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金融機構購買某個銀行的理財產品獲得的投資收益是否要交稅是根據哪個文件的哪個條款交稅
目前還沒看到哪條法律有具體的規定。
B. 金融機構購買債券,同業運用是如何創造貨幣的
我是一個理財師,對於您的問題金融機構購買債券,同業運用是如何創造貨幣的的這個問題,首先要糾正一下,先說一句金融機構購買債券,同業運用不會創造出貨幣,那麼我主要需要糾正的有幾個方面的問題,您參考:
第一、金融機構購買債券,是一種債券的投資行為,也是貨幣變為債券之後的一種置換行為,產生的價值是利潤,但是不會產生新的貨幣,這點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要引起理論上面的誤解。
第二、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國債,或是其他地方城市發出的地方債,以及經過國家批準的企業債,性質屬於投資行為,也就是一種有未來預期的投資,目的是對未來債券收益的一種獲取,所以沒有任何的創造貨幣的概念。
第三、人民幣的出現是我們國家作為經濟衡量產生的貨幣,而貨幣的創造是根據國家的實際生產力進行的,綜合國力也是其中的一個參考,另外一個參考是國家的經濟總量,如果這些不變的話,那麼不會產生和創造出貨幣。
第四、我國在很早的時候就把金融機構的信用創造活動納入宏觀審慎政策框架之內,這是國家為了,防止金融部門出現過度加杠桿和順周期波動,在這樣的局限之下,也不可能有任何的貨幣被創造出來。
綜合上面的情況,大家可以看出金融機構的債券購買,屬於金融機構自身的經濟活動,跟貨幣創造沒有任何的比如聯系,而且也是兩個不同概念,所以大家在日常研究經濟中,千萬不要混淆。
C. 如何撤銷已訂的理財產品
我認為是這樣的,可撤銷理財產品的前提是理財產品未到成立時間,如果專已經成立了,產品屬就已經購買成功了,是不能撤銷的。
現介紹下撤銷的步驟:在網上購買則在購買理財產品後有一個撤銷的選項,點擊就可以撤銷。在櫃台上購買的理財產品就必須持本人身份證和銀行卡去購買理財產品的所在營業網點才能撤銷。
理財產品,即由商業銀行和正規金融機構自行設計並發行,將募集到的資金根據產品合同約定投入相關金融市場及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投資收益後,根據合同約定分配給投資人的一類理財產品。
理財(Financing),指的是對財務(財產和債務)進行管理,以實現財務的保值、增值為目的。
理財分為公司理財、機構理財、個人理財 和家庭理財等。人類的生存、生活及其它活動離不開物質基礎,與理財密切相關。 「理財」往往與「投資理財」並用,因為「理財」中有「投資」,「投資」中有「理財」。
所謂的理財也不僅僅是把財務往外投,被投資也是一種理財,不懂得被投資也就不懂得怎麼更好投資。
D. 企業財務人員可以通過金融市場實現什麼理財目標金融機構有哪些
籌資,投資,分配和運營資本。
金融機構:商行,投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和各類基金管理公司
E. 銀行可以購買其他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嗎
紙黃金
F. 證券公司發布理財產品需要什麼資質嗎
三種主要債券類型: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公司債和中小企業私募債;企業債。
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主管審批單位是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債券發行人為非金融企業,參與債券承銷和投資的都是金融機構單位,主要玩家是銀行,目前在積極吸納證券公司加入。 國內規模最大的債券種類。
公司債:主管審批單位是證監會,債券發行人為上市公司,參與債券承銷的是證券公司,投資者包含金融機構和個人投資者。
中小企業私募債:證監會備案,無需審批;債券發行人是非上市中小企業,參與債券承銷的是證券公司,非公開發行,投資者主要是券商基金等金融機構。
企業債:主管審批單位是發改委,主要的債券發行人是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城市建設投資公司和部分國企。
重點說說企業通過銀行發行理財產品第一步就是@meta 所說的,要通過銀行行內的審批,獲得備用授信額度。通俗說就是銀行審批給予企業一個信用額度,但是不直接發放貸款。接下來就是不同的玩法和模式了:一、只有銀行一個金融機構參與的模式
單一資金來源:即理財產品的資金來自單一客戶。直接通過委託貸款,放貸款給企業,通常需要凍結企業的授信額度。這是最簡單的模式,可遇不可求,因為單一客戶通常不會投資太大金額,無法滿足企業融資金額需求。
多資金來源:即理財產品的資金來自多個不同客戶。銀行將企業的債權在北金所(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掛牌交易,然後自己摘牌,以理財產品資金購買掛牌債權,實現企業利用理財資金融資。
二、銀行+證券公司參與的模式
銀行發行理財產品募集資金後,用理財產品資金購買券商設立的定向資產管理計劃,券商的定向資產管理計劃再放貸款給企業。在銀監會的72號文出台規范銀信理財業務合作前,券商的角色通常由信託公司承擔。
三、乙銀行+甲銀行+信託公司+丙銀行模式(看著我都暈)
交易模式為:1、信託公司發放一筆信託貸款給需融資企業;2、甲銀行向信託公司購買信託貸款收益權,也就是信託公司將信託貸款賣給甲銀行;3、甲銀行將信託貸款收益權轉讓給乙銀行,也就是乙銀行發行理財產品募集資金,然後用理財產品資金購買信託貸款;4、丙銀行出具保函或者回購承諾函給乙銀行。
這種模式下,乙銀行的理財產品本息由丙銀行擔保,丙銀行根據自己給需融資企業審批的授信額度,出具保函或者回購承諾函給乙銀行。甲銀行和信託公司在交易結構中起通道作用,也可以用券商的定向資產管理計劃代替之,並且由於收費較低,券商的定向資管計劃正成為最受歡迎的通道。
採用此種模式可以將信貸資產轉化為銀行資產負債表上的同業資產,不僅規避存貸比、資本充足率等監管指標,還能少提經濟資本和貸款撥備,提升銀行利潤水平。此模式更復雜的可能還會引入一個假丙銀行,就不再細說了。以上說的都是銀行主導的模式,其實信託公司和券商固定收益部結構化團隊也有自營客戶,加深與銀行在結構化融資方面的合作,未來的空間值得想像。為什麼銀行熱衷於用理財產品實現表外發放貸款呢?因為有存貸比、資本充足率等監管指標在控制銀行的貸款規模,通過理財將貸款由表內轉表外,社會融資總規模在監管的目光之外正在放大。至於此類創新業務對國內經濟的影響,已不是我能分析的了了。
G. 關於理財的宣傳語 (我們整合了各大金融機構的產品信息,我們的會員可以通過我們到各大金融機構,購買產品
樓上的言簡意來賅,佩服!過源小年了,也來熱鬧熱鬧!
1、東挑西撿,XXX理財最全!
2、東西南北中,理財看XX!
3、玩股票、買基金,各大銀行全集中;要理財,享折扣,一網打盡XXX!
註:XXX可以是公司名稱,也可以是理財的宣傳品牌。
H. 非金融機構通過銀行購買的理財商品是否需要交印花稅
印花稅是對經濟活動和經濟交往中書立、領受具有法律效力的憑證的內行為所徵收的一種稅。因采容用在應稅憑證上粘貼印花稅票作為完稅的標志而得名。印花稅的納稅
人包括在中國境內書立、領受規定的經濟憑證的企業、行政單位、事業單位、軍事單位、社會團體、其他單位、個體工商戶和其他個人。
個人購買理財產品不需要繳納任何稅費,但是有手續費。
公司企業機構購買,分情況繳納營業稅。
3.1對於不承擔投資風險,收取固定利潤的理財產品,亦即所謂的保本保息的理財產品,應當視為發生貸款行為,對收取的固定利潤應按照「金融保險業」繳納營業稅;
3.2對於不承擔投資風險,取得保本不固定的浮動收益,亦即所謂的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對取得保本不固定的浮動收益應視為存款利息收入,不繳納營業稅;
3.3對於承擔投資風險,取得不固定的浮動收益,亦即所謂不保本浮動收益的理財產品,應當視為投資收益,不繳納營業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