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大 金融機構流動性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當商業銀行流動性不足時,它無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減少負債或變現資產獲取足回夠的資金,答從而影響其盈利水平,極端情況下會導致商業銀行資不抵債。商業銀行作為存款人和借款人的中介,隨時持有的、用於支付需要的流動資產只佔負債總額的很小部分,如果商業銀行的大量債權人同時要求兌現債權,例如出現大量存款人的擠兌行為,商業銀行就可能面臨流動性危機。
⑵ 金融機構資本和流動性抵禦風險的能力如何體現
資本流動性比率指標是在側重資產管理方針下,商業銀行衡量流動性風險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該比例越高,表明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越小,但同時也意味著其盈利能力的降低。其計算公式為: 1、人民幣指標、本外幣合並指標: 流動性資產期末余額/流動性負債期末余額≥25% 2、外幣指標: 外匯各項流動性資產期末余額/外匯各項流動性負債期末余額≥60% 流動性資產是指1個月內(含1個月)可變現的資產,包括:庫存現金、在人民銀行存款、存放同業款、國庫券、1個月內到期的同業凈拆出款、1個月內到期的貸款、1個月內到期的銀行承兌匯票、其它經中國人民銀行核準的證券。 流動性負債是指1個月內(含1個月)到期的存款和同業凈拆入款。 2.不良貸款率指金融機構不良貸款占總貸款余額的比重。不良貸款是指在評估銀行貸款質量時,把貸款按風險基礎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和損失五類,其中後三類合稱為不良貸款。
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是評價金融機構信貸資產安全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不良貸款率高,說明金融機構收回貸款的風險大;不良貸款率低,說明金融機構收回貸款的風險小。 計算公式不良貸款率=(次級類貸款+可疑類貸款+損失類貸款)/各項貸款×100% 指標釋義貸款五級分類標准按照《貸款風險分類指導原則》(銀發[2001]416號)及《關於推進和完善貸款風險分類工作的通知》(銀監發[2003]22號)文件)及相關法規要求執行。
正常類貸款定義為借款人能夠履行合同,沒有足夠理由懷疑貸款本息不能按時足額償還。關注類貸款定義為盡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償還貸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對償還產生不利影響的因素。次級類貸款定義為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出現明顯問題,完全依靠其正常營業收入無法足額償還貸款本息,即使執行擔保,也可能會造成一定損失。可疑類貸款的定義為借款人無法足額償還貸款本息,即使執行擔保,也肯定要造成較大損失。損失類貸款定義為在採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後,本息仍然無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極少部分。對各項貸款進行分類後,其後三類貸款合計為不良貸款。
⑶ 不同類別的金融機構面臨的流動性風險大小有何不同
當商業銀行流動性不足時,它無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減少負債內或變現資產獲取足夠的資金容,從而影響其盈利水平,極端情況下會導致商業銀行資不抵債。商業銀行作為存款人和借款人的中介,隨時持有的、用於支付需要的流動資產只佔負債總額的很小部分.
⑷ 什麼是流動性風險
2009年銀監會印發的《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指引》中將流動性風險定義為:流內動性風險指商業銀行雖容然有清償能力,但無法及時獲得充足資金或無法以合理成本及時獲得充足資金以應對資產增長或支付到期債務的風險。
流動性風險主要產生於銀行無法應對因負債下降或資產增加而導致的流動性困難。當一家銀行缺乏流動性時,它就不能依靠負債增長或以合理的成本迅速變現資產來獲得充裕的資金,因而會影響其盈利能力。極端情況下,流動性不足能導致銀行倒閉。
(4)金融機構流動性越高流動性風險擴展閱讀:
風險分類:
流動性風險包括資產流動性風險和負債流動性風險。
資產流動性風險是指資產到期不能如期足額收回,進而無法滿足到期負債的償還和新的合理貸款及其他融資需要,從而給商業銀行帶來損失的風險。
負債流動性風險是指商業銀行過去籌集的資金特別是存款資金,由於內外因素的變化而發生不規則波動,對其產生沖擊並引發相關損失的風險。
商業銀行籌資能力的變化可能影響原有的籌融資安排,迫使商業銀行被動地進行資產負債調整,造成流動性風險損失。這種情況可能迫使銀行提前進入清算,使得賬面上的潛在損失轉化為實際損失,甚至導致銀行破產。
⑸ 不同類型金融機構流動性風險程度的區別
不同類型金融機構流動性風險程度是不同的,嚴重存在差異,有的會很大,有的會很穩
⑹ 什麼是流動性風險流動性風險有哪幾種
成為第202位粉絲
流動性風險進行定義
第一,流動性極度不足。流動性的極度不足會導致銀行破產,因此流動性風險是一種致命性的風險。但這種極端情況往往是其他風險導致的結果。例如,某大客戶的違約給銀行造成的重大損失可能會引發流動性問題和人們對該銀行前途的疑慮,這足以觸發大規模的資金抽離,或導致其他金融機構和企業為預防該銀行可能出現違約而對其信用額度實行封凍。兩種情況均可引發銀行嚴重的流動性危機,甚至破產。
第二,短期資產價值不足以應付短期負債的支付或未預料到的資金外流。從這個角度看,流動性是在困難條件下幫助爭取時間和緩和危機沖擊的「安全墊」。
第三,籌資困難。從這一角度看,流動性指的是以合理的代價籌集資金的能力。流動性的代價會因市場上短暫的流動性短缺而上升,而市場流動性對所有市場參與者的資金成本均產生影響。市場流動性指標包括交易量、利率水平及波動性、尋找交易對手的難易程度等。籌集資金的難易程度還取決於銀行的內部特徵,即在一定時期內的資金需求及其穩定性、債務發行的安排、自身財務狀況、償付能力、市場對該銀行看法、信用評級等。在這些內部因素中,有的與銀行信用等級有關,有的則與其籌資政策有關。若市場對其信用情況的看法惡化,籌資活動將會更為昂貴。若銀行的籌資力度突然加大,或次數突然增多,或出現意想不到的變化。
⑺ 金融風險管理 簡答題 金融機構流動性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流動性風險主要產生於銀行無法應對因負債下降或資產增加而導致的流動性困難內。當一容家銀行缺乏流動性時,它就不能依靠負債增長或以合理的成本迅速變現資產來獲得充裕的資金,因而會影響其盈利能力。極端情況下,流動性不足能導致銀行倒閉。
⑻ 解釋什麼是流動性,以及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指資產能夠以一個合理的價格順利變現的能力,它是一種所投資的時間尺度(賣出它所需多長時間)和價格尺度(與公平市場價格相比的折扣)之間的關系。即資產的變現能力越強,它的流動性越強。
流動性風險是商業銀行所面臨的重要風險之一,我們說一個銀行具有流動性,一般是指該銀行可以在任何時候以合理的價格得到足夠的資金來滿足其客戶隨時提取資金的要求。
銀行的流動性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資產的流動性,二是負債的流動性。資產的流動性是指銀行資產在不發生損失的情況下迅速變現的能力;負債的流動性是指銀行以較低的成本適時獲得所需資金的能力。當銀行的流動性面臨不確定性時,便產生了流動性風險。
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產生的原因
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來源於兩個方面:負債方和資產方。由負債方引起的流動性風險主要源於商業銀行很難在不受損失的情況下變現資產或者被迫以較高成本融入資金來滿足負債持有人即時提取現金的需求;資產方引起的流動性風險是指表外業務的貸款承諾。
(一)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期限不相匹配
商業銀行的負債業務即資金的主要來源有存款、同業拆借、央行存款、從國際貨幣市場借款和發行金融債券等,其中具有短期性質的存款佔了絕大部分比重;而商業銀行的資金主要運用於貸款、貼現、證券投資、中間業務、表外業務等,其中貸款業務在商業銀行資產構成中佔了絕對比重,而這些貸款以盈利性較高的中長期貸款為主。在這種資產負債結構下,當市場發生突然變動,客戶大量提取額度的情況下,如果其它要素不變,銀行便很難在不受損失的情況下將其資產變現而滿足其流動性需求,從而產生流動性風險,因為銀行流動性保持是一個在時間上連續的過程,現期的資產來源和運用會影響未來的流動性需求和供給,靠短期拆借來維持流動性只能產生惡性循環。
(二)經濟環境的變化
1、中國資本市場的迅速發展對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控制的影響。
首先,從總體上看,我國股市的發展還很不成熟,經常大起大落,當熊市轉為牛市時,大量的短期性銀行存款便從居民的存款賬戶上轉到居民的證券賬戶,使短期內銀行的流動性需求激增,在流動性供給不能相應增加的情況下,便產生了流動性風險。而在牛市轉熊市時,銀行短期存款大量增加,不僅增加了銀行的經營成本,而且這種存款很不穩定,易帶來流動性風險隱患。
其次,眾所周知,我國的新股發行一向一本萬利,因此常常獲得超額認購。許多企業和機構出於追逐利潤的目的,在新股發行時將大量資金在企業存款賬戶和證券公司間來回轉賬,隨著股市的大起大落,來回轉賬既造成了銀行資金來源的不確定性,又擴大了流動性負債的波動性,使銀行流動性風險增加。
第三,股票市場的發展改變了很多企業的融資方式,那些經營良好、效益突出的企業為了降低籌資成本,紛紛改制上市,從證券市場吸收資金獲得發展,而這些企業很多是銀行的優質客戶和貸款對象,當這些企業改變融資方式,資金需求從長期性貸款需求轉向短期性的周轉性貸款之後,從總體上說,銀行的貸款質量下降,流動性風險增加。
2、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流動性的影響。隨著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進展,利率水平逐步由市場的資金供給和需求決定。利率市場化將對企業和居民的融資和理財行為產生深刻影響,從而影響商業銀行的流動性。例如,當預期利率要下降時,為了減少財富的損失,此時居民儲蓄存款會相應增加,而貸款則會因為未來成本的下降而轉為在未來進行,此時貸款需求減少,這時銀行一般不會產生流動性風險;而當居民和企業預期利率上升時,為了減少未來融資成本,現時企業的貸款需求會突然放大;而居民的儲蓄意願會向後推遲,造成銀行的預期資金來源減少,從而造成銀行流動性供給不足,產生流動性風險。此外,當銀行存在資金利率缺口時,利率的變化將會對銀行利率資產和負債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到銀行的資產負債流動性。
3、經濟過熱發展對商業銀行流動性的影響。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國內經濟開始加速發展,投資需求旺盛,房地產、鋼鐵、水泥、電力等行業呈現出過度投資的跡象,除少部分資金外,絕大部分投資資金都來源於銀行信貸,信貸資金大規模集中於幾個行業的發展,中間孕育著很高的流動性風險,一旦行業進行周期性調整或者市場需求發生變化,銀行的呆壞賬必然大量增加,資產遭受嚴重損失,從而資產流動性下降,流動性風險增加。此外,在經濟高漲時期,央行將會執行緊縮性的貨幣政策,貨幣供應規模下降,銀行籌集資金的成本上升,主動性負債的能力受到削弱,從而負債的流動性下降,也會產生流動性風險。
⑼ 金融機構流動性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這個問答題
當商業銀行流動性不足時,它無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減少負債或變現資產專獲取足夠的資金屬,從而影響其盈利水平,極端情況下會導致商業銀行資不抵債。商業銀行作為存款人和借款人的中介,隨時持有的、用於支付需要的流動資產只佔負債總額的很小部分,如果商業銀行的大量債權人同時要求兌現債權,例如出現大量存款人的擠兌行為,商業銀行就可能面臨流動性危機。
流動性風險與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相比,形成的原因更加復雜和廣泛,通常被視為一種綜合性風險。流動性風險的產生除了因為商業銀行的流動性計劃可能不完善之外,信用、市場、操作等風險領域的管理缺陷同樣會導致商業銀行的流動性不足,甚至引發風險擴散,造成整個金融系統出現流動性困難。因此,流動性風險管理除了應當做好流動性安排之外,還應當有效管理其他各類主要風險。從這個角度說,流動性風險水平體現了商業銀行的整體經營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