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互聯網金融對央行的影響

互聯網金融對央行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1-01-08 13:32:49

A. 央行限制第三方支付對互聯網金融有什麼影響

限制第三方支付會阻礙金融創新
「我對徵求意見稿表現出一種憂慮,互聯網金融是回隨經濟運行答模式的變化而出現的,形成互聯網金融最具有影響力的是第三方支付,之後才是其他的財富管理、眾籌和網貸等等,第三方支付非常重要,而且它和電子商務高度契合,為什麼把這個高度契合的東西要做一個限制?設定這樣一個限制,這使得人們非常不方便。」昨天,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在公開演講前表達了對這一文件的不同看法。
吳曉求認為,人類的支付歷史是一步步從懷疑中走過來的,從最早的現金交易,到以銀行為載體的支付,現在已經進入到以第三方支付、移動互聯為基本平台的支付體系。這是金融的變革,是在支付功能上的變革。它推動了社會進步、經濟發展,使人們享受了很多高效率的東西。這是個歷史趨勢,不可以讓人們回到通過銀行的載體進行支付的時代,如同不可以讓人們回到必須拿現金交易一樣。
吳曉求強調,限制第三方支付會阻礙金融創新,會阻止和扼殺創新。他希望中國能順應歷史潮流,通過新的金融創意推動金融變革。

B. 央行最強陣容出席:中國互金協會籌備會都說了些啥

1月29日舉辦的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培訓活動是行業內重要里程碑式事件。一行三會多位領導及頂尖智庫的出席以及逾400家金融及類金融機構的參會規模使本次活動成為自互聯網金融行業誕生以來規格最高、影響力最大、方向性最明確的標志性事件。
網路借貸雖然尚屬新興領域,但經過短短幾年發展已經成為擁有近2600家平台的萬億級市場,並成為互金行業的重要組成之一。作為約40家代表性網貸機構之一,安心貸有幸獲邀參會並近距離了解了高層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的規劃及指導。
圍繞本次活動的主題「學習政策法規,防範金融風險,規范互聯網金融發展」,參會領導及嘉賓就風險控制、政策解讀、行業標准,行業地位及發展前景等主題進行了詳細闡述,為互聯網金融行業今後的成長定下了明確的基調。
風險控制
協會籌建領導小組組長,原央行副行長李東榮、行業權威智庫吳曉靈、以及人行條法司司長張濤等領導分別強調了風險防範之於行業發展的首要作用。
協會籌建領導小組組長,原央行副行長李東榮
李東榮在開班動員講話中首先肯定了互聯網金融在經濟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同時重點強調互聯網金融沒有脫離金融的本質,防範風險是行業永恆的主題。協會作為社會行業自律組織,將承擔制訂經營管理規則和行業標準的職責;其主要職責為防範化解互聯網金融風險,規范互聯網金融發展。他特別提出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的核心在於 「學法規、防風險、促發展」,提示與會機構要在有敬畏之心的同時像保護自己眼睛一樣保護這個行業。
全國人大常委吳曉靈也再次明確提出互聯網技術運用於金融業並沒有改變金融的本質,應准確理解各類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本質屬性,對金融的法律紅線懷有敬畏之心。
人行條法司司長張濤從政策風險、道德風險、技術風險等方面大著重強調了風險防範對於行業發展重要性。
政策解讀
作為制訂經營管理規則的牽頭組織,中央網信辦網路安全協調局副局長楊春艷及人民銀行條法司處長王晉分別詳細解讀了2015年年底頒布的《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這是官方對指導意見的首次解析,增強了各參會機構對政策的理解和認識。
行業標准
互聯網金融行業作為萬億級新興領域,亟需統一規范的標准體系進行規范指引。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王永紅亦專門就此議題向參會機構進行了宣講。截至目前,協會已基本完成了《互聯網金融標准體系》的框架搭建工作,該標准體系分為通用基礎標准、產品服務標准、運營管理標准、信息技術標准,和行業管理標准5大類別。從橫向(業務形態)和縱向(業務管理)兩個維度細化為45個二級標准子類;按照業務模式和業務流程兩條主線又形成了152項具體標准。
此外,業內一直關心的「信息披露標准」也已形成。正在制定的互聯網金融標准還包括《互聯網金融個人信息保護技術規范》、《互聯網金融雲計算安全技術要求》、《互聯網金融雲計算容災規范》等。
行業地位及發展前景
關於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定位及發展前景,央行調統司司長盛松成首先明確了互聯網金融將納入到央行統計范疇並肯定了互聯網金融數據對反映社會融資規模狀況、加強改善宏觀調控,維護金融穩定的重要作用。他表示:「互聯網金融融資余額4300多億元,在社會融資規模統計指標中,占總量的0.3%,但占表內其他項目40%之多,成長速度快,增量多,而且比重會越來越高。」盛松成肯定了社會融資對供給側改則的重要支撐作用,並明確表示將網路借貸納入社會融資數據中會更准確的反應社會融資對實體經濟的貢獻程度。
央行調統司司長盛松成
針對網路借貸行業,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表示,十三五期間P2P余額會達到8萬億,平台數目會達到一萬家。姚余棟預測,十三五期間約有一萬億的資本金缺口,原本來應該由民營銀行來補,但現在民營銀行審批速度太慢,申請的積極性下降。「如果缺少一萬億資本金,那麼會缺少八萬億到十萬億的資金規模,這是基於實體經濟融資的需求,這部分將主要由互聯網金融網貸來補充,因此會有巨大發展空間。」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於2014年4月獲國務院同意成立,2015年8月通過民政部正式上報國務院批准籌建,是央行下屬的一級協會。協會成立後將在開展行業自律,推動行業形成統一的服務標准和規則、指導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防範化解風險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引導、督促互聯網金融行業規范化、有序化發展。作為互聯網金融企業,只有以互聯網的開發態度擁抱監管才有可能在關系國家經濟命脈的金融行業中穩定發展。
2016年對互聯網金融行業來說將是邁入規范化且波瀾動盪的一年。在政府宏觀監控和行業規范的雙重約束下,P2P平台自然會加強自律,步入正規化發展道路。但監管的趨緊,隨之而來的是行業競爭的加劇,洗牌會進一步加速,只有優質平台才能在大浪淘沙中生存下來。
本次受邀參會的網貸企業不到參會總企業數的10%,占所有網貸平台的1.5%。安心貸作為參會網貸企業代表之一,將在未來積極擁抱監管要求,適時作出調整,為用戶提供更精細化的投融資服務。在業務模式的選擇(房產抵押貸為主)、經營區域的鎖定(北京及上海)、技術系統的搭建和維護以及總量規模控制等方面均以投資人資金和賬戶安全為最重要目標;以更加規范、更加透明、更加安全的方式同互聯網金融行業共同成長。

C. 央行對互聯網黃金業務劃定哪些紅線

「互聯網黃金市場越來越火,但實際上規模相比P2P市場還很小。可能會對客戶群體產生影響,因為黃金還不是特別熱的市場,可能會有一部分客戶群體流失。」肖磊說。

記者隨機采訪了幾個普通投資者,不少均表示接觸過互聯網黃金產品。「買了兩萬,虧了450。」小馬(化名)告訴記者,他就通過互聯網配置了相應黃金產品,目前仍持有。

另一方面,也有投資者坦承,因為對產品屬性了解不多又擔心背後的風險,「嘗鮮」過後就選擇了賣出。「買過,感覺每天都提心吊膽的,一個月後就賣了。」

內容來源新華網

D. 互聯網金融會由誰監管

首先一點,第三方支付已經明確是人民銀行,基金銷售證監會也監管。


基於現版有一行三會(央行、銀權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的監管格局,互聯網金融將仍然按照業務屬性分別由一行三會監管:

1.互聯網金融整體監管策略將由央行牽頭,銀證保配合制定;

2.比特幣基於虛擬貨幣屬性將由央行監管(盡管央行包括世界絕大部分央行都不承認比特幣的貨幣屬性,而把它歸屬於特殊虛擬商品——類似於黃金);

3.P2P網貸基於信貸業務屬性將有銀監會監管(這在監管層似乎已經達成共識,盡管前期央行做了大量調研);

4.第三方支付(含移動支付)基於支付業務屬性理所當然歸央行監管,因為整個中國的支付清算系統都由央行負責建設運維;

5.余額寶之類的網路理財相對比較復雜,涉及第三方支付和基金業務,理應由央行牽頭,證監會配合管理;

6.眾籌融資屬於融資業務領域,由證監會監管比較合適,這一點似乎也在監管層達成了共識;

7.網路保險涉及保險業務,理所當然由保監會監管。

E. 學習互聯網金融專業以後可以在中央銀行工作

想的比較簡單
除非你有硬關系
否則要進中央銀行門都不知道在哪兒

F. 如何應對互聯網金融對銀行的影響

提高服務質來量,合理跟上互聯源網的利息。簡化業務辦理程序,擴大影響力,擴大合作支付平台(如互聯網+實體店(如超市購物用手機的銀行客戶端刷)),另外也可增加一些對用戶有吸引的功能,如交易擔保(類似淘寶購物保障的方式)、如熟人借錢平台提醒還款……

G. 央行今年幾次「雙降」對互聯網金融網貸行業有何影響

1.就投資者理財而言,相較於銀行等理財產品降息對P2P的沖擊要遠遠小於其他理財回渠道,答P2P憑借著相對較高的收益會加大對用戶的吸引力,短期來看可能加速銀行存款搬家,將有利於P2P等融資渠道。
2.降息會否刺激股市上漲,以至於資金從P2P平台撤出,迴流股市?筆者認為,這種可能性....是較小的。在連續挫傷之後,一批風險厭惡的人群應該已經開始逐漸遠離股市,更加青睞於固定收益型的P2P產品。P2P平台更需要從用戶角度考慮,做到真正從用戶需要出發,強化產品和服務,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戶。
3.就整體經濟情況而言,寬松的貨幣環境將使得企業獲得更多的流動性幫助,以企業類資產為核心的P2P平台,其資產的狀況可能趨於好轉,客觀來說將整體減輕經濟下行所帶來的資產惡化情況。P2P安全性有所提升。
4.P2P理財收益長期將走低。降准帶來的流動性增加,以及傳導出的貨幣總量增加,或將降低社會整體融資成本,也將對網貸平台收益率產生影響。整體來看,雖然網貸行業收益率水平短期內不會明顯變化,但長期收益可能走低。

H. 央行釋放9500億1年期MLF操作,對互聯網消費金融公司有什麼影響

您好,對於你的遇到的問題,我很高興能為你提供幫助,我之前也遇到過喲,以下是我的個人看法,希望能幫助到你,若有錯誤,還望見諒!。展開全部
央行1200億逆回購沒股市啥事。
8月18日,央行進行了1200億元人民幣逆回購操作,期限為7日,中標利率維持於2.5%。1200億元的逆回購規模大大高於過去幾周內的逆回購操作量,也創下了2014年1月底來單日逆回購操作最大量。

市場對此給予了高度關注和「放大」解讀。有媒體和評論者認為,央行又開始通過逆回購大放水,而且隨著金融機構、央行口徑的外匯占款下降,繼續降準的可能性增大。更有甚者分析,這將對股市帶來大利好。究竟央行8月18日1200億元人民幣逆回購意圖何在?影響幾何呢?需要仔細進行分析。

筆者認為,央行的主要意圖在於對沖本周到期的逆回購資金。統計數據顯示,本周公開市場有900億元逆回購到期,周二和周四分別為500億元和400億元。逆回購到期是逆回購的反向操作,相對回籠了市場流動性。如果不進行對沖,可能帶來兩個後果:市場流動性稍稍偏緊;市場利率稍稍走高。本周900億元的逆回購到期,央行必須通過逆回購對沖。如果按照周二(8月18日)單日計算的話,央行逆回購1200億元,對沖後實際凈投放700億元;如果按照本周計算的話,即央行本周不再逆回購,那麼,央行對沖後僅僅凈投放300億元。何必用「創下了2014年1月底來單日逆回購操作最大量」來興奮過度或者說嚇唬老百姓呢?

不可否認,近期貨幣市場利率確實出現了走高情況。18日,7天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為2.4992%,相比於一周前大約2.40%左右的水平略有上漲;隔夜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為1.7301%,也是小幅上漲;18日的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顯示,隔夜Shibor報1.7450%,上漲4.40個基點;7天Shibor報2.5310%,上漲1.40個基點;3個月Shibor報3.0930%,上漲0.20個基點。按照基點計算的話,都僅僅是稍稍有所上漲而已。這是市場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了,何必大驚小怪呢?貨幣市場利率小幅波動就證明目前沒有快速拉升的基礎。因為,市場流動性總體充裕甚至過剩。

對央行1200億元逆回購絕不能過度解讀,對沖下來後,凈投放並不多。央行的目的是維持市場貨幣信貸平穩適度,繼續放水的可能性不大。這就決定了再依靠放水貨幣支撐股市的想法太天真了。目前,證金公司獲得的貨幣信貸資金如何歸還還沒有著落呢。

當然,央行應該站在全球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目前面臨的貨幣貶值、資本流出上思考問題。新興市場的亞洲國家目前金融危機苗頭已經凸顯出來。馬來西亞的林吉特大有步1997年泰銖崩盤之後塵,越南盾等貨幣都在較大幅度貶值。這種傳染力究竟有多大,會否像1997年波及到整個亞洲包括香港、大陸等,雖然尚需觀察,但必須未雨綢繆。如果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重新襲來,那麼,這次中國絕不會像上次安然無恙,絕不會獨善其身。目前中國大陸的金融開放程度包括利率、匯率、資本流動等與1997年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

目前,最應該關注的就是外匯儲備下降導致的外匯占款減少,包括金融機構口徑和央行口徑的。央行日前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末,央行口徑外匯占款下降3080億元至26.4萬億元;金融機構口徑外匯占款下降2491億元至28.9萬億元。有分析認為,7月、8月外匯占款保守估計流出近8000億元。這是一個值得密切關注和應對的事情。非常感謝您的耐心觀看,如有幫助請採納,祝生活愉快!謝謝!

I. 央行下調存款准備金率1個百分點,對互聯網金融有影響嗎

肯定是有影響的,但是是好的方面,從網貸平台德眾金融由安徽省供銷社投資就可以看出,政府對互聯網金融是扶持的,今年又出台了各種監管政策,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這塊也許會取締銀行地位.

J. 互聯網金融對銀行會有哪些影響

互聯網金融對銀行的影響:
(一)搶占商業銀行市場份額

面對互聯網金融迅猛的進攻態勢,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銀行業的直接結果就是市場份額縮減。互聯網金融在支付方式、平台及跨界金融方面,對銀行造成沖擊,銀行可能基本上抵不過互聯網企業的進攻,被搶去市場份額。同時,互聯網金融可能蠶食掉銀行20%的市場份額。這可以很好理解,新事物的發展過程,必將會導致舊事物的縮減、退讓。互聯網金融本身就有信息處理方面的優勢,效率高,加之無傳統中介,擠掉了中間成本,而商業銀行在信貸方面顯然沒有這方面的優勢,市場份額減少成為必定。

(二)減弱商業銀行中介功能

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互聯網企業為資金供需雙方提供金融搜索平台,為客戶提供支付款業務,使資金供需雙方利用搜索平台自主尋找交易對象,並完成交易,這與傳統銀行支付業務形成替代,致使傳統銀行在金融業務往來中資金中介的功能逐漸減弱,也就是說,互聯網金融將加速金融脫媒,加速商業銀行的資金中介功能的邊緣化。未來商業銀行在信貸領域的作用,將會逐漸削弱,直至被取締。

(三)迫使商業銀行金融創新

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商業銀行在業務經營方式、范圍上,都已固定成型,然而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正沖擊著商業銀行傳統的發展模式。中國銀行原副行長李禮輝認為,互聯網金融產品創新、服務創新、機制創新將迫使商業銀行作出轉變。馬雲也表示,銀行不轉變,我們轉變銀行。商業銀行如果自身不發展創新,適應這個新時代,那麼,就會有更多像互聯網金融的金融創新,倒逼商業銀行進行改革,否則,商業銀行這位傳統金融機構的「老師傅」,很有可能會被「亂拳打死」。

閱讀全文

與互聯網金融對央行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行貴金屬掛單四種 瀏覽:918
主力資金進出散戶資金進出指標公式 瀏覽:880
報雷理財 瀏覽:898
廣信股份股票 瀏覽:472
小額貸款怎麼收賬 瀏覽:798
基金交銀藍籌凈值519697 瀏覽:222
杏花村國貿投資公司銷售情況 瀏覽:395
什麼時間銀行理財產品利率會高些 瀏覽:231
深大通資金流向個股行情 瀏覽:73
生活理財分類 瀏覽:435
北京公積金貸款代辦 瀏覽:210
萬達股票下 瀏覽:170
碳元科技投資 瀏覽:492
n派思股票 瀏覽:483
冠軍1號系統指標公式 瀏覽:924
黃金怎樣知道真假 瀏覽:37
手機換外匯嗎 瀏覽:126
鄭棉期貨網上開戶 瀏覽:741
20元歐元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560
160629基金還有可能再漲 瀏覽: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