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和訊網、金融界、股票研究網,哪家公司好啊
金融界,和訊網,東方財富網是全國排名前三的股票軟體公司,金融界,和訊網內這兩個總部都在容北京,東方財富網,應該在上海。
時間安排:一般都是早9,晚5的,不過,這行業如果是做業務的話,都要加班的(呵可,如果你業務很好,不用,都是自願的,不加班沒業績啊)
各公司也有自己的早中晚股股評節目(是要接電話的,促進多出業績的),一般早上的都是在7:15,那你得7點左右到公司了。
提成其實都差不多,做這行,要『心狠』,呵呵。。。。(個人想法)
『貳』 和訊網的團隊
和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訊網創始人兼CEO
和訊公司主要創始人。1980年至1986年在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和法律系就讀本科和研究生,後赴美國弗萊徹法律與外交學院(Fletcher School ofLaw and Diplomacy)取得碩士學位。1989年回國,投身於中國證券市場的設計與創立,現亦為中國證券市場研究設計中心(聯辦)常務幹事。1990年,該中心發起創立全國證券交易自動報價系統(STAQ),章知方任該系統執行主任。自1995年始,章知方倡導將該系統為500家會員公司提供的信息服務功能嫁接至網際網路平台,面向社會機構和個人投資人提供財經資訊服務,並依託聯辦資源優勢,成功地組織實施了這一經營上的轉軌。 和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副總經理 COO
中國互聯網界資深經營管理人士,1996年開始投身中國互聯網發展事業。現任中國著名財經網路媒體――和訊網首席運營官。
陳劍峰先生是中國互聯網界資深經營管理人士,也是中國互聯網大眾化、商業化發展的積極宣傳者及實踐者。曾在搜狐、網易、千龍網等著名互聯網企業擔任總裁執行助理、副總裁、高級副總裁等職位。2007年當選中國互聯網大會評選的「中國互聯網路廣告十年百人」;2008年獲得著名互聯網第三方機構艾瑞集團評選的「中國互聯網精英獎」;2009榮獲「中國互聯網新營銷先鋒人物獎」。
1989年畢業於廈門大學歷史系,後就讀該校經濟系,94年獲經濟學碩士學位,2006年在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國際EMBA班學習,並取得管理學碩士學位。 和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首席財務官 CFO
2003年加入聯辦集團投資部任董事總經理, 負責集團旗下公司的融資,收購及戰略合作。
此前,在美國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投資銀行部任高級經理,從事IPO及股權融資、債權融資和兼並收購業務。
劉笑梅1991年畢業於中國金融學院獲得學士學位, 1997年畢業於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Wharton)獲得工商管理碩士(MBA)學位。 和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首席技術官 CTO
曾在和訊公司從事軟體開發、系統架構、技術支持、產品策劃、團隊管理等多項工作,目前主要負責公司的重點項目和技術管理工作。具有15年互聯網、計算機行業相關工作經驗。 和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現任中國財經門戶網站和訊網副總經理,全面分管公司的廣告銷售業務。九年互聯網廣告從業經驗。在互聯網廣告銷售發展過程中,專注互聯網廣告的精準與創新。自2004年加入和訊以來,致力於互聯網與金融的結合,其間和訊創出多個成功案例被業內推廣。和訊網數年來在網路廣告方面連創翻番業績,在國內財經網站廣告收入中一直居於第一的位置。 和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總編輯
王正鵬,回族,畢業於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和訊網總編輯。王正鵬有15年的財經媒體從業經驗,曾出任《北京晨報》財經新聞中心主任、和訊網投資中心總監、和訊財經傳播事業部總經理等職務。作為一名財經專欄作家,他於2012年出版了中國經濟研究專著《狂飆年代的碎片:中國經濟黃金十年》;2008年出版了《報紙突圍:數字時代傳統媒體變身記》。王正鵬2007年畢業於英國UNIVERSITY OF BEDFORDSHIRE大學,獲傳媒管理碩士;200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獲新聞學碩士;1997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獲新聞學學士。 和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兼第三方理財事業部總經理
主要負責和訊金融創新業務體系的規劃和運營推進;國內知名的CRM及金融大數據營銷運營實戰專家,擁有超過10年以上的金融行業大數據運營規劃及相關經驗,專注基於互聯網大數據體系的金融產品創新、推廣及運營;曾擔任大智慧金融投資服務總部營銷副總,負責公司B2C金融投資服務體系的營銷及規劃運營,所帶領的業務單元在行業中獲得驕人業績。此前在賽捷(Sage)中國及Tectura(微軟商業解決方案咨詢體系)擔任副總裁及事業部總經理職務,負責大數據運營及CRM營銷體系在亞太區的業務拓展及運營。上海財經大學工商管理碩士研究生。
『叄』 什麼是互聯網金融如何認識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和監管的必要性 金融專碩考研
近年來,隨著現代信息和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已全面滲透到傳統金融業,許多基於互聯網的金融服務模式應運而生,擴大了金融服務邊界,同時也對傳統金融業產生了不小的沖擊和影響,互聯網將促使金融業邁向一個全新的時代。互聯網金融具備互聯網和金融的雙重屬性,作為重要的跨界創新,互聯網金融存在的風險是其不可歸避的話題。本文介紹了互聯網金融的概念以及國外和國內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詳細分析了我國互聯網金融存在的風險,並有針對性地提出相關監管建議。
一、互聯網金融的概念
互聯網金融是指藉助於互聯網技術、移動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業務的新興金融模式,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信息科技相結合的新興領域。
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區別不僅在於金融業務所採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於金融參與者了解互聯網「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精神實質,通過互聯網為工具,使得傳統金融業務具備透明度更強、參與度更高、協作性更好、中間成本更低、操作更加便捷等特徵。
二、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
隨著網路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的普及,近年來我國的互聯網金融發展迅猛,新型機構不斷涌現,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的主要經營模式包括,第三方支付、P2P網貸、大數據金融、眾籌模式、信息化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門戶。
(1)第三方支付模式。第三方支付狹義上是指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保障的非銀行機構,藉助通信、計算機和信息安全技術,採用與各大銀行簽約的方式,在用戶與銀行支付結算系統間建立連接的電子支付模式。自2005年網路支付在我國正式起步以來,第三方支付已取得長足發展,從運營主體劃分主要存在兩種模式:一是互聯網企業主導的支付賬戶模式,以支付寶為代表;二是金融企業主導的銀行賬戶模式,以銀聯電子支付為代表。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國網民規模5.91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4.1%。網路購物、網上支付和網上銀行的互聯網用戶分別達到2.71億戶、2.44億戶和2.44億戶,佔用戶總數的45.9%、41.3%和40.8%。2012年交易總額突破8萬億元,達到80163億元,同比增長31.7%。其中網路零售額超過1.3萬億元,同比增長67.5%,佔201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3%。《中國支付清算行業運行報告(2013)》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第三方支付市場規模超過10萬億元。
(2)P2P網貸。P2P網貸英文稱為Peer—to—Peer lending,即點對點信貸,又稱「人人貸」。P2P網貸是指通過P2P公司搭建的第三方互聯網平台進行資金借、貸雙方的匹配,是一種「個人對個人」的直接信貸模式。即由具有資質的網站(第三方公司)作為中介平台,借款人在平台發放借款標,投資者進行競標向借款人放貸的行為。自2006年開始,國內P2P借貸平台陸續出現並發展。據統計,國內P2P平台從2009年的9家增長到2012年110家,截至2013年第一季度至少有132家P2P借貸機構。
國內P2P借貸平台成交額增長快速,2012年納入統計的16家P2P借貸平台成交額從1.94億元上升至16.97億元,增長了7.75倍。全年累計成交額達98.5億元,與2011年相比約有10倍以上的增長。人人貸2012年度貸款總申請額為18.4億元,但最後真正實現的成交金額僅為3.5億元,成交交易額占申請總額的19.02%,成功交易筆數占總申請筆數的16.54%。盛融在線雖然通過筆數約為56%,但大部分成功交易金額已佔至所有申請金額的96.74%,貸款審核未能通過主要有以下原因:信貸資料未能通過平台的審核、投資人稀少導致流標、由於借款人自身因素撤銷了借款標籌。
(3)大數據金融。大數據金融是指依託於海量、非結構化的數據,通過互聯網、雲計算等信息化方式對其數據進行專業化的挖掘和分析,並與傳統金融服務相結合,創新性開展相關資金融通工作的統稱。運用大數據金融的典型企業是電子商務企業的巨頭阿里巴巴。阿里小微金融集團於2013年5月18日打造了一場融資盛宴:1.8萬家淘寶小賣家,2個小時內,分享了阿里小微信貸的3億元淘寶信用貸款,平均每個賣家貸款約1.6萬元。所有的貸款均在互聯網上完成,沒有任何信貸人員或是中介人員的介入,沒有任何一家小賣家提供擔保、抵押,所有的小賣家獲貸憑借的都是自身信用。
(4)眾籌(crowd funding),是指項目發起者通過利用互聯網和SNS(全稱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社會性網路服務)傳播的特性,發動眾人的力量,集中大家的資金、能力和渠道,為小企業、藝術家或個人進行某項活動或某個項目或創辦企業提供必要的資金援助的一種融資方式。和傳統的融資方式相比,眾籌的精髓就在於小額和大量,融資門檻低且不再以是否擁有商業價值作為唯一的評判標准,為新型創業公司的融資開辟了一條新的路徑。國內知名的眾籌網站點名時間、點夢時刻等基本是創意籌資平台;而大家投、天使匯、3W咖啡、大家咖啡等則是創業股權式眾籌平台。
(5)互聯網金融門戶。互聯網金融門戶是指利用互聯網提供金融產品、金融服務信息,匯聚、搜索,比較金融產品,並為金融產品銷售提供第三方服務的平台。根據相關互聯網金融門戶平台的服務內容及服務方式不同,筆者將互聯網金融門戶分為第三方資訊平台、垂直搜索平台以及在線金融超市三類。第三方資訊平台是為客戶提供全面、權威的金融行業數據及行業資訊的門戶網站,典型代表有網貸之家、和訊網以及網貸天眼等。垂直搜索平台是聚集於相關金融產品的垂直搜索門戶,所謂垂直搜索是針對某一特定行業的專業化搜索,在對某類專業信息的提取、整合以及處理後反饋給客戶。客戶在該類門戶上可以快速搜索到相關的金融產品信息。互聯網金融垂直搜索平台通過提供信息的雙向選擇,從而有效地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典型代表有融360、好貸網、安貸客、大家保等。在線金融超市匯聚了大量的金融產品,共提供在線導購及購買匹配,在利用互聯網進行金融產品銷售的基礎上,還提供與之相關的第三方專業中介服務。典型代表有大童網、格上理財、91金融超市及軟交所科技金融服務平台等。
三、互聯網金融存在的風險
(1)系統性風險
系統性金融風險是指由單個或少數金融機構破產或巨額損失導致的整個金融系統崩潰的風險,以及對實體經濟產生嚴重的負面效應的可能性。而各種系統性風險一般是由經濟波動或制度破產等突發事件而導致的一連串金融機構重大損失、甚至破產以及金融市場價格的劇烈波動等惡性經濟後果,甚至出現一系列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隨著金融市場脫媒(Disintermediation)趨勢的演進,融資方或者投資方不必須通過銀行、券商或其他金融中介進入貨幣市場或者資本市場來融資。在互聯網金融時代,由於互聯網金融可以提供更加便捷、物美價廉的金融服務,因此互聯網金融企業在直接為投融資雙方提供資金融通服務的同時,跟傳統金融業一樣也需要防範系統性風險。
通過對以第三方支付、P2P、大數據金融、眾籌、信息化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門戶等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研究,以及傳統金融系統性風險的研究,總結出互聯網金融的系統性風險主要具有四大特點:一是系統性風險是針對整個系統或者全局的功能產生影響或者破壞,而不是針對某一機構或者局部;二是系統性風險具備非常強的蔓延特性或者傳染性,將風險傳導給毫不相乾的第三方並讓其承擔損失;三是系統性風險具有很強的負外部性,系統性風險對金融機構和整個金融市場或者實體經濟產生巨大的溢出效應。四是互聯網金融的基因在於其技術領先性和業務發展的高效性以及支付系統的快捷性,因此必須要防範系統性風險快速傳播的可能性。
(2)流動性風險
一是金融產品的復雜與創新。21世紀以來,IT技術支持了包括金融業的發展,金融創新與金融衍生品不斷發展,金融市場不斷出現各種復雜的新型金融產品,如信用違約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s,CDS)、中介渠道融資(Conit Financing)和其他結構性產品。這些產品當中很多面市時間不長,缺乏歷史數據,銀行難以全面了解和評估其風險特性;且其交易欠活躍,價格波動性強,流動性風險高;一般都具有高杠桿率,對銀行資金頭寸的影響和風險暴露往往具有放大效應。互聯網金融也進一步創新了金融模式和豐富了金融產品種類。二是融資渠道改變。由於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的興起,各類理財產品火爆,銀行存款大量流失,動搖了其零售存款基礎,增加了波動性,改變了期限結構,許多銀行開始轉向資本市場尋求新的融資渠道和方式。在這一背景下,全球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更加依賴批發市場工具,如商業票據、可交易存單及其他貨幣市場產品,更加依賴同業拆借市場。相對於零售存款,資本市場產品更易受到風險事件傳染的影響,波動性更高,周期性更強,因此增加了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的難度。這也應引起互聯網金融監管機構的高度重視。三是支付系統的發展與變革。實時全額清算系統、證券交易的交割結算系統、外匯交易的連續聯接清算系統等更為快捷和先進的支付和結算系統的發展,降低了同業拆借帶來的信用風險,但同時對抵押品及支付時間提出了更高要求,進而增加了銀行當日流動性風險管理壓力。加上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與普及,手機金融、網路金融等業務越來越普及,網上支付與移動支付越來越普遍,對流動性風險管理提出了挑戰。
(3)信用風險
互聯網金融企業所面臨的信用風險與傳統金融機構一樣,都可能會面臨借款人不按期還款或者不還款的違約風險。常見的比如P2P網貸,在不是單純提供平台的P2P網貸模式當中,信用風險就是要防範的第一風險,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中對於借款人資質的審查,可能更多是通過線上模式,通過信用記錄等來審查評估借款人的信用來放貸。在傳統商業銀行貸款中,基本都是通過線下模式,多是抵押貸款或者質押貸款,而對於互聯網金融更多的可能是無抵押和無質押貸款,比如阿里小貸,很多貸款就是針對商家的無抵押信用貸款,即有資質的商家為應對進發貨等流動性緊張從阿里小貸拆借一部分資金用於周轉,這種貸款所面臨的主要風險就是商家的信用問題。但是阿里有比較好的應對信用風險的措施,一個是貸前的資質審查及信用評分,另一個是貸後針對借款人預期不還款的催告直至通知借款人上下遊客戶其違約行為的信用追款辦法,這都從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發生信用風險的概率。
(4)技術性風險
一是計算機系統、認證系統或者互聯網金融軟體存在缺陷。如果互聯網金融軟體沒有足夠的防火牆和防禦體系,比較容易被病毒或者其他不良分子所攻擊而造成技術性風險。此外,計算機硬體也容易受自然災害和人為破壞,軟體和數據信息易受計算機病毒的侵擾以及非授權用戶的復制、篡改和毀壞。二是偽造交易客戶身份。雖然互聯網金融軟體和硬體足夠強大,但互聯網金融時代突出的特點就是計算機硬體和軟體技術是在不斷發展變化過程中的,尤其是當互聯網金融面臨偽造者的技術性風險時,即攻擊者盜用合法用戶身份信息,以假冒的身份交易,實施金融詐騙。如果客戶身份信息在客戶操作使用環節或通過互聯網傳輸時安全保密措施不力,或身份認證體系存在安全漏洞,可能導致不法分子偽造身份進入系統進行金融欺詐或惡意攻擊。三是未經授權的訪問。互聯網金融的技術性風險還包括未經授權的訪問。主要是指黑客和病毒程序對網上銀行的攻擊。特別是目前針對網上銀行的木馬程序、密碼嗅探程序等病毒不斷翻新,通過盜取客戶資料,直接威脅網銀安全。
(5)操作性風險
以第三方支付、P2P、眾籌、信息化金融等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以其方便快捷、跨時空、低成本、全能化經營等特點,受到廣泛歡迎並得以迅速發展。高速發展的互聯網金融在促進金融業經營轉型和服務創新的同時,也可能會衍生出一系列操作風險。操作風險是指由於不當或失敗的內部流程、人員缺陷、系統缺陷或因外部事件導致直接或間接損失的可能性。這些風險因涉及面廣、可控性小、關聯性強,是當前我國互聯網金融面臨的主要風險。因此,有效防範操作性風險已成為互聯網金融穩健發展的關鍵。
(六)法律風險
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首先要關注宏觀及金融政策以及法律制度,防範政策和法律風險,在發展互聯網金融的同時避免踩到紅線。在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更多是無紙化的交易與支付,電子貨幣的交易特點和電子貨幣系統運作過程的法律框架不完善可能會給具有合約權利和義務的參與機構帶來不良影響:一是商業法規存在某些空檔或不適用而難以解決合同各方之間存在的爭端。由於電子貨幣才剛剛興起並處在迅速發展時期,現存的法律法規不可能涵蓋電子貨幣運作和交易各方的爭議和糾紛。二是互聯網金融的電子貨幣的匿名性,C2C的交易方式及單個交易難以追蹤等特徵為洗錢、逃稅等犯罪活動提供了便利。
四、互聯網金融監管探索
(1)系統性風險監管
在互聯網金融監管方面,系統性風險作為最重要防控對象的金融風險,效率理應也是監管系統性風險的首要目標。金融風險的監管最主要的目的或者唯一的理由是最大化經濟效率,因為效率不僅僅是傳統金融機構追求的首要目標,也是互聯網金融追逐的目標。監管缺位將難以預防或內化由系統性風險所引發的外部性,因為金融監管也是僅能保護銀行自身而非整個銀行體系的穩定。且在互聯網金融體系中,系統性風險更多源於金融機構的「親經濟周期性」,所以互聯網金融監管也要考慮逆周期金融監管,即在經濟繁榮時期提高對金融機構凈資本、撥備等方面的要求,而在經濟蕭條時期則適當降低凈資本、撥備等要求。互聯網金融的系統性風險進行監管不僅適當而且必須,效率和穩定是互聯網金融監管的重要目標。
(2)流動性風險監管
一是完善風險管理架構和提高管理效率。將互聯網金融機構的流動性風險管理納入董事會風險管理框架之中;專設部門處理管理復雜產品的交易記錄和文檔,並確保各交易部門的資產組合狀況。監管部門應要求金融機構制定流動性風險管理政策,實施壓力測試,做好流動性應急安排,定期提交相關報表等。二是壓力測試和流動性應急方案。壓力測試的假設應包括大范圍的市場動盪的影響,如新興市場危機、資本市場逆轉、國家危機、清算體系癱瘓、系統性沖擊等,要將個體沖擊和市場沖擊相結合。三是央行的支持。從歐債危機遲遲未解可以看出歐央行缺乏最後貸款人所帶來的嚴重後果。央行的最後貸款人職能不僅是維護流動性的重要防線,而且是金融危機期間避免恐慌,防止危機蔓延的重要力量。盡管使用央行的應急貸款標志著銀行金融機構流動性出現問題會對銀行金融機構聲譽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其他機構會收回信用額度並減少對該行的風險敞口,進而進一步加劇融資壓力,但是在危機時刻央行的支持是防範流動性風險和維護銀行體系穩定的重要手段。
(3)信用風險監管
我國目前處於市場經濟逐步完善的發展階段,在我國加強信用風險監管要將加強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和強化對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的監管,從健全互聯網金融機構組織架構、清晰職責邊界、科學發展戰略、價值准則與良好社會責任、有效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合理激勵約束機制、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入手,推動互聯網金融機構建立科學決策、執行、監督、激勵約束機制。所以,對風險監管的關鍵是從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和規范管理制度入手。健全金融機構內控制度,提高內審獨立性。通過多方式聯合督導金融機構深入整改內控建設的薄弱環節,不斷加強風險管理和內審稽核體系建設。深入整改內控管理缺陷、強化執行力、提升內審有效性,為防範風險奠定堅實的內控基礎。
(4)技術風險監管
我國金融監管當局已將信息科技風險監管納入審慎監管整體框架。明確信息科技治理、基礎設施建設、應用體系建設、電子銀行發展、信息科技風險管理、數據治理等重要領域的總體目標和發展戰略。建議採取以下監管措施:一是成立諸如金融機構信息科技風險管理高層指導委員會,來加強對互聯網金融機構信息化建設與信息科技風險管理工作的研究、指導、協調;二是制定信息科技非現場監管工作規程,建立和完善信息科技風險評估、評級指標體系,持續開展單家機構、重點領域以及行業整體的風險評估與趨勢分析,及時通報、警示風險,推進標准化資料庫建設試點工作,提升信息科技監管有效性;三是建立對網上金融機構安全常態化的檢查機制,開展信息安全專項檢查,利用多種技術手段開展金融機構互聯網信息系統安全性測試,主動偵測防範網上金融風險國;四是與國家信息化、信息安全等部門建立快速處置、打擊犯罪的應急協調機制,加強信息共享;五是對網上銀行、電子匯兌等領域的欺詐風險,及時印發風險提示,幫助金融機構和公眾提高安全意識。
(5)操作性風險監管
一是強化重點領域風險防控。重點排查信貸領域違規操作等風險隱患。組織金融機構開展財政賬戶專項排查工作;全面排查互聯網金融可能存在的操作風險;部署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借名、假冒名貸款專項整治工作;防範互聯網金融企業的P2P網貸等領域可能存在的操作風險。二是細化案件防控長效機制建設要求。提高對金融機構案件及相關風險的識別、預警和處置能力。引導金融機構提高案防工作質量和內控執行力。探索案件與資本監管掛鉤,將案件防控納入互聯網金融機構的全面風險管理。三是運用系統內部的案件防控聯席會議制度,對案件高發、多發的重點機構和業務環節進行專題輔導;注重案防督導與調動內審稽核力量相結合,密切與財政、審計、公安等部門溝通配合,加大金融機構案件移送力度。
(6)完善相關的金融監管法律
首先要盡快確定監管主體,加強流程監控。互聯網金融法律環境完善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明確各個模式的法律定位以及監管主體,釐清監管職責,為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法律環境。第二要探索實施行業准入制度,完善退出機制。互聯網金融通過互聯網的傳播方式開展創新金融業務,其覆蓋范圍較廣、社會影響較大,若發生惡性事件社會危害性也較大。建議根據互聯網金融不同模式的特性以及運營方式,探索實施通過設立審批或備案制,設立資本金、風險控制能力、從業人員資格等准入條件,並對同一模式中不同業務種類實行不同標準的差異化准入要求,排除不適格企業。優勝劣汰是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有力法則,只有引入退出機制,及時清除不適格企業才能促進互聯網金融產業的良好發展。第三要逐步填補法律空白,改革落後規則。隨著互聯網金融產業的不斷發展,央行應加強對產業的研究,逐步完善立法,填補法律空白。法律制度還應做到與時俱進,對部分嚴重落後於社會經濟發展,阻礙新興業態創新的制度應勇於改革。
『肆』 和訊 互聯網保險業務 億元
互聯網保險業務的市場集中度遠高於傳統業務,網路車險業務市場集中度高表現更為明顯。
(1)總體業務市場集中度:
2014年1-12月份,互聯網全險種保費累計為505.70億元,規模超億元的公司共11家,合計保費收入為502.84億元,占行業整體的99.43%,人保、平安、大地、太平洋和陽光五家公司均超過10億元,合計保費收入為477.71億元,五家公司占行業整體的94.47%。人保、平安超過百億元,大地超過34億元,前三家合計保費收入為430.94億元,占行業整體的85.22%。同期整體市場前三家公司(人保、平安、太保)累計保費佔比為64.70%,互聯網保險市場集中度遠超過全渠道市場業務集中度。
(2)車險市場集中度:
2014年1-12月份,互聯網車險保費累計為483.39億元,占互聯網總體的95.59%。超億元的公司共9家,合計481.99億元,占行業車險互聯網累計保費的99.71%;超過10億元的公司為人保、平安、大地、太平洋和陽光五家公司,占行業車險互聯網保費的97.80%;人保、平安、大地三家公司合計427.11億元,占行業車險總體保費的88.36%。互聯網車險市場集中度又高於互聯網保險總體的集中度。
(3)非車險市場集中度:
2014年1-12月份,互聯網非車險保費累計為22.31億元,占互聯網保險業務的4.41%。規模超過5000萬元的公司共5家,分別為眾安、華泰、平安、太平洋和美亞公司,合計20.28億元,占行業非車險互聯網累計保費的90.91%,其中眾安、華泰和平安三家公司規模超過億元,占行業車險互聯網累計保費的83.84%。
財產保險互聯網產品不斷豐富出新,在加大傳統保險的線上網路化的同時,新產品創新能力不斷加強,在相關監管發展指導的框架下,以滿足客戶的需求為目標,以用戶體驗至上為理念,以互聯網大數據為依託,從保障內容和風險管控等方面不斷創新,開發出了很多得到消費者認可、市場信賴的保險產品。
1.互聯網產品特徵:
(1)碎片化/顆粒化:保險產品碎片化主要體現在保險期限與轉嫁風險時間更加契合、保障內容與預期風險更加匹配、保險成本與銷售價格大幅下降,條款簡單、標准化。(2)場景化:場景化也是互聯網保險以用戶為中心的,精準滿足用戶需求的一個重要表現,產生於細分的、特定場景下的保險需求。(3)簡潔化:互聯網保險產品簡潔,易於理解。(4)個性化:藉助互聯網的大數據工具,保險公司可開發需求曲線尾部的那部分海量用戶的相關產品,且透過互聯網或移動互聯網,保險公司可輕松將大量此類同質風險集中並分散風險。(5)定製化: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大數據,捕捉客戶需求和市場需求,對市場多層次保險需求針對性開發出定製化產品。
2.互聯網非車險產品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產品日益豐富,帶動業務規模快速增長
(1)針對淘寶網可能的網購退貨費用風險,華泰開發了網路退貨運費保險和手機3C業務。運費險憑借價格低廉、新穎和親民等特點,一路走紅,獲獎無數。2012年3月「退貨運費險」被中國新聞網列為「2011年保險市場八大看點」的首位,並被和訊網評為2012年保險「最火爆的產品」,成為年度中國保險業最大的創新項目。越來越多的人因為淘寶運費險知道了華泰。2013年9月,在首屆杭州金融創新獎新聞通報暨創新項目推介會上,「退貨運費險」被授予杭州市「金融創新獎一等獎」。
淘寶退運險與旅行險是華泰電商的兩大生命線。淘寶是國內最大的綜合電商平台,華泰作為首批商戶入駐天貓開設旗艦店,隨後開發了網路退貨運費保險和手機3C業務。運費險2013年「雙十一」單日成交超1.2億筆,創造了保險業單日同一險種成交筆數的世界記錄。旅行險不僅推出境內外旅行險、戶外運動、自駕車等適用於互聯網銷售的傳統產品,並先後針對第三方平台開發了酒店取消險,機票取消險、票務取消險等一系列創新險種,填補市場空白。
(2)陽光公司「求關愛」系列產品開啟了互聯網碎片化營銷,針對母親節推出了「女性重疾險」,針對夏季出遊推出了「旅遊意外險」,針對教師節推出了「板擦險」。陽光保險還藉助預售、團購、眾籌等多種互聯網時代營銷手段,提升營銷效果。
(3)人保公司與5173網站合作的虛擬財產險2014年累積保費已突破1000萬元,與去哪兒網、藝龍等合作的酒店退訂險2014年12月當月保費突破150萬。
3.互聯網非車險業務簽單量大,單均保費小
非車險產品相對較為豐富,簽單量大,單均保費小。在非車險業務中,簽單數量眾安和華泰兩家公司遙遙領先其他公司,合計簽單量為19.77億單,單均保費僅為0.77元,這與淘寶、天貓合作產生的退運險業務是密切相關的。
4.行業基於互聯網非車險產品單量大、單均保費低的特點創新研發電商小微產品自動化實務流程,實現了從承保到理賠的全流程無紙化運營,有效降低運營成本。
財產保險公司積極建設官網電子商務網站,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訪問量突破8.9億次,累計自主網站保費收入達455.94億元,從下圖中可以看出產險公司90%以上的互聯網業務均通過自主網站實現。
如有其他保險疑問,請來:多保魚講保險!,
『伍』 和訊網的資金流向准確嗎
每個網站有自己的統計標准,所以數據是不一樣的
不能完全相信
『陸』 和訊網和東方財富網對比
這2個網站算是國內比較好的網站了,我都有到這2個網站看信息。如果是股吧里的話,東內方財富網的容會比較好些。
提醒下:論壇出現什麼QQ內幕群的,你千萬別相信,那些都是騙人的。
還有一點``金融網站賣的理財產品實用性和准確性都有問題的,他們把產品宣傳的很誇張。別上當!
『柒』 北京有個和訊網讓我去面試,有誰知道這個公司的情況呢,好的壞的情況都說
和訊是聯辦集團的下屬公司。聯辦集團全稱為「中國證券市場研究設計中心」,成立於1989年內3月,容其前身為「證券交易所研究設計小組」。聯辦是中國證券市場的發起者,旗下擁有香港上市雜志媒體「財訊傳媒」,使得和訊在人脈、資源上都保有巨大的優勢。
和訊網是唯一一家同時擁有新聞牌照與證券投資咨詢資質的網站,目前和訊網日獨立訪問用戶超過500萬,日頁面瀏覽量超過5000萬,在第三方研究機構的排名中始終名列前茅。Alexa排名顯示,和訊網在國內網站中排名第16位,財經網站中排名第1;AC尼爾森的互聯網報告中,用戶百萬人到達率指標,和訊在財經網站中排名第1;互聯網實驗室的調查顯示,和訊的財經網站市場份額居第一位,高達26.87%。
公司還不錯,國內最大的財經網站之一,優點是公司夠專業,很正規,缺點是工資不高~~
『捌』 和訊網到底是做什麼的啊
和訊網是目前國內惟一一家同時擁有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信息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回證及證券投資咨詢答資質的網站,月均覆蓋用戶超過六千萬,全年覆蓋用戶過億。
和訊網是聯辦集團的下屬公司。聯辦集團的前身為「中國證券市場研究設計中心」,成立於1989年3月,是中國證券市場的發起者,旗下擁有香港上市公司「財訊傳媒」,使得和訊網在人脈、資源上都保有巨大的優勢。聯辦集團旗下雜志媒體群包括:財經、財經網、證券市場周刊、證券市場紅周刊。
『玖』 和訊網的介紹
和訊網創立於1996年,從中國早期金融證券資訊服務脫穎而出,建立了第一個財經資訊垂直網站。經過十八年的專注耕耘,和訊網逐步確立了自己在業內的優勢地位和品牌影響力,成為財經互聯網專業、高端及品質的代表。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數據顯示,和訊網用戶中高收入人群高達72%,是互聯網平均水平的4倍。
『拾』 國內比較正式的財經論壇有哪些和訊的財經風雲榜算不算很出名看有很多財經名人出席
中國財經風雲榜是由中國財經網路門戶和訊網2003年發起、中國證券市場研究設計中心(內SEEC)等機構聯合主辦的容財經互聯網首個大型評選活動,依託聯辦集團的深厚資源,秉承聯辦傳統,
2015年財經風雲榜年會圍繞「改革新動力」的會議主題,將從宏觀經濟領域,中觀行業層面,邀請諸多政界人士、頂尖學者、商界翹楚、金融業精英、媒體領袖共話經濟政策信號,詳解未來機遇,尋覓中國經濟良性增長的動力源泉。
啟利網是一家P2P公司,隸屬於啟利財富(北京)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金1億元人民幣,於2015年10月18日在釣魚台國賓館舉行全球上線發布會,作為運用「P2P+O2O」創新模式的汽車互聯網金融服務平台,啟利網線上藉助互聯網的高效、便捷、平等,線下依託戰略合作企業的優勢資源,幫助汽車產業鏈中的中小微企業獲得高質量的融資服務,構建有生命力的汽車產業生態圈,打造汽車全產業鏈金融服務優質平台。
兩家的結合,也算是優勢互補,強強聯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