的全日買入成交額均超過賣出成交額。這使得滬港通總額度穩步減少,截至2014年12月12日收市時,滬股通的總額度用量為645億元人民幣,余額為2355億元人民幣;港股通的總額度用量則為83億元人民幣,余額2417億元人民幣。
證監會及港交所聯合公告指出,將積極增強兩地跨境監管和執法合作。兩地證券監管機構將各自採取所有必要措施,以確保雙方為保障投資者利益之目的,在滬港通下建立有效機制,及時應對各自或雙方市場出現的違法行為。兩地監管機構將改進目前的雙邊監管合作安排,加強以下方面之執法合作:
完善違法違規線索發現的通報共享機制;
有效調查合作以打擊虛假陳述、內幕交易和市場操縱等跨境違法違規行為;
雙方執法交流與培訓;
提高跨境執法合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