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簡述你對當今國際貨幣體系及金融危機爆發的關系的理解
1.實物抄本位(交易繁瑣)
-對應時期襲奴隸社會
2.黃金白銀本位(通貨發行不受控制,容易出現通貨緊縮,限制商品經濟發展)
-對應時期封建社會
3.黃金美元本位(美元發行同樣受到黃金的限制,不利於帝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擴張)
對應時期-資本主義社會
4.美元本位(利於帝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擴張,但伴隨著非美國家通貨膨脹急劇擴大)
對應時期-帝國主義社會
國際貨幣體系為美帝國通過美元超額債務支付體系為手段,剝削非美國家為目的的貨幣體系
金融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帝國超額債務支付體系循環系統惡化,導致非美國家產能過剩經濟危機,以及帝國超額支付債務而引起的金融危機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B. 如何認識當今經濟,政治格局,金融危機對當前世界格局的影響
我來試答幾個。
1. 如何認識國家間的沖突與合作的原因?(必然因素)
很明顯,是國家利益,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交往的立足點和出發點
2. 如何認識當今世界經濟格局與世界格局? 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格局產生的影響是什麼?
經濟格局:經濟全球化,這是不可逆轉的
世界格局:一超多強,多極化趨勢加強,美國是超級大國,歐盟,日本,中國,
俄羅斯構成多極
影響:個人感覺經濟上(挑幾個):
①美國依舊強大,它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以及對人才的號召力依舊是其他經濟體所無法比擬的。
②我感覺現在的歐盟很危險,希臘的債務危機現在雖然看似被控制住了,可是這件事對歐盟經濟的打擊依舊是很大,這從歐元兌美元歷史新低就可以看出。
③金融危機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好機會。雖然中國現在正處於社會轉型時期,矛盾重重,而在金融危機的打擊下中國有些矛盾更顯尖銳,但這是產業升級的好機會。很多以前不肯賣給中國技術的企業為求生存,不得不將技術賣給中國,這就有利於產業結構的調整。
④金融危機下,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雖然也遭受到沉重打擊,但是它們的發展潛力大,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越來越大,這有WB提出發展中國家將繼續領跑世界經濟中可以看出。
對世界格局:我想這有利於促進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但是,短期看,它依舊無法撼動美國超級大國的地位。不過,中國的國際地位毫無疑問會上升。
3. 經濟全球化的原因、表現及影響?(對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
原因:這是經濟發展的需要,一個國家不可能將自己國家生產的東西都完全消費掉。因此,為了避免造成產能過剩,它需要開拓海外市場,而這個海外市場的拓展過程,就是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過程。
表現:有很多,但主要的是生產,資本,貿易的全球化,貿易壁壘降低,貿易額增加也是表現之一。
影響:①促進經濟的繁榮,這毫無疑問。
②會加劇經濟競爭中的利益失衡。由於發達國家掌握資金和技術優勢,因而在全球化過程中處於有利地位。而發展中國家的民族工業則會受到沖擊,而且由於發達國家將高污染,高耗能的企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會導致發展中國家的環境和資源遭到嚴重破壞。不過,公平點講,其實在經濟全球化面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是平等的。這從歐盟受到的沖擊就可以看出。
4. 為什麼說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兩大趨勢?
對啊,我也想知道。大概是總結許多東西後,認為這兩者最突出,覺得很多事情都與這兩者有關吧?和兩極格局相對。
5. 如何認識二戰結束以來,美國全球戰略演化及其實質? 如何認識奧巴馬全球戰略的調整(查一篇論文,論奧巴馬政府對外戰略的調整)
這個復雜。其實美國無論做什麼,它的目的都是要稱霸世界,建立統一的大帝國。因此,不管奧巴馬做什麼調整,他的戰略核心都是要維護美國的國家利益。鞏固美國對世界的影響。或許他的政策和小布希很不相同,看起來很和善,積極與其它國家發展友好關系,但是我想這是以退為進,避免美國在國際社會里陷於孤立狀態。至於論文,還是請其他有識之士做吧!
6. 如何認識當前的中美關系?
總的來說,時好時壞。這也是由中美的國家利益決定的。摩擦是有的,而至於這摩擦要發展到什麼程度,就取決於那些政治家了。其實我覺得,中美關系的總趨勢肯定得是好的,向前發展的。在這樣一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如果中美不互相合作,對世界經濟發展沒好處,對自己發展也沒好處。因為兩國經濟互補性很強,中國需要美國的高科技,而美國人對中國日用產品的依賴性也很大即使美國那些白痴議員一直在叫囂著中國是美國失業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但是,統治者不會那麼白痴吧?不過我們可以試下,看看誰比較倒霉。
7. 歐洲一體化的歷程、原因、問題、難題和前景
歷程:1952年歐洲煤鋼共同體成立,標志一體化進程的開始。
1957年簽訂《羅馬條約》
然後是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的成立,抱歉,成立時間忘了。1967年三個共同體合並為歐共體。
70年代,好像簽了個《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為其在政治軍事領域的合作奠定基礎。
大概是1993年吧,歐盟成立,然後21世紀,歐元出現,是一體化過程的里程碑。
原因:①各國經濟發展的需要
②有著共同的文化遺產和心理認同感
③二戰後,國際地位下降,成為美蘇冷戰的主戰場使其認識到和平與合作的必要性;法德實現和解
8. 如何認識日本的政治大國戰略以及中日關系的現狀?
戰略:有了經濟實力當然就想擁有政治權利,這是必然的,而現在,日本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的確是不斷增加。當然,和中國是沒法比的。
現狀:典型的經濟熱,政治冷,兩國貿易往來頻繁,日本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也越來越強,很多中國人也喜歡購買日本貨、不過,兩國人民在心裡上依舊存在著很大的隔閡,我想,如果日本不肯承認那段歷史的話,再怎麼破冰,都是無濟於事的。比如我就非常不喜歡日本的政治。一個沒法向美國說不的國家。
9.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政策的發展歷程及基本原則?
歷程:建國初——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
50s中期-60s,一大片,積極與亞非拉國家發展友好關系
70s——一條線,反對蘇聯霸權主義的國際統一戰線
新時期——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方位外交,積極參與區域合作組織
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果然夠嗆,感覺很累,抱歉實在沒力氣回答下去了,就等其他人才來回答了。
希望採納
C. 當今社會的國際金融危機到底是怎麼回事啊
本次金融危機抄首先來自次貸危機,由於次貸危機的惡化最終導致9月14日美國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破產以及同一天美國第三大投行美林證券被收購,隨後世界最大保險公司AIG宣布進入財政危機,美國政府注資接管。然後美國最大儲蓄銀行華盛頓互惠銀行進入危機。由於這一系列的變化,整個信貸市場出現危機,全球流動性資金減少,投資者對未來前景暗淡開始拋售股票,造成全球股市暴跌。金融危機開始蔓延到全球。
至於為什麼降息。因為在危機面前,所有的銀行都不願意借錢出去,因為他不知道明天你是否還存在,錢是否能夠收回。由於借不到錢,有的銀行資金緊張出現儲戶擠兌,所以政府就必須用自己的國家信用擔保,甚至國家接管(外國的銀行並不象中國一樣實行國有化)同時為了讓有錢的銀行借出來,就得降低利息,同時也是為了刺激消費。
D. 當今國際金融危機的主要對策是什麼
我國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應對之策
第一,一定要有堅定的信心,同時又要有強烈的憂患意識。自中國共產黨誕生以來,我們黨領導人民群眾一次又一次渡過難關,取得了輝煌的勝利。現在,我們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指導,有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創造的強大的物質基礎,有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就一定能夠抓住前所未有的機遇、應對世所罕見的挑戰。與此同時,我們現在還面臨「四大安全問題」:經濟安全特別是金融安全、社會安全特別是就業與分配問題、周邊安全和意識形態安全。在未來3至5年乃至10年左右,應對這「四個安全問題」十分重要。如果我們及時抓住了機遇,正確應對了挑戰,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就必然出現一個嶄新的局面。
第二,要高度重視黨的理論工作。理論十分重要。在「四個安全問題」中,最重要的是意識形態亦即理論安全。堅持正確的理論導向和不斷推進理論創新,經濟、社會和周邊安全就有了可靠的前提與保證。我們應當充分肯定我國理論界這些年來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同時也要正視近年來出現的各種雜音、噪音。實踐證明,各級領導幹部必須注重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
第三,必須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根本體現和實質標志,就是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才能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鼓勵一部分地區和一部分人合法致富,並逐步縮小收入分配差距,逐步消滅貧窮,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才能始終保持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才能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為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以及應對國際國內的風險提供根本的前提和可靠的保證。
第四,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加強對宏觀性、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重大問題的研究。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國際金融危機的不斷演進,國際問題與國內問題日益緊密地交錯交織,新情況與新問題將不斷顯現。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為了自己的生存和發展,必然會不斷採取新的形式與新的舉措來轉嫁危機。因此,我們必須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當今時代的發展變化、國際國內最新實際相結合,拋棄各種形式的教條主義,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果斷地與時俱進、勇於創新,並要准備採取許多與過去不同的國際合作方式與競爭形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始終掌握主動權,在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都立於不敗之地,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國際金融危機條件下生存發展的舉措
在20世紀30年代以來最為嚴重的國際金融危機面前,美國要擺脫自己的危機並生存、發展,首要的是運用自己的「軟實力」和「巧實力」對發展中國家展開「進攻」,同時也決不會放棄其「硬實力」。
歷史的經驗值得重視,帝國主義不僅依靠戰爭直接掠奪財富,在特定條件下,它還會通過戰爭擺脫其無法轉嫁的經濟危機。第一次世界大戰與經濟危機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由資本主義深刻的經濟危機引起的。從1929年10月下旬開始,西方發達國家發生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經濟危機。這次持續5年之久的經濟危機,使資本主義世界遭受2600多億美元的損失。這次經濟危機中,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生產下降了37.2%,大批企業破產,國際貿易急劇萎縮,成千上萬工人失業。美國採用「羅斯福新政」,清理、整頓銀行,防止擠兌風潮;停止金幣流通,防止黃金大量外流,並宣布美元大幅貶值;興建「公共工程」,調節勞資關系;對7種主要農產品生產實行控制,「消滅」農產品過剩。除此以外,還出台了一系列城市政策和社會政策等。「羅斯福新政」先後共支出了約350億美元的巨額款項,這使聯邦政府的預算赤字每年都新增數十億美元。在「新政」中得到好處的是大壟斷資本,國內貧富差距卻進一步擴大。到1936年,資本主義世界的生產才勉強恢復到1928年的水平。1937年,美國、英國、法國又陷入經濟危機之中。「羅斯福新政」並未消除美國的經濟危機,第二次世界大戰給美國提供了絕佳的發展機遇。1941年至1945年,美國軍工生產平均占工業總產值的60.6%。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除兩面大做軍火生意直接賺錢外,還憑借「租借法案」,擴大軍火銷路,為其過剩的農產品打開市場。美國的出口在戰時非但未減少,反而增加了近兩倍;在戰爭高潮的1943年至1944年,其工業生產比戰前增長了兩倍以上。二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生產已有一半以上被美國掌握,當時的美國還控制了國際貿易的三分之一,並把世界黃金儲備的四分之三搜刮到了自己的金庫之中。
E. 當今世界怎麼樣面臨經濟危機
非常形象的解釋哈
首先,經濟是個整體概念.
公式:經濟=金融+財政
金融:貨幣和信貸的總和; 財政:國家的收支.
所以金融危機比經濟危機來得小得多.
(世界上只發生過一次經濟危機,你知道是哪一次嗎?)
解釋:國家收支:
國家的稅收和支出
支出包括:福利,公共等.(如國家收支出現問題,則人民生活意味破產)
所以經濟危機=金融危機+財政危機
(現在許多學者也認為金融危機=經濟危機,但是我反對這看法.因為他們認為現在的金融危機一般都會造成經濟危機.如"黑色星期五"事件,的確造成許多國家的經濟危機.但我再次強調,世界經濟危機只發生過一次.
但世界金融危機就發生過不只一次了.)
知道美國金融危機有多嚴重嗎? (我抄襲的,太妙了)
對金融危機最普遍的官方解釋是次貸問題,然而次貸總共不過幾千億,而美國政府救市資金早已到了萬億以上,為什麼危機還是看不到頭?
有文章指出危機的根源是金融機構採用「杠桿」交易;另一些專家指出金融危機的背後是62萬億的信用違約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 CDS)。那麼,次貸,杠桿和CDS之間究竟是什麼關系?它們之間通過什麼樣的相互作用產生了今天的金融危機?
為通俗易懂起見,我們使用了幾個假想的例子。有不恰當之處歡迎批評討論。
一、杠桿:
目前,許多投資銀行為了賺取暴利,採用20-30倍杠桿操作,假設一個銀行A自身資產為30億,30倍杠桿就是900億。也就是說,這個銀行A以30億資產為抵押去借900億的資金用於投資,假如投資盈利5%,那麼A就獲得45億的盈利,相對於A自身資產而言,這是150%的暴利。反過來,假如投資虧損5%,那麼銀行A賠光了自己的全部資產還欠15億。
二、 CDS合同:
由於杠桿操作高風險,所以按照正常的規定,銀行不進行這樣的冒險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個辦法,把杠桿投資拿去做「保險」。這種保險就叫CDS。
比如,銀行A為了逃避杠桿風險就找到了機構B。機構B可能是另一家銀行,也可能是保險公司,諸如此類。
A對B說,你幫我的貸款做違約保險怎麼樣,我每年付你保險費5千萬,連續10年,總共5億,假如我的投資沒有違約,那麼這筆保險費你就白拿了,假如違約,你要為我賠償。
A想,如果不違約,我可以賺45億,這裡面拿出5億用來做保險,我還能凈賺40億。如果有違約,反正有保險來賠。所以對A而言這是一筆只賺不賠的生意。
B是一個精明的人,沒有立即答應A的邀請,而是回去做了一個統計分析,發現違約的情況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總計可以拿到500億的保險金,如果其中一家違約,賠償額最多不過50億,即使兩家違約,還能賺400億。
A,B雙方都認為這筆買賣對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歡喜。
三、CDS市場:
B做了這筆保險生意之後,C在旁邊眼紅了。C就跑到B那邊說,你把這100個CDS賣給我怎麼樣,每個合同給你2億,總共200億。B想,我的400億要10年才能拿到,現在一轉手就有200億,而且沒有風險,何樂而不為,因此B和C馬上就成交了。
這樣一來,CDS就像股票一樣流到了金融市場之上,可以交易和買賣。實際上C拿到這批CDS之後,並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億,而是把它掛牌出售,標價220億;D看到這個產品,算了一下,400億減去220億,還有180億可賺,這是「原始股」,不算貴,立即買了下來。一轉手,C賺了20億。從此以後,這些CDS就在市場上反復的抄,現在CDS的市場總值已經抄到了62萬億美元。
四、次貸:
上面A,B,C,D,E,F....都在賺大錢,那麼這些錢到底從那裡冒出來的呢?從根本上說,這些錢來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資人的盈利。而他們的盈利大半來自美國的次級貸款。人們說次貸危機是由於把錢借給了窮人。
筆者對這個說法不以為然。筆者以為,次貸主要是給了普通的美國房產投資人。這些人的經濟實力本來只夠買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價快速上漲,動起了房產投機的主意。他們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貸款買投資房。這類貸款利息要在8%-9%以上,憑他們自己的收入很難對付,不過他們可以繼續把房子抵押給銀行,借錢付利息,空手套白狼。
此時A很高興,他的投資在為他賺錢;B也很高興,市場違約率很低,保險生意可以繼續做;後面的C,D,E,F等等都跟著賺錢。
五、次貸危機:
房價漲到一定的程度就漲不上去了,後面沒人接盤。此時房產投機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房子賣不出去,高額利息要不停的付,終於到了走頭無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給了銀行。此時違約就發生了。
此時A感到一絲遺憾,大錢賺不著了,不過也虧不到那裡,反正有B做保險。B也不擔心,反正保險已經賣給了C。
那麼現在這份CDS保險在那裡呢,在G手裡。G剛從F手裡花了300億買下了100個CDS,還沒來得及轉手,突然接到消息,這批CDS被降級,其中有20個違約,大大超出原先估計的1%到2%的違約率。每個違約要支付50億的保險金,總共支出達1000億。加上300億CDS收購費,G的虧損總計達1300億。雖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機構,也經不起如此巨大的虧損。因此G瀕臨倒閉。
六、金融危機:
如果G倒閉,那麼A花費5億美元買的保險就泡了湯,更糟糕的是,由於A採用了杠桿原理投資,根據前面的分析,A賠光全部資產也不夠還債。因此A立即面臨破產的危險。除了A之外,還有A2,A3,...,A20,統統要准備倒閉。因此G,A,A2,...,A20一起來到美國財政部長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游說,G萬萬不能倒閉,它一倒閉大家都完了。財政部長心一軟,就把G給國有化了,此後A,...,A20的保險金總計1000億美元全部由美國納稅人支付。
七、美元危機:
上面講到的100個CDS的市場價是300億。而CDS市場總值是62萬億,假設其中有10%的違約,那麼就有6萬億的違約CDS。這個數字是300億的200倍。如果說美國政府收購價值300億的CDS之後要賠出1000億。那麼對於剩下的那些違約CDS,美國政府就要賠出20萬億。如果不賠,就要看著A20,A21,A22等等一個接一個倒閉。無論採取什麼措施,美元大貶值已經不可避免。
以上計算所用的假設和數字同實際情況會有出入,但美國金融危機的嚴重性無法低估
F. 結合2008年中國舉辦奧運會以及中國應對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實際,談談你如何評價中國在當今世界的地位和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實力顯著增長,對外經濟交往和國際貿易發展迅猛,隨著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戰略軍事實力也不斷增強,現代條件下的防衛作戰能力大大增強。我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也是核心大國之一。尤其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和我國現行的內外政策得到全國人民的衷心擁護,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這一切使得我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不斷提高。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作用不斷擴大。表現在:(1)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大國,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推動著人類進步事業的前進與發展。(2)中國是第三世界中的大國,對第三世界有著重大影響。(3)中國一貫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穩定國際局勢,抑制戰爭力量,維護世界和平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4)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輝煌成就,對世界經濟政治生活,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產生了多方面的深遠的影響。(5)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資源豐富,戰略地位十分重要。(6)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唯一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聯合國中正確地利用自己在聯合國的影響和否決權,力爭使聯合國擺脫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控制,為世界和平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斷言,在未來的多極格局中中國必將成為獨立一極。現在,無論是在地區問題上,還是在世界問題上,我國都在發揮著自己力所能及的作用,這也是任何國家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的堅定力量
維護世界和平是鄧小平為新時期中國的外交工作確立的一項重要目標和任務。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的堅定力量,中國的發展是世界制約戰爭力量的發展,中國的壯大是世界維護和平力量的壯大。因為:(1)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和穩定發展,是我國處理對外關系的總原則和總目標。(2)中華民族是酷愛和平的。近代以來100多年的時間里,中國人民飽嘗殖民主義、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苦果,十分珍惜世界的和平和地區穩定。中國一直堅定不移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對霸權、主持正義、倡導和平,已經成為世界公認的和平與穩定的重要力量,贏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3)中國現在正處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時期,需要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和周邊的安定,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保持周邊穩定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
國家間相互作用的方式是國力強弱的外在顯示,國際舞台上強國對弱國的影響或控制一般可用胡蘿卜、大棒或其他外交手段,所以國力最外在的顯示就是所謂的「硬力」和「軟力」,「硬力」指經濟力和軍事力,「軟力」指一個國家思想的吸引力或者是確立某種程度上能體現別國意願的政治導向的能力 Joseph S.NYE,JR.,「SOFT POWER: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Public Affairs,2004 .,「軟力」 最重要的體現在於國家的外交力。經濟力是一國國力強盛的基礎,沒有經濟力的發展和強大,就不會有其他國力的發展與強大,雖然他們之間有互相影響互相作用的復雜關系,但經濟力對其他力的影響是絕對的,基礎性的。另外,經濟也是對外交往中非常重要的工具,一國可以通過經濟購買或援助等經濟支付方式得到影響或控制他國的目的,典型的表現在於向聯合國或其他國際組織通過多繳會費獲得更多表決權或其他權利,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有條件的經濟援助等。如在聯合國2002年經常預算中各國分攤的比率聯合國網站,http://www.un.org/Chinese/。中,排在前幾位的是:美國(22%)、日本(19.67%)、德國(9.85%)、法國(6.51%)、英國(5.58%)、義大利(5.10%)、加拿大(2.58%),貢獻越大的國家一般在聯合國領導機構的關鍵位置(如秘書處、財政部門、法律解釋部門、人權和難民事物、人權以及維和活動)中擔任要職的比重也越高。當然,援助也有許多出於人道主義等善良友好的目的,為了得到更多的朋友或良好的聲譽。
軍事力是一國國力的最重要顯現,盡管在全球化的今天,國家與國家之間被多重的政治、經濟和社會關系聯系著,軍事力相對以前的重要性有所減弱,但是軍事力在國際關系中仍然是最重要的,軍事力仍然代表國家對其競爭對手最有效的控制和影響力。安全問題仍然是外交政策中最重要的,利益不同的大國之間,沒有一個國家會把自己的安全建立在別國的善意上,當今的世界裡,制止戰爭和控制戰爭的能力,依然依靠國家的軍事實力。在毫無秩序的國際政治領域,軍事力仍然是國家間爭端的最終 「裁判」,典型的是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以武力解決兩國的長期爭端,摧毀薩達姆政府,建立符合美國意識形態的所謂「民主政府」。
外交力是國家在對外活動和國際事務中利用外交手段維護國家利益的能力。外交力一般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反映,一是提出外交倡議的能力,通過建立有利的國際制度、國際法或國際機制維護本國的利益。另外是有無盟國,有無自己的勢力范圍。同時國家的外交力也表現在聯合國的地位上,作為世界上最大主權國家主導的國際組織,其決議對全球政治、經濟和安全領域的發展都有一定的影響。國家外交力也反映在其外交能力的獨立性上,所謂強國即是在國際舞台上表達或行使自己意願的自由程度,所以獨立性也是外交力強弱的反映。當然,國家的經濟力和軍事力本身也是外交力的重要組成,盡管弱國無外交的理論還值得商榷,但無論如何精巧的外交理念如果沒有一定的經濟和軍事做後盾其發揮作用的空間必然受到限制。
在外在顯示的國力中,如果把經濟力和軍事力看成硬力,外交力看成軟力的話,硬力與軟力之間相互關聯,但關系撲朔迷離。亨廷頓(P.Huntington)認為,物質上的成功會使文化和價值觀自然有吸引力,經濟與軍事失敗會導致自我懷疑及身份危機。而約瑟夫·S.奈Robert O.Keohane and Joseph S.Nye,Jr.,「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in the Information Age 」,Foreign Affairs,v.77no.5(September/October 1998).認為軟力並不依賴於硬力,如梵蒂岡的影響力並沒有因教皇管轄區域范圍減少而減弱。在全球化和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影響和控制它國的方式與過去相比復雜了許多,過去強調單一的軍事手段,而現在更強調針對具體的國際問題組合使用經濟力、軍事力和外交力,武力不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式,甚至有時會起一定的反作用。典型表現在美國強大的軍事力量在「反恐活動」中越反越恐的僵局。在國家間相互作用中,理解和尊重與自己文化不同的其他文化已變得越來越重要。
G. 為什麼說全球金融危機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當代表現
全球金融危機是金融市場的危機,他與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有三個本質的共同點:
第一,原因回相同,都是由於市場調節答失靈造成的;
第二,形式相同,由某一點的供給過剩造成資源配置鏈條崩潰;
第三,結果相同,資源配置失效,資源價格回歸價值。
全球金融危機在19世紀便開始出現了,在1873年,德國和奧地利經濟繁榮,吸引資本留在國內,對外信貸突然中止,導致美國傑·庫克公司經營困難便出現了。
以2007年開始的美國次貸危機為例,介紹全球金融危機的由來:
2007年發生的美國次貸危機,發展成全面金融危機,而且向實體經濟滲透,向全球蔓延,給世界經濟帶來嚴重影響。但是僅僅次貸危機,還不足以造成美國如此嚴重的金融危機。
H. 求一篇結合當代國際金融危機,對資本主義發展趨勢理解的論文 謝謝大家唉~ 2000字左右 急求啊
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帶來了世界各方面的大調整和大變化,特別是資本主義模式和發展方向的新變化,出現了許多新的看法。一是「美式資本主義的滅亡」。這是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提出來的。他認為,美國式資本主義已失去光環,可能無法修復。以他和克魯格曼為代表的新凱恩斯主義經濟思潮,反對新自由主義,主張加強政府對經濟的監管。即使曾經認為美歐政治經濟制度是人類歷史發展頂峰的福山,也在危機中改口承認西方自由民主可能並非人類歷史進化的終點。二是「21世紀新資本主義」的探索。這是美國企業家比爾·蓋茨近來提出並自認為最重要的主張。他認為,資本主義利用了人性中自利的力量,卻只是服務於那些有支付能力的人。純粹自利的資本主義已經結束了,我們必須通過技術創新和福利性定價的方式建設一種兼顧「利他」的資本主義。三是「超級金融寡頭專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首席經濟學家西蒙·約翰遜認為,美國金融寡頭專政又復活了,「金融產業已經有效捕獲了美國政府」,這場金融危機的實質就是「金融寡頭專政」。四是資本主義正在走向沒落,必須超越資本主義,建立21世紀的新社會主義。這是世界左翼學者和左翼政黨的結論。新自由主義的破產決不僅僅是一種資本主義管理政策的失敗,而是資本主義自身的失敗,同時也是對共產主義理想和模式的肯定。社會主義是實現徹底的人民獨立、保障工人階級利益、結束資本主義破壞性危機的唯一途徑。
一是世界性經濟危機的周期性和波段性爆發不可避免。按以往的經驗,在一場金融危機過去之後,資本主義經濟可能迎來一個較長時期的飛躍,大約會持續25年左右,但受經濟周期的影響,飛躍期過後,資本主義經濟將又陷入新一輪的危機浪潮中。二是世界性經濟危機爆發的誘因將更加多元化和復雜化。在工業生產佔主導地位的經濟體系中,實體經濟是危機的潛伏區。當發達國家完成工業化後,經濟發展重心從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轉移,物質產品過剩轉向資本和產品的雙重過剩,引發經濟危機的因素開始多元化和復雜化,金融投機、國際資本過剩等成為世界經濟危機新的導火線,虛擬經濟的無形性和不可度量性使危機潛藏得更加隱蔽。三是世界性經濟危機也將同時扮演國際關系的「調節器」。經濟危機將越來越帶上政治色彩,成為國家之間國際關系調節和新的政治經濟秩序建立的機會。四是世界性經濟危機將成為催生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助推器」。技術革命與經濟危機之間存在某種很強的關聯性,技術瓶頸可以是經濟危機的原因,技術也是引導走出危機的重要途徑。五是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將日益被捲入世界經濟危機體系之中。未來危機爆發的地點將可能更多地出現在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而發達國家也會藉此來進一步加強對它們的控制。
羅馬尼亞前總統伊利埃斯庫撰文認為,今年是東歐劇變20周年,而人類社會正在經歷著現代歷史上最為嚴重、最具威脅的經濟危機,危機將促使我們對國家、市場、民主政治體制等進行反思。如果說1989年以前的政治體制是因為過分信奉國家的作用、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對社會的大家長原則產生了危機,那麼過分推崇市場的作用,拒絕國家對經濟的任何干預甚至是對市場的規范則產生了新的危機。作為一種發展模式,必須要根據形勢的變化進行調整。從這點來講,芝加哥學派的新自由主義相對於社會主義經濟理論來說並沒有任何高明之處。危機無疑將導致社會和經濟層面及國際力量平衡等發生一系列重大變化。東歐劇變20周年證明了一件事:如果一種政治、經濟和社會制度希望延續下去,必須要不斷進行自我豐富,要意識到自我並不是唯一的,而是處在與其他制度的競爭中。遺憾的是,曾經取得較快發展並產生了多種模式的資本主義制度現在卻變得單一化,全球化進程只是將盎格魯——撒克遜模式強加於人。因此,我們需要建立一種區別於目前模式的新的發展模式,不能使市場絕對化,也不能否定國傢具有的戰略決策和推動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