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劉冰的學術發表
劉冰. 自主性參與、拓展性學習的分組教學方法實踐——城市交通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探索,2011年全國高等學校城市規劃專業教育指導委員會,優秀教學論文 劉冰,周玉斌,李峰(編). 交通引導城市.理想空間,同濟大學出版社,2011.劉冰. 我國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發展芻議,《城鄉規劃》第03輯,第34-36頁.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1.劉冰,王長文. 「公交+自行車」:綠色聯合運輸的興起和發展. 理想空間(46),第128-129頁. 同濟大學出版社,2011.劉冰,張涵雙. 突破關鍵性瓶頸,構築可生長網路——蕪湖綜合交通規劃的再認識. 理想空間(46),第36-39頁. 同濟大學出版社,2011.劉冰,王志瑋. 綠色多模式交通網路的建構——吳江市濱湖新城核心區交通系統整合規劃與設計. 理想空間(46),第44-47頁. 同濟大學出版社,2011.何繼平,劉冰. 路網容量約束條件下的中心區城市設計探索------以北京麗澤金融商務區為例. 《理想空間(46)》,第48-51頁. 同濟大學出版社,2011.劉冰. 淺議我國城市支路網的規劃與設計.《規劃師》,2009,25(6),第16-20頁.劉冰,周玉斌,陳鑫春(編).《城市門戶——火車站與軌道交通樞紐地區規劃》.理想空間,同濟大學出版社,2008.劉冰,梁立東,黃彥.軌道交通站點與鐵路客運樞紐的一體化設計.《理想空間(29)》,第98-101頁. 同濟大學出版社,2008.王志瑋,劉冰. 淺談香港軌道交通建設與城市發展,《理想空間(29)》,第9-13頁,同濟大學出版社,2008.周玉斌,劉冰,紐約大中央樞紐站綜合體設計簡析,《理想空間(29)》,第97-99頁,同濟大學出版社,2008.潘海嘯,熊錦雲,劉冰.無障礙環境建設整體理念發展趨勢分析,《城市規劃學刊》,2007, 168(2),第42-46頁.劉冰(參編),城市道路網規劃,《城市道路與交通規劃(下冊)》,主編:徐循初、黃建中,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7.潘海嘯,崔寧,劉冰. 2010年上海世博會全過程交通需求管理框架. 《城市規劃學刊》,2006,164(4),第53-60頁.潘海嘯,劉賢騰,John Zacharias,劉冰,廖雄赳. 街區設計特徵與綠色交通的選擇——以上海市康健、盧灣、中原、八佰伴四個街區為例,《城市規劃匯刊》,2003,148(6),第42-48頁.劉冰,張晉慶. 城市居住空間分異的規劃對策研究. 《城市規劃》,2002,26(12),第82-85頁.劉冰.上海城市停車問題的對策研究.《城市規劃匯刊》,2002,(2),第34-38頁.劉冰,周玉斌. 小城市交通管理規劃編制的若干問題探討.《規劃師》,2002,18(5):61-63,75.潘海嘯,劉冰,楊眺暈,黃嘉偉.沿海大通道建成對上海市經濟發展的影響,《城市規劃匯刊》,2002,(1).庄誠炯,潘海嘯,劉冰. 2.1到2.5——容積率變更引發的思考,《規劃師》,2002,(11).劉冰(參編). 城市綜合交通規劃的內容與方法,《全國注冊城市規劃師執業考試應試指南》,同濟大學出版社,2001.劉冰(參編). 第二章 城市交通工程規劃,《城市基礎設施工程規劃手冊》,主編:戴慎志,中國建工出版社,2000.劉冰. 《我國城市交通設施建設轉型時期的幾點思考》,城市規劃匯刊,1996,(2).劉冰,周玉斌.交通規劃與土地利用規劃的共生機制研究,《城市規劃匯刊》,1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