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跨國金融機構的國際投資

跨國金融機構的國際投資

發布時間:2020-12-12 05:18:38

1. 國際金融機構都有哪些他們的宗旨各是什麼

國際金融機構包括: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國際開發協會、國際金融公司、多邊投資保證機構等。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立的宗旨:幫助會員國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

世界銀行的宗旨:通過提供和組織長期貸款和投資,解決會員國戰後恢復和發展經濟的資金需要。

國際開發協會的宗旨:專門對較貧困的發展中國家提供條件極其優惠的貸款,加速這些國家的經濟建設。

國際金融公司的宗旨:鼓勵會員國(特別是不發達國家)私人企業的增長,以促進會員國經濟的發展,從而補充世界銀行的活動。

多邊投資保證機構的宗旨:為發展中國家的外國私人投資提供政治風險和非商業風險的保險,並幫助發展中國家制定吸引外國資本直接投資的戰略。

(1)跨國金融機構的國際投資擴展閱讀

國際金融機構的抗疫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導致自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世界經濟衰退。為對抗疫情蔓延,世界大部分國家停止了日常經濟活動,導致大量人員失業、國際貿易停滯、食品和醫療用品短缺等問題。這一情況已嚴重威脅世界各地企業和政府的償債能力,財政和衛生資源的限制使中低收入國家面對沖擊時更為脆弱。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20年4月預測,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年內至少萎縮1%。同時新興市場國家面臨大量資本外逃,進一步加劇了政府的財政危機。許多發展中國家正在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尋求金融支持,以解決當前的困境。


2. 商業銀行是否可以向非銀行金融機構投資

不可以,國家另行規定的除外。
1995年5月10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版第十三次會議通過的《中權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規定:
商業銀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不得從事信託投資和股票業務、不得投資於非自用不動產。商業銀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不得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

3. 北航431金融學綜合都包括什麼

431是科目代碼,金融學綜合包括以下內容:
1、《貨幣銀行學》
貨幣、銀行金融市場與經濟;貨幣職能、貨幣本質與貨幣計量、貨幣制度的構成要素及演變;信用、利息和利息率、利率理論;金融市場的功能、金融工具、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金融產品與服務的創新、金融機構與制度的創新;商業銀行的職能、商業銀行的業務;投資銀行的性質與類型、投資銀行業務;存款型金融機構、契約型金融機構、投資型金融機構、中國的金融機構體系;中央銀行的性質、職能、金融監管體系;貨幣需求的概念和決定因素、貨幣需求函數和貨幣需求理論;貨幣供給的定義、存款貨幣的擴張、貨幣供給決定的一般模型、貨幣供給的決定因素;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貨幣政策的目標、工具和傳導機制;國際收支、外匯與外匯制度;國際資本流動與國際金融危機;開放經濟中的內外均衡與政策選擇。
2、《國際金融》
外匯與外匯匯率、匯率的經濟分析人民幣匯率;外匯市場環境、結構和交易產品;外匯衍生交易的特徵和交易機制;歐洲貨幣市場、歐洲債券市場;國際組合投資;國際銀行業;匯率風險預測技術、外匯風險計量和管理技術;國際直接投資概述、跨國公司直接投資的經濟利益、跨國投資項目資本預算、國家風險管理;跨國公司資產負債管理;國際收支與國際收支平衡表、國際收支與外債管理、國際收支與國際儲備管理;國際收支與宏觀經濟均衡;開放經濟的宏觀經濟政策工具、內外均衡沖突與政策搭配、宏觀經濟政策效應;固定匯率和浮動匯率、最適貨幣區的理論與實踐;國際資本流動概述、國際資本流動的經濟效應、金融危機理論模型;金融危機的防範與管理。
3、《證券投資學》
證券投資的主體和客體、證券中介機構;證券發行市場、證券流通市場、證券市場監管;證券交易的程序和委託方式、現貨交易與信用交易、期貨交易與期權交易;證券投資的收益、證券投資的風險、證券風險的衡量;證券投資的對象分析;證券投資的基本分析(質因分析和量因分析);證券投資技術分析概述、圖形分析、市場指標分析、其他分析工具;現代證券投資理論的產生與發展、證券組合理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證券投資管理

4. 非金融機構融資租賃公司是否可以對外投資

可以對外投資,沒有限制~!現在都在轉型中外合資融資租賃公司
如有疑惑,SI聊

5. 什麼是國際債券,國際債券有哪些

國際債券從不同的角度可分為不同的類別,現擇其中主要類別介紹如下。
(1)外國債券和歐洲債券。
A.外國債券是指借款人在其本國以外的某一個國家發行的、以發行地所在國的貨幣為面值的債券。外國債券是傳統的國際金融市場的業務,已存在幾個世紀,它的發行必須經發行地所在國政府的批准,並受該國金融法令的管轄。在美國發行的外國債券(美元)稱為揚基債券;在日本發行的外國債券(日元)稱為武士債券。
B.歐洲債券。歐洲債券是借款人在債券票面貨幣發行國以外的國家或在該國的離岸國際金融市場發行的債券。歐洲債券是歐洲貨幣市場三種主要業務之一,因此它的發行無需任何國家金融法令的管轄。
(2)公募債券和私募債券。
A.公募債券,是向社會廣大公眾發行的債券,可在證券交易所上市公開買賣。公募債券的發行必須經過國際上公認的資信評級機構的評級,借款人須將自己的各項情況公之於眾。
B.私募債券,是私下向限定數量的投資人發行的債券。這種債券發行金額較小,期限較短,不能上市公開買賣,且債券息票率偏高;但發行價格偏低,以保障投資者的利益。私募債券機動靈活,一般無需資信評級機構評級,也不要求發行人將自己的情況公之於眾,發行手續較簡便。
(3)一般債券、可兌股債券和附認股權債券。
A.一般債券,是按債券的一般還本付息方式所發行的債券,包括通常所指的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和企業債券等,它是相對於可兌股債券、附認股權債券等債券新品種而言的,後兩種債券合稱「與股權相聯系的債券」。
B.可兌股債券,是指可以轉換為企業股票的債券。這種債券在發行時,就給投資人一種權利,即投資人經過一定時期後,有權按債券票面額將企業債券轉換成該企業的股票,成為企業股東,享受股票分紅待遇。發行這種債券大多是大企業,近年來在國際債券市場上可兌股企業債券發展得很快。
C.附認股權債券,是指能獲得購買借款企業股票權利的企業債券。投資人一旦購買了這種債券,在該企業增資時,即有購買其股票的優先權,還可獲得按股票最初發行價格購買的優惠。發行這種債券的也多為大企業。
(4)固定利率債券、浮動利率債券和無息債券。
A.固定利率債券,是在債券發行時就將債券的息票率固定下來的債券。
B.浮動利率債券,是指債券息票率根據國際市場利率變化而變動的債券。這種債券的利率基準和浮動期限一般也參照倫敦同業拆放利率。浮動利率債券是80 年代以來國際債券市場上發展起來的一個新的金融工具。發行這種債券有一定的利率風險,但倘若國際利率走勢明顯低浮,或借款人今後的資金運用也採取同樣期限的浮動利率,利率風險則可以抵免。
C.無息債券,是指沒有息票的債券。這種債券發行時是按低於票面額的價格出售,到期按票面額收回,發行價格與票面額的差價,就是投資人所得的利益。發行這種債券對借款人來說,可以節省息票印刷費用,從而降低籌資成本;對投資人來說,可以獲得比有息票債券更多的利益。
(5)雙重貨幣債券和歐洲貨幣單位債券。
A.雙重貨幣債券,是指涉及兩種貨幣的債券。這種債券在發行、付息時採用一種貨幣,但還本時付另一種貨幣,兩種貨幣間的匯率在發行債券時就確定了的。發行這種債券的最大優點是可以防止和避免創匯貨幣與借款貨幣不一致所帶來的匯率風險。
B.歐洲貨幣單位債券,是以歐洲貨幣單位為面值的債券,價值較穩定,近年來這種債券在歐洲債券市場上的比重逐年增大。

6. 2020金融學考研:金融學考研的方向有哪些

1.貨幣銀行學。

主要研究的是跟銀行及國家貨幣政策相關的問題,這里的銀行包括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等等。

熱度分析:2006年以來,藉助人民幣匯率對美元升值效應,各家銀行紛紛推出本、外幣理財新產。之前就倍受關注的銀行業持續加溫,成為熱點。

人才培養: 貨幣銀行學方向培養能在銀行系統及其他金融機構,學校和研究單位從事金融經濟管理和本專業教學,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備的高等專門人才。

就業方向:該專業方向主要在銀行系統、學校和科研單位從事金融業務和管理工作,多在金融教學、研究領域就業。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不斷完善,進入工商企業和上市公司成為許多金融人才的就業方向。

2.金融經濟(含國際金融、金融理論)。

具體研究馬克思、凱恩斯和斯密及當代著名經濟學家所闡述的金融學原理;研究虛擬經濟與實際經濟的關聯與影響;研究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分析金融政策的期限結構和動態反饋機制,以及各國銀行制度與法規比較等。

熱度分析:截至2007年3月末,我國外債余額為3315.62億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區、澳門特區和台灣地區對外負債),比上年末增加85.74億美元,增長2.65%。許多新興的名詞如外匯儲備增速、開放資本項目管制、國有銀行股改、股票印花稅都涉及到重要的金融經濟理論問題。

人才培養:本專業培養適應21世紀經濟建設和科學技術進步需要的具有較寬厚的經濟理論知識、扎實的金融學專業基礎和實踐操作能力,熟練掌握國際金融理論知識和國際結算、外匯交易、國際金融投融資等業務技能,能勝任銀行、證券、保險、基金等外資金融機構和跨國公司投融資部門工作的應用型金融管理專業人才。

就業方向:該方向就業范圍比較廣泛,與其他各個方向都有交叉的地方。畢業生主要去向是外向型投資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商業銀行等外資金融機構,以及中資金融機構的涉外部門、跨國公司投融資部門和政府經濟管理部門等相關工作。

3.投資學。

投資學主要包括證券投資、國際投資、企業投資等幾個研究領域。

熱度分析:中國股市經歷牛市後,人們對投資學的興趣也隨之高漲,其實投資不僅僅是證券投資,其范圍極廣泛。國家發展、企業贏利、個人獲利,都離不開投資。

人才培養:該專業培養具有金融、證券、期貨、保險、營銷、企業管理等領域的必備基礎知識和專門技能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就業方向:一般來說,投資學專業的畢業生主要有以下幾個畢業去向:第一,到證券、信託投資公司和投資銀行從事證券投資;第二,到企業的投資部門從事企業投資工作;第三,到政府相關部門從事有關投資的政策制定和政策管理;第四,到高校、科研部門從事教學、科研工作。需要說明的是,應屆畢業生的第一份工作一般都是一線的操作員,因為沒有任何單位會讓一個沒有工作經驗的員工進入管理層,即使是基層管理崗位。

4.保險學。

保監會將保險專業的教學模式分為「西財模式」、「武大模式」和「南開模式」,其對應的大學分別是西南財經大學、武漢大學和南開大學。而保險業的「黃埔軍校」則是位於湖南長沙的保險職業學院。

熱度分析:在我國,保險業被譽為2l世紀的朝陽產業。首先,我國巨大的人口基數以及人口的老齡化有利於保險業市場的擴張;其次,我國目前的保險深度及保險密度都很低,有很大的市場潛力;第三,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為保險業市場擴大規模提供良好的經濟基礎。保監會《中國保險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討論稿)》預計,未來5年我國保險業務收入年均增長15%左右。今年來許多險種受到關註:銀行保險、航意險、交強險、健康險、體育保險、房貸險、農業保險、高管責任險。

人才培養:保險學專業主要是為適應我國保險業對保險專業人才的需求而開設的,其核心課程有保險學、人身保險、財產保險、風險管理、保險精算、再保險等。大多數學校都要求學習金融、會計、投資等經濟課程,構架一個寬泛的經濟知識背景。有的學校還補充市場營銷、法律知識等相關知識,諸如保險營銷、國際經濟法、國際貿易與國際商法等。

就業方向:許多人誤以為保險專業就業就是賣保險,實際上保險營銷只是保險業中一部分工作,其它工作諸如組訓、培訓講師、核賠核保人員和資金運作人員、精算人員。畢業生主要到保險公司、其他金融機構、社會保險部門及保險監管機構從事保險實務工作,也可到高等院校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此外,還有中介企業、社會保障機構、政府監管機構、銀行和證券投資機構、大型企業風險管理部門等也需要該方向的畢業生。比較熱門的職業有保險代理人、保險核保、保險理賠、保險精算師(FIA)等等。

5. 公司理財(公司金融)。

又稱公司財務管理,公司理財等。一般來說,公司金融學會利用各種分析工具來管理公司的財務,例如使用貼現法(DCF)來為投資計劃總值作出評估,使用決策樹分析來了解投資及營運的彈性。

熱度分析:公司理財近年創下多個之最:貸款之最(E.On)、並購之最(Hospital Corporation of America)、證券化之最(Lloyds TSB Arkle)以及全球第一大IPO交易(中國工商銀行)。公司理財相比其他方向是歷史較短但發展很迅猛。

人才培養:學生在掌握現代公司金融的理論知識和實務後,可為企業進行金融市場的融資、投資與風險管理服務。學生具備創新、管理和應用能力後,可努力成為現代公司金融管理的高級專門人才。

就業方向:該專業畢業生可選擇各類公司從事融資、投資工作;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從事實務工作;也可以在金融監管機構、政府部門從事經濟管理工作,或進一步深造後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7. 在當前國際金融環境下,談談你對我國資本與金融項目開放的理想和態度.

全球金融一體化對我國的影響及對策 提要: 經濟全球化已經構成當代世界經濟發展最主要的趨勢性特徵,作為推動這一趨勢的兩股主要力量,跨國公司的全球投資以及全球資本的跨國流動也引起了普遍關注。人們常常把前者稱之為生產一體化(或全球化),把後者稱之為金融一體化,其中又以金融一體化的發展尤為引人注目。概括地說,.當前的金融一體化趨勢有幾個比較明顯的特徵:一是金融市場的一體化程度加深。各個地區之間的以及全球不同類型的金融市場相互貫通,聯系密切,金融風險的「傳染」效應增大。二是私人資本流動成為國際資本流動的主力,大約佔全球資本流動的3/4,其中相當大一部分流向了新興經濟地區。三是跨國銀行呈現出「全能化」發展趨勢,業務趨於綜合化。四是大規模的銀行兼並風起雲涌,僅1999年就發生了七起大規模的金融機構兼並案(王雪冰,2000)。我國當前正在通過不斷的改革與發展謀求融入世界經濟、貿易和金融體系。全球金融的一體化在給我國的金融業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將帶來挑戰,因而有必要結合我國金融開放的進程,認真分析,提早應對。 一、全球金融一體化進程中的中國金融業 1978年以來的改革開放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持久的活力,使其成為世界上增長最快、並且最具增長潛力的經濟體。1978年~1999年我國的實際GDP增長速度創下了世界之最,20年間經濟規模增長了6倍,而同期世界經濟僅增長了2.2倍。按購買力平價計算,1998年我國GDP相當於發展中國家的30.1%,全世界的12%。按匯率折算,佔世界的3.2%。商品與服務出口總額佔到了發展中國家的17.5%,全世界的3.1%(見表1)。由於改革與開放並行不悖,成功的對外開放政策大大提高了我國經濟的外向化程度,使其越來越深地融人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之中。1979年~1998年問,全世界出口額增長了3.3倍,而我國的出口增長了13.5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999;《1999/2000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年鑒》)。1998年中國出口總額為1838億美元,佔世界出口總額的3.4%,成為世界第9大出口國。1999年我國出口總額進一步增加到1949億美元,較上年增長了6.1%。得益於勞動力成本優勢及巨大的市場潛力,中國成為對外國直接投資最具吸引力的國家。1997年中國吸收的外國直接投資為452.6億美元,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1998年增加到了454.6億美元,1999年為404億美元。1999年中國的進口、出口和FDl分別占當年GDP的16.73%、19.67%和4.08%(見表2)。與此同時,我國的境外直接投資也在穩步增長。我國經濟呈現出越來越明顯的國際化趨勢。 在貿易和投資的帶動下,我國的金融業也開始逐步融人世界金融體系。1980年4月中國恢復了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成員資格,同年5月恢復了在世界銀行的地位,隨後又成為國際清算銀行的成員。這標志著我國已經是現存國際金融體系的重要參與者。但由於市場開放程度不高,在1996年我國實行人民幣經常項目下的自由可兌換以前,全球金融一體化對我國的影響尚不明顯。1996年以後,國際金融體系對中國國內金融和經濟的影響開始加深。通過不斷引進外資金融機構、開放B股股票市場以及越來越多的海外借款和債券發行,國內金融市場間接地將自己與國際金融市場聯系起來。從目前與WTO各締約方談判的進展情況看,我國有望於年內加人WTO,金融市場的開放也會隨之加快。預計到2020年,中國有可能全方位地融入全球貿易和金融體系。屆時,中國與國際金融體系的聯系將會更加直接和密切。 (一)銀行業 近二十年來,遵循穩妥、有序的原則,我國逐步擴大了銀行業的對外開放。從1981年引進第一家外資銀行以來,外資銀行在華業務一直處於健康發展狀態。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我國金融的對外開放並沒有因此而放慢。1999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又取消了對外資銀行的地域限制,允許其在中國境內所有中心城市設立分支機構。7月,又進一步擴大了上海、深圳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的范圍。 我國銀行業的對外開放政策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統計表明,截至1999年4月末,我國境內共設立外國銀行分行154家,當地注冊銀行13家(含合資銀行7家,獨資銀行6家),外資財務公司7家,外國銀行代表處257家,幾乎匯集了世界上所有最有實力的大銀行。這些在華外資銀行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和沿海城市,其中上海、深圳分別佔47%和14%。截至1999年10月底,外資銀行資產總額為313.36億美元,其中貸款總額為222.49億美元;負債總額為286.11億美元,其中聯行及附屬機構來賬206.69億美元,佔72.24%,存款為49.97億美元,佔17.74%,資本(或營運資金)為26.93億美元。外資銀行已經成為中國金融市場上的一支重要的力量,在促進中國經濟、金融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保險業 與快速開放的銀行業相比,中國保險業的開放相對謹慎一些。從外資保險機構的設立情況看,自1992年美國國際集團成為首家獲取在華營業資格的外資保險公司以來,外資保險公司一般以每年1?2家的速度進入中國市場。截至1998年底,7年來總共批准了12家外資保險公司的營業性機構,但開放區域僅限於上海、廣州兩個城市。1999年4月5日,中國一次批准了美國丘博保險集團、美國恆康相互人壽保險公司、英國保誠保險公司和加拿大永明人壽保險公司等4家外資保險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在華外資保險機構達到了16家。從保險業務來看,1998年,國內保費收入1247億元人民幣,其中外資份額為1%。 (三)證券市場 由於過分強調籌資功能,我國證券市場的一個主要特點即發行市場發展迅速,而交易市場發育緩慢。相應地,這一特徵也反映在證券市場的對外開放上。統計表明,截至1999年12月底,我國共有43家H股公司在香港聯交所發行股票和上市,有1家公司在紐約股票交易所發行股票和上市,有1家公司在新加坡交易所發行股票和上市。上述發行累計籌資119.76億美元,其中H股市值佔到了香港股市總值的1.26%(1998年底)(王雪冰,2000)。除此以外,我國還有49家紅籌股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上市(香港國際金融中心課題組,1999)。在國內股票市場,另有108家公司發行外資股B股股票(其中有27家只發行B股股票),累計籌資47.45億美元(王雪冰,2000)。但與此同時,股票的流通市場卻發育緩慢。受證券市場自身發展階段、監管水平以及人民幣資本項目下不可自由兌換的影響,外國證券投資者及證券中介機構在進入我國證券市場時要受到嚴格的限制,外國證券投資者只能將外匯資金投資於B股市場。證券市場的不平衡開放態勢仍將持續一個較長的時期。 二、全球金融一體化對我國金融業的影響 金融開放已經使我國在吸引外資及促進經濟增長方面獲得了巨大收益。從長期看,逐步擴大金融開放,並最終融人全球金融體系不僅可以使我國繼續獲得這些收益,也有助於加快國內金融業的改革與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不過同時也應看到,由於一體化是以全方位的高度開放為前提的,這一過程必然會使我國的銀行、保險及證券等相關行業在國內金融市場面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從業務、人才、管理等方面給我國金融產業的各個領域帶來直接沖擊,並將進一步對我國的宏觀金融調控和金融監管提出新的挑戰。因此,對我國的金融業而言,全球金融一體化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一)對銀行業的影響 從長期看,我國銀行業將從逐漸融入全球金融一體化進程中獲得多種收益,諸如有助於減少我國銀行業在國際市場准人方面受到的限制,有利於國內銀行拓展海外業務,實現跨國經營等。除此以外,最大的收益還體現在制度改革與制度創新方面。融人全球一體化一方面意味著我國的銀行業將要面對資金實力充足、管理先進、服務高效的國際大銀行的有力競爭,有助於從外部增強我國銀行業改革與發展的壓力和動力,加快我國銀行業的改革和現代化進程;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我國的銀行業,包括中央銀行的監管方式,必須與國際標准接軌,有利於推進我國銀行業改革的規范化。但是從短期看,甚至從中短期看,這種融入並不是沒有成本的。我國銀行業的現狀是,雖然在經歷了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之後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銀行體制改革與發展的最終目標還遠未實現,許多深層次的制度性問題,如商業化程度較低,激勵機制扭曲,創新能力不強,不良資產比例高等,仍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許多方面遠遠落後於國際先進水平。差距懸殊下的市場競爭必然會給國有銀行帶來負面影響。 可以預見,一旦現有的各類保護性措施取消後,國內銀行業將出於非常不利的競爭地位: 首先,向外資銀行開放中資企業的人民幣業務不可避免。由於外資銀行的資金成本低、貸款開發能力強、貸款質量高,有可能導致大量效益好、講信用的優質客戶向外資銀行轉移,而效益和信用評級較差的客戶,以及一些政策性業務繼續留在國內銀行,出現「逆向選擇」的現象。這可視為對中資銀行的最大威脅。 其次,外匯業務方面的限制也將逐步取消。依託通過國際市場籌集低成本資金的優勢,外資銀行就能以較低利率對國內客戶提供外匯貸款,從而凸現其外匯業務的優勢,對國內銀行的外匯業務產生較大沖擊。 第三,人民幣業務的地域限制也將最終解除。目前,在華外資銀行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和沿海城市,僅上海、深圳、北京三地就集中了在華外資銀行總數的70%。隨著人民幣地域限制的放鬆,外資銀行將會向更多的沿海城市擴展,加強對優質客戶的爭奪。 第四,在開放其他金融服務方面,外資銀行將居於壟斷地位。外資銀行在金融數據處理和咨詢服務以及混業經營方面具有絕對優勢,它們熟悉國際金融領域,長期分析國際金融形勢,注重市場開發,有豐富的市場競爭經驗,具備很強的技術和金融產品開發能力,尤其是在個人資信系統方面,能夠提供優良的服務。因此,在提供其他金融服務方面,外資銀行將處於壟斷地位。 最後,外資銀行出於開拓國內市場方面的考慮,將吸引走大批國內銀行界優秀的管理和專業人才,給國內銀行的經營管理形成一定的沖擊。 以上競爭格局必將對國內銀行業產生重大影響: 一是市場份額出現流失。我們可以比照加人世貿組織作一個簡單的估計。根據預測,中國加入WTO五年之後,外資銀行的外幣存款市場份額將上升到15%。人民幣存款的市場份額將上升到5%至10%(宮占奎,2000;王雪冰,2000);其外幣貸款市場份額可超過1/3,人民幣貸款市場份額將達到15%左右;中間業務的市場份額很有可能超過50%;外資銀行將獲得絕大部分金融衍生產品交易業務以及投資銀行業務的市場份額。十年之後,外資銀行將佔有整個銀行業市場1/3的份額(王雪冰,2000)。 二是盈利能力下降。伴隨著中資銀行市場份額的縮小和優質客戶的減少,其盈利能力必然隨之降低,最終將影響到中資銀行的收益。如果考慮到中資銀行特別是國有商業銀行同時還肩負著沉重的歷史包袱,這種狀況將使中資銀行處於十分危險的境地。 三是影響中資銀行的流動性。資金來源逐漸從中資銀行分流到外資銀行,必將對中資銀行的流動性產生不利影響。鑒於中資銀行特別是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比例已經很高,流動性損失不僅會惡化國內銀行的風險狀況。甚至有可能對中資銀行的生存構成威脅。 (二)對保險業的影響 盡管我國保險業在改革開放後獲得了迅猛的發展,但與具有幾百年發展歷史的外國 保險業相比仍顯得十分稚嫩。1998年底,我國的保險深度(即人均保費)為12美元,列世界第60位;保險密度(保費佔GDP的比重)為1.57%,居世界第55位(胡穎,2000)。 此外,我國的保險業缺乏一個完整的包括代理人、經紀人、公估行在內的中介體系以及以「鬆散監管」為特徵的現代保險監管體系。國內各保險公司在經營機制、風險處理技術、科技運用水平、資金運用能力、產品創新以及售後服務等方面也遠遠落後於國際知名的保險公司。這種差距固然意味著國內保險公司可以通過融人國際保險市場,通過與國際大型保險公司展開競爭與合作而不斷增強競爭力,但同時也意味著非常不利的競爭地位。 與銀行業的狀況類似,從短期看,這種競爭劣勢也將導致國內保險公司業務流失,市場份額下降。由於我國保險業尚處於初級階段,市場份額的縮減將給民族保險業的長期發展帶來巨大壓力。同時,外資公司還將憑借其靈活的管理機制和優厚薪酬待遇吸引國內保險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造成國內保險公司人才流失。除此以外,保險業的開放必將進一步促進市場主體以及保險業務的多元化,對中國現行的保險管理體制和監管制度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對中國證券業的影響 與國際上比較成熟的證券市場相比,我國證券市場存在的差距是相當明顯的。這種差距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市場規模較小,資本市場的深度不夠。截至1998年底,中國股市市場價值佔GDP的比重還不足25%。而1996年美國的這一數字為115.6%,英國為151.9%,日本為67.2%。一些發展中國家,如韓國、泰國、墨西哥和印度也分別達到了28.6%、53.9%、31.8%及34.4%(周道許等,2000)。資本化比率低不僅說明了我國的證券市場仍處於初級階段,也反映了其較低的抗風險能力。 二是市場結構不合理。在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這兩大構成中,我國的證券市場過度偏重於股票市場,而債券市場又主要集中於國債市場。截至1999年11月,國內上市的企業債券僅有11支。這與發達國家形成了鮮明對比。1970年~1985年間,在美國,債券融資額約為股票融資額的10倍(深交所,1999)。 三是市場分割嚴重。比如A股、B股的割裂;國家股、法人股、個人股的割裂;產權交易市場與證券市場的割裂等。市場割裂嚴重破壞了證券市場的完整性和統一性。 四是市場流通性不夠。目前,國家股、公有法人股的流通問題仍然沒有解決,A股中60%一70%的股票是不能流通的。 五是各市場主體行為的高投機性。國有企業傾向於上市「圈錢」;券商負盈不負虧,違規操作,過度承擔風險。個人投資者追漲殺跌,盲目跟風。整個證券市場呈現出高風險的特徵。 六是中外證券中介機構在競爭實力上差距懸殊。國內證券中介機構在經營管理機制、服務水平、創新能力、資金實力等方面遠遠落後於國際知名的證券中介機構。單從資產規模來看,目前我國最大的證券公司??國泰君安的總資產大約300億元。而1998年末,美林證券公司總資產達2998.04億美元,摩根斯坦利的總資產更高達3175.90億美元。它們任何一家券商的資產規模,比我國全部的90家券商的資產總和還大出許多(周道許等,2000)。競爭力之懸殊顯而易見。 上述問題決定了我國證券市場還遠遠不能適應對外開放的要求。在條件不成熟時過快開放資本市場,將會導致一系列消極後果。發展中國家在金融自由化過程中所遭遇的一系列金融危機,特別是1994年發生的墨西哥金融危機以及1997年發生的亞洲金融危機,就是這種後果的集中體現。但差距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無限期地推遲證券市場的開放進程。這不僅不符合金融一體化的總體趨勢,也不利於我國證券市場自身的發展。在這個意義上,金融全球化實際上意味著對我國證券業發展與規范的更高要求。 (四)對我國貨幣政策的影響 全球金融一體化將促使我國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更多地依賴於市場手段,加快實現宏觀調控方式從直接向間接的轉變。但從近期看,鑒於我國的經濟轉軌仍要持續一個較長的時期,金融一體化將對我國既有體制下貨幣政策的有效性產生不利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貨幣政策控制力減弱。相對於國內銀行,貨幣政策對外資銀行的控制能力要弱些。外資銀行的資金來源主要來自國外金融市場,它們受利率管制、窗口指導信貸政策等貨幣政策的約束很小。當國內貨幣政策的意圖發生變動時,它們會通過轉向國外市場加以規避。這必然會縮小貨幣政策的直接覆蓋面,使貨幣政策的作用發生「泄漏」,弱化其政策效果。 二是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有效性減弱。目前,我國貨幣政策是以貨幣供應量為中介目標,但是我國現在的貨幣供應量統計遺漏了兩項內容:一是國內金融機構外匯存款;二是外資金融機構存款。這兩項內容所涉及的金融業務量(以資產度量)占國內全部金融業務量的14%,對貨幣供應量中介目標的實現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並且隨著外資銀行業務量的擴大,這種偏差也會隨之放大。另外,隨著金融機構多元化及其業務多元化的發展,微觀的貨幣需求模式也會隨之發生變化。而金融創新的發展,利率市場化壓力的增大也都會削弱貨幣供應量作為中介目標的有效性。 三是部分貨幣政策工具的效率有所減弱。我國現行的主要貨幣政策工具有公開市場操作、利率管理、准備金制度、再貸款、再貼現等。金融開放除了有助於增強第一項工具的效果外,對其他政策工具都有抵消作用: 首先是利率管理的有效性減弱。外資銀行外匯貸款利率基本不受中央銀行管制,外資銀行業務量佔比的增加實際上意味著不受利率管制的金融業務量越來越大。結果必然會減弱央行利率管理的有效性。 其次是存款准備金調整的效率弱化。外資銀行在中國境內的貸款通常不受其存款來源的制約,它們可以從國際金融市場獲得資金,因此,就總體來言,外資銀行的發展傾向於削弱准備金制度的有效性。 最後是再貸款、再貼現機製作用下降。這些政策工具對國內銀行業的資金支持具有積極作用,但對外資銀行的調控作用不大。 四是貨幣政策的外在約束增強。國際金融機構的介入,將使貨幣政策的對外依賴程度有所增加。這樣,中央銀行在決定貨幣政策時,需要密切關注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情況,尤其是主要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貨幣政策的取向,採取相應對策,以便將外資銀行對貨幣政策的不利影響減少到最低程度。 (五)對金融監管的影響 在全球金融一體化的大背景下,金融市場以及金融機構的發展會更加迅速,金融創新也更加活躍,對我國的金融監管是一個嚴峻挑戰:(1)多元化的金融機構不斷對其金融產品進行分拆組合,創造出新的金融工具。歷史的經驗表明,金融創新常常是作為金融監管的對立面而出現的,並且是推動金融監管發展變化的主導力量。(2)混業經營的程度越來越深,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相互交叉的情況越來越普遍,彼此之間的界限更加模糊。如何對金融機構的整體風險進行全面監管至今仍然是個世界性的課題。(3)巨型金融集團應運而生,它們的業務范圍更廣,金融品種更多,機構設置遍及全球。如何對這些金融集團進行有效監管需要更高層次的國際合作。(4)一些傳統的注重隔離風險的「防火牆」措施已逐漸失去作用,國際金融市場風險不僅可以在世界范圍內迅速轉移和傳播,同時還具有倍數放大作用,破壞力更大。作為這些挑戰的一個集中展示,對沖基金在亞洲金融危機中所表現出的高舉債、極度投機和不受監管就是一個生動事例。考慮到我國的市場化進程還不夠深入,金融監管仍然出於從計劃到市場、從傳統到現代的轉變過程之中,高效的監管體制尚未形成,監管當局的監管能力還相當有限,挑戰不言而喻。 三、面對全球金融一體化的對策 針對全球金融一體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我們應該未雨綢繆,積極准備,以趨利避害,加快我國的經濟發展和金融現代化進程。這要求我們除了要積極審慎地擴大對外資金融機構的開放外,更重要地是要採取切實措施加快我國金融業的健康發展,改善貨幣政策的調控機制,提高金融監管水平。 (一)加快實現國有銀行的商業化進程,增強國際競爭力 首要任務是理清產權關系,建立有效的銀行法人治理結構,加快國有商業銀行的商業化改革。與此同時加快進行不良資產重組。實現銀行的資產重組可以通過成立資產管理公司的方法,剝離和處置不良資產。需要強調的是,存量不良資產的處理固然是一個方面,但更關鍵的問題是防止邊清理邊產生,甚至新增速度超過化解速度。這意味著銀行自身的改革無論如何都是最根本的。 其次是加快形成有效的競爭機制。工、農、中、建4大國有商業銀行無論從資產數量、人員數量、營業網點還是從業務份額上都在我國銀行業佔有絕對比例。這樣的壟斷機制既不利於通過競爭提高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率,也不利於中央銀行的間接調控。因此,可以考慮通過適當放鬆市場准人的方法,引進外資銀行,發展區域性銀行以及面向中小企業的中小銀行,以培育新的競爭主體,加強市場競爭。 第三是對國有銀行現有的組織機構進行調整,撤並無效機構,清理包袱,提高競爭力。國有商業銀行改革進展緩慢的一個相當重要的原因就是機構臃腫,冗員太多。截至1998年底,工、農、中、建4家國有商業銀行累計擁有機構14.4萬個,金融從業人員近167萬人(見表3)。以機構和人員論,堪稱世界之最。其中中國工商銀行更是以其員 工數量之巨堪稱世界銀行之最。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比例是冗員,非業務部門人員的比例超過1/3,而在華外資銀行的這一比例只有1/10,差距顯而易見。機構臃腫、人浮於事嚴重影響經營效率。根據1999年第7期英國《銀行家》雜志的統計,盡管中國國有商業銀行的一級資本與世界上幾家最大的商業銀行差距並不很大,但是資產回報率卻相差懸殊。 第四是要建立合理的人才激勵機制。金融全球一體化的到來,將使國有商業銀行出現嚴重的人才流失,因而有必要改革國有商業銀行舊有的激勵機制。目前人才競爭的格局已經出現。外資銀行錢多人少,為網羅人才,不惜工本。初步估計,目前在北京和上海,外資銀行的高級管理人員中大約有1/3來自中資銀行,他們都是各個部門的業務骨幹。另有1/3來自外方,1/3來自海外歸國人員。這種格局已經為國有銀行的激勵機制敲響了警鍾。 如何才能建立合理的人才激勵機制?不外乎以下五個方面: 產權機制 市場經濟中拿什麼來承擔責任,拿什麼來承擔風險?靠的就是產權。用自己的財產來承擔投資風險的人,最有積極性關心投資收益。玩自己的錢和玩別人(公家)的錢不僅風險偏好不一樣,投資效果也截然不同。 經理市場在市場經濟中做老闆的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是打工族。為什麼這些沒有物質資本或物質資本不多的人也在玩兒命工作?靠的就是經理市場。經理市場說穿了就是人材市場,是給人材定價的一種機制。通過經理市場,優秀的專業人材就可以建立起自己的聲譽,衡量、顯示並且變現自己的人力資本。從最根本的意義上說,經理、醫生、律師、會計師、大學教授等職業的繁榮都是建立在經理市場的基礎上的。正因為有了經理市場,才會不斷涌現出類似李?亞科卡(曾任福特公司及克萊斯勒公司總裁)、傑克?威爾治(任通用電氣總裁)這樣的經營巨擘。 獎勵機制小到獎金、補貼,大到股票期權都可以視作獎勵機制。獎勵機制更加富於技術性,應用范圍最廣,方式更為靈活。 烏紗帽機制也就是官僚科層體制,這可以視為與經理市場平行的一種激勵機制。現階段國有銀行對高級經營管理人員的激勵和約束就主要靠這種機制。這種機制的好處是有助於避免在轉軌時期出現治理真空,缺點是對人材的定價信息不公開,不利於人力資本積累。 思想政治工作這一條可以視為當代中國對現代管理的一條貢獻。它不僅被歷史證明是我黨行之有效的重要法寶,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大體上說,建立國有銀行人才激勵機制可以從這五個方面著手,最終逐漸過渡到主要依靠前三種機制。

8. 國際金融機構體系的構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是根據1944年聯合國國際貨幣金融會議通過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建立的。1945年2月正式成立,1947年成為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其宗旨是:通過會員國共同探討和協商國際伙計問題,促進國際貨幣合作;促進國際貿易的擴大和平衡發展,開發會員國的生產資源;促進匯率穩定和會員國匯率有條不紊的安排,避免競爭性的貨幣貶值;協助會員國建立多邊支付制度,消除妨礙世界貿易增長的外匯管制;協助會員國克服國際收支困難。
會員國繳納的基金份額,是基金組織最主要的資金來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主要業務活動除了對會員的匯率政策進行監督,與會員國就經濟、金融形勢進行磋商和協調外,則是向會員國提供借款和各種培訓、咨詢服務。
世界銀行集團
世界銀行集團包括世界銀行、國際開發協會和國際金融公司。這三者的共同宗旨是通過提供和組織長期貸款和投資,解決會員國恢復和發展經濟的資金需要,資助他們興辦特定的基本建設工程。但三者的貸款對象和方式有所不同。世界銀行主要是向成員國提供長期的貸款優惠;國際開發協會則致力於低收入國家提供長期低息援助性貸款;國際金融公司主要向成員國的私人部門提供貸款。
世界銀行的資金來源有會員繳納的股金、向國際金融市場借款、出讓債權、經營中的利潤收入。其主要業務為向發展中國家提供長期貸款。
國際開發協會是專門對較窮的發展中國家發放條件優惠的長期貸款的金融機構機構,成立協會的建議是1957年提出的,正式成立於成立於1960年9月。
國際金融公司建立於1956年7月,申請加入該組織的國家必須是世界銀行會員國。國際金融公司的組織結構和管理方式與世界銀行相同。其主要任務是對屬於發展中國家的會員國中私人企業的新建、改建和擴建提供資金。
區域性國際金融機構
1.亞洲開發銀行:1966年成立於東京,行址設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其宗旨是通過發放貸款和進行投資、技術援助,促進本地區的經濟發展與合作。我國在亞洲開發銀行的合法席位於1986年恢復,為亞行的第三大認股國。
2.非洲開發銀行:1963年成立,行址設在象牙海岸首都阿比讓,我國於1985年加入該行,成為正式成員國。其宗旨是為成員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提供資金支持;協助非洲大陸制定發展規劃,協調各國的發展計劃,以期達到非洲經濟一體化的目標。
3、加勒比開發銀行:加勒比開發銀行是地區性、多邊開發銀行,1969年10月18日,16個加勒比國家和2個非本地區成員在牙買加金斯敦簽署協議,成立加勒比開發銀行 (Caribbean Development Bank,CDB) 。1970年1月26日,協議生效,1月30日,理事會成立大會在拿騷舉行。總部設在西印度群島的巴貝多首都布里奇頓。該行的宗旨是促進加勒比地區成員國經濟的協調增長和發展,推進經濟合作及本地區的經濟一體化,為本地區發展中國家提供貸款援助。該行的宗旨:是促進加勒比地區成員國經濟的協調增長和發展,推進經濟合作及本地區的經濟一體化,為本地區發展中國家提供貸款援助。
4、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uropean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EBRD,簡稱歐銀,成立於1991年,建立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的設想是由法國總統密特朗於1989年10月首先提出來的。他的設想得到歐洲共同體各國和其他一些國家的積極響應。1991年,該銀行擁有100億歐洲貨幣單位(約合120億美元)的資本。歐盟委員會(前歐洲共同體委員會)、歐洲投資銀行和39個國家在銀行中擁有股權。最大股份擁有者是美國,佔10%,其次是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和英國各佔8.5%,東歐國家總共擁有股份11.9%,其中前蘇聯佔有6%。宗旨是:在考慮加強民主、尊重人權、保護環境等因素下,幫助和支持東歐、中歐國家向市場經濟轉化,以調動上述國家中個人及企業的積極性,促使他們向民主政體和市場 經濟過渡。投資的主要目標是中東歐國家的私營企業和這些國家的基礎設施。
5、歐洲投資銀行:歐洲投資銀行是歐洲經濟共同體成員國合資經營的金融機構。根據1957年《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
條約》(《羅馬條約》)的規定,於1958年1月1日成立,1959年正式開業。總行設在盧森堡。宗旨:《羅馬條約》第130條規定,歐洲投資銀行不以營利為目的,其業務重點是對在共同體內落後地區興建的項目、對有助於促進工業現代化的結構改革的計劃和有利於共同體或幾個成員國的項目提供長期貸款或保證;也對共同體以外的地區輸出資本,但貸款興建的項目須對共同體有特殊意義(如改善能源供應),並須經該行總裁委員會特別批准。對與共同體有聯合或訂有合作協定的國家和地區,一般按協定的最高額度提供資金。
6、美洲開發銀行:美洲開發銀行 (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 -- IDB) 成立於1959年12月30日,是世界上成立最早和最大的區域性、多邊開發銀行。總行設在華盛頓。是美洲國家組織的專門機構,其他地區的國家也可加入,但非拉美國家不能利用該行資金,只可參加該行組織的項目投標。其宗旨是「集中各成員國的力量,對拉丁美洲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計劃提供資金和技術援助」,並協助它們「單獨地和集體地為加速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貢獻」。
7、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簡稱亞投行,是一個政府間性質的亞洲區域多邊開發機構,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法定資本1000億美元,總部設在北京。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於2014年10月24日在北京成立,首批意向創始成員國有包括中國、印度、新加坡等在內21個國家財長和授權代表。截止2015年4月1日,法國、德國、義大利、盧森堡、瑞士、韓國、巴西、俄羅斯、荷蘭、喬治亞、丹麥等已同意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這使亞投行擴圍至51個成員國,其中31個國家已成為正式的意向創始成員國。
國際清算銀行與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
國際清算銀行(BIS)於1930年成立於瑞士巴塞爾,其目的是處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賠款的支付和解決德國國際清算問題。此後,其宗旨改為促進各國中央銀行間的合作,為國際金融往來提供額外便利,以及接受委託或作為代理人辦理國際清算業務等。該行建立時只有7個成員國,現已發展到45個國家和地區。
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1975年,十國集團國家的中央銀行行長建立,1998年7月,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通過《巴塞爾協議》(全稱是《關於統一國際銀行的資本計算和資本標準的協議》 ),成為國際銀行監管方面代表性的文件。

9. IMF等國際金融機構的資金來源和運用

IMF的資金來源主要包括:
1、成員國以可兌換貨幣繳納的份額,份額,是指成員國參加IMF時所要認繳的一定數額的款項,一旦認繳就成為了IMF的財產,IMF以份額作為其重要的資金來源,而份額也是決定成員國國投票權、借款權的最主要因素。份額每5年會調整擴大一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10年份額和治理改革方案拖延多年後,終於在2015年行將結束時獲得美國國會通過,根據該方案,IMF的份額將增加一倍,由此,中國躋身IMF第三大成員國,份額從3.996%升至6.394%,排名從第六位躍居第三位,僅次於美國和日本。
2、借款,借款是IMF的另一個主要的資金來源。這種借款是在IMF與成員國協議前提下實現的
3、出售黃金,在1976年,IMF決定將其所持有的黃金的1/6即2 500萬盎司,分4年按市價出售,以所得的收益中的一部分,作為建立信託基金的一個資金來源,用以向最貧窮的成員國提供信貸。
4、IMF在日常運營過程中所獲得的收入,比如購買他國國債,借款所收取的利息等。

其資源用途主要包括:
1、對發生國際收支困難的成員國在必要時提供緊急資金融通
2、監察各國的匯率,經濟政策,在必要時提供幫助
3、為深陷困難的國家提供必要幫助,比如為當時深陷債務危機的希臘提供緊急資金援助。
4、促進國際間的金融與貨幣領域的合作

10. 431金融學綜合包括哪些科目

431是科目代碼,金融學綜合包括以下內容:

1、《貨幣金融學》

證券投資的主體和客體、證券中介機構;證券發行市場、證券流通市場、證券市場監管;證券交易

的程序和委託方式、現貨交易與信用交易、期貨交易與期權交易;證券投資的收益、證券投資的風

險、證券風險的衡量;證券組合理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套利定價理論(APT);債券分

析、股票分析、其他投資工具分析;質因分析——經濟分析、量因分析——財務分析析、市場指標

分析;其他分析工具;技術分析概述、圖形分析、市場指標分析、證券投資方法;證券投資管理步

驟、股票投資管理、債券投資管理、投資業績評估。

(10)跨國金融機構的國際投資擴展閱讀:

公司理財又叫財務管理,所以財務管理和公司理財客觀來說是一樣的。最經典的書是羅斯《公司理

財》,考金融專碩,95%以上的考生推薦看這本書,除非報考院校初試不考公司理財或者財務管

理。羅斯《公司理財》一共31章,從考試大綱看,重點考前面19章。部分院校,如人大和外經貿,

考過19章之後的內容。如果時間不是特別充裕,可以就看前19章,後面的內容直接放棄。

公司理財裡麵包含了投資學,部分院校,如清華大學,重視投資學。投資學這一塊,最經典的書是

博迪《投資學》,該書課後習題經典,如果報考院校重視投資學,建議考生多做做,很有幫助。


閱讀全文

與跨國金融機構的國際投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59元美金等於多少人民幣多少人民幣 瀏覽:646
城城理財會跑路嗎 瀏覽:917
買理財有風險 瀏覽:744
黃金tn延期費收費標准 瀏覽:864
京東小白理財靠譜嗎 瀏覽:275
南價值成長股投資穩健盈利之道 瀏覽:660
新疆節水股票 瀏覽:804
此輪融資順利 瀏覽:66
傘型信託杠桿是什麼 瀏覽:101
期貨公司資本杠桿率 瀏覽:334
基金經理到底行不行 瀏覽:939
天使輪融資估值 瀏覽:504
保護信託怎麼買 瀏覽:161
基金一日跌最多是多少 瀏覽:192
文化期貨模擬要錢嗎 瀏覽:673
光大期貨怎麼登錄 瀏覽:183
人民幣換瑞士法郎銀行 瀏覽:444
投資個人理財 瀏覽:925
有贊融資情況 瀏覽:135
分期樂貸款可靠嗎 瀏覽: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