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各位高手急求下面題目的解答 都是大學貨幣銀行的論述題
如答案可以,麻煩您按採納喔!
(1.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的關系如何?在金融市場的日常運作中,二者又扮演如何的角色?)
一級市場是籌集資金的公司或政府機構將其新發行的股票和債券等證券銷售給最初購買者的金融市場為資金需求者提供籌措資金的管道,作用為資金供應者提供投資機會,實現儲蓄向投資的轉化;形成資金流動的收益導向機制,促進資源配置的不斷優化。
二級市場是指對已經發行的證券進行買賣,轉讓和流通的市場。在二級市場上銷售證券的收入屬於出售證券的投資者,而不屬於發行該證券的公司。作用為將二級市場在於為有價證券提供流動性。保持有價證券的流動性,使證券持有者隨時可以賣掉手中的有價證券,得以變現。如證券持有者不能隨時將自己手中的有價證券變現會造成無人購買有價證券。,也正是因為為有價證券的變現提供了途徑,所以二級市場同時可以為有價證券定價,來向證券持有者表明證券的市場價格。
(2.在國際貿易往來中,跟單托收有哪些方式?試結合其特點,論述各主要托收方式的優缺點及具體的應用領域)
托收屬於商業信用,銀行辦理托收業務時,即沒有檢查貨運單據正確與否或是否完整的義務,也沒有承擔付款人必須付款的責任。托收雖然是通過銀行辦理,但銀行只是作為出口人的受託人行事,並沒有承擔付款的責任,進口人不付款與銀行無關。托收對出口人的風險較大。跟單托收方式是出口人先發貨,後收取貨款,因此對出口人來說風險較大。進口人付款靠的是他的商業信譽,如果進口人破產倒閉,喪失付款能力,或貨物發運後進口地貨物價格下跌,進口人借故拒不付款,或進口人事先沒有領到進口許可證,或沒有申請到外匯,被禁止進口或無力支付外匯等,出口人不但無法按時收回貨款,還可能造成貨款兩空的損失。如果貨物已經到達進口地,進口人借故不付款,出口人還要承擔貨物在目的地的提貨、存倉、保險費用和可能變質、短量、短重的風險,如果貨物轉售它地,會產生數量與價格上的損失,如果貨物轉售不出去,出口人就要承擔貨物運回本國的費用以及承擔可能因為存儲時間過長被當地政府賤賣的損失等。
一、即期付款交單俗稱D/P,指開出的匯票是即期匯票,進口商見票,只有付完貨款,才能拿到商業單據,且風險大,因為出口方先發貨,若進口商拒付,即使物權單據仍掌握在出口方手中,可貨物滯留對方港口和積壓及運回國內的運費、銀行的費用都是不小的損失。而先發貨,後收款,造成出口方的資金周轉困難,而對於進口方來說,特別在承兌交單方式下,相當於用收到貨物賣出的錢來支付出口方的貨款,等於幫進口商融資。
二、遠期付款交單,出口商開出遠期匯票,進口商向銀行承兌於匯票到期日付款交單的付款交單方式。因為銀行承兌於匯票到期日付款交單的付款交單,所以資金較即期付款交單對出口方來說有更大的積壓壓力。
三、承兌交單方式,俗稱D/A,D/A比D/P的風險更大。代收銀行在進口商承兌遠期匯票後向其交付單據的一種方式。承兌交單是指進口人以承兌出口人開具的遠期匯票為取得貨運單據的前提,這種托收方式只適用於遠期匯票的托收,與付款交單相比,承兌人交單為進口人提供了資金融通上的方便,但出口人的風險較D/P更增加了。
(3. 請結合貨幣銀行學知識,論述QE3對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的影響。)
QE3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是:
美元出現短期性貶值。市場供應美元量大增,且QE1期間與QE2期間,美聯儲購買長期國債,均兌美元造成貶值對國際資金流動對全球市場景器的影響將是正面的。寬松貨幣政策可提升市場景氣,一方面QE3有利於提振全球市場信心,另一方面,美國經濟好轉,又可能提高美國對國際資本的吸引力。對國際商品市場價格造成負面影響,由於國際商品市場多數為美元計價,美元貶值通常會導致國際商品市場價格上漲,可能導致對國際商品進口賴以為生的地區產生輸入型通膨的風險。
QE3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
因為QE3美元貶值,因為人民幣緊釘美元政策,造成帶動人民幣匯率同時走弱,進而使出口狀況變良,但反之造成進口壓力增大。而QE3有可能推高國際商品市場價格,進而給中國帶來輸入型通膨的壓力。
(4.試結合2008年席捲世界的金融危機,論述當代金融創新對國際金融與經濟發展的影響)
討論這問題勢必得先了解金融創新中衍生性金融商品與結構型商品的定義。衍生性金融商品是由傳統金融市場工具衍生出來的金融商品,其價值是由買賣雙方根據基礎資產的價值、報酬率或其它指標(如匯率、利率、股價指數等)來決定。衍生性金融商品的種類眾多,主要可分為四類:遠期契約、期貨、選擇權及交換(swap);而這四種基本商品又可重新組合,形成新的衍生性金融商品。衍生性金融商品開發初期主要是基於避險之目的,然隨著商品組合發展的多元化,投資導向的比重也逐漸提高;而結構型商品一開始則是設定為金融投資工具。因此無論是衍生性金融商品或結構型商品,由於其投資的特性,本身皆具有一定程度的風險。舉結構型商品為例,其主要風險即包括流動性風險、匯兌風險、利率風險、提前解約風險、以及信用風險等。既然有風險,就代表著獲利之外也可能面臨損失。
全球金融風暴的根源在於美國房市泡沫的破滅。
由於房價下跌趨勢確立後,且修正幅度已使得房貸戶無力清償,導致違約率上升,銀行壞帳增加,次級房貸風暴即正式引爆。美國房貸戶借支過度已經無法應付房市泡沫下修的風險時,其國內的次級房貸問題正式爆發;加上投資銀行以衍生性金融商品將風險轉移給社會大眾,交易呈爆炸性成長,在經濟景氣時,雖有推波助瀾的效果,惟一旦景氣下滑,其中一個環結出現問題,將會相互影響,終至引爆災難。由於金融機構在房貸中扮演的角色頗為重要,是資金取得的主要管道,在房地產景氣熱絡之際,適度膨脹的泡沫不但無損經濟,反而有助景氣繁榮;惟景氣一旦邁入衰退,相形變大的泡沫破滅,所有的投機行為將反噬自身,且加快經濟衰退的腳步。依據2008 年度諾貝爾經濟學得獎克魯曼(Paul Krugman)的研究,次級房貸中有一半貸款是由非銀行機構貸出,但這些機構並未接受聯邦的監理,其後推陳出新的金融衍生性商品越來越復雜,已超越金融監理的架構,傳統的監理根本無法因應。
而銀行風暴擴大演變成流動性危機流動性危機的關鍵點,應在於信息未盡透明所致。一方面過去仰賴信用評等公司的評等,承受的風險極可能超出原有的評等而無法預期;另一方面是金融機構本身的信息透明度不夠,市場無法得知實際虧損金額,一旦媒體傳出、點名或渲染,令市場參與者在信息不充分的情況下,彼此之間採取互不信任的態度,保有現金成為當前最佳策略下,市場即發生成流動性危機。最初各地金融機構虧損是受美國次貸風爆造成,全球資金首先從直接受到沖擊的歐美市場抽出;其後亞洲地區雖然受傷較為輕微,但當美國金融危機擴散,陸續傳出下一個可能破產的仍是大型銀行等消息,造成投資人與金融機構的一致性恐慌。
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後,歐美多家銀行陸續爆證券、美國保險集團及美林三家公司爆發財務困難後,市場的後發財務危機,信貸緊縮加劇,造成全球股價大跌。受歐美金融風暴的沖擊,新興市場亦遭到波及,冰島、阿根廷、烏克蘭、匈牙利、南韓、巴西及俄羅斯等國股匯市均呈現重挫,全球金融風暴蔚然成形。
各國政府為了提振需求與市場流動性皆採取大幅度擴張性貨幣政策,許多國家面臨已經接近零利率,透過量化寬松政策會使得市場充斥游資提升資產價格,並使民眾產生通貨膨脹預期在加上財富效果的影響,得以提振消費需求,但政府為紓解國際金融海嘯造成的景氣衰退,大幅擴張財政支出反而推生了現今進一步的通貨膨脹。
在此次全球金融風暴中,各國為有效防範下一次可能的重大金融風險,全面加強金融體系監管,紛紛提出了一系列金融監管政策。另一方面,在亞洲,雖然金融體系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但在全球金融風暴中實體經濟受到重大沖擊的韓國和日本也紛紛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政策,今日,金融風暴造成的影響是使各國政府與民眾正視創新金融產品的影響,且也讓各國政府對金融監管體制更進一步的加強,以避免造成再一次的金融危機產生。
(5.試結合國際金融方面的知識,論述人民幣國際化,對於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格局的影響。)
人民幣國際化是指人民幣獲得國際市場的廣泛認可和接受,並發揮計價單位元、交換媒介和價值儲藏的功能,即成為國際結算貨幣、投資貨幣和儲備貨幣。
人民幣國際化的本質含義應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人民幣現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國際貿易中以人民幣結算交易要達到一定的比重;
第二,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成為國際各主要金融機構包括中央銀行的投資工具,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第三,世界多數國家接受人民幣作為本國的儲備貨幣。這是衡量貨幣包括人民幣國際化的通用標准,其中最主要的是後兩點。
換句話說,定義國際化貨幣至少要具備三項基本職能,即結算職能、投資職能和儲備職能。其中,結算職能只是貨幣國際化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
1.對中國與世界來說,人民幣國際化可降低匯率風險,擴大貿易和投資。人民幣國際化可降低貿易的匯率風險,成員國之間貿易量增長以及國民收入增加;人民幣國際化可降低或取消各國貨幣兌換的交易成本,貿易與資本流動就會增加;
2.節約外匯儲備。人民幣國際化後,由於貿易結算都使用本國貨幣,不需要過多的外匯儲備,而且,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都是本國制定,更減少了需要應對貿易赤字、貨幣投機所需要的外匯儲備。
3.優化外債規模和結構。當人民幣作為國際貨幣後,大大增強我國的償債能力和降低外債成本,優化外債結構。
4.人民幣匯率風險。一國貨幣國際化後,其國內金融市場必定是自由開放的,由於貨幣壁壘的消失,游資流出與流入暢通無阻,這會對本國貨幣供給造成影響。
5.利率自由化成本。利率自由化後,國內大多數企業喪失了長期以來國家實行的低利率政策的收益,在浮動利率情況下,一旦利率上升,國內企業和經營者成本上升,最終影響國民經濟整體利益和增長。利率自由浮動在資本項目開放條件下,國際資本移動規模、速度擴大和提高,從而擴大交易成本,增加風險因素。
6.調控成本加大。人民幣國際化後,中央銀行在調控經濟目標時一方面要考慮到國內宏觀經濟狀況,另一方面要考慮世界經濟變化的因素。從政策變動對國內、國際經濟兩方面影響考慮,在這種情況下必然有個內外政策目標的平衡與協調,在必要時為了國際經濟目標而可能喪失國內經濟某些方面的利益。
(6.央行再貼現率與商業銀行存款准備金率,並稱為中央銀行干預經濟的「兩大法寶」。試結合我國當前的經濟狀況,論述我國央行在調節經濟,控抑通脹的過程中應如何在這兩種工具間取捨)
先解釋調增再貼現率與商業銀行存款准備金率的定義與影響
調資存款准備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規定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增機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繳中央銀行作為准備金的比率,即直接減少市場上商業銀行可以釋放貸款的總額度。但存款准備率調整的效果比較直接,而且存款准備金對各種類別的金融機構和不同種類的存款的影響不一致,因而貨幣政策的效果可能因這些復雜情況的存在而不易把握。
所以央行要再透過調升再貼現率,再貼現率指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持有未到期票據向中央銀行申請再貼現時所做的政策規定。以上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時再貼現率的確定與調整;二是規定向中央銀行申請再貼現的資格。而再貼現率的調整可以改變市場對貸款需求的成本,對再貼現資格條件的規定可以起到限制的作用。但抑制效果的主動權並非只在中央銀行,因為在即使調升貼現率,依然可能因為資金需求旺盛導至無法明確影響其貨幣供給的數量,這就違背其政策意願了。
而中國對因需抑制通貨膨脹或調控經濟發展,通常是配合上述兩項工具來進行抑制目的,調增存款准率直接限制市場可放貸金額總額,再配合調增再貼現率使企業界向銀行借款成本增加,進而降低整體市場上資金的數量,達到調控的目的。
㈡ 在貨幣市場上,有哪些金融機構
央行以及各商業銀行
㈢ 貨幣金融學作業
一、名詞解釋題
1)信用交易
所謂信用交易又稱"保證金交易"和墊頭交易,是指證券交易的當事人在買賣證券時,只向證券公司交付一定的保證金,或者只向證券公司交付一定的證券,而由證券公司提供融資或者融券進行交易。因此,信用交易具體分為融資買進和融券賣出兩種。也就是說,客戶在買賣證券時僅向證券公司支付一定數額的保證金或交付部分證券,其應當支付的價款和應交付的證券不足時,由證券公司進行墊付,而代理進行證券的買賣交易。其中,融資買入證券為"買空",融券賣出證券為"賣空"。
2)派生存款
派生存款指銀行由發放貸款而創造出的存款。是原始存款的對稱,是原始存款的派生和擴大。是指由商業銀行發放貸款、辦理貼現或投資等業務活動引申而來的存款。派生存款產生的過程,就是商業銀行吸收存款、發放貸款,形成新的存款額,最終導致銀行體系存款總量增加的過程。用公式表示:派生存款=原始存款×(1÷法定準備率-1)。
3)格雷欣法則
格雷欣法則 指在實行金銀復本位制條件下,金銀有一定的兌換比率,當金銀的市場比價與法定比價不一致時,市場比價比法定比價高的金屬貨幣(良幣)將逐漸減少,而市場比價比法定比價低的金屬貨幣(劣幣)將逐漸增加,形成良幣退藏,劣幣充斥的現象。
4)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
中間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從事的按會計准則不列入資產負債表內,不影響其資產負債總額,但能影響銀行當期損益,改變銀行資產報酬率的經營活動
二
1)1.低風險、低收益 2.期限短、流動性高 3.交易量大
2)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中央銀行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影響中介指標,進而最終實現既定政策目標的傳導途徑與作用機理。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是指從運用貨幣政策到實現貨幣政策目標的過程,貨幣傳導機制是否完善及提高,直接影響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以及對經濟的貢獻。1998年以來,針對國內經濟增長速度下滑、國內消費需求疲軟以及出現了通貨緊縮等突出問題,中央政府持續適當地增加貨幣供應量,降低利率等擴張性貨幣政策,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從總體來講,沒有能夠達到預期的目標。
3)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指中央銀行組織和調節貨幣流通的出發點和歸宿,它反映了社會經濟對貨幣政策的客觀要求。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一般有四個:穩定物價、充分就業、促進經濟增長和平衡國際收支等。但需指出的是我國的貨幣政策目標僅僅有保持貨幣幣值穩定和促進經濟增長。《中國人民銀行法》第3條規定,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目標是保持貨幣幣值穩定,並以此促進經濟增長」。 關系: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一般有四個,但要同時實現,則是非常困難的事。在具體實施中,以某項貨幣政策工具來實現某一貨幣政策目標,經常會干擾其他貨幣政策目標的實現,或者說,為了實現某一貨幣政策目標而採用的措施很可能與實現另一貨幣政策目標所應採取的措施相矛盾。因此,除了研究貨幣政策目標的一致性以外,還必須研究貨幣政策目標之間的矛盾性及其緩解矛盾的措施。
㈣ 現代金融實務與案例分析作業一(1-4)章答案 急需用
1、貨幣的內生性:內生性指的是決定貨幣供應量的因素主要是社會經濟發展對貨幣的需求。
貨幣的外生性:外生性指的是貨幣供應量由中央銀行在經濟體系之外,獨立控制。
2、貨幣制度:是一個國家以法律形式確定的該國貨幣流通的結構、體系與組織形式。
3、銀行信用:是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以貨幣形式,通過存款、貸款等業務活動提供的信用。它是現代經濟生活中的主導信用形式。
4 利率市場化,是指利率的數量結構、期限結構和風險結構由交易主體自主決定,中央銀行調控基準利率來間接影響市場利率從而實現貨幣政策目標。
5 、貨幣政策:是指中央銀行為實現給定的經濟目標,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給和利率所採取的方針和措施的總和。
6、流動性比率管理。為了限制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用擴張,中央銀行通過規定它們的流動資產對存款的比率,來限制其長期放款和投資,以及實現維護銀行業穩健經營的目標。
7、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是指中央銀行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直接或間接地調節各金融機構的存款准備金和金融市場的融資條件,進而控制全社會的貨幣供應量及信用總量,使企業和居民不斷調整自己的經濟行為,達到國民經濟新的均衡過程。貨幣政策一般通過利率、匯率、財富效應、信貸和貨幣主義五大渠道進行傳導
9、金融監管:金融監管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金融監管是指金融主管當局依據國家法律法規的授權對金融業(包括金融機構以及它們在金融市場上的業務活動)實施監督、約束、管制,使它們依法穩健運行的行為總稱。廣義的金融監管除主管當局的監管之外,還包括金融機構的內部控制與稽核、行業自律性組織的監督以及社會中介組織的監督等。
10、金融危機:是指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利率、匯率、資產價格、企業償債能力和金融機構倒閉數——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便意味著金融危機的發生。
單選題
1.貨幣的出現是與(B)聯系的。
A. 分配 B. 交換 C. 消費 D. 生產
2.各國一般以(A)為依據,以存款及其信用工具轉化為現金所需要的時間和成本為標准,對貨幣供給進行層次劃分。
A. 安全性B. 穩定性C. 盈利性 D. 流動性
3.信用的基本特徵是 (D)。
A. 賒銷 B. 償還和付息C. 提供借款 D. 以償還為條件的價值單方面轉移
4、1996年以後我國同業拆借市場利率屬於(C)
a.基準利率 b.固定利率 c.市場利率 d.實際利率
5、馬克思認為利息率取決於(A)
a.社會平均利潤率 b.名義利率 c.官定利率 d.行業利率
6、在多種利率並存的條件下起決定作用的利率是(C )。
a.優惠利率 b.一般利率 c.基準利率 d.名義利率
7.中央銀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時,則商業銀行派生存款的創造能力(A )。
A. 增加貝B. 減少 C. 不變 D. 視情況而定
8. 中央銀行投放基礎貨幣的渠道是(D )
A. 表外業務 B.負債業務 C.中間業務 D.資產業務
9. 通過公開市場業務可以增加或減少( C )。
A. 商業銀行資本金 B. 商業銀行借貸成本 C. 商業銀行准備金 D. 流通中的商
10.金融監管的最基本出發點是(A)。
a.維護社會公眾利益 b.維護銀行利益 c.維護國家利益 d.維護企業利益
11.按機構的設立劃分,由中央銀行和監管機構共同承擔監管職責的是(C)。
a.單一監管 b.分業監管 c.多元監管 d.混業監管
12.我國的下列金融市場自律性監管機構中影響最大的是(B)。
a.中國銀行業協會 b.中國證券業協會 c.中國保險業協會 d.中國投資協會
多選題
1.信用的主要形式有(ABDE)
A. 商業信用B. 國家信用C.民間信用 D. 消費信用E. 銀行信用
2.下列(AD)屬於貨幣的作用。
A.降低了產品交換成本 B、提高了衡量比較價值的成本
C、提高了產品交換成本
D.降低了衡量比較價值的成本 E、提高了價值儲藏成本
3.下列經濟行為中屬於消費信用范疇的是( ACE )。
A、出口信貸 B、國際金融租賃
C、企業向消費者以延期付款方式銷售商品
D、銀行向學生提供助學貸款 E、銀行向消費者提供的住房貸款
4.在利率體系中(BC)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非市場的強制力量對利率形成的干預。
A.基準利率 B.官方利率 C.公定利率 D.國債利率 E.固定利率
5.根據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的比較,實際利率往往呈現三種情況。這三種情況是( ACE)。
A.名義利率高於通貨膨脹率時,實際利率為正利率
B.名義利率高於通貨膨脹率時,實際利率為負利率
C.名義利率等於通貨膨脹率時,實際利率為零
D.名義利率低於通貨膨脹率時,實際利率為正利率
E.名義利率低於通貨膨脹率時,實際利率為負利率
6.在經濟周期中,處於不同階段利率會有不同變化,一般來說經常出現的情況是(ABCD )。
A.處於危機階段時,利率會升高 B.處於蕭條階段時,利率會降低
C.處於復甦階段時,利率會慢慢提高 D.處於繁榮階段時,利率會急劇提高
E.處於蕭條階段時,利率會上升
7.以上因素與利率變動的關系描述正確的是(BC)。
A.通貨膨脹越嚴重,名義利率就越低 B.通貨膨脹越嚴重,名義利率就越高
C.對利息征稅,利率就越高 D.對利息征稅,利率就越低
E.是否征稅對利息沒有影響
8.在下面各種因素中,能夠對利息率水平產生決定或影響作用的有( BCDE)。
A.最高利率水平 B.平均利潤率水平 C.物價水平
D.借貸資本的供求 E.國際利率水平
9.下列哪些屬於基礎貨幣的投放渠道( BCDE)。
A.央行購買辦公用樓 B.央行購買外匯、黃金 C.央行購買政府債券 D.央行向商業銀行提供再貸款和再貼現 E.央行購買金融債券
10.治理通貨膨脹可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主要手段包括(BCD )。
A.通過公開市場購買政府債券 B.提高再貼現率 C.通過公開市場出售政府債券 D.提高法定準備金率 E.降低再貼現率
11.貨幣政策的四要素是指(BCDE )。
A.傳導機制 B.政策工具 C.中介指標 D.政策目標 E.操作指標
12.在貨幣政策諸目標之間,更多表現為矛盾與沖突的有( BCDE)
A.充分就業與經濟增長 B.充分就業與物價穩定 C.穩定物價與經濟增長 D.經濟增長與國際收支平衡 E.物價穩定與國際收支平衡
13.按監管機構的監管范圍可把金融監管體制分為(CD )。
A.單一監管制 B.多元監管制 C.集中監管制 D.分業監管制 E.混合監管制
14.世界各地金融監管的一般目標是(ABCD )。
A.建立和維護一個穩定、健全和高效的金融體系 B.保證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健康的發展
C.保護金融活動各方特別是存款人利益 D.維護經濟和金融發展
E.促進各國銀行法或證券法等金融法規的趨同性
15.下列屬於對市場運作過程監管的有(ACDE)。
A.資本充足性 B.資本質量 C.資產質量 D.盈利能力 E.流動性
判斷題
1.牙買加體系規定黃金和美元不再作為國際儲備貨幣。(錯)
2.信用關系是現代經濟中最普遍、最基本的經濟關系。(對)
3.商業信用的主要信用工具是商業票據。( 對)
4.當一國處於經濟周期中的危機階段時,利率會不斷下跌,處於較低水平。(錯)
5.凱恩斯的流動偏好論認為利率是由借貸資金的供求關系認定的。( 錯)
6.利率由金融市場上貨幣資本的供求狀況決定。( 錯 )
7.一國的生產狀況、市場狀況以及對外經濟狀況決定利率。(錯 )
8.利率管制嚴重製約了利率作為經濟杠桿的作用,對經濟毫無益處。( 錯)
9.貨幣供給由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的行為所決定。(錯)
10.公開市場業務是通過增減商業銀行借貸成本來調控基礎貨幣的。(錯)
11.中央銀行可以通過公開市場業務增加或減少基礎貨幣。(對)
12.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的調整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央銀行的政策意向,發揮告示效應,調節作用有限。(錯)
13.中國的金融市場監管機構中屬外部監管的機構主要有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錯 )
14.金融業特殊的高風險,一是表現為其經營對象的特殊性——貨幣資金,一是其具有很高的負債比率。(對)
15.由於各國歷史、經濟、文化背景和發展的情況不同,也就使金融監管目標各不相同。(錯 )
16.金融監管從對象上看,主要是對商業銀行、金融市場監管,而對非銀行金融機構則不屬於其范圍。(錯 )
㈤ 貨幣,利率,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關系
1,貨幣市場
先給貨幣市場下個定義,從歷史上講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區別只是時間,1年以內的是貨幣市場,1年以上的是資本市場。但是後來又加入了許多要素,到貨幣市場概念慢慢成熟,變成了短期性、流動性、風險性三要素的一個重要金融市場。比較學術的說法是:
1)貨幣市場的參與者是政府、金融機構、非金融機構、資產管理者、個人等,
2)作用是交換短期資金盈餘或者不足、管理其資產的流動性頭寸、低風險收益等,
3)特點是規模巨大、短期(一年內)、信用風險低、收益率低、產品豐富,
2.1)貨幣市場存款,
貨幣市場的存款指的是在銀行和證券公司存入的「固定」利率、「固定」期限的存款,這些存款是署名的,所以在到期之前不具備在二級市場的流動性。貨幣市場存款的有三個方向,分別對應三種利率,
存貸與存貸利率。真正的大頭是人民幣存貸,也就是存款和貸款,一入一出,是銀行與客戶之間的對手戲,也是銀行所真正的業務基礎和資金流轉。其所對應的利率是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這個利率是人民銀行決定的。在人民幣取消存貸款利率限制以後,這個利率就是嚴格意義上的參考利率。嚴格意義上說,存貸業務不屬於貨幣市場,而是零售市場的業務,但是為了綜述全面,我們也把它拉進來了。
同業拆借與同業拆借利率。貨幣市場上另一個大頭是同業拆借,也就是拆出和借入,一出一進,是銀行與銀行之間的對手戲,也是銀行主要的短期資金流轉。其所對應的利率是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這個利率或者是實盤交易形成的,或者是銀行協會報出的。同業拆借利率可以作為其他利率的參考利率(或者基準利率)
㈥ 如何理解貨幣市場的流動性
【貨幣市場的流動性】就是貨幣流動性,是指貨幣在市場上的投放量。
貨幣流動性比例M1/M2是一個關於貨幣需求(或者說貨幣供應量)的結構指標,其作用在於考察M1和M2之間的協調關系。這一結構指標近年來在我國的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和許多關於研究貨幣政策的研究報告中頻頻出現,成為反映貨幣流動性強弱的結構變化、分析社會即期資金狀況、加強金融監測、制定與實施貨幣政策的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貨幣流動性比例M1/M2反映的是企業和居民貨幣需求的不同動機,與居民資產結構變化和經濟市場化發展程度相適應,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從長期趨勢來看,我國的貨幣流動性比例M1/M2在1978—1995年呈急劇下降,但是從1996年至今我國的M1/M2則基本保持平穩,這主要體現了1996年前後我國貨幣化速度和貨幣需求特徵的差異。然而,伴隨著貨幣流動性變動長期趨勢的還有其周期性的波動,它主要受到經濟波動、通貨膨脹、利率變動的影響。因為當經濟增長速度加快、通貨膨脹率升高,消費和投資支出相對比較旺盛,個人和企業對交易媒介或支付手段的需 求就會升高,於是微觀主體趨向於較多持有流動性強的貨幣,即M1,那麼貨幣流動性指標M1/M2就升高;另外假設其他條件不變,當利率下降時,持有現金與活期存款的機會成本就會降低,因此將會導致居民和企業較多持有現金與活期存款,從而導致MI/M2升高。
M0、M1、M2是貨幣供應量的范疇。我國現階段也是將貨幣供應量劃分為三個層次,其含義分別是:
M0:流通中現金,即在銀行體系以外流通的現金;
M1:狹義貨幣供應量,即M0+企事業單位活期存款;
M2:廣義貨幣供應量,即M1+企事業單位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
在這三個層次中,M0與消費變動密切相關,是最活躍的貨幣;
M1反映居民和企業資金松緊變化,是經濟周期波動的先行指標,流動性僅次於M0;
M2流動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會總需求的變化和未來通貨膨脹的壓力狀況,通常所說的貨幣供應量,主要指M2。
人們一般根據流動性的大小,將貨幣供應量劃分不同的層次加以測量、分析和調控。實踐中,各國對M0、M1、M2的定義不盡相同,但都是根據流動性的大小來劃分的,M0的流動性最強,M1次之,M2的流動性最差。
㈦ 金融學問題
非常時期的貨幣政策特點是貨幣發行過多,流動性泛濫,盡管這種政策在危機時期對保持經濟增長起到不小的作用,但是這種貨幣政策只是非常時期的非常政策,是不可持續的。比如,2009年以來,泛濫的流動性不僅推高了國內資產的價格,也推高了整個經濟的物價水平,最後這個過高的物價水平傳導到農產品時,國內CPI上漲也就成了一種必然的趨勢。它不僅嚴重影響了民生,也在積累金融市場的系統性風險。而穩健的貨幣政策就是要保證銀行體系向市場流動性釋放適度(如M2增長維持在15%水平),而且要保證流通中的貨幣量與商品及服務交易量之比在一個合適的水平。因此,穩健的貨幣政策核心就是讓非常時期的貨幣政策回歸到常態的貨幣政策。
穩健的貨幣政策不僅意味著實施了近兩年的「適度寬松」(實際上是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退出歷史舞台,中國宏觀經濟政策開始步入常態管理,也意味著中國經濟走出2008年下半年以來的經濟危機困境之後,希望通過貨幣政策轉變,來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來尋找新的、持久的經濟增長動力。也就是說,政府希望通過貨幣政策轉向為中國經濟重新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且它也是控制物價水平再上漲、有效地管理通貨膨脹預期、遏制資產價格快速上升(尤其是擠出房地產泡沫)有效的工具。
我們可以看到,2010年中國經濟不僅走出經濟復甦的困境也開始步入快速增長上行軌道,而所面臨的問題主要是資產價格泡沫過大(主要是房地產泡沫)及通貨膨脹過高。當前過大的房地產泡沫不僅扭曲了整個市場資源有效配置及收入分配關系、形成了盤根錯節的利益關系,而且正在積累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造成了國家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與不協調、影響絕大多數人的民生等,而貨幣政策的重大轉向則是擠出房地產泡沫最為有效的主要手段,就是要讓房地產市場的價格回歸常態及理性。
對於泛濫的流動性對資產價格影響,中央政府在年初就看到問題所在,並希望信貸政策調整來遏制房地產泡沫。但是,在貨幣政策沒有轉向的情況下,不僅這種「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慣性影響無法改變,而且也給各商業銀行過度使用(或過度放款)這個體系提供政策上的依據,從而使得各商業銀行都在競爭性突破對其信貸規模擴張的限制。比如,今年的信貸增長表面上會在規劃有75000億左右,但是國內商業銀行為了擴大信貸規模把信貸擴張移到表外。今年銀行信貸擴張不會小於2009年。2010年我到過不少地方並與一些銀行管理層交談過,他們紛紛地抱怨,如果不是信貸規模管制,其貸款擴張規模與速度要比現在大得多。這也就是當前國內房地產泡沫無法擠出,物價水平全面上升的根源所在。因此,貨幣政策轉向就是要改變當前國內商業銀行無限信貸擴張的正當性。
總之,「穩健」的貨幣政策的基本涵義就是要讓非常時期的非常的貨幣政策回歸常態並非是銀行信貸的全面收緊,並讓信貸增長回歸到一個正常的增長水平(如1998年-2007年)。既要管理好泛濫流動性,也要以信貸促經濟增長,及以信貸促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及為經濟持續發展提供動力。因此,「穩健」的貨幣政策也包括了有效利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特別是要加快中國金融體系的改革(包括匯率制度)及利率市場化的步伐,通過有效的價格機制及政策工具引導貨幣信貸回歸常態。這樣才能加強對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及風險管理、弱化系統性風險的累積、保持金融體系穩定、擠出房地產的泡沫,並讓物價水平回歸到正常水平
㈧ 貨幣市場流動性最高,各家金融機構都參與的金融工具是什麼請在股票、匯票、商業票據、短期國債中進行選擇
股票 最多
其餘也有參與
㈨ 存款貨幣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有什麼區別為什麼它占據主要地位
目前在我國金融體系中,存款貨幣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之間的主次地位還是非常明顯的,存款性貨幣銀行在金融體系中是占據主導作用,相較於一般的金融機構有較強的信用效力。
一、存款貨幣銀行的性質存款貨幣銀行是典型的以利為目的、通過吸收存款的方式來發放貸款形式為工商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和辦理結算業務為主的金融企業。它的性質與一般的工商企業對比來說承擔著資金融通的職能。貨幣存款銀行與中央政策性銀行不同,從事的是最基本的業務,也都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他們的目標是利潤最大化。在經營的范圍上較為廣泛,包括貸款業務、證券投資、國際結算等多種金融服務。
銀行體系之所以在金融體系中要屈居於前位,其重要性就是在於商業銀行可以通過構建完整的信用體系來降低金融危機發生的頻率,從而減少人們在生活中出現通貨膨脹現象,進一步減少了社會的不安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