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互聯網金融和銀行網路金融的不同
互聯網金融(ITFIN)是指以依託於支付、雲計算、社交網路以及搜索引擎,app等互聯網工具,實現資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業務的一種新興金融。互聯網金融不是互聯網和金融業的簡單結合,而是在實現安全、移動等網路技術水平上,被用戶熟悉接受後(尤其是對電子商務的接受),自然而然為適應新的需求而產生的新模式及新業務。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精神相結合的新興領域。
所謂網路金融,又稱電子金融(e-finance),是指基於金融電子化建設成果在國際互聯網上實現的金融活動,包括網路金融機構、網路金融交易、網路金融市場和網路金融監管等方面。從狹義上講是指在國際互聯網(Internet)上開展的金融業務,包括網路銀行、網路證券、網路保險等金融服務及相關內容;從廣義上講,網路金融就是以網路技術為支撐,在全球范圍內的所有金融活動的總稱,它不僅包括狹義的內容,還包括網路金融安全、網路金融監管等諸多方面。它不同於傳統的以物理形態存在的金融活動,是存在於電子空間中的金融活動,其存在形態是虛擬化的、運行方式是網路化的。它是信息技術特別是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產物,是適應電子商務(e- commerce)發展需要而產生的網路時代的金融運行模式。
② 網商銀行屬於互聯網金融嗎
互聯網金融是傳統來金融源行業與互聯網精神相結合的新興領域。互聯網"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精神往傳統金融業態滲透,對人類金融模式產生根本影響,具備互聯網精神的金融業態統稱為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區別不僅僅在於金融業務所採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於金融參與者深諳互聯網「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精髓,通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工具,使得傳統金融業務具備透明度更強、參與度更高、協作性更好、中間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徵。
因此,網上銀行也屬於互聯網金融!
③ 互聯網金融包括電子銀行嗎
互聯網復金融包括三種基本的制企業組織形式:網路小貸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以及金融中介公司。當前商業銀行普遍推廣的電子銀行、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也屬於此類范疇。
互聯網金融就是六大模式:網貸、眾籌、第三方支付、大數據金融、虛擬貨幣(比特幣)、寶寶軍團(類余額寶產品)。
從本質上來看,電子銀行是封閉式的,其實質是將行內現有客戶資源的價值最大化,包括提供支付、存貸、理財等的電子化交易;與此同時,互聯網金融是開放式的,其實質是提供一定的產品和服務,吸引外部的客戶使用互聯網金融平台,成為平台的新客戶。
④ 作為銀行員工對互聯網金融怎麼理解
如果把銀行業推出的網上銀行等業務也作為互聯網金融,那麼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已有十多年。但互聯網金融真正成為一個熱詞是在2013年。這一年,以余額寶為代表的網上理財產品大量出現。它們能隨時消費支付和轉出,但回報率遠遠高於銀行活期存款利率。各種「寶」吸引了大量資金,導致銀行存款出現大搬家。前不久,一篇題為《取締余額寶》的博客文章,引發了對余額寶的激烈爭論,使社會公眾更加關注互聯網金融。
對於什麼是互聯網金融,目前沒有一個權威的定義,歸結起來大致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互聯網金融就是互聯網與金融的結合,是藉助於互聯網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功能的新興金融模式。按照這樣的理解,任何涉及廣義金融的互聯網應用都是互聯網金融,它既包括以銀行為主的傳統金融業把互聯網作為新的業務渠道,為客戶提供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也包括互聯網企業向金融領域滲透後提供的各種金融服務。另一種說法認為,只有互聯網企業介入金融領域,才是互聯網金融。照此說法,銀行推出的網上銀行、電子銀行等業務不是互聯網金融,而屬於「金融互聯網」,即傳統金融服務的網路化;只有互聯網企業推出的第三方支付、在線理財、金融電子商務、眾籌融資等屬於互聯網金融的范疇。筆者更傾向於第一種觀點,即把互聯網金融看作是互聯網與金融的深度融合。金融機構是金融體系的主體,把金融機構排除在互聯網金融之外是不現實的。互聯網金融對未來金融業的影響將更加深刻,甚至會顛覆傳統的金融模式。但這種改變,不大可能由互聯網企業單獨完成,更可能由互聯網企業和金融機構共同推動。
互聯網企業對傳統金融業已經形成了非常現實的沖擊,但這樣的沖擊未必是壞事。從目前來看,它能促進金融業加快市場化,提高金融市場的效率。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區別不僅僅在於金融業務所採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是它具有「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特徵。通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工具,可以使傳統金融業務透明度更高、參與面更廣、協作性更好、中間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互聯網企業在金融領域的滲透,迫使銀行、基金、券商等機構調整戰略,吸收互聯網技術,以適應全新的金融業態。它們必須將更多傳統業務的運營嫁接到互聯網上,或者基於互聯網本身的特質,創新設計新的金融服務功能和業務種類。這些都將促進傳統金融機構提供更好的服務,以滿足各類客戶的要求。
互聯網企業推出的很多金融服務和金融產品,填補了傳統金融機構的一些業務盲區。例如,眾籌融資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傳統金融制度下的小微貸款難問題,余額寶等在線理財產品則使那些並不富裕的社會公眾也能從短期閑置的小額資金中獲取較高回報。可以說,互聯網企業既適應了社會發展的要求,也滿足了人們的需要。
但我們也應認識到,互聯網金融的本質是金融,互聯網企業的優勢在於互聯網技術,這一優勢未必是金融領域最核心的優勢。互聯網企業能否對技術風險、市場風險、業務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等實現有效預測和控制,這依然有待驗證。目前,互聯網金融領域還存在著企業資金實力不雄厚,內控機制不完善,缺乏行業規范,相關法律法規和交易監管體系不健全,以及計算機網路系統的缺陷、虛假賬號、手機木馬、電腦黑客、釣魚網站等問題,這些都會給互聯網金融帶來資金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風險。對此,金融監管者、互聯網企業以及互聯網金融產品的使用者和購買者都應該有清醒的認識,並採取相應的風險防範措施。
⑤ 互聯網金融對銀行會有哪些影響
互聯網金融對銀行的影響:
(一)搶占商業銀行市場份額
面對互聯網金融迅猛的進攻態勢,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銀行業的直接結果就是市場份額縮減。互聯網金融在支付方式、平台及跨界金融方面,對銀行造成沖擊,銀行可能基本上抵不過互聯網企業的進攻,被搶去市場份額。同時,互聯網金融可能蠶食掉銀行20%的市場份額。這可以很好理解,新事物的發展過程,必將會導致舊事物的縮減、退讓。互聯網金融本身就有信息處理方面的優勢,效率高,加之無傳統中介,擠掉了中間成本,而商業銀行在信貸方面顯然沒有這方面的優勢,市場份額減少成為必定。
(二)減弱商業銀行中介功能
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互聯網企業為資金供需雙方提供金融搜索平台,為客戶提供支付款業務,使資金供需雙方利用搜索平台自主尋找交易對象,並完成交易,這與傳統銀行支付業務形成替代,致使傳統銀行在金融業務往來中資金中介的功能逐漸減弱,也就是說,互聯網金融將加速金融脫媒,加速商業銀行的資金中介功能的邊緣化。未來商業銀行在信貸領域的作用,將會逐漸削弱,直至被取締。
(三)迫使商業銀行金融創新
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商業銀行在業務經營方式、范圍上,都已固定成型,然而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正沖擊著商業銀行傳統的發展模式。中國銀行原副行長李禮輝認為,互聯網金融產品創新、服務創新、機制創新將迫使商業銀行作出轉變。馬雲也表示,銀行不轉變,我們轉變銀行。商業銀行如果自身不發展創新,適應這個新時代,那麼,就會有更多像互聯網金融的金融創新,倒逼商業銀行進行改革,否則,商業銀行這位傳統金融機構的「老師傅」,很有可能會被「亂拳打死」。
⑥ 銀行如何應對互聯網金融
把櫃面業務抄轉向互聯網金融服務,但是櫃面業務仍然要保留,因為從目前看來,銀行櫃面的物理優勢還是存在的,畢竟一些業務仍然要到物理網點才能辦理,而且40歲以上的人也願意到物理網點辦業務,但是隨著發展,物理網點的優勢將越來越少,未來的銀行應該是互聯網銀行,所有的業務都可以通過網路辦理,人們對互聯網金融的認可程度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沒有人願意到物理網點辦業務,人們的錢包里不再需要放人民幣,只需要一張銀行卡,或者用手機支付,甚至指紋支付,當然這可能是幾十年後的事情,因為當今中國的金融服務還沒有那麼全面、那麼到位。
銀行可能在今後一段時間內,仍然會進行物理網點的擴張,因為這是銀行歷來的發展模式,通過開設物理網點來延伸自己的金融服務觸角,以此來贏得利潤。但這種模式是不長久的,是不可持續的,終將會被淘汰的。銀行應該立即轉變發展模式,轉變固有觀念,下大力氣,花大價錢,投資建設銀行互聯網金融服務平台,這個平台可能在開始的5到10年都不是盈利的,但是從長遠來看,一個穩健的信息科技平台,對於未來銀行互聯網金融服務的提升,以及互聯網金融盈利的提高,都是至關重要的。
⑦ 互聯網金融對銀行會有哪些影響
互聯網金融模式對傳統商業銀行業務的影響 1、重新審視金融戰略,適應互聯網金融模式帶來的挑戰。互聯網金融模式的出現為中小銀行提供了與大銀行競爭的契機。如果能夠利用好這一模式,積極創新,將在一些新興業務上趕超大銀行,形成競爭力。傳統銀行業可能因為互聯網金融模式發生競爭格局的改變。一些互聯網企業已不滿足只做第三方網路支付平台,而是憑借數據信息積累與挖掘的優勢,直接向供應鏈、小微企業信貸等融資領域擴張,未來可能沖擊傳統銀行的核心業務、搶奪銀行客戶資源、替代銀行物理渠道,顛覆銀行傳統經營模式和盈利方式。 2、拓展銀行業務的客戶和渠道。客戶是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各項業務的基礎。互聯網金融模式有利於商業銀行拓展客戶基礎。2012年,全球互聯網用戶達24億人;我國互聯網用戶為5.65億人2,網購人數1.93億人3。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商業銀行可以與自身戰略結合,一方面挖掘、吸引新客戶;另一方面增加客戶粘合度,拉近與客戶間的業務關系。互聯網金融模式下,銀行傳統目標客戶群可能發生改變,傳統物理網點優勢弱化,追求多樣化、個性化服務的中小企業及個人客戶更傾向於通過互聯網參與各種金融交易。商業銀行傳統價值創造和實現方式將發生改變,能夠提供快捷、低成本服務的金融機構會得到市場青睞。 3、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有效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互聯網金融企業擁有大數據、雲計算和微貸技術。這三項技術可以使互聯網金融企業全面了解小企業和個人客戶的經營行為和信用等級,建立資料庫和網路信用體系。在信貸審核時,投資者將網路交易和信用記錄作為參考和分析指標。貸款對象如違約,互聯網金融企業還可利用網路平台搜集和發布信息,提高違約成本,降低投資者風險,在服務中小企業融資及個人貸款具有獨特優勢。因此,互聯網金融模式可以超越傳統融資方式的資源配置效率,大幅減少交易成本,有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4、價格發現功能,推動利率市場化。互聯網金融模式能夠客觀反映市場供求雙方的價格偏好,是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應對利率市場化的有效方式。互聯網金融作為交易平台,資金借方報價,貸方依據對流動性、風險等因素偏好選擇貸款對象,雙方議價成交,交易完全市場化。隨著利率市場化推進,金融機構不能完全依賴央行的基準利率指導,應主動在市場上尋找利率基準。互聯網模式下,金融機構可以通過互聯網金融市場利率走勢,判斷特定客戶群的利率水平。如果還能夠深入研究挖掘數據,甚至可以形成完全由市場決定的「利率指數」,從而完善貸款定價基礎。 5、加速金融脫媒。傳統銀行在金融業務往來中,主要充當資金中介的職能。互聯網金融將加速金融脫媒,使商業銀行的資金中介功能邊緣化。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互聯網企業為資金供需雙方提供金融搜索平台,充當資金信息中介的角色。從融資角度看,資金供需雙方利用搜索平台尋找交易對象,之後的融資交易過程由雙方自己完成。從支付角度看,第三方支付平台已能為客
⑧ 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網路銀行主要是指哪種形態的銀行
你好!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網路銀行主要指的是哪種類型的銀行,具體起發展咨詢一下相關專業的人員,或者是咨詢下銀行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