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融的邏輯的定義
金融的邏輯是金融發展的客觀規律與金融學的科學規律。
金融的邏輯是貨幣的邏輯演化發展的一定階段的產物,貨幣的邏輯演化到金融的邏輯是人類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同時金融的概念隨著經濟的發展也在不斷深化。到了知識市場經濟時期,資產運營上升到資本運營,人類經濟增長方式由資產運營為主導上升到資本運營為主導,投融資方式不但有間接投融資而且有直接投融資時,所謂金融,就是資本運營,而資本運營就是投融資,包括直接投融資與間接投融資兩種形式。知識經濟時代金融的邏輯,是資本運營的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資本運營的歷史,是金融的邏輯在時間上的展開。金融的邏輯就是資本運營的邏輯,資本運營的邏輯是資產運營的邏輯的提升。因此金融的邏輯不是憑空產生的,也不是人類有交易活動時就有的,而是人類經濟增長方式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而隨著人類經濟增長方式發展的金融的邏輯,就是金融由配置功能向再生功能轉化。
2. 求完整版 金融的邏輯 作者:陳志武
金融的邏輯 陳志武的
3. 金融的邏輯怎麼樣
用很短的時間翻完了,感覺還是很有收獲的,特別是書的前半部分。對於學金融的人來說,所學的的金融知識清晰梳理了一遍,特別欣賞陳教授用歷史的視野去看金融的發展。對書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證券金融技術和西方制度文化是套餐,要麼就不要,要麼就全要,而不能像超市購物那樣只挑自己喜歡的。我認為這也正是我們金融發展到現在出現很多問題的根本原因。 中國人很講求實用,這本書不夠實用,卻是極好的學習輔導書。
4. 如何理解"互聯網+金融"的商業邏輯
互聯網金融(IT FIN)是指以依託於支付、雲計算、社交網路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聯網工具,實現資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業務的一種新興金融。互聯網金融不是互聯網和金融業的簡單結合,而是在實現安全、移動等網路技術水平上,被用戶熟悉接受後(尤其是對電子商務的接受),自然而然為適應新的需求而產生的新模式及新業務。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精神相結合的新興領域。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區別不僅僅在於金融業務所採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於金融參與者深諳互聯網「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精髓,通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工具,使得傳統金融業務具備透明度更強、參與度更高、協作性更好、中間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徵。[1] 理論上任何涉及到了廣義金融的互聯網應用,都應該是互聯網金融,包括但是不限於為第三方支付、在線理財產品的銷售、信用評價審核、金融中介、金融電子商務等模式。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已經歷了網上銀行、第三方支付、個人貸款、企業融資等多階段,並且越來越在融通資金、資金供需雙方的匹配等方面深入傳統金融業務的核心。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最基本功能是融通資金,資金供需雙方的匹配(包括融資金額、期限和風險收益匹配)可通過兩類中介進行:一類是商業銀行,對應著間接融資模式;另一類是股票和債券市場,對應著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模式。這兩類融資模式對資源配置和經濟增長有重要作用,但交易成本巨大,主要包括金融機構的利潤、稅收和薪酬。
1
http://ke..com/link?url=_P8yR--Yy_K-LV_S
5. 金融的邏輯pdf電子書下載
金融的邏輯pdf電子書下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e1d8130100f9i4.html
6. 互聯網金融監管應從哪些邏輯角度考慮
與傳統金融相比,互聯網金融有其特殊性,如跨地域、跨時間、業務相互滲透、綜合性強等特點,傳統的金融監管模式難以有效適應監管需要,需要不斷創新。當然,互聯網金融並未從本質上顛覆金融特徵,因此,互聯網金融監管也應遵循金融自身的規律以及市場監管的內在邏輯。
所謂金融的邏輯,無非是在陌生人社會下,不同交易主體在不同時間和空間的信用交換問題。信息是信用交換的基礎,信任是信用交換的本質。離開了這兩者,金融業就魂飛魄散了。無論是眾籌、P2P還是其他互聯網金融派生形式,都沒有背離金融的這一本質。信息規制是最基礎的方法。通過公開透明的信息披露,可以讓人們知道交易對手是誰(包括交易平台及發起人等),交易標的是什麼,交易風險有哪些,交易前景如何等。由此,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信息規制就成為互聯網監管的基礎。
互聯網金融需要以交易雙方之間的信賴為前提,因此,履約能力和履約意願成為信用規制的核心指標。2015年7月,央行等十部委聯合出台了《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推動信用基礎設施建設,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開展互聯網企業信用評級,鼓勵會計、審計、法律、咨詢等中介服務機構為互聯網企業提供相關專業服務,實際上就是在信息規制的基礎上,實施相應的信用約束。在專業評級機構介入之後,既可以對互聯網的各方參與者進行機構評級,也可以進行產品和服務評級。
那麼,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基本路徑是什麼呢?筆者認為,除了前述的信息規制與信用機制外,還需要再加上適度的市場准入規制,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和社會監督,保住金融安全和穩定的底線等幾方面內容。
一是適度的市場准入規制。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具有高度競爭性和時代性的金融形態,過多、過寬的行政許可將削弱甚至扼殺其創新活力,不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當前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應盡量少施加高強度的管制措施。原則上,除了現有的金融市場准入行政許可事項外,不宜再增加太多行政許可。但基於審慎監管,維護社會公共利益需要,可以採取注冊、備案等相對中性或者低強度的市場准入措施。此外,也可以考慮以負面清單機制對行政許可事項進行進一步規范,更清晰地劃定互聯網金融市場准入邊界。
二是對合同自由的規制。當前,對互聯網中合同自由實施必要的限制,主要是要引入金融消費者的概念和金融消費者法律保護規則,運用相關法律規則對互聯網交易平台、互聯網金融發起人等具有優勢地位主體的格式合同條款等進行適當規制,保護居於相對不利地位的金融消費者的合法利益。就具體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和服務,在實踐成熟的基礎上,可由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擬定示範性的合同文本,重點是防止以格式合同條款損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
三是標准規制。在標准規制時,既要考慮到維護公共利益的需要,也要考慮到審慎監管標准以及市場主體的行為標准等。行業自律標准可以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協會通過制定行業規則和標准,加強自律懲戒,可以為互聯網金融行業確立有效的標准規制。
四是金融安全和穩定。如何建立互聯網金融的金融安全和穩定機制,是互聯網金融監管的重要內容。當前,尤其要嚴守不發生區域性金融風險和系統性金融風險「兩條底線」。國務院近期決定在全國進行一場為期一年的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行動。筆者認為,在此過程中,監管部門應在摸清互聯網金融安全和穩定底數的基礎上,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留下更多的發展和騰挪空間。未來,可以考慮在現行公司法、破產法的基礎上,探索建立和完善針對互聯網金融企業的退出機制。
7. 金融的邏輯的主要故事內容是怎樣的
序言寫金融的邏輯是什麼。
第一部分:為什麼中國的錢那麼多,為什麼中國人錢多了反而不安,為什麼政府有錢不如民間富有,為什麼國有銀行上市不能培育創新精神
第二部分,治國的金融之道藏富於民,金融市場的發展最終打倒孔家店,發展金融是中國的唯一出路。
8. 金融的邏輯的介紹
金融的邏輯是金融發展的客觀規律與金融學的科學規律1。
9. 金融的邏輯txt全集下載
金融的邏輯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第一部分:正本清源,痛擊時弊
第二部分:審視傳統,展望出路
本站提供的小說《金融的邏輯》是一部非常優秀的網路文學作品,金融的邏輯最新章節以及文字均由小說閱讀網網友上傳和維護
金融的邏輯的作者為:陳志武 ,閱讀更多陳志武 的書籍,請到各大書店或網店購買閱讀。 金融的邏輯全文閱讀適用於在PC電腦中閱讀,金融的邏輯TXT版下載適用於在掌機、PDA、商務通、手機中閱讀。
《金融的邏輯》探討金融發展和一般市場發展對文化和社會帶來的影響。作者從理論到事實對西方金融的發展正本清源,追溯財富基因,解讀資本密碼,剖析金融危機。作者還創造性地從金融作為「大社會」中一分子的角度研究金融,對儒家文化進行金融學反思,直言市場經濟是個人解放的必由之路,發展金融是中國的唯一出路。作者長期關注社會轉型問題,痛擊時弊,觀點振聾發聵。「政府有錢不如民間富有」、「西方的興起主要靠制度而不是掠奪」、「消費驅動型模式不會改變」 等觀點啟發了更多人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