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金融工作會議之後,「互聯網金融」未來該如何發展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概況
互聯網金融的出現伴隨著互聯網在中國的快速發展,以及移動互聯網及其應用在國內的大范圍普及,自下而上地推動了整個行業的市場化進程。
聯網金融估值維持較高水準
當前互聯網金融板塊市盈率(TTM)73 倍,處於 2006-2017年(除 2015 年極高估值外)平均估值62倍上方。互聯網金融熱潮從2014年下半年開啟,第三方支付、P2P/消費金融相繼成為市場熱點。
行業發展迅速,業績持續暴發,屬於景氣度較高的行業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統計,以計算機板塊中14家互聯網金融相關股票為樣本,前三季度共實現營業收入171.12億元,同比增長19.25%,增速基本與行業平均持平。互聯網金融板塊前三季度共實現凈利潤24.56 億元,同比增長104.05%,行業發展迅速,業績持續暴發,屬於景氣度較高的行業。
移動支付線下滲透及快速增長
第三方支付牌照只減不增,續展從嚴,存量消化。①、自2011 年到2015 年央行一共發放271 張第三方支付牌照,且繼2015 年僅發放2張之後,2016 年沒有再新發牌照,與此同時,2016 年4月央行下發文件對支付機構分級分類監管,8月給首批支付牌照續展時稱「一段時期內原則上不再批設新機構,重點做好對現有機構的規范引導和風險化解工作」,標志著第三方支付牌照進入存量時代。
②、截至2017 年6 月底,市面上正常運營的第三方支付機構還剩247 家,其中112家僅支持預付卡發行與受理一項業務,且絕大多數還受到地域限制;支持全國范圍銀行卡收單的僅剩37 張,支持移動支付的僅有48家,而同時具備開展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和銀行卡收單三項業務的僅有26 家。被注銷的24 家包括10 家被合並,10 家未能續展,3 家違規被注銷,1家主動注銷。
移動支付發展趨勢
截止到2016年12月,中國使用網上支付的用戶規模達到4.75億,較2015年12月,網上支付用戶規模增加了5831萬人,年增長率為14%。中國網民使用網上支付的比例從60.5%提升至64.9%。其中,手機支付用戶規模增長迅速,達到4.69億,年增長率為31.2%,網民手機網上支付的使用比例由57.7%提升至67.5%。
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快速增長,主要擴張動力同樣來自移動端
①、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支付用戶由PC 端向移動端遷移。移動端購物、網貸、在線貨幣市場基金等互聯網金融服務迅速增長,疊加掃碼支付和NFC
支付在線下場景的快速布局,我國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呈現出爆發式增長。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盛,通過手機購物的人群也逐漸龐大。有移動電子商務市場規模數據顯示,到2016年,移動電子商務的銷售額佔到中國所有網路零售額的一半以上。
2016年,我國第三方移動支付行業交易規模則達58.8萬億元,移動支付將逐步成為網民購物的常態支付手段。
消費金融成為互聯網金融企業轉型的重要方向
我國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交易規模在2017年預計突破1萬億元,到2019 年有望達到3.4萬億元,三年復合增速接近 100%。
從中美對比來看,美國的消費金融佔GDP 的19.7%,而我國這一比例是6%。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嘗試和使用消費金融服務,尤其是85後、90後消費人群正在崛起。
第三方移動支付雙寡頭格局穩固,戰火已經從線上蔓延至線下場景
①、截至2017 年Q2,支付寶和財付通占據國內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份額超過94%,其餘包括壹錢包、聯動優勢、京東支付、銀聯商務等在內的40餘家移動支付牌照方合計佔有份額不足6%,預計大多尾部公司幾乎處於無業務狀態。
②、以淘寶為代表的電商以及互聯網金融的興起給移動支付帶來了足夠的線上成交額,但巨頭已經開始搶占線下,例如阿里積極布局新零售,收購三江股份、銀泰集團,入股百聯集團,推動傳統門店升級,盒馬鮮生、永輝超市更是「新零售」的代表,同時支付寶還推動線下支付收款碼激勵政策,移動支付將逐漸成為線下實體零售領域的標配。
❷ 移動支付和互聯網金融是同個概念嗎
不是同一個概念,互聯網金融是一個大的框架,而移動支付是互聯網金融的一個體現,可以理解為,移動支付是個點,而互聯網金融是個面,由無數個點組成。
互聯網金融不是互聯網和金融業的簡單結合,而是在實現安全、移動等網路技術水平上,被用戶熟悉接受後(尤其是對電子商務的接受),自然而然為適應新的需求而產生的新模式及新業務。
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的新興領域。2016年10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2018年10月10日,由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制定的《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管理辦法(試行)》文件出台並公布。
(2)互聯網金融與移動支付擴展閱讀:
相關延伸:移動支付的特徵
(1)時空限制小。
互聯網時代下的移動支付打破了傳統支付對於時空的限制,使用戶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支付活動。傳統支付以現金支付為主,需要用戶與商戶之間面對面支付,因此,對支付時間和地點都有很大的限制;
移動支付以手機支付為主,用戶可以用手機隨時隨地進行支付活動,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如:用戶可以隨時在淘寶等網上商城進行購物和支付活動。
(2)方便管理。
用戶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手機進行各種支付活動,並對個人賬戶進行查詢、轉賬、繳費、充值等功能的管理,用戶也可隨時了解自己的消費信息。這對用戶的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也更方便用戶對個人賬戶的管理。
(3)隱私度較高。
移動支付是用戶將銀行卡與手機綁定,進行支付活動時,需要輸入支付密碼或指紋,且支付密碼不同於銀行卡密碼。這使得移動支付較好的保護了用戶的隱私,其隱私度較高。
(4)綜合度較高。
移動支付有較高的綜合度,其為用戶提供了多種不同類型服務。例如:用戶可以通過手機繳納家裡的水、電、氣費;用戶可以通過手機進行個人賬戶管理;用戶可以通過手機進行網上購物等各類支付活動。這體現了移動支付有較高的綜合度。
❸ 互聯網金融有哪些優勢以及風險
互聯網金融的優勢:
(一)支付優勢
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的支付方式以移動支付為基礎,是通過移動通信設備、利用無線通信技術來轉移貨幣價值以清償債權債務關系。移動通信技術和設備的發展是移動支付發展的根本原因。與傳統的支付相比,移動支付更加便捷以及人性化,用戶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以任何方式進行支付。身份認證和數字認證證書等安全措施的不斷完善,已經使得移動支付的范圍不斷擴大,從小額支付到企業間的大額支付,甚至趨向於取代現金、信用卡等傳統的結算支付手段。
(二)流程優勢
與傳統金融行業基於大數定理和抽樣調查不同,互聯網金融是基於大數據、雲計算來分析用戶的金融行為,根據用戶的信用信息、消費信息、位置信息等更精確地判斷用戶的風險水平,從而得到更合理的風險管理解決方案,有助於改善市場信息不對稱的狀況,提高金融市場運行質量。
(三)普惠優勢
互聯網金融能夠提供普惠金融服務或草根金融服務。目前我國金融資源供需存在結構不平衡的問題,中小企業客戶群體往往被大型金融機構所忽視。互聯網以其「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精神特質具有了普惠金融的資源優勢。與傳統金融行業相比,互聯網金融的門檻更低,資金的可得性和便捷性更高,打破了傳統金融領域「長尾」市場融資難的困境。互聯網金融下,客戶群體也發生了變化,不僅僅是大企業,還有小企業以及更為廣泛的普通大眾。關注「長尾」客戶群,為他們提供差異化、個性化、便捷、低成本的服務將成為金融行業發展的新的增長點。
(四)整合優勢
每個人都有零碎的、富餘的時間,如果能將這些零碎的時間整合、利用,將創造出更多的價值。移動互聯網技術不受地域、時間限制的特性,剛好能將這些零碎的時間利用起來。在互聯網領域,零碎的時間和資金也可以得到充分的應用,金融碎片化成為發展趨勢。對於資金數量、時間成本不同的客戶,互聯網金融可以有效的整合、利用這些零碎的資金以及時間資源,積少成多,充分發揮「長尾」客戶群體的力量,實現經濟的規模效益。
互聯網的風險http://www.sinobalanceol.com/
❹ 怎麼寫移動支付對互聯網金融的影響 論文
互聯網技術也改變了銀行獨占資金支付的格局,為客戶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現在更內加進步的是以支付寶為容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和移動支付從無到有有序的發展已不再局限於我網上的電子商務交易,而是延伸到傳統的水電暖繳費、信用卡還款等。以支付寶、微信、財付通為代表的第三方移動支付佔到支付市場的八成, 已經超過銀聯和銀行的網銀支付的總量,極大的影響了傳統銀行的支付結算業務,改變了傳統金融業態。
❺ 經濟背景怎麼推動網路金融的發展
移動支付、網路信貸等領域發展突出
從金融科技應用的主要領域來看,中國金融科技服務在移動支付、網路信貸等領域的發展最為突出,以手機支付為代表的新型移動支付已經成為中國消費者應用最普遍的支付方式,號稱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
移動支付應用領域方面,2018年我國移動支付持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其交易規模達到277.4萬億元,較2017年增長了37%,居全球首位。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科技金融服務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❻ 我是一個行政,我們公司是做互聯網金融和移動支付這一塊的,我在打招聘電話的時候聽到的最多的回答就是
首先談一下,為什麼現在招聘比較困難,因為年底時期有很多公司會有年回終獎等等的獎勵,所答以很多人願意年後再考慮新的機會,其次就是互金在去年被扣上不好的帽子 所以有些人不太願意考慮。
其次你可以在一些網站上尋找一些目前處於離職人員的人的簡歷call,可以在一些HR q群等地方去喊一喊找一找人才,也可以參加一下線下的金融方面的活動區認識一些這行的人,介紹一下等等
❼ 移動支付是互聯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嗎
我對互聯網金融不是怎麼了解啊,但我覺得移動支付只是互聯網的一丁丁不起眼的部分吧。
首先互聯網金融是由兩部分組成,互聯網+金融, 之中有好多東西,移動支付只是皮毛中的皮毛。
❽ 中國移動旗下運營支付和互聯網金融業務是什麼
聯動優勢
❾ 移動支付寶,互聯網金融,對銀行影響有多大
支付寶的對手不是 VISA、不是MasterCard、也不是銀聯,支付寶的對手是和MasterCard、銀聯、VISA一樣是現內金,我們應該爭取容消滅現金。我相信中國銀行的對手,今天中國銀行的對手不是另外一家銀行,而是我們如何能夠建立一個新的金融體系,能夠支持和服務那些 80%沒有被服務過的消費者、還有那些小企業。
中國和世界不缺銀行,但是缺創新型的,為小企業真正服務的銀行。阿里希望做一家專注小企業的銀行,所以申請注冊的時候希望這家銀行貸款不超過500萬人民幣。
如果銀行不做出改變,就讓我們來改變銀行吧。
❿ 互聯網這種金融時代的到來是好是壞
我們現在定義的互聯網金融,是對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統一環境下的金融業務的定義。概述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時代金融的新生態。今日,阿里巴巴、騰訊和中國平安牽頭設立了一家互聯網金融公司,給公眾對了解互聯網金融創造了一個很好的機會。模式分析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信息科技,特別是移動支付、雲計算、社交網路和搜索引擎等,將對人類金融模式產生根本影響。20年後,可能形成一個既不同於商業銀行間接融資、也不同於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第三種金融運行機制,可稱之為「互聯網直接融資市場」或「互聯網金融模式」。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因為有搜索引擎、大數據、社交網路和雲計算,市場信息不對稱程度非常低,交易雙方在資金期限匹配、風險分擔的成本非常低,銀行、券商和交易所等中介都不起作用;貸款、股票、債券等的發行和交易以及券款支付直接在網上進行,這個市場充分有效,接近一般均衡定理描述的無金融中介狀態。在這種金融模式下,支付便捷,搜索引擎和社交網路降低信息處理成本,資金供需雙方直接交易,可達到與現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和銀行間接融資一樣的資源配置效率,並在促進經濟增長同時,大幅減少交易成本。模式關鍵點第一,信息處理;第二,風險評估;第三,資金供求的期限和數量的匹配,不需要通過銀行或券商等中介,完全可以自己解決;第四,超級集中支付系統和個體移動支付的統一;第五,供求方直接交易;第六,產品簡單化(風險對沖需求減少);第七,金融市場運行完全互聯網化,交易成本極少。移動支付時代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的支付方式以移動支付為基礎。移動支付是依靠移動通信技術和設備的發展,特別是智能手機和iPad的普及。JuniperResearch估計2011年全球移動支付總金額為2400億美元,預計未來五年將增長200%。隨著Wi-Fi、3G等技術發展,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網路的融合趨勢非常明顯,有線電話網路和廣播電視網路也融合進來。移動支付將與銀行卡、網上銀行等電子支付方式進一步整合,真正做到隨時、隨地和以任何方式進行支付。隨著身份認證技術和數字簽名技術等安全防範軟體的發展,移動支付不僅能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小額支付,也能解決企業間的大額支付,替代現在的現金、支票等銀行結算支付手段。盡管移動通信設備的智能化程度提高,但受限於便攜性和體積要求,存儲能力和計算速度在短期內無法與個人電腦(PC)相比。雲計算恰能彌補移動通信設備這一短板。雲計算可將存儲和計算從移動通信終端轉移到雲計算的伺服器,減少對移動通信設備的信息處理負擔。這樣,移動通信終端將融合手機和傳統PC的功能,保障移動支付的效率。互聯網金融模式下,支付系統具有以下根本性特點:所有個人和機構都在中央銀行的支付中心(超級網銀)開賬戶(存款和證券登記);證券、現金等金融資產的支付和轉移通過移動互聯網路進行(具體工具是手機和iPad);支付清算完全電子化,社會中無現鈔流通;二級商業銀行賬戶體系可能不再存在。個人和企業的存款賬戶都在中央銀行,將對貨幣供給和貨幣政策產生重大影響,同時也會促進貨幣政策理論和操作的重大變化。當然,這種支付系統不會顛覆目前人類由中央銀行統一發行信用貨幣的制度。